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席人生体验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缕鹅毛飘进窗口。

    他还是他。

    他又来了。

    没有成为电影世界里的一个角色。

    即将上演一段自己的故事!

    。。。。。。

    《康德新闻》报社。

    员工宿舍。

    窗外冰天雪地,孤儿、乞丐卷缩在角落,冻成棍的尸体半个月都不会腐烂。

    几片雪白鹅毛飘进窗户,绘成一幅任务栏,一股信息自动冲入他的脑海。

    他的身份有些改变。

    一个月前,“陈子荣”成功入职康德新闻,成为康德新闻报社的一名新闻编辑,真实身份则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派遣进入哈尔滨搜捕国党情报机构的一名特务人员,代号:猎狗。

    暂时处于静默状态,等待上级联系。

    。。。。。。

    “哒哒哒。”

    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陈汉检查完身上的储物空间,发现带来的药品、书籍、资料、相机、手表等物品都在。

    其中索尼数码相机“修改”成一台老式胶片机,药品等物品给抹去包装、书籍被抹掉出版社、出版时间、且变成右起排版、繁体、线装,手机则直接被冻结无法取出、现金也变成印着孔子头像的伪满洲圆。

    唯独二手市场淘来的老式机械表没有太大改变,另外两把上次缴获的王八盒子,一样静静躺在储物空间,目前只剩三发子弹了。

    陈汉扭过脑袋问道:“哪儿位?”

    “子荣,是我啊,你的铁杆儿哥们,绍华。”

    此刻邓绍华正满脸郁闷的站在门口。

    怎么一起看海报,一起逛茶馆的好兄弟,突然不认识自己了?

    这不行啊!

    陈汉翻找下脑海里的信息,当即想起这个名字。

    邓绍华是比自己早两个月加入《德康报社》,同一个编辑组的同事。

    两个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起吃饭,上班,做事,结下不错的友谊。

    嗯

    绝对没有去茶馆看艳曲!

    “邓绍华啊?”

    他打开房门面前站着一位身材矮小,长相灵动,戴着小皮帽,穿着黑色皮夹克的小个子。

    小个子仅仅到他下巴,看起来很面善,性格也很温和。

    是一个不错的朋友。

    “你找我做什么?”陈汉打了声招呼问道。

    “什么做什么?”邓绍华却很不解。

    他抬起手腕,指指手表道:“龟儿子,上班啦。”

    “哈哈,你等我收拾下东西。”陈汉轻笑两声,要不是邓绍华提醒,他还真会忘记自己要上班的事儿。

    只见,他回到房间里,走到床头前,拿着床上的一条长巾,娴熟的卷到脖子上,匆匆裹了两层,转身便提着一个公文包走出房间。

    邓绍华看他的动作无异,是出门的惯例,心头放下疑惑。

    两人走下宿舍楼,一人推起一辆黑色单车,踩着单车踏雪而行,很快就来到《康德新闻》的报社办公楼。

    雪地里,一行行的车辙子印留下。

    两旁路人投来羡慕的眼神。这眼神看他们就跟后世路人看保时捷一样,不过仔细说来,现在能有一辆单车当作通勤工具,确实是很件有排面的事。不比后世开保时捷上班差多少。

    至于轿车?现在开轿车的人,那何止是排面!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毕竟,战争年代一切资源围绕战争运转,军队里飞机、卡车、大炮、样样都有,民间却陷入一个资源匮乏的局面,生活水平不禁没有随科技进步,反而随着战争大幅下降,能够用上汽油那可不一般。

    只不过,飞机、卡车、大炮那都是皇军/洋大人的军队,咱们国军也就几是个德械师充充排面,红军还在苟着呢。革命先辈还在熬着苦哈哈的日子。

    “啪嗒。”

    陈汉替起脚撑架,两辆自行车停在车棚里,车棚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花,一长列的脚踏车停在楼下。

    “刚刚那个妹儿好看吗?”

    邓绍华搓着手问道。

    “哪个?”

    陈汉双手互相插进兜里。

    “就直勾勾看着你的那个。。。。。。”

    “不好意思,路上看我的妹儿太多,刚刚没注意到。”陈汉脸上露出一个微笑,两人结伴走进报社大楼。

    “瞧把你嘚瑟的。”邓绍华啧啧两声。

    两人刚刚坐在桌椅前,一个留着八子湖,穿着灰色衫,脸颊尖瘦的男人便将一份文稿丢下:“陈子荣,今天你临时抽调去审编组帮忙。”

    “黄组长那边有点事。“

    ”你把这份新闻稿审了吧!”啪,陆兆鸣重重的将文稿砸在桌面,态度颐指气使,也不回的转身离开,根本没把陈子荣放在眼里。

    “子荣。。。”正和陈子荣说话的邓绍华语气一停,陈子荣便翻动起文件浏览:“等会聊。”

    “嗯。”邓绍华点点头。

    整个新闻组都知道。

    陆主编看陈子荣不爽已久。

    陈子荣更是敏锐的在陆兆鸣身上察觉到一股敌意。

    陆兆鸣是康德新闻报社新闻组主编,陈汉、邓绍华的直属上级,报社里的中层管理者,一个月前报社公开招聘编辑太员。

    他试图安插一个子侄进入报社,本来人际关系都已走通,但却被陈汉凭实力抢了名额。

    陈汉主世界东南大学的本科学历,也被修改为”国立西南大学“的学历。

    这种学历一样会得伪满洲国政府的承认。

    要知道,伪满洲国政府还是很欢迎这种学生前来为建设东亚共荣圈奉献一份力量的。

    这种学历具有一定份量,足够拿下一份工作,何况背后还有关东军司令部的帮忙,陆兆鸣凭什么跟他抢工作?不怕死吗!

    然而,陆兆鸣却不知道陈子荣的背景,注定要吃大亏!

    “三日前,哈尔滨市特务科成功捣毁一个共谍地下组织,抓获共谍十六人。特务科高科长宣布彻底捣毁冰城的共谍情报组织,另有多名共谍人员在逃,提供消息着可获重赏,黄金十两。”

    陈汉看着新闻稿顿时心头一紧。

    要出事了!

    至于上次穿越前做下的事情,系统主动帮忙完美收尾,半个月前,老乞丐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开枪当天,几名见过他身份的宪兵,则在回程路上死于汽油爆炸,惨遭烈火焚身酷刑。

    这是系统的“规则”,会按照体验官的性格、身份、背景、在不同世界推演着不同的身份“活”下去,无关主角是否存在,但却按照体验官的需要运行。

 7 扛起组织大旗

    “绍华,这次捣毁共谍组织的新闻和上一回绞刑犯谢子荣有关吗?”陈汉拿着新闻稿抬头问道。

    如果两起新闻是一次事件。

    那还好说。

    如果是分开的两起事件,冰城党组织可能就覆灭了。

    这可是跟电影不一样的剧情。

    原因?

    “不是。”邓绍华拿着钢笔,轻敲桌面,摇摇头道:“上回关于谢子荣的新闻,一个月前已经发布了。”

    “这次的新闻。。。是一个月前,有几名宪兵队在关东旅社死于共谍袭杀,影响很大。”

    “程市长震怒,下令特务科联合宪兵队大举肃清共谍!”

    “再加上最近中苏边境共谍活动猖獗,高科长秘密筹备之下,还抓住共谍的尾巴,将冰城共谍给一窝端了。”

    “据说,高科长明年就要调到新京(长春)总部任职。”

    “高升啦!”

    “嗯?”陈汉双手拿着新闻稿,眼神中流露出镇恐。

    “冰城党组织的覆灭是因为我?”他心中闪过一个想法,旋即又被推翻:“不,特务科、宪兵队的职责本身就是打击地下党组织!”

    “上次的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导致这次穿越之后的电影背景产生改变。”

    “党组织真的覆灭了吗?”陈汉心中深起浓浓的担忧。

    要知道,乌特拉行动由于谢子荣的叛变,自“楚良”、“王郁”、“张兰”、“张宪成”四位同志入境以来,一直就处在敌人的包围与严密监视当中。。。

    他们自顾不暇,身处险境。

    最后,楚良与张宪成两位同志英雄牺牲。

    而乌特拉行动则是由一直潜伏在冰城特务科内的我党高级情报员“周乙”同志,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与上级联系,联系冰城地下组织的其它人员,代替楚良、王郁等人完成。

    某种程度上,楚良、张宪成等人起到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最终,乌特拉行动圆满完成。

    可换个角度看,楚良、张宪成等人的行动确是失败的。

    原因不在他们,而在叛徒出卖,将他们置于悬崖之上!

    可现在冰城情报组的覆灭。。。就代表没有另一股人手能够替行动小组完成乌特拉行动,而乌特拉行动的具体计划、安排等等。。。。。。

    四名同志分成的两个AB小组都不知道。

    A组只是掌握和冰城上级的联络密码,B组则掌握着行动密码的翻译本。

    现在冰城上级组织都已覆灭。

    两个行动小组怎么办?

    虽说,通缉令上还有几个在逃的情报人员,但是几个在逃人员怎么敢出头、敢联络、是否有用密码本等等?

    眼下的形势比电影里要危险百倍!

    “希望他们还没有进入冰城地区展开‘乌特拉’行动。”陈汉心里暗暗祈祷。

    如果乌特拉行动还未展开,那么四名同志还可通过苏联与我党上级联系,继而改变/更正计划。

    如果行动已经展开,那么行动将陷入被掐断的僵局,无人能领导“乌特拉”行动进行!

    试问整个冰城。

    还有谁!有谁!有谁能够知晓乌特拉行动的整个行动方案!

    “我吗?”

    陈汉心头突然跳出一个答案。

    “靠!”

    他吓了一大跳。

    好像整个冰城确实只有他!他!知晓整个乌特拉行动的方案,而且还知道伪满洲国政府的计划,能够掌控全盘,带领同志完成任务/走出困局!

    可是他明面上是《康德新闻》的报社编辑,暗地里又是关东军的特高课“猎狗”。

    关东军特高课就不用说了,日本大间谍机构,《康德新闻》又是伪满洲政府的官方媒体,原名《大同日报》,1932年在长春创办,现搬到哈尔滨办公,为“东亚共荣圈”,及“中日提携”、“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经济一体不可分”等卖国观念充当着喉舌…

    嗯,现在伪满洲国在位的正是“末代皇帝”,“劳改模范”溥仪大帝,今年按照伪满洲国年号则是康德四年。

    他这个身份翻来覆去的看,从上到的看,从里到外的看。。。

    怎么看怎么都古怪!

    最古怪的是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啊!

    这些身份配上一颗爱国之心,操,这岂不是最完美的掩护?

    更加方便陈汉做事。

    “要先确定时间线。”

    “知道乌特拉行动进行到哪儿一步了。”

    陈汉心中暗暗想道。

    随后,他认真检查过一遍新闻稿,抖抖文稿,便起身离开办公桌。

    绕过两张桌子,穿过一条走廊,起身来到审核组的办公区。

    审核组位置比较少,全部就四五个人,而新闻组则有二十多个人,占据办公区一大半的桌椅。

    新闻组的份量最重。

    审核组却权利最大,一切新闻都需要审核组签字审核,最终才可以发布刊登。

    《康德新闻》是官方媒体,发布的每条新闻都有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