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绍卿也是笑笑,高凌松是贪财,不过贪财才好。

    有一句话说的好,能够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

    政事堂的朝议要等朝会结束之后,所以不必着急。

    裴绍卿又去印刷院看了一下祥瑞诗集的印刷事宜。

    半个月前,鲁十三终于用羊脂加一种不知名植物的树脂配出了一种印刷效果极好的油墨,然后祥瑞诗集的印刷就全面铺开。

    不过到了这时候,守捉司的院子就显得有些逼仄。

    裴绍卿就把旁边空着的那个院子也一并讨要过来,打造成专门的印刷局,由鲁十三和杨七一并担任印刷局丞。

    鲁十三和杨七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官身?

    高兴之余,对于裴绍卿更是感恩戴德加言听计从。

    “司丞!”看到裴绍卿进来,杨七和鲁十三赶紧叉手行礼。

    “免了。”裴绍卿摆了摆手,又道,“祥瑞诗集印刷得怎么样了?”

    “快了。”具体负责的杨七回答道,“再有三五天,就全部能够印刷好了。”

    裴绍卿嗯了一声,接着说道:“印刷完了祥瑞诗集,就全力印刷那册宫廷秘史,先印他十万册再说,听好了,十万册啊!”

    “司丞,这会不会太多了点?”

    鲁十三小声说道:“能卖完吗?”

    杨七也是附和道:“全大唐都未必能有十万人识字。”

    “不识字又有什么关系,那是绘本。”裴绍卿笑道,“还能看不懂绘本?”

    “也是。”杨七和鲁十三一拍脑门道,“绘本上虽然有配字,但是不识字也能看懂图画的内容,还真是没关系。”

    裴绍卿笑了笑不再多说。

    因为大唐的读书人数量很快就会激增。

    等忙过了这一阵,把太平公主娶回家,他就该着手解决纸张的问题了,用不了多久,书籍价格就会急剧下跌。

    从印刷院中出来,迎面就遇到宋璟和一众亲科进士。

    宋璟和一众新科进士已经进了翰林院,当了校书郎。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正九品上的校书郎,但是宋璟等一众新科进士却仍旧是意气风发,甚至连走路都虎虎生风。

    这当了官,气质就是不一样。

    “裴司丞!”宋璟和一众进士叉手行礼。

    “诸位郎君早。”裴绍卿赶紧回礼,别看这些人现在只是小小的九品校书郎,但是按现在的发展轨迹,顶多二十年他们就能够进入政事堂为宰相。

    就算不能全部进政事堂,进去几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提前跟这些政事堂大佬搞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宋璟等人刚走进学士院,便又看到刘祎之从里边出来。

    “老刘。”对于刘祎之裴绍卿就要随意得多,招招手道,“这是要去思政殿吗?”

    刘祎之便点头嗯了一声,就在昨天,经过政事堂的搏弈,决定授予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祎之、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史部侍郎魏玄同以及秘书员外少监郭正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并参知政事。

    好家伙,一下子就增补了五个宰相。

    加上首辅刘仁轨,次辅裴炎以及崔知温、李义琰,现在政事堂已经有九个宰相,差不多算得上是大唐有史以来宰相数量最多的时期。

    这结果,是武则天跟刘仁轨他们互相妥协的结果。

    按武则天的意思,是要把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周思茂都塞进政事堂才好,这样她就能稳稳的把控朝政。

    因为刘元范周四人是她铁杆心腹。

    再加上裴炎,刘仁轨他们就翻不起什么浪。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刘仁轨等人的激烈反对。

    让武则天感到无奈的是,裴炎这次竟是一言不发。

    很显然,薛元超倒台后,裴炎的态度已经起了微妙变化。

    经过激烈的搏弈,最终北门学士只有刘祎之进了政事堂,而刘仁轨他们却一口气往政事堂塞进了四个自己人。

    至于薛元超,已经彻底的倒台了。

    薛元超、薛瓘、薛曜、薛毅、薛俊及薛绍都被判了斩刑,薛十七娘等薛氏女眷全部充入掖庭局为奴。

    河东薛氏的西祖房彻底算是完了。

    裴绍卿又问道:“除了我的事情,还要讨论开中法的事?”

    “是的。”刘祎之点点头道,“原本年初就应该全面铺开,却因为利益群体从中作梗生生拖了四个月,现在不能再拖了。”

    顿了顿,又道:“还有纳征的事,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我估计太平公主的聘礼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概是多少?”裴绍卿皱眉道。

    “这我哪知道。”刘祎之守口如瓶。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从右银台门进了大明宫直奔思政殿。

    两人赶到之时,郭待举、郭正一、魏玄同还有岑长倩四人已经到了。

    对于当上宰相之后的第一次政事堂聚议,郭待举他们还是颇期待的。

    不过,刘仁轨、裴炎、崔知温还有李义琰四位大佬还没到,至于圣人还有皇太后就更不可能这么早就过来。

    “刘掌院!裴司丞。”

    郭待举四人纷纷叉手见礼。

    刘祎之和裴绍卿也逐一回礼。

    稍顷,崔知温和李义琰联袂而入。

    郭待举四人便纷纷上前叉手行礼。

    刘祎之和裴绍卿落后一步,也跟着行礼。

    崔知温只是矜持的嗯了声,李义琰却是理都没有理他们,顾自走到旁边的椅子上一屁股就坐下来。

    椅子现在已全面流行开来。

    这也是裴绍卿带给大唐的一个变化。

    因为不少官员勋贵到红楼参加完花榜盛会之后,就发现红楼的“贵宾椅”很舒服,所以回家之后就让家仆打造了数把。

    很快,大明宫里也摆满这样的锦椅。

    从此,政事堂的宰相们就坐着锦椅议政了。

    又过了一会,裴炎就搀扶着刘仁轨从正门进来。

    众人免不了又是一番见礼,然后按照职务高低以及进入政事堂的时间顺序排座次,对于政治人物,座次是极为重要的。

    这关乎着将来谁来当首辅。

    又过了片刻,李显和武则天也到了。

    李显显得意气风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跟当太子时完全不同,走路虎虎生风不说,而且当仁不让的走在了武则天前头。

    武则天却是不疾不徐跟在李显身后。

    进了思政殿,李显也是当仁不让坐到了主座上。

    裴绍卿看了直摇头,还是太年轻啊,真拿自个当圣人了。

    裴绍卿甚至还听到些风声,说是李显正准备效仿武则天打造北门学士一样的做法,打造属于他自己的议政僚属。

    “臣等参见圣人,参见太后。”

    裴炎、崔知温等跪地行稽首礼。

    只裴绍卿一人个站在后面长揖。

    李显的眉头便不由得微微一蹙,不过忍住了并没有发作。

    “诸位爱卿平身。”李显一摆手,示意刘仁轨、裴炎等人起身。

    待刘仁轨、裴炎等人重新入了座,刘显又对裴绍卿说道:“裴司丞,且去偏殿等候,等讨论太平纳征礼时你再来正殿也不迟。”

    “不必了。”武则天忽然一摆手道,“就让裴司丞留下吧。”

    “阿娘。”李显皱眉道,“裴司丞并非宰相,参与政事堂朝议不妥吧?”

    “只是让他旁听而已,并不参与朝政讨论。”武则天说此一顿,又道,“守捉司毕竟担负着长安安危及大唐的安危。”

    “好吧。”李显无奈点头。

    顿了顿,李显又道:“今日的第一个议题。”

    “自裴阁老入主中书省后,门下省的侍中一职就空缺出来。”

    “然而,门下省职责极重,不仅要审查诏令有无疏漏之处,必要时更要驳回诏令,所以门下省主官侍中一职断不可长时间缺位。”

    “今日,政事堂便要确定侍中人选。”

    听到这,裴绍卿便又忍不住默默叹息。

    刚才武则天其实已经很隐晦的提醒过李显,不要自作主张。

    很遗憾,李显很本没把武则天的话放心上,也许他是觉得,圣人可以为所欲为吧。

    不过武则天很快就会通过残酷的手段来告诉李显,有她这个皇太后在,圣人就不过只是她手里面的一块面团而已,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裴炎看了武则天一眼,起身说道:“陛下……”

    “裴阁老,朕还没说完呢。”李显皱眉道,“你先坐。”

    “呃……”裴炎轻呃一声,只能坐了回去,不过脸上却掠过一抹怒意。

    因为李显这么做,是当众驳了他面子,作为次辅来说,是会严重削弱他的威望的,这对急于竖立自己威信的裴炎来说,实不能忍。

    裴绍卿心下再叹,李显得是有多急啊?

    李显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

 第186章 废黜

    把裴炎堵回,李显又说道:“朕以为豫州刺史韦玄贞公忠体国,敢于任事,其才能足可以担起侍中一职。”

    “不知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说完,李显目光灼灼的盯着刘仁轨等人。

    竟然都没有回头征询一下武则天的意思。

    看来他是完全没有把“遗诏”中的大事决于皇太后的话当回事,又或者说,他其实是有意这么做,想要从武则天手中夺回朝政大权。

    对此,裴绍卿只能送他三个字,太天真!

    年轻人,政治不是这么玩的啊,会把你自己玩死的。

    裴绍卿再扭头看武则天,果然,武则天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

    刘祎之目光看向武则天,武则天轻轻颔首,刘祎之当即就准备站起身发言。

    但是还没等刘祎之起身,郭待举已经抢先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举大不妥!”

    裴绍卿便再次摇头叹息,心说郭待举和刘祎之一样,都是第一次参加政事堂议政,以一个政治人物的修养,是不会轻易发言的。

    要不然这么多年的官就算是白当了。

    但现在郭待举却不惜打破这个惯例也要发言,

    可见得是李显的提议实在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或者说得更加确切一点,是动了宰相群体的奶酪!

    你一个刚登基的小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任命自己的岳父担任侍中,想什么呢?真当这大唐是你李家一家的天下?

    太天真!

    大唐是世家高门的大唐!

    “大不妥?”李显怒道,“有何不妥?”

    郭待举道:“韦玄贞原本不过是区区一介下州参军,一日之间连升二十级,担任一上州刺史,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典。”

    “若是再进一步主理门下省事,则有擢升太快之虑。”

    “如此无论是对于韦刺史本人,还是对于大唐而言,恐非什么好事。”

    郭待举说的其实已经很委婉了,他本来其实是想说,骤然将韦玄贞提拔为侍中,就好比突然之间让一个乞丐当县令,他当得了么?

    强行上马,那不是害了一县黎庶百姓?

    韦玄贞是不是一州之才都两说,就直接让他当侍中?

    “怎么就不是好事?”李显却一点都没有当皇帝的政治觉悟,不惜亲自下场与宰相进行撕逼,“由刺史升任侍中,对于韦玄本人就不必说,对大唐而言也是好事,因为我大唐多了一位能吏担任门下省主官,政事堂也多了一位贤能宰相!”

    郭待举便实在忍不住,沉声道:“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