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港岛豪门-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桑达士听了,点点头,对于经营航运,桑达士认为,自己不及吴光耀的一毛;
之所以问到底,不过是股东的正常行为。
“今年三四月份,那些租赁长期合同的货/油轮将到期,吴总怎么打算的?”贺远章问道。
吴光耀没有问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如果是你来决定,你会签订什么样的合同?”
贺远章毫不犹豫的说道:“按趟收费的短期合同,我的理由是,航运价格已经稳定下来,短期合同显然更有效益;而且这批船在这三年的长期合同里,被东瀛人超负荷使用,也该好好修养一下了。”
贺远章的话,正和吴光耀的意,省下了解释!
“按你说的办,所有船只到期后,不再签订长期合同。这些船只长期合同到期后,要做一个大检修和维护。”吴光耀顺着贺远章的话说道。
接下来,吴光耀把话题,引到货柜港口上面。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可是知道李超人在后世有足足52个货柜码头,这些码头发布在28个国家。
这些货柜码头就像一个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的给李家带来无数的财富。
码头就像物业收租一样,属于躺着赚钱。
当然,这世的吴光耀一定会比李黄瓜强!
在后世,葵涌货柜码头是全世界第四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葵涌一共九个货柜码头,李超人不过只有一个货柜码头,并且还是和中远航合作经营的。
而这世,吴光耀在葵涌已经拥有三个货柜码头,这是多巨大的一笔财富。
还有东京港,在后世一直是东瀛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吴光耀也有一个货柜码头。
当然,吴光耀还会继续增加,要超过李超人的52个货柜码头,起码也得99个货柜码头。
“星岛一直是战略要地,那边的港口前途比港岛还要好,所以环球航运接下来还有个任务,那就是去星岛投资货柜码头。正好星岛总督是我们的老相识,相信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吴光耀口中的星岛总督叫柏立基,1952年至1955年任港岛辅政司,吴光耀也和他打过交道。
当然,汇丰和他的关系最好,所以这事汇丰要出主力,毕竟他们也是环球航运的股东。
桑达士主动说道:“恩,我们大班和柏总督关系匪浅,我想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货柜码头投资巨大,回收成本缓慢,是不是应该先放放,主要发展航运。”
“你也知道,货柜码头在港岛和东京取得了成功,而且美国也开始了集装箱运输。这就说明这是趋势,我们如果晚了一步,那未来付出的代价可就大多了。所以,星岛的货柜码头今年必须拿下;以后走星岛到美利坚的航线,使用了集装箱航运,可以省下大量的成本。”
桑达士再次妥协了,因为他很相信吴光耀!
与其说汇丰银行投资的环球航运,还不如说汇丰银行投资的是吴光耀这个人!
基本上,吴光耀所有的产业需要贷款,汇丰银行都会答应!
因为汇丰银行尝到了太多的甜头,这几年已经抛开了另外两家大银行了。
如今港岛的地价,按照官地排卖价格算,较1949年低谷时,已经上涨了接近10倍。
一般的住宅用地达到了50港币每平方尺,而酒店用地更是高达500港币每平方尺(摘自香港地产百年)。
如此高昂的地价,自然没有地产商敢像长江实业这样开发大型住宅小区,一个都没有;
哪怕是英资洋行,他们有大量的地,也没不敢大规模开发。
毕竟按照历史,要到60年代,美资美孚公司才开发了港岛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
所以,除了长江实业敢开发大型楼盘,甚至大型商业体,其余地产商都是小打小闹。
他们的规模也就十幢楼以下的样子,占地面积也就几万平方尺,和长江实业的十几万平方尺相差太远了!
港岛的投资环境,比较受外面的影响,所以英资也不敢孤注一掷;
而华商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买上十万平方尺的土地。
比如霍英栋,前几年在内地差不多赚了一两百万美元,但是等他发展地产的时候,地价已经是35港币每平方尺了,一副15万平方尺的土地就要525万港元,要启动这个项目还得需要150万港币,哪怕是霍英栋有这个钱,也不敢这样开发,所以还不如开发几万平方尺的土地。
所以,当长江实业开发了两个大型住宅小区的时候,大家头来了羡慕嫉妒的眼神。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1956年,长江实业还要开发两个大型住宅小区,到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想!
第257章 【年度总结报告·完】
吴光耀乘坐自家航班前往东瀛,受到了一众空姐刻意讨好,这让吴光耀不仅感叹,有钱有才华还长得帅的男人,女人们还真是无解!
可想而知,吴光耀为了保证贞洁,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联想电器在1955年可以说是来了一个大爆发,凭借TR…66的后续机型TR…77(成本更低),一举奠定了世界收音机老大的位置,年销量高达50万台,获利230万美元;要不是索尼研发出DR…55收音机来竞争,这个销量还能增加。
虽然索尼研发出同类型的收音机,但是联想电器凭借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晶体管收音机(也是晶体管民用第一个产品)的名声,以及独特的宣传方式,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在电饭煲的销量也高达22万台(亚洲人才用电饭锅),纯利130万美元;在这个领域,联想电器是绝对老大,东瀛其它六大电器巨头卖出的电饭锅总量,还没有联想电器一家多。
在电器的三大神器上面,联想电器业迎来了爆发期,整体销量一跃成为了东瀛电器销量排行的第五名,在电器巨头里,不再是垫底的存在。
三大电器神器贡献了260万美元的利润,其它小电器贡献了60万美元的利润。
这就是说,联想电器在1955年的盈利一共680万美元,这个盈利能排进东瀛电器前三。
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盈利居然超越了成立几十年的电器公司,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想想又觉得没有什么,因为联想电器本身就是强强联手的结果,由好几个中型电器商和十几个小型电器商组成;这些中型电器商在二战前,甚至在某一领域还超过了六巨头。
吴光耀需要在联想电器总部开两场会议,一个是本部长会议,一个是全体管理层会议。
在本部长会议上,吴光耀指出,彩色电视机要抓紧时间研发,一定要成为东瀛第一个生产出彩电的电器公司。
毕竟按照历史,东瀛的第一台彩电是在1960年,还有四年时间,怎么都够开发出来了;就是砸钱向美利坚购买技术,也能达到这个成就。
“中央研究院有多少科技人员了?”吴光耀关心的问道。
“600名,500名东瀛职员,100名海外职员”大野木回答道。
吴光耀很满意这个答案,联想电器的科技力量在东瀛来说,已经很强大了。
养这些科技人员,一年花费都要六十万美元以上;关键是联想电器的所有子公司也有单项产品研发人员,数量比中央研究院还多;这样算下来,每年的研发人员的工资就要开出百万美元以上。
“海外销售额800万美元,看着很不错,但是如果抛开TR…77收音机的销售额,在七大电器商里应该是垫底的存在吧?”吴光耀问道,话里的意思自然是对海外市场不满。
“是,不过请会长放心,负责经营海外事业的第二经营部已经组建完成;在今年,我们一定会打开海外市场,海外营收一定会暴涨。”木村良平信心百倍的说道。
吴光耀点点头,海外市场需要长期积累,可不是一下就能增加的!
到了第二场会议,参加的人数就比较多了,足足上百名的管理层,这些管理层还有不少是股东。
“联想电器要想成为世界电器行业的巨头,那么只有投入,投入,再投入;所以,我决定联想电器在五年之内不分红,把所以的利润全部来增加规模,加强技术今天的不分红,是为了明天分的更多!”
吴光耀的话刚一落,会议大厅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得出来,吴光耀在鼓舞人心这方面,已经得心应手了。
“世界已经进入电子时代,所以我决定联想电器成立子公司——联想电子,聘请世界顶尖科技人员,研发晶体管的应用和集成电路,为人类的做出更大的贡献。联想电子启动资金为300万美元,由我个人出资150万美元,再由联想电器出资150万美元,股份各占50。”吴光耀开口说道。
“会长,何为集成电路?”一名高管询问道。
“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有智慧的大脑,如果我们能抢在美利坚开发出来,那么我们就创造了历史。”吴光耀豪迈的说道,对于集成电路,吴光耀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去硅谷开一个研究所,把硅谷‘八叛逆’全部挖入名下。
这些管理层眼里充满了震撼,没想到这位会长知道这么多,简直就是一位技术天才!
其实吴光耀不过是提了一个概念,但是恰恰这个概念是人类最需要的东西!
比如鼎鼎有名的肖克利博士,掌握的技术和荣誉让整个美国科学家崇拜;他创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之后,应聘信扑面而来,而且都是一些顶尖科学家;
结果呢,手下‘八叛逆’纷纷出逃,因为干了一年,不知道研究了个什么;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研制出任何象样的产品;说白了就是没有明确的方向,让这些科学家看不到希望!
而吴光耀不同,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是懂技术发展的方向啊!
相信到时候,凭借巨大的财力和一些的想法,就足以让这些人投入自己的怀抱。
而且东瀛的科学家也不弱,这两年把晶体管技术都已经吃透了,说白了就是山寨了美国的技术。
联想电器亦是如此,晶体管已经能自己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大大的降低了收音机成本。
年前的最后一站是东方报社。
此时的东方报社,拥有《东方日报》和《明报》两份畅销的报纸,还有一本杂志《经济周刊》,软实力还有一个亚洲范围内的通讯社。
东方报社成立这么多年了,吴光耀还没有拿过一分钱,赚的钱全部拿去投资了。
不过在今年,盈利了100万港币,吴光耀打算瓜分了,自己拿了80万港币,其他股东拿了10万港币,剩下的10万港币用于了员工年终奖。
反正这几年东方报社不会再有动作,最起码要60年代中期,才会投资一个电视台,而且这个电视台是免费的,彩色的。
港岛第一家电视台是英国的丽的公司,在1957年开发的一个有线黑白电视台,采用的是收费模式,当年一共有600个用户,每月收费25港币,电视台是英文台,主要服务的是洋人。
吴光耀主要是看不上黑白电视台,所以才决定到60年代中期开一个彩色电视台,取名就叫无线电视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