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好。”老太监对着青玄阴阴一笑,旋即又说道,“那就一起来吧。”

    三人从侧门出了含元殿,又从含耀门穿过第二道宫墙,然后从宣政殿右侧的崇明门穿过第三道宫墙,进入到了后宫。

    只见眼前陡然间出现大片的亭台楼阁。

    然后穿过一条宫墙夹道,迎面就是一片巨大的黄土地。

    裴绍卿心下便暗暗纳罕,这里可是大明宫,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怎么留了这么大块黄土地没绿化?

    内库已经穷到这样了吗?

    空地的北边又是一座极为精致的宫殿。

    老太监带着裴绍卿还有青玄从两侧回廊绕过这片空地,进了宫殿。

    宫殿里温暧如春,只见几个小太监正将一篮烧得滚烫的卵石抬到大殿一角,再然后拿水浇在石头上,随着水汽蒸腾,殿中的温度便又提升了少许。

    裴绍卿见了心头又一动,大唐好像还没有引入地龙吧?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利用好了应该能够挣不少钱。

    思忖间,老太监已经停在一片帷幄外,敢情到地头了。

    “天皇,裴小郎君到了。”老太监隔着帷幄,躬身说道。

    隔了大概有十秒钟左右,帷幄内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让他进来。”

    “喏。”老太监恭应一声,然后起身让到一侧。

    原本低垂的帷幄也被撩起,露出寝宫内的景象。

    只见寝宫正中是一张软榻,一个病恹恹的中年男子斜靠在软榻上。

    这便是唐高宗李治?

    大唐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飞快的瞥了一眼,裴绍卿遂即一个长揖到地:“草民裴绍卿,拜见天皇。”

    “平身吧。”李治有气无力的道。

    “谢天皇。”裴绍卿再拜然后起身。

    再仔细看李治时,发现这狗逼的气色很不好。

    史书记载李治患的是风疾,估计是跟曹操差不多的头风,不过要严重得多。

    李治三十岁那年因为淋雨,就患上了困扰他一生的风疾,搅得他连上朝理政都成为一种奢望,不得已只能将朝政交由武则天。

    结果却给李唐江山埋下致命隐患。

    “上前来。”李治招了招手,又道。

    裴绍卿不想抗旨,只能移步到软榻前。

    这个距离,李治终于能看清裴绍卿长相。

    “果然一表人才,难怪。”李治笑了笑说。

    难怪什么,李治这狗逼却没有接着往下说。

    李治又道:“裴小郎君出身河东裴氏的哪一房?”

    “回禀天皇,哪一房都不是。”裴绍卿恭声道,“旁支而已。”

    “寒门出身?”李治点点头,又道,“寒门出身也没有关系,我大唐的开国功勋就有好多人是寒门出身,贤相魏征就是。”

    裴绍卿说道:“草民一介凡夫俗子,又岂敢跟宰执相提并论。”

    “裴小郎君谦虚了。”李治呵呵一笑,又说道,“你虽是凡夫俗子,却是被文曲星君选中的凡夫俗子,只此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

    裴绍卿心头便一凛,这话听着味不对啊。

    按照语文老师教的,阅读题首先划重点。

    这段话的重点显然是两个成语,凡夫俗子、名垂青史。

    一价凡夫俗子也妄想名垂青史,这是在暗示我僭越了?这是在警告我不要助纣为虐帮助武则天制造祥瑞?

    或者还有另一层意思?

    暗示我只要拨乱反正,揭露祥瑞乃系伪造,再然后协助李氏扳倒武则天,这一来他就可以凭此勘乱之功名垂青史?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一转念。

    当下裴绍卿道:“草民又岂敢有此念想。”

    “诶。”李治一摆手道,“人嘛,还是应该有点念想。”

    话说到这份上,裴绍卿就基本可以确定,李治就是在策反他,而且还暗戳戳的给出了保证,只要他能反水,就能像魏征一样当宰相。

    对此,裴绍卿只能呵呵,差亿点就信了。

    且不说他现在已经和武则天实现了政治捆绑,

    就算没有捆绑,他也会选武则天而不是李治。

    因为武则天的政治手腕更高超,性格上也是百折不挠。

    而李治性格上就存在致命缺陷,怕麻烦,遇到困难一折就挠。

    这从李治的执政经历就能看出,前期他能够坐稳皇位,靠的是长孙无忌的力挺,后来能一举扳倒长孙无忌,也是靠武则天。

    他自己就从来没有跟人正面硬刚过哪怕一回。

    这一方面说明李治政治手腕高,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担当。

    这种软糯性格,一旦遇到困难,反手就会把自己手下给卖了。

    当年的宰相上官仪就是这样被他给卖了,落个身死族灭不说,妻女还被充入掖庭宫当奴婢,那真叫一个惨。

    所以反水是不可能反水的。

    跟着武则天混,凭着从龙之功捞一份稳稳的幸福难道不香吗?

    更何况,你这个狗逼还曾逼我净身进宫,这账还没跟你算呢。

    当下裴绍卿不亢不卑的道:“回天皇的话,草民自幼没甚大志,这次侥幸蒙文曲星君选中,能捞得一份献祥瑞的微功就已经心满意足。”

    听到这,李治的脸色便慢慢冷下来。

    帷幄外,老太监的脸色也变得阴冷。

    裴绍卿感觉寝宫的气温一下降下来。

 第30章 论功行赏

    就在裴绍卿担心李治会忍不住命令老太监动手杀人时,

    大唐帝国的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忽然微笑了下,说道:“知足常乐,裴小郎君倒不失为性情中人。”

    “天皇谬赞。”

    伴随着说话声,

    寝宫的气温再度上升。

    裴绍卿便知道,危机已经解除。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裴绍卿的判断是正确的。

    李治这人真的有性格缺陷,不愿或者说不敢跟政敌正面硬刚。

    因为现在世人皆知他是天后党,如果在清思殿中把他给杀了,那就是等同于跟武则天公然撕破脸,李治没这勇气。

    果然,李治挥了挥手,又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

    “喏。”裴绍卿恭应一声,赶紧带着青玄离开清思殿。

    漫无焦点的看着裴绍卿消失在殿门外,李治幽幽问道:“茂淳,你怎么看?”

    老太监沉声道:“裴绍卿此子虽年轻,但是从他处置太平公主绑架一案的过程来看,可谓是颇有大将之风。”

    “而且还有谋略。”

    “此子智勇兼备,颇似当年一位故人。”

    “故人?”李治神情一凝,道,“何人?”

    “率三千奇兵过阴山的卫国公,李药师!”老太监幽幽的说道,“天后能得此子辅佐,可谓如虎添翼,今后怕是更难以制约。”

    “茂淳言过了吧?李药师是何等人物,裴绍卿焉能及他万一。”李治摇遥头,又道,“不过此子有决断有谋略,确实算得一把好刀。”

    “可惜,如此锋利的一把好刀,竟不能为我所用。”

    “都怪王德胜那个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老太监目光冷下来,又道:“天皇,要不要趁此子还没成长起来前,趁早……”

    说到这,老太监做了个切的手势。

    李治却没有做声。

    ……

    回头再说裴绍卿。

    两人刚出清思殿,迎面又遇到一个老太监。

    就是之前从建福门领着他进含元殿的那个。

    老太监看样子来得挺急,没走两侧的回廊,而是直接穿过那片泥地,所以翘头靴上已经沾染了不少的黄泥巴。

    这是担心他会出事?

    看来大明宫的水很深啊。

    二圣之间也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和谐。

    看到裴绍卿好好的,老太监明显松了口气。

    “裴小郎君。”老太监道,“天后正等你呢,你快跟咱家去紫宸殿吧。”

    “喏。”裴绍卿答应一声,快步跟上老太监,“还没请教公公的贵姓。”

    “残缺不全之人何敢妄谈一个贵字。”老太监道,“贱姓高,名凌松。”

    “原来是高公公。”裴绍卿行了个叉手礼,又道,“你跟天皇跟前的余公公谁大?”

    “哎哟,裴小郎君就别寒碜咱家了。”高凌松道,“余公公是咱们的老祖宗,咱家又怎么敢跟余公公相提并论。”

    一句话,裴绍卿探出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那个老太监的身份地位不一般。

    二是现在太监总体上的地位并不高。

    ……

    紫宸殿。

    武则天正跟重臣们商量赏赐的事情。

    文曲星君献祥瑞诗1024首,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圣瑞,这么重大的喜庆事件,肯定是要普天同庆的。

    大赦天下是肯定的。

    减免赋税也是用不着讨论的。

    讨论的重点是京中官员的赏赐标准。

    讨论结果是八品、九品赏赐钱十贯,六品、七品加十头羊,四品、五品再加十匹绫,三品以上再赏黄斤百两。

    最后单独讨论的就是裴绍卿。

    武则天道:“诸位爱卿,裴绍卿该如何赏赐?”

    一众高官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聚集在刘仁轨的身上。

    拄着拐杖的刘仁轨便颤巍巍的站起身,说道:“启禀天后,裴小郎君代文曲星君献诗一千余首,此亘古未有之祥瑞,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然裴小郎君毕竟年轻,骤登高位未必就是好事。”

    “所以老臣以为,不妨先去国子监读几年书,多认几个字。”

    “待他学有所成,或为郎将或为郎官,然后再委以重任也是不迟。”

    听了刘仁轨这话,在场的不少紫袍官员纷纷颔首,都觉得言之有理。

    “刘阁老此乃老成谋国之言。”武则天脸上并没有露出明显的倾向,又道,“其余卿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大殿中沉寂下来。

    所有人都在猜测武则天心思。

    片刻之后,一个紫袍出班道:“刘阁老此言,臣不敢苟同。”

    武则天定睛看时,却是刚刚由黄门侍郎升迁为侍中的裴炎。

    裴炎又接着说道:“方才刘阁老说裴小郎君年轻,霍去病19岁拜骠骑将军,也不过是与裴小郎君同岁。”

    “甘罗更是九岁拜相。”

    “既有此等成例在先,裴小郎君为何不可委以重任?”

    在场的不少紫袍便再次点头,裴阁老这话也很有道理。

    刘仁轨道:“裴绍卿也是河东裴氏子弟,裴阁老该当避嫌。”

    裴炎说道,“下官是举贤不避亲,且不说代文曲星君献祥瑞之功,单凭裴绍卿在太平公主案中的表现,就值得朝廷大力栽培。”

    朝中大员便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

    这个时候,有大臣提议:“何不问问裴小郎君意见然后再定赏赐?”

    “也罢,那就暂且不提。”武则天从善如流,又道,“再议突厥复叛之事,阿史那车薄率车鼻施部骑兵包围了弓月城……”

    ……

    闲话之间,裴绍卿三人已经来到紫宸殿外。

    今天的大朝会一直持续到未初时分,绝大多数官员吃过廊下食之后就散朝回家,但是一部份重臣却被留下来,继续参加紫宸殿的内朝。

    紫宸殿的内朝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最高权力机构。

    武则天正跟大臣在议事,高凌松让裴绍卿先在廊下候着。

    裴绍卿隐约听到有人提及了西突厥三个字,看这样子应该又是西突厥起兵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