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华于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崇忙上前奏报道:“启奏陛下、娘娘,据微臣所知,今年江南风调雨顺,每亩比往年多收了两三斗,故此番朝廷征粮,并未影响佃户们的生活。而李肇此番江南征粮,石历已经派人协助督管,可这些刁民却抗旨不遵,大有聚众谋反之势,若不出兵镇压,恐难以完成征粮大事,届时军中无粮,军心不稳呀。”

    贾谧忙跟着道:“刁民闹事,娘娘切不可姑息,否则朝廷颜面何在?一定要严惩不怠!”

    贾后觉得贾谧、石崇的话也有道理,点了点头。

    王衍见贾后要发话,赶紧上前道:“陛下、娘娘,司空大人所言确实不虚。如今战势吃紧,流民作乱,形势严峻,倘若征粮不利的消息,再传到北境,恐怕影响军心。何况江南的形势并不明朗,臣还有一份奏折!”

    王衍抱着笏板,将奏折呈向董猛。

    王衍继续道:“这是琅琊王请臣代呈的奏折,琅琊王奏折中提到,淮阴失案确是人为,正在追查幕后之人,同时在走访查案的过程中,得知此次征粮有官员贪赃枉法,将所用官斛换成十四斗一斛,引发民怨冲突,故作为安东将军特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求严查。”

    贾后略微看了一眼琅琊王奏折的内容,脸色一变道:“这些官吏竟然如此大胆,各位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王衍道:“娘娘,虽然扬州征粮引发了民乱,臣以为还需要调查实情。若是官员行为不当,则严惩不怠,给田客以交待安抚。倘若确是刁民聚众谋反,则只需严惩首恶,以安民心。如今已经冬月,不足两月即是元辰节(春节),故石历所奏之事还需妥善处理为宜。”

    “娘娘,尚书令所言极是,如今北郡情况紧急,而江南历来稳定富庶,切不可再生枝节。”张华附议道。

    贾后听闻点头问道:“二位大人,认为谁去合适?”

    “娘娘,琅琊王如今正在江南调查淮阴失粮一案,不如就让琅琊王就近行使安东将军之责,一并督管征粮一事吧,切勿生乱,以安民心。”

    贾谧见此情形,急奏道:“娘娘,此事还”

    贾后抬手打断贾谧道:“就依尚书令所言,拟旨琅琊王司马景文督查扬州征粮,行使安东将军之责。”

    随后,贾南风又看了看王衍:“拟旨,王导为符节御史,协助琅琊王督察淮阴失粮和扬州征粮。”

    说完又半笑的冲着王衍道:“就麻烦王导跑一趟江南,务必元辰之前回京复命。”

    “臣代王导领旨,谢陛下、谢娘娘。”

    “若无其他事,就都退下吧!”贾后摆了摆手说道。

    于是在众臣的山呼万岁之中,就此退朝。

    王衍回到尚书府,王导已经恭候多时,仆从上前将王衍脱掉官服,王导一旁恭敬的问道:“兄长,今日朝堂可议琅琊王所请之事?”

    王衍将两道圣旨都给了王导,王导一边看着圣旨,一边听王衍的嘱咐:“王导,马上就冬至了,娘娘命你和琅琊王元辰之前回京复命。”

    “兄长费心了,请兄长放心,琅琊王一直在暗中追查,琅琊王虽是安东将军,此番向朝廷请旨也是为了防止被人诟病,。”

    “嗯嗯,有了这道圣旨,琅琊王行事也方便一些。”

    “查镛我听过此人,琅琊王所谈之事,你可见机行事,你打理家族事务这么久,为兄相信你的能力。”

    “王导明白。”

    “另外,娘娘此次派你明着去协助督粮,实则让你监视琅琊王的行事,所以你做事还需有些分寸,切不可义气用事,辜负了娘娘。”

    “请兄长放心!”

    “娘娘只给你月余时间,所以你还须提醒琅琊王,要审时势、善其身,若不能一蹴而就、永绝后患,便要留有余地,凡事量力而行,切不可强行树敌!”

    “王导谨遵兄长教诲!”

    王导回到府上,写了一封信函让素衣使者带给司马景文,素衣使者即刻起程赶往吴郡。

    这厢司马景文、顾荣、慕容迦、青鹘也从江都赶到了吴郡。

    顾荣本就是吴郡人,吴郡顾氏是当地最大的世家门阀,虽然顾荣的祖父曾在建邺做丞相,但顾家祖屋和祠堂皆在吴郡。

    故顾荣带着琅琊王等人先行住进了吴府,便差人去泰来客栈请穆易雪。

    司马景文见易雪有些清瘦,隐隐的心疼:“韵儿,几日不见,轻减了!”

    穆易雪微微颔首道:“谢王爷关心!”

    慕容迦深深的看了易雪一眼,脸上随即又恢复他一贯玩世不恭的表情问道:“周蓉呢,怎么就你一个了?”

    “周蓉和素衣使者下到吴郡各县了!”

    易雪将吴郡的情况详细的说与众人。

    司马景文听完说道:“目前最要紧的是找到账册,坐实李肇等人偷换官斛、贪没征粮的事实,既然杨征已经让那个录事知道了李肇就是当年的高霸,不妨去探探此人是否可用,此事还要麻烦顾大人。”

    “嗯,下官这就安排与张超见面!”顾荣回应道。

    “要确保张录事的安全,包括另外两个录事也要注意,一旦此案查将起来,李肇必定会杀人灭口,他们可是有力的人证。”

    “下官这就派人暗中保护的三位录事的安全。”

    “虽然石历还需等朝廷旨意,他是扬州的使持节都督,非单车刺史有领兵权,但此刻已经把兵派了下去,这几日必有冲突,我们要尽早解决李肇之事,否则引发民变,怕要死伤无数。”司马景文表情严肃的说道。

    “那这几日我能做什么?”慕容迦说道。

    “师兄,你是鲜卑人,太过扎眼,你和青鹘还是先等王导的消息再说吧。恐怕这几日我们要稍安勿躁。”

    慕容迦点了点头。

    众人又商议了一阵,而顾荣也将如意布装的掌柜,青衣使宁寻从建邺到了吴郡,顾荣自是要与跟宁寻交待了一番。

    ※※※

 第三十四章 暗访张超 旧仇新怨

    是夜,青衣使宁寻换了一身杂役的行头,来到吴郡府衙内院的偏房。

    宁寻拿着一篮子木炭来到三个录事的房间,他轻轻的敲了敲其中一间房的门,沉着声音说道:“天气冷了,衙门管事让小老儿给录事大人加些炭火。”

    一名约三十岁左右的录事将门打开了,宁寻走到泥盆边,他加了些炭进去,又留了些木炭,便退了出去。

    宁寻又敲开了第二间门,开门的是一个约四十岁左右,身形清瘦的录事,宁寻同样给泥盆加了些炭进去,又留了些木炭。

    宁寻敲开了靠里面的第三间房门,一个约四十岁左右,身形有些稍胖,看着比较忠厚的录事开了门,宁寻心里道“看这人的长样,应该就是张超了。

    宁寻走到泥盆边,里面的炭火已经快灭了,他加了些进去,同时关心的探问道:“这几日天气转冷,张录事可还习惯?”

    “嗯,还好!”张超闷声回道。

    “张录事有腿疾,夜里怕是难受得紧吧?”宁寻因见张超走路有些慢,腿也僵直,揣度这张录事的腿怕是有寒疾。

    “是呀,老毛病了,前日下雪,这寒疾又犯了,困乏的很。”张超应和着。

    “张录事为何不带着护腿?”宁寻见张录事穿着亵衣,并未绑着护腿。

    “走得匆忙,去年的老护腿还没来得及重续棉花呢!”张超说着,捶打着自己的膝盖。

    “家里还有什么人呀?”

    “一妻三子,一个已经成了亲,准备做爷爷喽。”张超说完脸上浮现出一丝满足。

    “父母兄弟可还安好?”

    张超听此,眼神瞬间暗淡了,他叹了口气道:“都不在了!”

    随后不等宁寻开口,便继续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要歇息了,老汉先行退下吧。”

    宁寻笑道:“有人托我给张录事带个话,想知道父兄之死的内情,明日酉时三刻,如意布庄,找顾先生,就说是扯三尺二的布头,做护腿。”

    宁寻说完,留了些木炭便退了出去。

    宁寻走后,张超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想起当年父兄在荆州惨死,无人问津,这些年自己忍辱负重,过得没有一天安心。

    尤其是石历做了扬州刺史后,更是怕有人提及当年之事,他一个小小的录事如何为父兄报仇,自己忍辱偷生近二十年,只求仇人不得好死。但自从那日晚上得知李肇就是当年的高霸,张超发现自己竟与仇人一起共事,便盼着那日的侠客再来杀了李肇。

    张超心下思忖:如今有人要见我,提及当年父兄之事,怕是内情不甚简单,无论如何且先看看。

    翌日酉时张超向管事主簿告事外出,称这几日天气寒冷,前日下了雨雪,他腿上的寒疾犯了,所以去买些膏剂。

    管事的高主簿是李肇的从弟,他见张超为人老实,无甚差错,便应允道:“快去快回。”

    张超到药铺买了些膏剂,便来到了如意布庄,到了如意布庄,问伙计道:“伙计,铺上可有一位顾先生?”

    伙计问:“找顾先生何事?”

    “扯三尺二的布头,做护腿!”

    伙计听闻,但引了张超来到布庄的后堂,伙计上前道:“宁掌柜,张录事来了!”

    张超见这宁掌柜竟是昨日的老杂役,不禁暗暗吃惊。

    又见宁掌柜身边站着一位素衣绾巾,气质儒雅,手持竹简的中年男子。

    宁掌柜向张超介绍道:“张录事,这是安东军司顾大人。”

    张超听闻忙拜道:“小人拜见顾大人。”

    顾荣笑呵呵的说道:“张录事不必拘礼狭促,本官此番奉旨随琅琊王到江南督案,今日是有要事相求张录事。”

    张超听闻琅琊王要督粮,吓得赶紧跪下,伏在地上道:“大大人,小人不才,小人”张超不知说什么好。

    顾荣见状扶起张超,和气的说道:“张录事,且莫慌张,此事确实需要你的帮助才可。”

    张超疑惑的看着顾荣:“不知顾大人所指何事?”

    “张录事,各地因征粮一事民怨颇深,你与其他二位录事跟随李肇先去丹阳后到吴郡、吴兴,对账目一清二楚,所以还请张录事配合琅琊王调查李肇征粮舞弊一案。”

    张超垂头说道:“顾大人,我们只管负责文书、录账,录完账目便被收走,账册在管事主簿手中,我们也不敢多问呀,大人若是想调阅,可以找李大人。”

    顾荣听闻笑道:“张录事,你应该明白我指的是什么,琅琊王已经深知此为李肇及所派各县督粮官私换官斛所致,你与其他两位录事都是石历派过来的,想必你们手里应该还有一套实入账册给石历的吧?”

    “大人,小人只是奉命行事,其他知之甚少。”

    顾荣走到张超面前,轻声道:“琅琊王一旦查将起来,李肇定会毁了账册,为了防止你们作为人证,以李肇和石历的处事风格,必杀你们灭口。”

    张超听闻,头上已经冒出冷汗。

    顾荣看了一眼张超,继续道:“张录事的父兄是在荆州行商之时,遭遇贼寇双双陨命的吧?”

    “大人何处得知?”

    顾荣叹了口气道:“张录事原来家境殷实,少年聪颖早早入了府衙做小吏,要不要家生突变,怎会如此谨慎小心做到现在才只是录事呢。”

    张超听闻身体不由一抖,暗暗的握紧了拳头。

    “张录事可知李肇即是当年的贼寇之首高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