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老婆也重生了-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个项目,都很有前景。

    尤其是前两个,做好了,不说赚多少钱,绝对能提升他在本地的影响力,因为这俩产业受地与影响最严重,本地人天然的喜欢本地产的粮食和蔬菜,仅仅是物流方面的成本,就能节省不少,跟外来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

    至于那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加工厂,则是帮市府那边分担任务。

    那还是一家国字号的老厂子,原本是某企业的第三产业,但一直经营不善,后来也转了两次手,但都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困难,现在真撑不下去了。

    可市府那边不愿意看着这厂子彻底消失,因为这厂子里还有不少老员工的退休金要支付,厂子倒闭,这资金压力可就全转到地方上了,要是厂子继续开下去,地方财政就能轻松一些。

    嗯,就是这么直接。

    类似的项目,还有好几个。

    不过徐杨就挑了一个,意思意思就够了。

    当然,这厂子要是好好做,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只是具体怎么做,还得慢慢考虑,毕竟他重生前对这个行业也不了解,甚至还不知道这家厂子到底能生产些什么东西,只知道小食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再过十年,将只会有大品牌生存下来,这种没什么名气规模也不大还没有招牌产品的小厂子,将会被淘汰。

    反正挺难做的。

    实在救不了,只能改行,反正只要承担一部分费用支出,就算完成任务,就当是多养了几个闲人。

    他还养得起。

    好在他不用做具体工作,到现场看看瞅瞅了解下情况后就能扔给陶蕊杨了。

    嗯,这些都是实体企业,肯定要并入中胜实业。

    尤其是蔬菜种植基地,跟陶蕊杨现在做的没什么差别,无非是换了个地方而已,可以无缝衔接。

    而且,潞州府这块的政策和其他支持,可比龙城那块强多了。

    毕竟,他在潞州府算是自己人,在龙城,则是标准的外来户。

    同样,在潞州府,他无论如何也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影响力不小;但在龙城,他真就是一无名小卒,现在的龙城真的挺牛,他这么点资产扔龙城,连个响儿都听不到。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潞州府这边的蔬菜种植基地将会比龙城那边的发展更好。

    不说其他,仅仅是占地面积就差了许多。

    龙城那边也就几万亩的样子,但这边一开口就是二十万亩,虽然地形不够平整,需要自己修整,但这种一次性投入终生受益的成本,再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啊,徐杨这次算是感受到了潞州府这边给出的诚意。

    确实是诚意。

    不然的话,这么大的项目,不可能这么轻飘飘的落在他手上。

    说不定,这是市府这块为了把他留在潞州府而做出的试探和让步,免得他出去之后把家乡忘了。

    ……

    徐杨选定三个项目,这只是初步意向。

    具体的交接工作还很繁琐,尤其是涉及到资产评估、选址立项、安全、环境等因素也要一点点过一遍,要是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新问题,该扯皮还是要扯皮的。

    徐杨这个大老板可以随手一划选定三个项目。

    但下边人做事儿的时候用,却一定要在商言商,不能乱来。

    因为在徐杨这儿,各个部门或相关事务的负责人都是要负责的,谁手里出了问题就找谁承担责任,一点也不含糊。

    再加上徐杨现在钱不趁手,所以,这三个项目现在也就是提前占个坑,最早也要在半年之后才能走上正轨。

    所以连意向合同都没签,跟招商办的人口头商定之后,就带着李玲玲离开这里,全程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出门后,李玲玲诧异的瞪大眼睛:“这就行了?”

    “不然呢?”

    “不需要考察啊研究啊或者扯皮啊?”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也都是下边人的事情,我只需要知道这些个产业有没有发展前景就够了,”徐杨当起了老师:“你也一样,当老板之后,一定要学会放权,要是你把所有工作都做了,下边人做什么?而且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具体事务,咱们一定不如那些个天天做事儿的普通员工,所以,懂了吧?”

    “放权,懂了,意思就是当老板的只需要掌控大方向呗,多简单。”

    “也得适当的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因为如果你不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只会让员工小瞧你,甚至会让一些员工产生一种没了他们,公司就会倒闭的心态,进而会滋生出更多的麻烦和混乱。”

    这也是徐杨自个儿在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中积攒下来的心得体会,热腾腾的刚出炉,绝对好使。

    而且这也是几乎所有企业家不会公开说出来的内容。

    别看那些知名企业家们一个个出书立传,但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鸡汤,少部分干货也只是行业秘闻之类,几乎没有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真实行为和想法。

    俩原因,敝帚自珍和粉饰太平。

    在企业的管理中,真实状态是很残忍的,对待犯错的员工,说开除就开除,说追责就追责,在企业家眼里,员工也只是生产资料中的一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就是一台台人形机器。

    没错,这就是真相。

    然而全世界范围内,没有那个企业家敢这么说。

    事儿可以做,但说出来就就是极大的冒犯。

    这也是企业家们为什么乐衷于灌鸡汤,因为只要鸡汤灌的好,内内外外上上下下都开心,就连“机器人们”也觉得与有荣焉。

    说句难听点的,很多人就靠这种各方面共同营造出来的环境努力活着。

    要是连这一层都揭破,估计很多人的心态会瞬间崩塌。

    徐杨跟李玲玲说的这些,其实已经相当温和了,毕竟他自个儿对员工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无法在实质上改变什么。

    针对李玲玲的填鸭式教学持续了小半个小时。

    结束后,李玲玲整个人都是懵的。

    半响才问:“你们做生意的,都,都这么冷酷无情吗?”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徐杨撇撇嘴:“古人早就说的清清楚楚了,慈不掌兵,做生意也一样,没有谁是例外,你啊,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工作,现实,比我说的、你想象的要残忍无数倍,这世界,从来都没有那么美好,而你即将面对的将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黑面的一面。”

    说到这里拍了拍李玲玲的肩膀:“知道我为什么不让李晶琳学经济学吗?经济学就是一门可以吞噬你良心的学科,也是一门让你直面这个世界最黑暗最残酷一面的学科,普通人,还是要避一避的。”

    “有那么夸张吗?”

    “稍微有点夸张,因为经济学中不少应用类专业还好,但金融类,呵呵,这么跟你讲吧,搞金融的那些人里,抽十杀八都有漏网之鱼,要是真有轮回,那些人死后只配永镇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投胎的那种,个顶个恶贯满盈,”徐杨冷笑一声,“金融圈里有一句话,生不入金融,死不下地狱,你细品。”

    “我,我才不怕呢,”李玲玲估计是没听懂,结结巴巴的说道。

    徐杨摸了摸李玲玲的脑袋,“没事儿,我帮你担着,你啊,好好做事业就行。”

    “切,说的你多厉害一样,还不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屁孩一个。”

    “我成年了好吗?”

    “还有大半年才过第十八岁生日,所以,严格来说,你还未成年。”

    “你不也一样?”

    “女孩子比较早熟,懂?”

    “你猜我信不信?”

    “啊打——”

 第107章 暴露

    徐杨和李玲玲结束市府之行,在市区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各回各家。

    现在李玲玲一家都住在市区,因为家具厂已经正式投产营业,利润还不错,毕竟有李玲玲这个重生者帮忙作弊,只要稍微指点一些新花样儿,就能让一家家具厂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而徐杨则直接回村里。

    抱着已经能蹒跚着走路的小徐柳玩了会儿后,他三叔得到消息赶来了。

    “徐杨,下一步怎么弄?”

    他三叔比之前成熟了许多,不是面容,而是精神状态,有了点商务男士的感觉,头发都烫了个时髦的发型,小皮鞋擦的铮亮,搭配着手腕上的金表,看着就气派。

    再加上老徐一家颜值都不低,所以猛地一看,像极了某商务男装广告中的男模特。

    当然,徐杨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反问:“不打算按计划开始?”

    “我觉得可以先去市里,现在的潞州府还没几家正儿八经的大超市,可再过一段时间就难说了,所以,先占地盘,一次性搞个大新闻,占领市中心后再往周边县区辐射,这样效果更好。”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徐杨琢磨一阵,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虽说,原计划中的先从屯城县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线路确实更稳当,但细细一想,也确实保守了点。

    他三叔这个中心开花计划稍微有点冒险,但也确实更高效。

    只是,他可不是单纯的做什么超市,而是一整套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中心,亿达模式那种。

    所以,成本会很高,前期投资将会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要涉及到城市改造、地产建设、招商引资等等领域,现在的他玩不转,除非他也愿意走亿达模式空手套白狼,以贷养贷,纯用贷款来扩张。

    可不可以做?

    可以。

    有风险没?

    有,但很小。

    利润高不高?

    单纯的亿达模式,肯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亿达模式中,亿达更像个收租的,自身其实是不怎么经营具体产业的,而是用品牌效应吸引其他商人入驻亿达。

    要不然的话,亿达的财务状况也不会频频出问题。

    而他这边却不同,在他的规划中,亿达模式只是一个补充,核心产业还是零售这块,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只是吸引客流量的手段之一。

    所以,真要贷款,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他没打算在国外投资,也没打算在国外和国家重点项目打擂台……

    只是如此一来,这计划就要大幅度修改了。

    而且,得招募真正的精兵强将来负责,等闲人可玩不转这门生意。

    不过在潞州府还好,他还是有几分面子的,不至于出大问题。

    另外,在产业规模上也得做一定的控制,不能像亿达那样一弄一整套,每套都是一揽子超级计划,看着庞大,但费时费力却又看不到多少收益。

    得在亿达的基础上做减法,减掉一些可能会带来麻烦的内容。

    其他的不说,地产那块能减就减,虽然赚钱,但也麻烦,各方面都麻烦。

    虽然也肯定要买地,但只做商业用地就好。

    还有,亿达模式虽然宏达,可做起来之后却难免有绑架地方的嫌疑,开始还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官方之间的关系指定会出问题。

    另外,亿达先租后建的模式看似稳定了自个儿的资金链,但实质上还是拿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的体量,什么订单模式,无非是换个说法而已,本质上和贷款没区别,不,比贷款还狠,贷款的话,银行还能收回点利息,可用户提前支付的租金却啥都没有,而且一旦提前支付了租金,就相当于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