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华于晋-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定跟王敦有多近,但是巴结的时候总是有的,尤其是家族不算强大的,不过是想靠个大树而已。

    贾后之政,他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诛连下来,恐怕这朝堂上要少很多人。

    所以当听到皇帝说不朝廷诛连,这不只是脑袋保住了,连官也保住了呀。

    此时王导上前奏道:“臣听闻,王敦将司马彦送往荆州,骁骑将军王兴为王敦之子,手握十万细柳营,为防司马彦与王兴生变,臣已派王棱前往荆州稳住王兴。”

    “丞相劳心了,朕已说过,王敦之罪,罪他一人,若清河公主与王兴愿同逆犯划清界线,朕愿保留其二人现有身份。

    尤其清河公主,毕竟是大行皇帝之女,其公主府继续保留,供奉不变。”

    朝臣们又一阵山呼。

 第二八八章 册立皇后 朝臣反对

    司马景文先是夸赞王导一番:丞相劳心了,朕已说过,王敦之罪,罪他一人,若清河公主与王兴愿同逆犯划清界线,朕愿保留其二人现有身份。

    随后又表示了清河公主,毕竟是大行皇帝之女,其公主府继续保留,供奉不变。”

    朝臣们又一阵山呼,他们觉得这个陛下确实是个明主。

    司马景文看着大臣们的态度,尤其那么与王敦暗中交往的墙头草,心中不由暗自苦笑。

    随后他话锋一转,提起了立太子一事。

    ”众位爱卿,现在江南局势尚不明朗,为安定天下,朕决定册立皇太子,众位以为朕的哪个皇儿更适合太子人选。”

    听到皇帝要立太子了,裴兴和王导等人都露出了笑容。

    立太子、安天下、乃正途,看来皇帝心中有数。

    只不过该立哪个皇子呢?大家却拿不定主意。

    朝臣小声议论着,毕竟司马景文现在还没有成年的皇子,皇长子司马绍也不过十三岁,二皇子司马冲十一岁。

    这两位皇子都是元敬皇后所生,可元敬皇后已经殁了。

    如今正得宠的是三皇子之母郑夫人,可三皇子年纪太小,不过周岁。

    于礼于法当应立皇长子司马绍,可若因此得罪郑夫人,恐怕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于是大臣们都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陛下心目中的皇太子人选是哪位皇子?”

    裴兴首先发问。

    这个老狐狸,又在试探朕的心思。

    司马景文心中暗笑,可他仍然不动生色,想听听朝臣们的意见。

    “太子是东宫储君,是社稷的根本,历朝都有因太子之位而引起皇室内乱,天下之争。所以此番太子一经确立,如太子无大错,当不予以再行废立。”

    司马景文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的前任也是一个例子,司马炎二十六个儿子,偏偏立个傻子司马衷,所以才导致后面的乱象,他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立了不合适的太子。

    所以,杨韵的建议他才听进去了。

    “陛下,太子当立长立贤,皇长子为人敦厚,仁德,又与陛下从中原南下,一路跟着陛下经历了更迭与动荡,臣以为他当能做个好皇帝。”

    说话的是王导。

    而顾荣在临走之时,也曾交待过王导,如果陛下要立太子,切不可立郑夫人的儿子,以免引起士族之间为储君之位内斗。

    所以王导此时第一个说出了他的想法。

    “丞相推荐司马绍,你们呢?”

    裴兴:“臣附议。”

    吴泽:“臣附议。”

    众臣:“臣附议。”

    司马景文点了点头。

    笑着说道:“此事实则我已经想好了,又与郑夫人商量过了,郑夫人也建议朕立司马绍为太子。”

    听到这也是杨韵的想法,众臣连连点头。

    此时司马景文正式宣布:“诏命,皇长子司马绍为太子,裴兴为太傅,王导为太师、吴泽为太保。”

    于是就这样,司马景文确立了皇太子和太子三师。

    这时司马景文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元敬皇后去世,皇后之位空缺,如今郑夫人又生下了皇子,我有意立她为后,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一听皇帝的话,立刻噪动了起来,大家小声的议论着,但是从大家的表情来看,似乎并不赞成。

    此时,裴兴直言不讳道:

    “皇后正位中宫,事关大统,需出身钟祥勋族,秉教名宗,贞静持躬,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方应正母仪于天下。

    陛下爱重郑娘娘之心,老臣明白,然郑娘娘母族势微,入宫前又曾为渤海田氏妇,并有子田哥。故老臣以为,皇后之位,请陛下三思。”

    对于裴兴的反对,司马景文倒是有心里准备的,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司马景文又看了看朝堂众臣,脸色其为难看。

    “陛下,臣以为皇后之位如安定公所言,确应慎重,如果立郑娘娘为皇后,那陛下可曾想过立皇长子后,这可能会为未来的皇权产生隐患?”

    说话的是王导,他这是以理性出发来规劝皇帝的。

    王导的话意思很明确,如果立杨韵为皇后,那皇太子定要立司马翌,可司马翌年龄太小,恐怕引起朝堂动荡。

    若不立司马翌,其他两位皇子又非皇后所生,势必以后会因皇权之争而引起皇室动荡。

    “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如今江南形势严峻,陛下还当以立太子为先,皇后之事以后再议。”

    虽然皇帝还是壮年,如果司马景文自己不提,恐怕大臣们也不会现在催他立太子。

    但现在他自己提起来,大臣们也就顺着他的话说了。

    此时吴泽出乎意料的表态了,只见他上前一步,深深的拜了朝礼,语气诚恳:

    “陛下爱重娘娘,臣心中万分感怀,又万分惶恐。

    正如丞相之言,若皇后与太子

    众位大人所说极是,如今江南形势危急,清河公主与王兴屯兵十万,一触即发,此时确实就当以立太子为先。”

    司马景文本想着先提立皇后,以太子一事,最终促成皇后的册立,但他没想到连吴泽都反对。

    不过仔细想想,大臣们说的还是极有道理的。

    于是他又改口道:“既然大家都这样说,那今日就到此,皇后之事改日再提。”

    司马景文回到后宫,将朝上的事说了一遍。

    杨韵听到司马景文要立自己为皇后,她当即跪下了下来,对司马景文道:

    “杨韵半生命运多戗,虽然出生显贵之家,然命薄缘悭,阴差阳错之下才来到这宫中,能受此荣宠,已属万幸,故不敢奢求,皇后之位非臣妾之命,唯愿此后的人生,平平安安,无需大喜,没有大悲即是功德圆满了。”

    杨韵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经历了种种过往,道道坎坷,杨韵已经不在乎皇后的名份。

    “夫人,如果不立你为后,恐怕会”

    司马景文虽然尊重杨韵,但还是有种对不住杨韵的心情。

    于是司马景文又下了诏令:

    追封原妻子虞孟母为元敬皇后,不再另立皇后,册封郑迎春为皇贵夫人。

    郑迎春虽然是夫人,但晋元帝令太子司马绍、东海王司马冲,都按母亲之礼事奉她。

 第二八九章 众人商议 应对谋反

    虽然司马景文想立杨韵为皇后,但是奈不住朝臣们的反对。

    在司马景文看来,杨韵的心愿便是恢复重振杨氏,而杨氏曾经出了两位皇后,所以他也要立杨韵为皇后。

    但经历了种种过往,道道坎坷,杨韵已经不在乎皇后的名份,何况司马景文已经下诏不再另立皇后,册封自己为皇贵夫人,又令太子司马绍、东海王司马冲,都按母亲之礼事奉她。

    虽然名位没有,但位份却在。

    如今有皇帝的宠爱,又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杨韵已经很满足了,她知道从今以后自己的人生将为是顺风顺水的,因为她已经在权利的顶端,没有人能伤得了她了。

    虽然小田哥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是周蓉将他养得很好,青鹘也教的不错。

    并且她想小田哥的时候,周蓉便把他带进宫来。

    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的孩子,这对杨韵是莫大的安慰。

    她偶尔也会想起慕容迦,偶尔会抬眼看看天上的星星。

    她知道他一直在保护着自己和儿子,也在祝福着她现在的生活。

    庞清很快传回来了消息,。

    因为庞清是江湖人士不方便在朝堂上,于是被凤珠接进宫中,将荆州之事回禀给司马景文和杨韵。

    应庞清的要求,他们将王导、裴兴和吴泽也请来了。

    原来司马彦到了荆州,本想让王兴去接王敦,就在王兴动身之时,传来了王敦被杀的消息。

    司马彦让王兴找到王敦的尸首,哪寻得来,早被查镛烧了个干净。

    不死心的司马彦便让人王敦生前的遗物,做了个衣棺,在细柳军中设立灵棚。

    司马彦抚着王敦的衣棺,嚎啕大哭,表现的悲痛欲绝。

    同时司马彦将王敦行刺皇帝,阴谋造反一事说成是皇帝忘恩负义。

    她以未亡人的身份,声泪俱下的控述着司马景文的种种不是,说当今皇帝在琅琊王氏的支持下登上大位,然而自从皇帝纳了郑氏为夫人,便听信妖妃郑迎春的挑唆,任命奸臣裴兴和吴泽,猜忌王敦,甚至不顾琅琊王氏之声威,下令查抄汉安公府。

    听得细柳营的将士个个义愤填膺,誓死要为王敦报仇。

    随后她又让王兴在灵前发誓,一定要让司马景文和杨韵血债血偿。

    整个过程,她只字不提王敦飞扬跋扈,自收税赋,拥兵自重。

    随后司马彦下令将王棱押上来,她命人将前来劝说的王棱杀掉祭奠王敦的在天之灵。

    这王兴也遗传了其父王敦的凶狠暴虐,此时已经完全被复仇之心冲昏了头脑,丝毫不顾与王棱的兄弟情,竟然还亲自动了手。

    庞清的话,让司马景文气急败坏,裴兴和吴泽愤恨不已。

    而王导听闻王棱竟然被王兴杀头祭旗,当着皇帝的面,心痛的当场流下了眼泪。

    哭道:“棱儿,心疼死我了。”

    这王棱虽然不是他的亲儿子,可也是他自小养大的,王棱甚至比他自己的亲儿子都合他的心意。

    听到王棱之死,怎能不心疼。

    王棱的死也让司马景文感到心痛和惋惜。

    王棱是琅琊王氏年青一代的大有为之人,司马景文正准备重用于他,却没想到就这样惨死在司马彦和王兴之手。

    司马景文痛心的说道:

    “没想到司马彦竟然如此狠毒,王棱之仇,必报。”

    庞清又道:“陛下,现在司马彦和王兴已经派人使前往梁州、湘州,还请陛下早做决定。”

    “梁州、湘州?那是甘卓和司马承的地界,难道他们要约二人一同起兵。”裴兴听闻大为诧异。

    此时王导已经顾不得悲伤了,听了裴兴的话,他向皇上说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陛下,甘卓和司马承都曾拥立你有功,尤其是司马承更是被陛下封了湘州刺史,如果他和甘卓与司马彦、王兴一同谋反,那江南则有半壁落在了他们手上,我们只有死守江东了。”

    是呀,如果他们一同谋反,我真的就只剩江东可守了,而我手上只有三万禁军,两万巡防营,而他们一旦联合,那将是十五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