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签到,我真是大明星啊-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几年前,这儿还名不见经传,只是随着旧货市场的红火,演变成当地乃至全国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
肖一若目标明确,去的就是地摊区,其他地方没有必要,因为一千块钱,啥都买不到。
不是周末,潘家园照样生意兴隆,人头攒动。
这里有中外游客,有古玩爱好者,有看热闹的,有购买纪念品的。
大家心里目的一致,都想用最少的钱,得到最满意的物品。
肖一若也不例外。
“地方太大了,两个小时确实不够用。”他漫步在众多摊位之间:“所以我要采用一定的策略。
其实这些摊主不一定全都是专家,不恰当地形容,久病成医,接触多了就懂了。
但是,文玩古玩这一块博大精深,相信观众朋友都知道。
节目里每位老师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包括我在内。
所以,我决定,就是这里了。”
他指了指前头不远处的一个摊位,摄影师给了个特写。
摊位不大,两三个平方,和其他人的差不多,只是摆放的物品不大一样。
全是连环画,巴掌大的小人书按照内容不同,整齐地叠放在一起。
老板是个中年人,对于客人的到来,并没有殷勤的招待,只是自顾自地聊天抽烟。
如果是瓷器或者容易碎掉的物品,想要看,得让老板亲手递给你。
有些无良商家会做些手脚,你一碰,碎了,赔钱吧。
不过这情况随着各地古玩市场规划管理,基本看不见了,但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小人书显然不在易碎品之中,所以可以自主拿起来看看。
“哟,八五年的《水浒传》,老板,这多少钱?”
“一百八拿走。”老板瞅了一眼说道。
“保存还可以,”肖一若大概对准了摄像头的位置:“七成新,老板显然是懂行的,也就是这个价,没有任何利润可谈。”
接着,他又找了几本其他的小人书询了询价,购买的意义不大。
“是不是觉得我失败了,其实,我真正的目标,是角落的钱币。”肖一若转身,对着摄影师说了一句后,再次蹲下。
一番简单的寻找,摇摇头,离开。
“你们可以注意观察,所有的摊位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主攻连环画,钱币粮票,算是他们主打的产品。
当然,也有完全杂乱无章的,暂且不提。
日积月累,对于主营物品肯定相当了解,想要从他们身上占到点便宜,很难。
我的策略是,找附带。
就像刚才那个摊位上全是连环画,角落有一小堆钱币,显然,是带着卖的,老板本身也不重视,有可能看走眼。
虽然没有在里头发现有价值的钱币,我觉得,应该行得通。
走,我们去下一个地方。”
跟在他身后的几位摄影师很是佩服,节目改版有一段时间了,肖一若从来没参与过外景部分的拍摄。
能在短短时间内马上找到,至少听起来很靠谱的方法,难能可贵。
同样,他们也挺期待,期待着肖一若能给个惊喜。
吃瓜群众嘛,万一用一千块钱,找出个几十上百万的东西,那收视率不得蹭蹭蹭往上走。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探寻
肖一若算是领会到了出演者的不易。
地方大,难逛不说,物品琳蓝满目,看的人眼花缭乱,有些玩意一眼大开门,花了时间看了,要么是工艺品,要么是价格没有余地。
一小时过去,别说三样物品,他连一样都没相中,心中难免有些着急。
找了个地儿坐下,喝了口水。
“我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他自顾自地说道:“鉴定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这里至少上百万样东西,都是在大海捞针。
我觉得策略应该没错,只是运气差了点。”
歇了两分钟,肖一若再次起身,不能耽误时间。
耳边不停地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交易完成。
顾客开心地带走物件,老板愉快地收下金钱。
不是每个人过来都是为了捡漏发大财,出差的带一些纪念品,好这口的买个心仪的物品,各取所需。
看到天珠区,肖一若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东西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据说某位明星从喇嘛庙请了一颗,花了两千万,我没见过真品,反正这里十块钱一颗,一把一把的,你要是批发,还有折扣。
所以还是要提醒观众朋友,古玩水深,一定要小心。”
“老板这是什么玩意儿?”
“凤符。”
“我只听说过虎符,这显然是假货,不要被忽悠过去了。”
肖一若在探寻的路上,也不忘讲解几句,曾经有些观众,就是因为看了节目,来了兴趣,最后看走眼,亏了钱。
一个来小时,他逛的摊位真心不多。
期间,邓老板打来电话,虽然都在一个地方,想互相见着,有点难度。
得知肖一若暂时一无所获时,邓老板还安慰了几句,他还行,有一点收获。
其实,肖一若等人的举动并不惹眼。
顾客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拿着放大镜的,手捧古玩鉴定书的,带着老师的,各种花样,大伙见怪不怪。
走着走着,肖一若忽然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
“师傅,麻烦那黑色的茶碗递给我看看。”
他看的是以瓷器为主的摊位,摊主拿了过来。
“清末的吧,不是官窑出来的。”
“老板好眼力。”对方夸了一句:“也算是个老物件,看上了就带走。”
“多少钱?”
“七百五。”
“有点贵了。”
东西肯定没错,到现在一百来年。
古玩也是有分的,比如铜钱,有些产的多,流传下来多,也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么。
就如眼前的茶盏,可以确定是清末的东西,寻常百姓家也用的上,大概也就这个价。
“做生意,讨价还价,你也可以说说。”老板笑道。
“我说啊,”肖一若比出个剪刀手:“二百!”
“那您可拿不走,我进货都得五百呢!”
“交个朋友,三百。”
“不行。”
肖一若起身要走,那边又退让了。
“六百给您。”
“是不是有点市场里买衣服的感觉。”肖一若笑道:“这样,老板咱们交个朋友,五百五我要了,您在添个这个?”
肖一若随手拿起边上另外个小壶。
“那可不行,壶比杯子之前,三千,不二价。”老板乐呵呵地笑,眼里透出睿智的光。
想蒙我,不可能,其实你看中的就是这小壶吧。
肖一若尴尬一笑““被您瞧出来了。”
“那这杯子给您包起来?”
“先放着,我再看看有没有合眼的,一块算账。”
“行。”
老板怕他反悔,拿出专用的盒子,里头垫着不少纸屑。
又询了几个,都是普通的东西,工艺品。
最后拿起个缺了口的茶杯:“这个呢?”
老板拿过去看了一眼:“这您给五十吧。”
“都缺了个口还五十,十块。”
“加五块拿走。”
“行!”
付钱,拿货,三位摄影师心痒痒的,这可是肖一若一个多小时来,第一次出手,那老板,显然很专业,有赚么,赚了多少?
“肖老师,这就离开了么?”
看着走着的路线,摄影师发现他是向着出口。
“对,就剩下十来分钟,太难了。”肖一若抱着盒子:“也算有点收获。”
“是那个缺口的茶杯么?”看的多了,摄影师也懂一些。
“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回到车里,两位专家已经在等候,邓老板还没回来。
没有意外,每个人身边都有收获。
又等了一会,邓老板回归,一上车就道歉,说让大伙久等了,很是礼貌。
外景部分拍摄结束。
“肖老师!”专家队的代表是来自某博物馆。
随着《华夏鉴宝》日渐稳定,现在邀请嘉宾不要太容易,每个博物馆或者相关机构都会自荐人员。
按照节目的流程,会把物品封存,节目组先找人鉴定,然后在录制的时候再拿出来共享。
“能不能看看您的东西,太好奇了。”
不只是他,其他工作人员同样伸着脖子。
肖一若的水平有目共睹,可随着节目发展,他渐渐地从队长身份剥离,将更多机会留给民间队队员,加上特别忙,和大伙聊天的机会也比以前少了。
简单来说,太久没有展现实力。
“要不小肖,先拿出来看看。”导演见大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遵循民意。
“那就看看。”肖一若掏出剩下的钱,还给编导。
“肖老师果然厉害,钱都没花完。”邓老板很捧场。
“主要是剩下的不多,时间也不够了,懒得去逛了。”肖一若笑了笑:“潘家园还是比咱们东安古玩街大的太多了,走马观花,一天都够呛,更何况还得选物件,老师们真不容易啊。”
“理解万岁。”
“导演,我说真的,你看咱们俩小时,一个早上也能录制完毕,其实给时间,让选手紧张是好事。”肖一若提议道:“可是太短了,别说潘家园,就算在咱们东安,你逛下来也得一个来小时。
看一样东西三五分钟,还得讨价还价,真来不及。
这个新环节是不错,但为什么大伙拿出来的东西一般,纯粹就是时间不足,他们没得选了,只能随便找一找凑数。”
“肖老师说的对,回头我们会开会研究一下。”
“好,让咱们看东西吧。”肖一若拿出盒子。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揭秘
“这是清朝的茶盏吧。”
“没问题,保存的不错。”
“一个来小时能找到这么个物件,不容易。”
大伙拿在手上看了一番,嘴里虽然在夸着,但稍稍有那么点失望。
准确来说,肖一若是几人里绝对的主角,大伙都想见识见识,看看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肖老师,这个多少收来的?”邓老板也看出来了,想要找点场子回来。
“五百五。”
“那还行,估计价值在一千块钱左右。”
节目改版,虽然没有淘到什么特别值钱的物件,但几十小百,获益个几千小万,还是有的。
因为数额小,翻一倍,也没啥特别的感觉。
“时间仓促,见笑了。”
“肖老师还有样东西,是个杯子。”摄影师说话了。
肖一若直接从兜里拿了出来。
白色,杯沿有很明显的缺口,大概有两公分左右,外表有了黑斑沁色,有些脏脏的感觉。
“我看看。”专家队的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拿了过来。
“梁先生,这好像?”边上两人拿出了放大镜。
“像是有点年头了。”梁先生有些激动:“唐宋时期的酒杯。”
肖一若笑了笑:“粗粗看了一眼,不能肯定。”
导演一看,不着急回去了,让摄影师打开机器。
四人一番研究讨论之后,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