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医生的那些事儿-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仙游镇的北面。江北成为现在的农村,江南成为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仙游镇。仙游镇的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而来,这条江也被称之为仙游江。

    得益于这条仙游江,仙游镇的水路运输曾经十分发达,仙游镇也因此远近闻名。经济发达、民风强悍,成为仙游镇的人的代名词。仙游镇人打起架来,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拼劲,令仙游镇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对仙游镇人敬而远之。

    仙游镇人的这种特征,据说与仙游镇人口的构成有关。因为这条仙游江,在仙游镇定居的人不少来自仙游江上中游附近的省份和乡镇。他们为了争取一席之地,不惜以性命相博,那种带有“游牧”民族的强悍风气曾经在仙游镇占领上风。

    解放后,尚武已经渐渐不受欢迎,尚文逐渐占了上风。人们常说,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婚配,生出来的孩子特别聪明,这一点似乎很能在仙游镇体现出来。

    解放后,仙游镇文人辈出,与文人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和八音社,在仙游镇风生水起,广受欢迎。

    对于这一点,施远腾是深有体会的。在仙游镇,一个不起眼的小孩,说不定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一个开三轮车搭客的车夫,也能与人滔滔不绝地谈论孔孟之道。文化底蕴之深,令不少外地人拍案叫绝。

    周五晚上,傅一灯带着肖战鹏、陈红卫、刘铭几位学生齐集在施远腾的新家中。只要有空,学生们都喜欢相约到老师家中聊天。而施远腾与学生的聊天很具特色,他们大多聊的是专业,甚至就某个专业问题在老师面前争论,然后由施远腾定输赢。

    他们在这样的聊天中,除了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还从老师的分析中学习到如何抓住疾病的要点进行分析。这些知识,令他们终身受益。

    当然,他们也会一起聊生活,聊工作,聊音乐,聊茶道,聊爱好,聊将来,聊摄影……在老师面前,他们很放松,很自在,这也是他们喜欢到老师家的原因之一。

    以前在医院时,他们来得比较频繁。这一次,是施远腾搬到新家后,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聚集在一起。学生们已经知道老师的家庭变故,他们都选择闭口不谈,也不敢问老师为什要这样。

    他们聊得正欢,冯智的电话打了进来。施远腾因为耳鸣的原因,每次接听手机,他都选择免提。当然,他觉得,他的通话内容没有什么见不到人的,选择免提也就显得心安理得。

    冯智告诉施远腾,昨天他与贤哥一起见了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马洪洪哥,洪哥很高兴,邀请你明天回来看看,商量一些细节的问题。

    “好,我明天早上回去。”施远腾毫不犹豫。

    “早点回来,我和贤哥等你一起喝早茶。”长洲市到仙游镇只有几十公里,其中还有一段高速,正常情况下,不用一小时便可以回到。

    “没问题,我八点前回到。”施远腾刚通话完,傅一灯忍不住问:“老师,怎么回事?”

    施远腾便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傅一灯和其他学生一阵沉默:咱们老师实在太苦了。学生们都知道,以自己老师的名气,想捞点钱,是十分容易的事,可老师傲骨铮铮,坚决不伸这个手。

 第十章 自曝家丑的马洪

    “老师,我也去。以后真的去坐诊,我也希望能跟着老师一起去。越到基层,越能看到一些在我们医院看不到的病种。”肖战鹏反应很快。

    在施远腾的学生中,肖战鹏是他很喜欢的一位。他喜欢肖战鹏的好学、勤奋、踏实、稳重、谨慎、细心和善良,他与傅一灯一样,一旦有时间,也会到门诊跟着老师学习。对医学的热爱,令他在专业上进步很快。

    “老师,我也去。”不出施远腾的意料,傅一灯紧接着肖战鹏的话也提出想去的意愿。

    “好,你们要处理好明天的事情,估计要去一整天。回到老家,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你们在医院大门等我,我开车经过,接上你们一起走。”施远腾爽快地答应了他们。

    对于想学习的学生,施远腾总是非常愿意教他们,更愿意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天上午八点刚过,施远腾带着肖战鹏和傅一灯准时出现在贤哥和冯智定好的“德胜早餐档”。

    仙游镇以美食而闻名,每逢节假日,到仙游镇品尝美食的人来自四面八方。仙游镇美食的特点并非“大而全”,而是“小而精”。说具体点,就是每一种闻名的美食,只有一两个家族的人能做出来,模仿的人一定以惨败而收局。

    因应这个特点,仙游镇又出现另外一个独特的景观:小食店遍布全镇。正是这个特点,加上仙游江的运输业发达,仙游镇曾经被人称为“小香港”。

    仙游江逐渐断流,运输业早已消失,但美食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并借助发达的媒体,传播四方。

    冯智选择“德胜早餐店”,是因为他知道施远腾喜欢这里的簸箕炊和鱼生粥,在仙游镇,德盛早餐店的簸箕炊和鱼生粥是招牌美食,一直被人模仿,但从来没有被超越。

    正值盛夏,虽然是大清早,但因为早餐店里没有空调,靠几台“摇头晃脑”的电风扇,显然不能排解店内的闷热。

    早已习惯这样氛围的仙游镇人,男的光着膀子,女的穿着凉快,手中还拿着一把纸扇,边吃边轻摇纸扇,不紧不慢,轻松自在。

    早餐店里,充斥着不同性别的荷尔蒙、不同美食的香味以及嘈杂的声音。这样的情景,是肖战鹏和傅一灯第一次见到,感到十分新奇。

    这样慢节奏的生活,是仙游镇人的习惯,他们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想赚钱而放弃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外工作二十几年的施远腾,虽然对这一幕十分熟悉,但显然已经不适应这样的节奏了。

    贤哥和冯智很善解人意,早已点好了招牌美食,施远腾他们一坐下,便可以开吃了。

    施远腾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喜欢的美食,肖战鹏和傅一灯第一次来到仙游镇,第一次跟着老师在这样拥挤、气氛特殊的地方吃早餐。他们一边吃,一边想象着老师儿时生活的地方的情景。

    很快,肖战鹏和傅一灯便被美食征服了。这香滑弹牙的簸箕炊和鲜美且带有特殊香味的鱼生粥,令两位年轻人食欲大开,冯智不停地催促服务员,才能满足他们两个进食的速度。

    吃完早餐,冯智和贤哥也钻进施远腾的汽车,一起往仙游镇第二人民医院奔去。

    洪哥早已等候在医院的门口,看见车来到,他亲自引导施远腾将车开到一阴凉处停放。

    五个人从车里出来,冯智负责先向马洪介绍施远腾,施远腾再向马洪介绍他的两位学生。马洪掩饰不住他的高兴,满脸堆笑着与大家一一握手,然后带领大家参观医院。

    施远腾对仙游镇第二人民医院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中。儿时的施远腾病痛不少,父母亲有时会带他到第二人民医院看病。在施远腾的印记里,第二人民医院只是一间很大的房子,所有的科室都挤在这间大房子中分隔出来的小房子里。

    眼前的第二人民医院完全没有了施远腾儿时的影子。现在的医院占地面积大约一亩左右,为两层的混凝土结构、呈“回”字型布局。一楼为有限的几个科室的诊室、挂号收费处、药房和检验室。

    二楼呈回廊结构,几间病房,大约十张病床。一间陈旧的手术室,一间房给心电图和B超科合用。剩下两间房,既是一家两口的宿舍,也是值班医生的值班房。

    药房极小,紧密排列的几个药架之间,只允许一个人进去取药。当然,药架上摆放的药物也很少,除了一些感冒退热的药物和一些简单的抗生素,其他的药物是见不到的。施远腾特别留意到,内科系统的大部分用药都没有。

    检验科就简单了,只能做三大常规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医院没有大型的检查设备,甚至连一台X光机都没有。与其说是医院,还不如说是一个比诊所好一点的卫生站更合适。

    本就不大的地方,本就不多的看点,施远腾很快便看完。马洪带着他们到他的办公室,细心的马洪早已在办公室里准备好上好的茶。

    看来,马洪对施远腾作了深入的了解,知道施远腾喜欢喝茶。

    “施教授刚才也看到了我们医院的现状,我也不怕家丑外扬。现在的医院基本处于‘停工’状态,设备越少、越差,来看病的病人自然越来越少,医生流失越多。”

    “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持续几年了,我一直苦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主管部门对我们不闻不问,连该给的工资也没有足额给我们。除了极个别有病人看的医生还继续上班外,其他医生已经被我‘请’回家,当然,他们每个人只能领几百元的基本生活费。”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医院正处于破产的边缘。我们既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设备,也没有政策。”

    “我现在能想到的,是通过贤哥和智哥请教授回到家乡。说好听点,是请教授为家乡人民做好事,说真实点,是帮助我们医院解困,帮我马洪解困。在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一定答应教授的要求,请教授务必出手相助。”

    马洪的话,实实在在,不遮不掩。施远腾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喜欢与这种肯掏心窝子的人交往。

 第十一章 施远腾的果断

    其实,施远腾骨子里是一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当年,刚当上长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的他,看着大量的病人无法住院治疗,便向领导提出建立神经内科二区。

    “可以,你们科的病人确实很多,我可以调配一层楼给你。但现在不是招聘的季节,人员的问题你先自己解决,怎么样?”时任院长吕顺华了解施远腾,知道施远腾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很强,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施远腾马上风风火火地干起来,在最为头痛的人员问题上,施远腾绞尽脑汁,将科室的人员充分调动起来。最终,长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顺利开张,并很快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此事,吕顺华院长不止一次在医院的周会上表扬施远腾。

    “非常感谢马院长对我的信任。医院的情况确实如马院长所说,条件确实很差,严格说,这种条件还不能算是医院。”

    “刚才智哥和贤哥已对我说马院长您给的条件,实话实说,这样的条件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看完医院后,我明白,马院长确实也只能给出这样的条件。”

    “这样吧,现在是六月底,我回去后将需要的药物和一些想法写出来发给您,请您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协调好。洪哥放心,我不会提很高要求,我会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提一些建议和要求。相信洪哥可以做到,也只有做完这些基本的工作,我才可以过来坐诊。”

    “如果下个月可以完成这些工作,我可以从八月的第一个周六开始到您这里来坐诊。每周一次,每次坐诊都采取预约的形式,具体每次放号多少,根据头几次来坐诊摸底后再决定。”施远腾非常干脆、果断,不再讨价还价。

    马洪倏一下站起来,双手紧握着施远腾的手,说:“谢谢!谢谢施教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