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港岛豪门-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渡边雄看吴光耀不肯说实话,试探的问道:“吴先生在抄底,觉得港岛的地产会恢复是不是?”
吴光耀是港岛的名人,渡边雄自然有过一定的研究;所以很想知道,吴光耀是不是觉得港岛的地产业会恢复起来。
“渡边先生,据我所知,你连一年都坚持不下去了,又何必在意港岛地产的前景;就算你从我这里得到了信心,你就能说服银行给你几年时间的机会吗?”吴光耀好笑道。
渡边雄在港岛并不只有这一个项目,还有好几幢住宅楼没有售出;
所以,这块地皮他必须卖掉,不然他的住宅楼都会被银行没收。
渡边雄听了吴光耀的立马泄了气,是啊,如果自己不是万不得已,自己怎么会卖这块地皮。
就算港岛的地产业会恢复,但是大家谁又知道恢复的周期呢?
很多破产的地产商,在破产的那一刻苦苦哀求银行,让银行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房地产总会有升有跌;但是作为银行,却不会给你几年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周期越长风险越大。
在律师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大名,盖上了公章,这幢交易就算成了。
吴光耀的长实地产,也终于拥有了第一块商业地皮,注入的5000万港元,也花了900多万港币。
接下来的时间里,吴光耀频繁低调的拿地,九龙地区主要是拿住宅地皮,本岛这边则以购买老式商厦为主后期拆了重建大厦。
北角位处本岛北岸,北临维多利亚港。
李超人刚刚购买了一块地皮,准备新建一幢12层的工业大厦,从而踏入地产行业。
此时的港岛,地价已经下跌了70,但是工业却处于上升的状态;
李超人向来谨慎,所以选择了从开发工业大厦开始。
此时的李超人,还非常保守,兴建大厦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自有的资金;只有一少部分的资金,来自亲朋好友的借款。
当然,黄河实业的塑料花远销国外,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
PS:事实情况是,在原来的世界里,李超人的长江实业因为生产塑胶花,1957年营收1000万港币,获利100万港币港岛塑胶花利润极低,后续会更低;不过,因为吴光耀的出现,扶持周致远提前开发出塑胶花,分享了李超人的利润;所以在去年,黄河实业的利润堪堪达到60万港币。
加上1958年上半年的利润,李超人这次动用了自己的全部资金,共计90万港币,再向亲朋好友借了一点钱,修建一幢商业大厦。
“人弃我取,此次我必将大展宏图,没有谁可以再阻挡我了!”李超人对着自己的表妹兼情人庄小姐说道。
“诚哥,我相信你!你已经在塑胶花上面取得了成功,我父亲对你的态度已经略有好转。所以,你不要心急!”庄小姐心痛表哥说道,表哥在30岁的时候,才做出了一番小成绩,虽然有点晚,但是自己相信,表哥一定会成为港岛的大富豪。
“表妹,塑胶花只是我的第一步,我想成为港岛的地产大好友。此时港岛的地价正是便宜,所以非常适合抄底。”
李嘉诚此时对于地产虽然很谨慎少贷款,但是对港岛的地产前景却是持有乐观的态度。
李兆季早就萌发了进军地产业的想法,奈何发展房地产,与黄金买卖、汇兑及出入口贸易比较;前者的投资需要有一个起码面庞大的资金,不同于后者,可以丰俭由人,多少随意。
“归宿是人人的渴求,有瓦遮头是家家户户的愿望。”这使李兆季坚信,地产业必有大作为!
中环夏蕙餐厅
李兆季平日里就喜欢在这里,与一班商贾行家午膳茶叙,交流市场资料,研究投资机会,讨论时事政情。
自从他把地产生意摆在心上之后,就留意到原来同道中人者众。
首先是老早已认识的冯景禧,他对崭新的投资概念一律欢迎,只要有生意可做,就雀跃不已。
其次是最早时,在澳门专营洋杂的信发行东主郭得胜,继而又在港岛开办鸿昌公司;一边继续经营洋杂生意,另一边也注意到港岛人口膨胀速度带动的民生需求,而锐意集中精力在地产方面发展。
就香港地产发展问题而越谈越起劲的也不只是李兆基、冯景禧和郭得胜,还有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等三人。
既是观点相同,看法吻合,于是坐言起行;
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季三人,加上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三人,以及他们的好朋友吕贤藻、郭锦涛两人,一共八人,决心合资经营地产永业企业公司。
虽然实为八人,但是因为另外五人有其它生意要做,实际经营的人只有李兆季、郭得胜、冯景禧三人。
永业公司成立后,三人首次出手,就成功拿下了沙田酒店,名震业界。
沙田酒店要是搁1957年以前,价值将超过500万港币以上;但是1958年的行情,却只要30左右的价格。
想想看,如果不是1958年港岛地产暴跌,这些后世的四大家族,还会有这么顺利吗?
郑裕桐经营金铺这些年来,手中的资金已经高达几百万之巨;但是,郑氏自1952年开发蓝塘别墅后一共五幢别墅,就再也没有涉过房地产。
时间来到1958年,港岛地价便宜之极,沉迷于珠宝的郑裕桐,再也沉不住气,由隔山观海终于决定下海一试深浅。
此时的郑裕桐,已经初具鲨胆。
他的设想是,买地要买旺地,建楼要建靓楼。
城区外的地皮既便宜又好拿,但是郑裕桐偏偏把目光盯上了城区的闹市。
1958年8月,郑裕桐买下了位于铜锣湾商业区最旺的怡和街、百德新街、与记利佐治街之间的三角地带,并且准备盖一幢属于豪华级的港岛大厦。
郑裕桐自然不愁资金的问题,凭借周大福这个金鸡,自己贷款非常的容易。
第280章 【想我投资那我就要投资港口】
吴光耀旗下的长实地产,一开始还低调的收购地皮和物业,等有媒体刊登出来之后,开始变得无所顾忌,大肆收购,丝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
直到10月下旬,长实地产的5000万港币资金,终于花的一干二净。
此时,长实地产已经拥有20万平方尺的商业用地、110万平方尺的住宅用地,以及本岛繁华地段的5幢六层商厦。
商业用地抄底价格在70港币每平方尺左右,住宅用地的抄底价格在18港币到22港币之间,5幢大厦一共花了1500万港币。
有胆大精明者,在看见吴光耀旗下长实地产的动作后,也会试着买一点地皮和物业,来进行抄底;
更多的人在想,鲨胆耀这次恐怕要赔钱,大家恐怕有笑谈了。
远在澳门的何显和钟子光自然知道了这件事,两人聚在一起讨论。
“光耀这次可能是真的,看好港岛地产从前景,如果真让他抄准了,怕是要获利几千万港币啊!也不知道我们的选择,是错还是对?”钟子光心情复杂的说道,分红是自己提出来的,以后吴光耀要真是赚了几千万港币,自己难免被何显、林有德两人心里埋怨。
“不管怎么说,我们两自然是希望港岛的地产业红火,毕竟我们是长江实业的股东,长江实业还有长江中心商业体这个巨无霸。其它的,既然分了红,就别去管光耀怎么操作了,希望他好运吧!”何显说道。
人心都是复杂的,当吴光耀大赚特赚的时候,钟子光和何显两人的心里,绝对会觉得遗憾;那么,他们的内心,可能也会在想,吴光耀要是看错了这个行情,大家也许心里更好受一点。
当然,这种心理永远不可能说出来!
11月份开始,吴光耀开始真正的忙碌起来,因为去年3月份的订造的船只纷纷开始下水;
作为环球航运的老板,吴光耀自然会尽量参加每一艘巨轮的下水仪式。
不是因为这艘船对吴光耀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吴光耀要以新船下水仪式为纽带,认识和熟悉各国的重要人物,开拓自己的人脉和眼界。
作为一个马上拥有500万吨载重量的大船主,自然不可能龟缩在港岛,而是需要去各国政要面前,打探第一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吴光耀的第一站,是伦敦。
在伦敦打造的第一艘油轮下水仪式,伦敦的首相和女王都将参加,女王还将作为剪裁人,可谓是给足了吴光耀的面子。
5万吨级别的油轮,也许在七十年代以后,算不得巨轮;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
在港岛的船东里,15万吨左右的船只,已经算是最大的了;
5万吨级别的油轮,也只有在欧美航运巨头手里,才是主力。
看着巨轮下水的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吴光耀的心里也冒出万丈雄心。
六十年代,欧美经济持续发展,石油成为紧俏商品;
中东产油国大发横财,经销的欧美石油商亦赚的盆满钵满,运输石油的船主也富的流油。
一艘五万吨的油轮,从波斯湾跑一趟欧洲,单程进项可达百万美元,甚至是几百万美元;
一艘新油船,如果没有发生意外,三年之内就能回本。
可见,六十年代的欧美航运有多么的赚钱!
正是因为如此,包宇刚在1960年才开始涉石油运输,到1968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380万吨的油船。
这个数据,比吴光耀从40年代末到1958年取得的成绩都还亮眼,要知道吴光耀可是穿越者;当然,环球航运目前并没有欠账了。
油船下水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吴光耀在伦敦最豪华的酒店,举行了酒会,招待大家。
如果不是邀月庄园还在修缮中,吴光耀一定会把就会举办在哪里。
酒会邀请了不少伦敦政商两届的知名人物,不知不觉,吴光耀在伦敦的人脉已经非常的强大,官面的自不用说;商界亦有很多建树,光财团就合作了很多,比如汇丰、保诚、霸凌、罗拔富林明、威廉奇连;伦敦的许多大型石油商,亦是吴光耀合作的盟友。
酒会上,女王夫妇、哈罗德首相亦抽空参加,和吴光耀聊了起来。
“吴先生,伦敦随时欢迎您的投资,我们愿意向你保证,你会受到最公平的待遇!”首相看着吴光耀,用了一个真诚的表情,开口说道。
这位华人不简单,不知不觉把事业在全世界开花了。
就说在东瀛的业务,就足以让伦敦眼红;联想电器、环球航运、拉链产业等,这些都能贡献大量的工作岗位和税收。
还有在美利坚,也收购了一家高档酒店,并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投资建设假日酒店。
吴光耀听了,立马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了,可惜自己是商人,没有利益的事情,是不可能做的;也不会凭你一句话,就会改变什么!
当然,说话不能这么刚:“哈罗德先生,我个人是比较看好伦敦的经济发展的,后续我会认真考虑的。”
投资伦敦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好好的想想,投资的项目,能赚多少钱给自己。
伦敦这几年日子有点不好过,政府收支严重不平衡,国家资金不足的困难;再加上在1956年10月,因苏伊士危机而紧张的英美关系。
“吴先生如果想投资什么项目,可以直接打我的办公室电话,我愿意为吴先生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