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端午节那天,天不亮顾茵就起身去了店里,把三种冷饮做出冰镇上,然后再做其他朝食,为端午,所这天的早市就也卖粽子,甜的和咸的各一百个。

    等到天亮,王氏和徐厨子帮忙搬裹了棉被的冰柜,一行人就去了码头。

    赛龙舟的时间就定在上午,所一大早码头上就人鼎沸,人山人海,都等着看热闹。

    等她们到的时候,葛大婶家的朝食都售卖一空了。

    葛大婶干脆把自家的家伙什都撤走,让他们把两个冰柜给摆上。

    为市实在好,他们刚摆上,就有客人过听道:“你家卖的什么?怎么大热天用棉被裹着,就不怕裹馊了吗?”

    顾茵就解释道:“冰饮,怕里头的冰化了才裹着的。一共有三种,您要不要尝尝?”

    说着顾茵就在摊子上摆出了三碗早就准备好的绿豆汤、『奶』茶和酸梅汤。

    日头升起,码头上的人在增多,那客人汗流浃背的,询问了『奶』茶一份六文钱,其他两种一份只要五文钱后,就要了一份绿豆汤。

    冰饮都提前装好的,王氏从冰柜拿出一杯之后,再『插』上吸管,立刻把冰柜盖好裹上。

    那客人看到带吸管的竹杯子新奇,对着吸管吮吸了一,清甜冰凉的绿豆汤进到腔,激得他了个激灵,身上的暑热完全被消退,立刻发出一舒服的喟叹。

    再吸一,底部的绿豆沙被吮到中,沙沙糯糯、又冰又凉,让他忍不住又发出一叹息。

    “好冰,好爽!”他一气喝完一整杯,又要了一杯说给他弟弟,然一转头,他身边已经没了人,他苦恼道:“这臭小子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顾茵说不碍事的,“咱们这个杯子可拿走的,只要多付两文钱。稍后您可杯子,我们会把两文钱退给您。若您觉得码头拥挤,也可去文成街的食为天换钱。”

    两文钱买个崭新的新奇杯子也不算亏,客人爽快地付了银钱,拿着冰饮去找他弟弟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时辰,顾茵带的三百杯饮料已经卖出去了三分之一。

    但后头衙门的人开始清理运河,龙舟在运河一头出现了,百姓们就顾不上在摊子上买什么吃食了,全都一股脑儿挤过去占位置,等着看比赛。

    这时候顾茵的第二手准备就开始起作用了,宋石榴、武安顾野为首的十个小孩儿,背着小木箱过了。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第49章

    十个孩子一人脖子上系着一个布条;  布条下头连着木箱,木箱上盖着一条小棉被。

    其中宋石榴是最大的,但她才进城没多久;  第一次遇上这种大阵仗;  又被委以重任,紧张得腿都在打战。

    “两位少爷可……可得跟紧我啊;  千万别走丢了。”

    虽然顾茵后来把卖身契还给了她;  但宋石榴觉得自己就是他们家的丫鬟;  就是不肯变换称谓。

    他话还没说完;  顾野已经把人分成两人一组;  “一号队,去左边。二号队,去右边……卖完之后,回摊子补上。”

    他小手一通指,被指明方向的人都立刻行动起来。

    最后是顾野和宋石榴的一队,顾野领着她就往人群里钻。

    “好喝又便宜的冰饮哦……又凉又甜!”

    “冰冰凉凉的冰饮哎!好喝不贵!”

    孩子们卖力的吆喝声在人群中传开来。

    宋石榴臊得满脸通红,亏她还想着要领着两位小少爷;  但即便是看起来更腼腆的武安少爷;  也比她得用多了!

    “你喊。”顾野朝她努努嘴。

    宋石榴深吸一口气;  也跟着吆喝起来。

    运河边上的百姓摩肩接踵;  加上这天天气也闷热;  不少人都热的头晕眼花,却又舍不下这一年一度的盛况。

    忽然听到旁边有孩子在叫卖;  不少人都会问问卖的是什么。

    连杯子七文钱的冰饮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算便宜;  但眼下也没别的代替,加上不少人都把自家孩子带来了,大人还能忍着住热;  却是不舍得孩子受苦,而且杯子的两文钱还能换回两文钱,便不少人都开始掏银钱。

    “好酸,好冰!”买到酸梅汤的客人先自己喝了一口,喟叹一声后赶紧把杯子递到了孩子手里。

    孩子尝完一口直说酸掉牙,但是确实生津止渴,暑气一笑而散,又小口小口地接着喝。

    像顾野这样机灵点的,这时候就会说:“酸梅汤酸,绿豆汤和奶茶甜,再买一份。”

    孩子哪有不爱吃甜的,眼巴巴地看着自家大人,自家大人一想,一年进不了几次城,几文钱咬咬牙也就又花出去了。

    人群中开始此起彼伏地发出“好冰,好凉”之类的喟叹,孩子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卖空自己箱子里的十杯,就会跑出人群去顾茵的摊子上补货。

    赛龙舟还没开始,顾茵准备的五百杯已经卖出去一半。

    徐厨子连忙把收回来的一些空杯子装回去洗,转头再把顾茵配好料,周掌柜后熬出来的冰饮送回来。

    到了中午时分,一场热热闹闹的赛龙舟还没结束,顾茵摊子上的五百个杯子已经都被连饮料卖出去了。

    这时候也实在是热,顾茵是天不亮就忙到这会儿的,也待不住了,便召集自家员工先回去,换徐厨子的两个小徒弟抬着新冰好的饮品来卖,只是没有带吸管的杯子了,所以他们就只是带了些空碗,让客人在摊子上喝。

    一行人回到店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

    顾茵赶紧先拿了碗冰奶茶喝,而周掌柜的热菜此时也炒好了,摆上了柜台。

    天热之后,这时代的店里既没空调又没风扇,人挨着人坐在一处只有更热的。夏天人胃口也差,中午随便对付两口也不是问题,店里午市的生意便冷清了一些。

    而这天因为运河上赛龙舟,店里除了食为天的伙计,更是空无一人。

    但顾茵并不歇着,喘过气来立刻去了后厨,开始做凉皮。

    她先和面揉面,再在面里加盐,揉好之后用湿布盖上,放置两刻钟,接着在盆内放水,把面团放入,像洗衣服一样反复搓洗。

    当水呈现白润的光泽的时候,再过滤到另外的大盆里,再加水接着洗白滤出。直到洗白的水变清,剩下了发黄的面筋。面筋冲洗过后上锅一蒸,筋道十足。

    接着便是静止过滤的水,这个时间需要一个多时辰左右。在这个期间,她把野菜和黄瓜都切成丝,花生拍成碎末。

    这期间周掌柜和王氏听到她在厨房里忙着,都一起进来帮忙。

    忙活了一通后,面浆水也沉淀好了。将最上头的清水舀掉,剩下的粉浆用勺子搅匀,然后放在刷了油的平地大盘子里热水上锅子蒸。

    这时候火候就十分讲究了,等面皮鼓起呈透明的时候就要立刻取出,换上另一盘。

    就这么一盘一盘换着,顾茵带着他们做出了百十张凉皮。

    而这时候,正午过了,运河边热闹了一早上的赛龙舟结束了。

    买了冰饮的人一般都会去摊子上还杯子,但摊位上就那徐厨子的两个小徒弟,尽管他们的手脚也非常快,但又要兑换杯子,又要卖酸梅汤,显然兼顾不过来。

    码头上没个遮挡,人又还没散开,排队并不好受,客人们想到还可以去文成街的食为天兑换,多半会过去——

    都是难得进城,很少有人会刚在正午时分赶路回去,多半还是会逛逛。而食为天所在的文成街本就算是镇子中心的繁华区。

    到了文成街街口,远远的就能看到那恢弘大气的牌匾。

    就算是不识字的人,稍微一打听也能找过来。

    进到店内,首先是感觉到凉——店里角落都放着冰盆呢,然后闻到各种菜香,饥饿感一下子席卷而来。

    再打听一下店里的价格,大荤五文钱一勺,半荤三文钱,素菜两文钱,另外还有和外头卖的价格一样,但只是小了一些的馒头花卷当主食,粗粗一算,其实也没比在小摊子上吃饭贵多少。

    而且他们都吃到了顾茵做的冰饮,有了个这家店虽然东西比摊子上卖的贵了一些、但是味道好、用料扎实的初步印象,就也会愿意尝尝别的。

    后头顾茵他们把做好的凉皮也端了上来,明码标价五文钱一大碗。那东西不带热气儿,拌上周掌柜亲自调制的酱汁,再码上面筋、花生碎、黄瓜丝、野菜丝,再适合暑热的时候吃不过。

    客人们明明一开始只是来还杯子的,却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留下用餐。

    店内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竟有刚开业那种人满为患的盛况。后头也有镇上的熟客过来,不过看到人多他们也不慌,反正可以外带便当,回头把便当盒还过来就是。

    而其他没买过冷饮的外地客人逛到文成街附近的时候,就会发现多开了一家新店。

    这还不算新鲜,更新鲜的是,其他附近的吃食摊子、店铺虽然因为端午节也会比平时多一些人,但也不会像这样门庭若市、座无虚席的。

    这不得好好了解一下,怎么算是进了一趟城呢?

    一了解,平价的菜价和眼花缭乱的菜色多半也会把人留住。

    看到人多,周掌柜又去后头炒新的菜,顾茵则接着做凉皮、蒸馒头花卷。

    午市接着晚市,店里的就一直没有空着的座位,一直到天黑,家不在本镇的人都赶路回去了,人才渐渐地少下来。

    等到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周掌柜把店里的大门关上,这一天的营业才算是结束。

    许氏等人先被放回去休息了,顾茵和周掌柜、王氏留下盘账。

    顾茵是店里最忙的,王氏和周掌柜他们就都不让她动了,一起帮着算还回来的杯子和点账

    最后是五百个杯子只有二十个多个没还回来,但因为本来冯木匠就要的价格低,其实也不算亏本。

    三种冷饮里,奶茶卖的最少,卖了一百杯,不过奶茶本来就成本高,而且容易变味,顾茵也做的最少。

    酸梅汤和绿豆汤卖了四百杯,后来徐厨子两个小徒弟在码头上又卖了两百多碗。

    加起来毛利大概在二两左右。

    顾茵本来想的就是靠冷饮给店里引流的主意,所以冷饮的利润只算是小头,店里的生意才是大头。

    周掌柜一通算盘打完,店里生意的毛利润在十五两左右,绝对算得上是开业到现在生意最火爆的一天了。

    听到这些利润,王氏和周掌柜脸上都有了笑影儿,不枉费大家都忙活一天。

    顾茵也高兴,倒不只是光为了这天的进项,而是因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宣传!

    食为天开业到现在,多少在本镇上打出了一些知名度,但对其他地方的客户来说,食为天的名字还是陌生的——之前靠着“文老太爷粥”的风潮虽然也算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但能为了一碗粥特地来买的还是少数,而且如今那风潮也过去了,更没人知道了。

    但这次光是靠着饮料杯,就宣传了五百人,还不算后头跟风进店的外地客人。

    这些人能辐射出去多少潜在客户……想想就让人高兴!

    等到他们盘完账,顾野从外头跑回来了。

    顾茵正要找他,见了他就道:“我正要把工钱给你呢,还有你那几个小伙伴呢?他们的工钱也都算好了。”

    “都在外面,我去发。”顾野拿自己的衣袍兜起铜钱,嘴里叼起周掌柜写的每个人卖了多少杯、该发多少工钱的单子。

    这几个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