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太子失忆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现在,她发现自己是错的。

    她确实喜欢三皇子表哥,可也不是那么喜欢。

    那些所谓的喜欢,不过是建立在她狭小枯燥的世界里,只有三皇子对她好过,她经常在后宫见到三皇子,日子久了,觉得自己是喜欢她的。

    当大哥带她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让她看到外面更精彩的大世界,当她见过更多的人后,她才发现,她对三皇子的喜欢竟然是浅薄的。

    那些不过是年少不更事时,将唯一会陪她玩的三皇子当成最重要的人。

    她现在有朋友,有兄长,就算没有三皇子陪着,日子也能过得高高兴兴。

    “哎呀,你竟然还在犹豫?难不成是我多嘴?”温如水迟疑地问,担心宣仪郡主其实真的很喜欢三皇子,自己是在棒打鸳鸯。

    宣仪郡主朝她笑了笑,没说是或不是,只道:“这桩婚事是我当初求来的,皇上舅舅已经下旨赐婚,我不能任性。”

    她已经任性了一次,不能再任性。

    温如水和裴织都明白了她的意思,皇上的圣旨一下,便不能反悔,否则皇上的威信何以为继?这不是生生打皇上的脸吗?

    所以纵使她已经察觉到自己做错了事,也不能再次任性。

    裴织没说什么,伸手拍拍她的肩膀。

    温如水一脸同情,同情之余又有些后怕,再次觉得她二十岁以后再决定婚事是正确的,否则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随随便便找个男人嫁了,万一后悔怎么办?

    像宣仪郡主这种连后悔都不能的,那才是可怕的。

    三人正说着话,突然周围的说话声小了。

    她们转头看过去,恰好看到朝这边走来的太子殿下。

    先前宫宴结束后,皇上将太子叫过去,父子俩一起离开没再出现,众人不知道皇上和太子是不是在商量什么事,不敢过去打扰。

    这会儿见太子过来,周围的贵女们慌忙行礼。

    宣仪郡主和温如水也赶紧行礼。

    “你们下去。”秦贽看都没看她们一眼,冷淡地说。

    两位郡主飞快地起身,以一种不符合贵女的速度迅速地跑开,直到距离远了,慢慢地停下来,然后不禁相视一笑。

    两人都觉得对方刚才的行为很相似,原来都是怕太子的。

    不由有些惺惺相惜。

    秦贽看了眼黑暗的湖面上晃悠悠的花灯,问道:“阿识刚才放花灯?”

    “是啊。”裴织含笑道,“大伙儿都有兴趣,就一起过来放花灯,殿下看,那盏是我的花灯。”

    秦贽看过去,只见湖面上挨挨挤挤一起的花灯,根本不知道哪盏是太子妃的。

    他有些不高兴。

    这种不高兴让他看起来越发的阴郁而暴戾,仿佛随时可能抽鞭子打人似的。

    周围的贵女见状,肝颤腿软,吓得差点趴在地上,恨不得自己赶紧消失在这里。

    裴织察觉那些贵女的状态,不由沉默了下,主动上前拉住太子爷的手,带他朝人少的地方而去。

    “殿下刚才去哪里了?”她随意地问。

    这话听起来像是窥探帝踪,毕竟太子和皇上一起走的,严苛些的定会拿这话当伐子。不过在场只有夫妻俩,秦贽知道她只是随口问,没怎么在意。

    “和父皇说了会儿话。”秦贽忍不住抱怨,“今儿父皇心情好,一直拉着孤说个不停,孤想来找你都没办法……”

    裴织笑道:“父皇今儿喝多了,殿下应该多陪陪他。”

    其实她觉得昭元帝的行为很好理解,他没有皇后,母后要敬着,朝臣都是外人,是以这世间能和他谈心的便只有太子。

    太子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他一手拉扯教养大的,完全能理解他的抱负和理念,而且太子不蠢,很多事和他说,太子能迅速地跟上思路。

    没有比太子更适合的倾诉人选。

    秦贽道:“嗯,所以孤陪他到现在,都没能和你一起放花灯……”

    只要想到太子妃竟然陪其他人放花灯,他心里就涌起一股淡淡的委屈,明明记忆里,他们曾经在七夕节时放过花灯,他以为这是他和太子妃之间的约定。

    裴织脑洞再大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哄道:“我的花灯放了,但殿下的花灯还没放,我可以陪殿下一起放。”

    说着,她拉着他去附近找了一盏花灯,一起去湖边放。

    两人捧着那盏花灯,将它放到黑暗的湖面上,将花灯往湖岸外推过去。

    这里没人放花灯,周围只有这么一盏花灯,虽然显得孤伶伶的,却不用担心和其他人的花灯混在一起。

    太子爷脸色稍缓,心里那股委屈劲儿终于被抚平。

    两人放完花灯后,没有急着离开。

    他们沿着黑暗的湖边散步,两人都有精神力,视力非寻常人能比,纵使不打着灯笼,也是如履平地。

    “……父皇先前问孤,西红柿和辣椒、南瓜什么时候能收获?他说收获时,能不能让他去看看?”

    裴织好笑道:“父皇想去看随时可以,反正也不远。至于收获……天气冷时就陆续可以吃啦,而且辣椒和西红柿只要护养得好,还能吃好一阵子。南瓜的产量不错,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做金沙南瓜、南瓜饼、南瓜派……对了,南瓜叶子和南瓜花也可以吃……”

    太子殿下惊呆了,“阿识,原来这南瓜和红薯一样,全身都是宝呢。”

    裴织点头,“到时候我亲自做道金沙南瓜给殿下尝尝。”

    秦贽顿时高兴起来,看着她的眼神亮晶晶的,忍不住探臂过去,将她搂到怀里,一个巧劲儿,就将她按在湖边一株垂柳上。

    裴织:“……”

    “阿识,孤想亲你……”

    裴织默然无语,你都亲过来了,问这话不嫌多余吗?还有,虽然周围很黑,但还有暗卫看着,太子殿下悠着点。

 第 151 章(太子的馊主意。。。)

    中秋过后;  各国的使臣陆续抵京。

    这些使臣都是为求粮食而来的,他们所求也不多,只想求些玉米和红薯种子回去,回国后自己种出粮食。

    听说这两种粮食不仅高产;  而且什么环境都能生长;  并不挑土地;  这才是他们看中的。

    朝堂上也为这事争论不休。

    很多大臣是同意给粮给种子的;  以昭示大禹天…朝上国的风度;  以振大禹之威。

    但拒绝的也不少,原因很好理解;  玉米和红薯的种子目前量太少了;  现在没有足够的种子扩大种植;  连他们这些朝中重臣都没办法一日三餐地吃红薯玉米;  百姓更是连颗玉米粒都见不到,哪里有多余的给外族?

    当然,也不可能给,最多是租借。

    最主要的是,皇上的态度亦是十分坚定。

    各国想要这两种作物的种子;  必须等三年后,等大禹的百姓解决温饱;  他们有多余的种子;  必定会租借给需要的周边各国。

    对此;  各国使臣也不在意。

    他们难道不知道玉米和红薯刚种出来;  种子不丰吗?当然知道,只是想第一时间抵达大禹;  然后和大禹的国君扯皮,以便得到一个承诺。

    例如将来大禹愿意租借作物种子时;  能第一个提供给他们,数量最好不限。

    各国使臣打的主意都差不多。

    他们远道而来,被安排在四夷馆住下。

    因为这次来的外国使臣人数过多,四夷馆竟然住不下,鸿胪寺卿没办法,只好将四夷馆附近的房子都征用,简单地布置一番,给外国使臣居住。

    来得早些的外国使臣还好,那些来得晚的,住的地方条件可没有四夷馆好。可有什么办法,他们总归不能搬出四夷馆住到外而,其一是大禹人可不允许外国使臣到处跑,威胁京城治安,其二是他们担心搬出去,大禹人不承认他们,有什么消息他们无法及时知道。

    于是一群人都挤在四夷馆,热闹哄哄的,每天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外族语叽哩咕噜地说个不停。

    一直赖在京城的南诏使臣便没有这个烦扰。

    南诏的杨国舅的身体其实在今年春天时陆续好转,但可能是受了一场罪,他的身体也垮下来,看着弱不禁风,时不时要迎风咳嗽一声。

    五月初时,昭元帝终于召见南诏的使臣。

    南诏使臣恭敬地奉上南诏的国书,并将南诏王亲手所书的书信,以及南诏的赔偿呈给大禹皇帝过目。

    赔偿之类的,昭元帝让人收下了,并表示下不为例,否则大禹将采取强制的手段,对南诏出兵。

    南诏使臣想到镇守在西南的镇国军,被吓坏了,诺诺地应下。

    接见完他们后,昭元帝让人送他们出宫,并表示他们可以回南诏。

    哪知正准备启程离京,杨国舅再次病发,无法上路。嘉柔公主放心不下舅父,留下来照顾她,南诏使臣只能继续逗留在大禹的京城。

    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南诏人这是想赖在京城不走。

    今年大禹的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说大禹改进的新型兵器图纸还未弄到手,就是那玻璃和香皂,南诏人也看得眼热,想弄到这两者的配方;更不用说玉米和红薯种子,那是必须要弄到手的啊。

    还走什么走?继续赖着呗。

    南诏人也庆幸杨国舅当机立断地“病了”,否则他们这一走,再来大禹,处境就就不一样。

    这些各国的使臣,都是奔着大禹的高产农作物种子来的,除了种子外,也被玉米和香皂这些东西迷住,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要。

    总之,住在四夷馆这边的各国使臣都视对方为竞争者,彼此防备,就怕对方抢了自己的机会。

    嘉柔公主从外而回来,见到不少穿着不同服饰的各国使臣,样貌迥然不同,一眼便能看出外族的身份。

    她的神色未变,眸色却微微一黯。

    穿过一条长廊,嘉柔公主去了杨国舅歇息的地方。

    “舅舅,我觉得我们应该尽早行动。”嘉柔公主朝正在喝药的杨国舅道。

    杨国舅喝完药,将空碗交给一旁伺候的侍女,然后挥挥手,让侍女退下,正色看向嘉柔公主,问道:“你怎么突然提这事?”

    嘉柔公主叹道:“舅舅,四夷馆已经住不下了,出门都是各种各样的语言,吵得头疼。”

    以前四夷馆里只有南诏使臣,这地方随他们随便住,现下人一多,便觉得麻烦,也因人多嘴杂,她想做点什么都不方便。

    杨国舅道:“大禹的实力比我们想像中要强盛,好东西也不少,咱们不能心急,徐徐图之。”

    否则他为何装病赖着不走。

    “可是……”嘉柔公主烦闷地道,“大禹皇帝根本没有纳我进宫的意思,咱们能做什么?”

    在他们的计划中,大禹皇帝和姬昙之都是他们计划中的一员。

    只要嘉柔公主能被迎进宫里,成为大禹皇帝的后妃,凭她的姿色和手段,将大禹皇帝笼络住,便能给南诏图谋好处。

    姬昙之作为靖安公主的孩子,体内有一半的南诏血脉,也是他们的底牌。

    可时机未到,就连姬昙之那边他们都不好轻易去联系,以免被人察觉,废了姬昙之这枚棋子。目前只能在京城里蛰伏,能做的事不多,心里多少是失望的。

    杨国舅思索了下,对嘉柔公主道:“大禹皇帝显然对你没兴趣,既然如此,咱们就接触姬昙之,从姬昙之那里入手。”

    嘉柔公主神色一振,“舅舅,你打算怎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