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港岛豪门-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也很快说服自己,长江实业虽然卖的是期房,但只不过是晚交房两年而已。

    但是别忘了,客户只需支付20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幢正在建设的别墅。

    而且,这次还是和汇丰银行合作,可以分期支付房款,最高年限高达5年,这样那些做生意的老板,就不会感觉到一下子支出太多,影响自己的财务了。

    大家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点拨了三人过后,吴光耀来到东方报社,打算开始宣传澜湾别墅,开始炒作了。

    “老板,你今天怎么有空来视察工作?”沈宝兴老毛病犯了,口不择言的说道。

    “话里有话啊你!我那个月不要来三四次东方报社,莫非你沈宝兴觉得翅膀硬了,觉得这报社没有我,也能照常运转。”吴光耀自然没有生气,却有敲打沈宝兴的意思。

    “老板,我错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和杨康就差点搞砸了!”沈宝兴连忙求饶。

    上次的事情,自然说的是《东方日报》销量下滑到6000份的时候。

    那时候虽然全港的报纸销量都在下滑,但《东方日报》却是首当其冲。

    要不是吴光耀在报纸上大肆看好港岛,分析港岛不存在任何危机,让市民精神一震。

    《东方日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后续,《东方日报》找了很多名人撰写新闻,都是看好港岛的新闻,让港岛的人非常感兴趣,所以销量逐步稳定前三,有超越第二的趋势。

    “不和你扯了,我这次是来投放广告的。我先想想广告内容,晚点交给你。给我找个最好的位置,期期给我上!”

    吴光耀挥退了沈宝兴,在办公桌书写起来!

    此时世界上,都是买卖的现房,没有期房买卖这一说法,亦没有分期贷款买房的说法。

    如果吴光耀这次成功了,那就是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全世界都会模仿自己!

    买卖期房是一种惠民的政策,绝不像是那些后世喷子所说的那样,是个害人的东西。

    你想想,像现在港岛的房地产,一次性就要买一层,而且还要钱货两情。

    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买得起,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房子,只能租别人的或者自己搭个铁皮房。

    这边买不起,那边也不好卖,严重的阻碍了房地产的发展。

    多少人住着不安全的铁皮房,港岛每年发生的火宅,让多少住铁皮房的人无家可归!

    如果有了买卖期房这个办法,自然就会减少了这些悲剧!

    想到这里,吴光耀就有一种成就感!

    不,自己不能骄傲,自己以后还要为房地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53章【别墅预热】

    “只要首付5万港币,你就能拥有一幢正在建设的别墅!”

    “每月只需4000港币,你就能住总面积5000平尺的大别墅!”

    “跑马地澜湾别墅,给你一个舒怡的家!”

    “材料上等,设计新型,豪华别墅,长江实业出品!”

    吴光耀选择了简单明了的宣传语,并没有太多虚假宣传,省得被人诟病。

    一幢别墅总价25万港币,首付5万,然后每月还贷4000港币,还满5年结清。

    利息不算高,年利率也不过7,和后世的商业贷款差不多!

    把这些广告词,交给了沈宝兴,让他每期刊登一下!

    “没建好的房子,也能卖?”沈宝兴被惊的不行。

    吴光耀在跑马地建别墅,是上过东方日报新闻的,沈宝兴自然知道这个事!

    “为什么不行?这叫分期付款买期房,大家的资金都轻松,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吗?你买房了吗?是不是因为支付不起一层的全额房款?”吴氏数问启动,沈宝兴哑口无言,欲哭无泪。

    沈宝兴不作问答,显然回答不上来!

    “最近安排人去跑马地,再报道一下跑马地澜湾别墅的新闻,给我们预预热!”

    吴光耀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报社,留下沈宝兴还在想吴光耀卖期房的事情!

    “是啊!如果此事成功了,就会一个开创先河,众地产纷纷模仿!以后买层楼的门槛就降低了,像我们这种工资100港币的,说不定也买得起一层楼!”沈宝兴喃喃自语的说道,眼里的充满着希望。

    这时一层唐楼的售价,大概在两万元上下,而租赁楼宇,要支付高昂的顶手费,一层唐楼的顶手费,动辄六七千元,所谓“七千顶手,月租两百”,即顶手费一般要7000元,每月还要交200多元的租金。

    虽然光顶手费就几乎是楼价的一半,但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楼。

    因此,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市场需求方殷,另一方面地产市道却沉闷至极。

    由于交投不活跃,看的多,买的少,那些带客人看楼的推销员,个个都成了全港九大名鼎鼎的“负气佬”,他们每天带客人往返于各楼宇之间,上下楼梯不计其数,重重复复介绍楼宇情况,唇焦舌敝,但到最后却十之八九都是没下。赚人二分四,做到头都痹,难免怨气冲天,给脸色客人看,亦属人之常情。这种陈旧古板的推销手段,几十年不变,反过来也阻碍了交易,形成恶性循环。

    在1948年以前,港岛的房屋买卖更是夸张,需要整幢买卖,因为港府只承认一幢房子的产权。

    是华人吴多泰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分层出售”的办法,也即把每幢楼的楼宇契约分开,每层楼的业主都有自己的业权。

    他和高露云律师行的师爷商量后,认为这与现行法律并无冲突,只需向田土厅办理呈禀手续即可。

    果然,田土厅批准了他们的申请。吴多泰立即购入山林道46至48号,兴建了两幢五层楼,以分层出售方式推出,登报出售后,“头一日有40余人来公司询问,第二日便有百多人,其中有些落定购买,第三日就全部售清。”

    所以,地产业就是先创者一步步探索出来的!

    吴光耀这个先创者,注定也要被书写到史册里!

    至于“卖楼花”和“公共房契公摊”,吴光耀打算还是让霍英栋去开创先河吧!

    “卖期房”和卖楼花差不多是一个道理,不过区别在于卖楼花可以提前转手交易,在于一个“炒”,顾客买了楼花过后,就可以转手卖给别人,从中图利。

    而自己开发的卖期房不会特意去炒热地产,因为自己卖的是别墅。

    但是肯定会被人拿去模仿,降低了买卖门槛,所以算功德无量。

    至于公共房契,一开始是一个惠民的政策,只是最后被人学歪了而已,不信看下面。

    霍英栋首创“公共契约”的形式,即每个业主买楼时,都要签订一份关于承担共同责任和费用的公契,包括将来楼房倒塌时,每个单元折回若干地皮,折成多份,可以按买楼时的价钱多少来摊分,都一一列明。

    后来在港岛普遍推行的业主立案法团,便是在公共契约上发展起来的,业主权益赖以保障。在港岛社会,可以说,公共契约的出现,也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不过因为自己决定在1955年才开发高楼,肯定是落后霍英栋1954年开发四方街,所以这些首开先创,还是让给他吧!

    注:四方街是开发的100幢5层唐楼,每幢唐楼面积较小,市民比较容易接受每层的价格。

    习惯看东方日报的市民,都在最新一期看到了两条关于跑马地澜湾别墅的信息。

    一条是新闻,详细的报道了澜湾别墅的详细信息,别墅外貌和面积等都有记载,略带夸张的形容了澜湾别墅的舒适、高端。

    一条是广告,广告内容一看就能提起人的欲望,勾起华夏人安居乐业的梦想!

    “首付5万港币,分期付款五年,就能买一幢5000平尺的别墅!我顶你个肺啊,我们一家人租个1000平尺一层的唐楼,光顶手费就得2万港币,每月还得支付450港币的房租。最重要的是,这还不是自己的房子,亏死我了!”一名刚来港岛的内地商人仰天长叹。

    华夏人都有居者有其屋和安居乐业的传统思想,租赁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商人早有买栋唐楼的打算,只是最近港岛的房子太贵,而且又需要一次性付清,以至于和商人想把钱做点生意的想法相冲突。

    目前的一幢唐楼价格也要十多万港币,也不便宜,还得一次性付清。

    商人越想越觉得这笔生意还算,分期付款房子,正好可以把资金拿去做生意!

    “4月18日开售,恩,我一定要去看看!”

    “这吴光耀又在折腾什么,你房子都没有建好,听说连地基都还没建好,别人会买你的房子?”身为铜锣湾扛把子的利家长子利泽铭说道。

    利孝和自上次和吴光耀发生矛盾,自己还吃了亏,一直对吴光耀就不感冒,也附和道:“到时候可没人当这个傻瓜,这吴光耀也会成为港岛的笑话!”

    “那倒未必!”

    利孝和一听哥哥说这个话,不满的说道:“大哥居然也看好这个事情?”

    “我的意思是吴光耀的亲朋好友,可能会买个几幢,哈哈!”

    利孝和被大哥的玩笑也逗开心了,然后附和起来!

    “哈哈,终于可以看到这小子的笑话了!想做地产,他还年轻了点!”

    此时港岛的地产商,要么是英资、外资,要么就是这些大家族的人。

    毕竟这时候的房地产投入很大,可没有提前回笼资金的说法,所以地产业门槛很高。

 第154章【全港热论】(求月票)

    “长江实业这房子还没有建好,就开始出售,有人会买吗?”

    “首付20的房款,就买了一个正在建设的吆喝,是你会买吗?”

    全港的市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吴光耀再次在港岛掀起了一股热议!

    有人不看好这件事,自然就有人看好!

    “你懂什么,吴光耀在港岛的声望如日中天,难道还会为了几十万港币遭人唾弃?”

    “虽然是期房,但是你付款也没有全额支付,有什么不放心的。而且房子交付过后,你还可以继续分期支付,压力大大减少。”

    “是啊,如果一层唐楼也这样销售,说不定我也能买得起房子了!”

    “房子啊房子,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层啊!”

    一些茶肆、酒店,不少人为了这个话题,大吵起来,因为分成了两派。

    争吵的激烈状况,不亚于讨论港岛危机这个话题。

    而富豪们也纷纷讨论,不过他们更多的是讨论,要不要买?这个买卖期房,会在港岛流行起来吗?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吴光耀,没时间理会这些热论,正在和一家出售地皮的英资商人谈判。

    上次因为买的是老旧货轮,所以结余了将近60万港币。

    吴光耀把这60万再度注入了长江实业,提升了自己的股份。

    新的股份占比情况是:吴光耀共计出资330万港币,占总股本460万港币的717;林有德占比109,何显和钟子光各占65,何宏燊占比44。

    正好吴光耀最近看上了位于九龙深水涉的一块地皮,这块地皮大概有7万平方英尺,要价68万港币。

    不用说,吴光耀自食恶果了,原本价格60万港币是可以拿下的。

    但是最近东方日报一直看好港岛的未来,所以港岛危机的影响力已经减小了不少,地价自然也有稍稍涨了一点。

    “吴先生,既然你是看好港岛未来的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