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匪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试、府试仅仅是所有考试中的预备考试,考中了就是童生;院试考中了才是秀才,乡试考中了是举人,会试考中了则是进士;殿试由皇帝对进士中的佼佼者进行考试,第一名便是状元。

    明白了吧,考中童生仅仅是通往升官发财的第一步,就这一步也是许多学子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比如周耀宗他爹就用了四十年才考完前两步,后面的路还长的很。

    按照每三年一次考试计算,周耀宗的爹要想考中状元,估计得等到下辈子。

    所以在明代考试不但要脑子好使,还要有个好身体。

    所以说像周耀宗这样四年就连考两中的人,基本上算是“神童”了,祖坟冒青烟都不行,得冒火才行。

    作为瓦房村唯一的秀才,周耀宗立即觉着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在此后的几年里,周耀宗接连出现在院试考场上。

    由于院试由府里组织,而周耀宗所在凤州归凤翔府管,每过三年,周耀宗便会走出瓦房村前往凤州城,住上一夜之后,再前往凤翔府考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考中童生之后,周耀宗的好运似乎是到头了,连续考了三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这一年周耀宗已经是二十四岁的大龄青年了。

    虽然年龄是大了点,但人家前途好啊!只要中了秀才,何愁无妻?

    能说这话,周耀宗是有底气的。

    秀才也是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而且中了秀才之后人家也是有实际好处的。

    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而且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由于周耀宗刚刚考中,只能算个“附生“,还没到国家发给粮食的那一步。

    看见没,别为古代秀才遍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也是考生中的杰出人才。

    考中秀才的周耀宗这下不得了,瓦房村几百年了,头一回出了如此杰出的人才,光老周家门前的鞭炮就整整放了一个月,多少年不走的亲戚也拐弯抹角的来到他家。

    “我是你二舅对门左拐第三家的你表舅,年前咱们还见过面的。”来人上前报了姓名之后,周耀宗一脸的迷茫。

    周耀宗的爹一听这话,立即请人家进屋吃饭,亲戚们白吃白喝了这么多天,酒肉早就没有了,面片还是能做出一碗的。

    亲戚吃完饭夸赞了几句后说道:“耀宗,你现在是秀才了,下一步就是举人,到那时一定不要忘了我这个表舅啊!”

    周耀宗木讷的点点头,“这人我咋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认不认识其实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晚饭该在哪吃?

    荣耀都是给别人看的,吃饭才是自己的事。

    “爹,咱们晚上吃啥?”

    “秀才吃啥饭,回家读书去,等中了举人何愁没吃的。”爹说了一句很励志的话后,亲自监督孩子读书了。

 第3章 崇祯三年

    大明崇祯三年,周耀宗再次踏上考试的征程。

    他现在已经是秀才了,下一步要考的乃是乡试。

    乡试虽然带了一个“乡”字,但绝不是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上组织的考试,而且要在省城进行。

    明朝陕西的省会就是今天的西安。

    按照行进路线,周耀宗首先应该走出瓦房村前往凤州城,住上一夜后,离开凤州城继续往北出了秦岭前往凤翔府。

    到了凤翔府之后,周耀宗就不用步行了,那里有几个同窗家境还是不错的,有房有车有吃喝。

    读书这些年,考试这么多次,周耀宗因此认识了不少的同窗好友。

    周耀宗的家境在山里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关中人看来,也就是很一般的人家,算不了什么的。

    到了凤翔府后,周耀宗可以多待几天,跟同窗谈一谈这三年来的学习心得,比试一下各自的学业,顺便再去青楼给妓女们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估摸着距离考试的时间差不多了,再坐着同窗的车架一起前往西安考试。

    这些年来,凤翔府的日子一直留在周耀宗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久久难忘。

    现在又到了乡试时间。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六月底的一天清晨,周耀宗起了一个大早,告别父母后踏上了前往凤州的旅途。

    对于这次考试,周耀宗是很有信心的,这三年来,周耀宗几乎没有出过门,也没逛过街,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节。

    临走时,周耀宗的心情是很不错的,一想到凤翔府那些好友还有城里那几个会诗文的妓女,周耀宗走着走着就笑了。

    老子告诉我们: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说的就是好事里面有坏事,坏事中间包含着好事,想得好往往会大失所望。

    从大明崇祯元年开始关中就已经大旱了,三年过去,早就旱的连根草都没了,还想什么喝酒聊天、吟诗泡妞的好日子呢?

    这也不能怪周耀宗,他所在凤州瓦房村乃是秦岭山中的一个小山村,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虽然关中都旱的冒烟了,但对于山里的瓦房村来说,仅仅下雨比往日少了点,生产生活虽然有影响,但还不至于到人吃人的程度。

    再说了秦岭乃是万物的宝库,就算是庄稼颗粒无收,只要人勤快,愿意上山,采点野菜野果,逮几只野兔还是能够活下去的。

    虽然山外早就到了民怨沸腾,揭竿而起的程度,但由于信息闭塞,周耀宗对此事竟然是一无所知。

    走在前往凤州的路上,周耀宗既兴奋又渴望,希望能够早早赶到凤翔府,见见那几个同窗好友,几年不见了也不知道他们学业如何?

    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这让周耀宗多少有些意外。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午时分乃是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再说了凤州乃是秦岭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州县,山里人有个头疼脑热、咳嗽流鼻都要进城去治疗,当然了不管是需要什么样的农具,生活用品也要进城去采购。

    可是今年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

    周耀宗转眼一想,现在可是六月底,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待在家里避暑,谁会像自己一样出来赶考呢?虽然意外,但还是坚定步伐向南边的凤州城走去。

    “兄弟干什么去?”

    还没走几步,周耀宗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抬起头一看,两个采药人正蹲在自己路过的山边,斜着眼望着自己,“看你这样子像是读书人。”

    “我是凤州秀才周耀宗,准备前往西安参加今年的乡试。”周耀宗如实答道。

    周耀宗心想,自己名气多大,这两个采药人不会不知道自己名气吧?

    果不其然,此二人一听周耀宗是个秀才,两只眼睛立即放射出惊异的光芒。

    实在是太意外了,没想到这大山之中还有秀才,如此高学历的人怎会诞生在山里呢?

    二人对视了一下,疑惑的望着周耀宗,“你真是秀才?”

    虽然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还是对周耀宗造成了伤害,在周耀宗看来自己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不敢说整个凤翔府的人都认识自己,至少这凤州城的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名气吧?

    怎么这两个人跟傻瓜一样竟会问如此幼稚的话来。

    “我是不是秀才,你们真不知道?凤州城这么多年就出了我这么一个秀才,你们没有听过?”周耀宗傲气的说道。

    这些年凤州城是不是只出了周耀宗这么一个秀才,他没有考证过,不过瓦房村确实只出过他一个秀才,这一点绝对可以证实。

    听完周耀宗的话,两个人更加惊异了,像挖到宝贝一样看着周耀宗,“兄弟,来来来,坐这儿歇会,我等有事要向你请教。”

    请教这个词是周耀宗最喜欢听到的,秀才是什么,那可是绝对的饱学之士。

    作为秀才的周耀宗最喜欢听到的词就是请教了。

    没成想,在这荒郊野外的地方竟然还有人要向自己请教,周耀宗放下警惕,一屁股坐在路边。

    走了这么长时间他也累了,“说吧,你们要请教什么?”

    一个采药人的对另一个道:“你先回去禀报,我在这里跟大哥说说话。”

    之所以称周耀宗为大哥,那是因为这两个采药人都很年轻,看样子最多二十岁。

    “嗯……”另一个人答应一声转身向山里走去,临走前还不忘对周耀宗说上一句,“大哥稍等,不是我们要向你请教,而是有人要向你请教,他马上就来。”

    “好吧,刚好我走累了,顺便跟你们说道说道。”周耀宗说道。

    “大哥哪里人?”采药人问周耀宗道。

    “我是凤州瓦房村人,你是哪里人?”周耀宗问道。

    “我也是凤翔府人,家就在灵山周边。”

    “灵山?你是灵山周边的?”周耀宗一听这话惊喜的说道,

    “怎么,大哥知道灵山这个地方。”

    “当然知道了,灵山距离凤翔府很近的,我去过那里。春秋时期,那里可是秦穆公放马的地方。”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只要有机会立即会展示自己博学的一面。

    “对对对,大哥说的太对了,我们那里很适合放牧。小的时候,爷爷经常带着我们在灵山放羊。”

    周耀宗继续问道:“灵山上有一座庙,很灵的,你知道不?”

    “知道知道,我们当地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灵山上香,祈求佛祖保佑。”

    拥有了共同的话题,周耀宗跟采药人聊得很是起劲。

 第4章 关中早乱了

    “哈哈哈,哈哈哈,哪个是秀才,让我看看。”

    不说别的,单听这声音就知道对方的肺活量很好,炸雷似得,嗡嗡直响。

    周耀宗抬头一看,一个长得跟“镇关西”差不多的家伙正向自己走来,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歪瓜裂枣一样的家伙。

    佛曰:相由心生。

    不说别的,但看长相就知道对方绝不是什么善类。

    个个长得跟阎王殿的牛头马面一样的家伙,能是好人吗?

    “你们是何人?”周耀宗站起身警惕的望着过来的几个人。

    “何人?哈哈哈,我们是何人,你都不知道?”“镇关西”嬉笑着对周耀宗说道:“我就是草坪山大王‘滚刀肉’啊!”

    滚刀肉?

    原以为他是“镇关西”,一说才知道人家是“滚刀肉”。

    不管是镇关西还是滚刀肉,没一个好听的,也没一个是善类。

    而且这家伙还自称是“大王”。

    朗朗乾坤,充什么大尾巴羊?

    不自量力,还称自己为大王。

    周耀宗虽然是读书人,但人家毕竟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即就明白对方是什么人了。

    看了一眼刚刚还跟自己聊天的采药人,他明白了,“你们是一伙的?”

    年轻采药人重重的点点头。

    明白了,我全明白了,这伙人都是山贼,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土匪。

    土匪也是很会伪装的,不是把自己打扮成采药人,就是把自己打扮成猎户,或者是商贩。

    现在他们盯上自己了。

    虽然很担心,但周耀宗并不是怕得要死,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