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斩碎诸天-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模样?自己吵成一锅粥,为了一点私利,连另立政府的事都干得出来!?

    “蒋委员长口口声声自己最革命,可自他执政以来,先丢辽东四省,又失南北二京,国土沦丧大半,他竟连宣战的胆量都没有!北洋时期再烂,鬼子也不敢这么嚣张!

    场中不少人登时就想分辨,孙铮一个眼神扫过去,一下想到刚才的枪声,顿时低头不语。

    孙铮接着道:“对中国来说,一个执政团体是好是坏,不是看他打的什么旗帜,也不是看他是什么政体。是要看他能不能让局势稳定,能不能增进人民团结,能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要看在他的治理下,生产力能不能得到持续发展,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哗哗哗!

    这段话刚落地,从袁方开始,场中一大半人兴奋的鼓起掌来。

    当然震撼了,这可是经过数十年摸索才总结出来的核心理念,是华夏民族复兴的理论依据!

    掌声持续了超过一分钟。

    重新安静,孙铮看向那脸色不太自然的女记者:“我想,这些话应该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吧?”

    女记者还想开口,孙铮一指旁边另一位女记者:“下一个!”

    “孙先生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请问一下,您的信仰是什么?”

 第四十章 我只是力气大点、跑的快点、跳的高点

    “关于我的信仰,我刚才的话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或者说,我并没有你们概念中的那种信仰。非要说一个的话,可能道教那种清静无为更适合我。如果可以,我宁愿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躲进小楼成一统。但现实不允许啊,北洋军阀们要征九十年的税,民国政府要捐赋抽丁。小鬼子更狠,连命都要!没办法呀,不拼命,就没有活路。”

    冷场片刻,孙铮指向第三位,却是个外国女记者。

    “尊敬的判官先生,你好,我是来自法国的自由记者莎拉·罗贝尔,我想问的是,如果您的力量不是来自神界,那么您方不方便透露自己力量的来源?”

    孙铮笑了笑:“如果我说不方便,你会不会很失望?呵呵,事实是我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我也只是比平常人力气大点、跑的快点、跳的高点,通过科学的锻炼,大家都可以的!”

    这回,下一个被点到的记者也不客气了:“但是好多人都看到您刀枪不入,您怎么解释?”

    孙铮笑道:“刚才说过,我力气大,跑的快,跳的高。所谓刀枪不入,其实是因为我穿着一套贴身的钢盔,我知道你们大家都希望我有鬼神之力,也明白大家对神明救世的渴望。但我想说明的是,想要消灭侵略者,摆脱任人鱼肉的现状。救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唯有靠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畏强敌,才能安心发展……”

    另一位外国记者起身:“您说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提高,那么,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练成您那种高手?”

    孙铮一摆手:“理论上讲确实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手,但这方面怎么说呢,就和音乐、美术、文学或者科学发明一样,首先得看天赋,其次还要看环境和传承。其实在民间,武术高手有很多,只是他们或是不问世事,或是从事别的行业。像我这种,属于逼上梁山,不得不抛头露面。在真正的高手眼中,其实已经落了下乘。”

    一位中国记者:“请问您师从何门何派?”

    孙铮道:“你这个问题……老实说,这种小门小户的思想,就是我们中国积弱的很大一个原因!泱泱华夏几千年,创造了何其灿烂的文化。可为什么我们会沦落到今天任人鱼肉的地步?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门阀思维!

    “在这种思维下,财物、知识都是属于自家私有的,如果流传出去就是愧对先人。就是因为这种思维决定,导致无数传承断绝,湮灭无闻。

    “偏偏那些凭着祖宗留下一丝半点残羹冷汤勉强活下来的,往往还恃物自傲,感觉自己传承久远,多么伟大。

    “所以我不会告诉你,我所学出自哪门哪派。我只能告诉你,我学成今天这个境界,前后用了十几年,消耗了难以相像的物资。所以说,虽然理论上人人都能练到这程度,但我并不提倡大家都去练武。中国需要的是工业化,需要更多人去研究化学、物理、机械、医疗……等等这一切,一两个人再出色又有什么用?左右不了大局!”

    下一位提问:“孙先生,您在战场上杀人我们都能理解,但在平安城之战结束后,您发动百姓对已经放下武器、手无寸铁的九百多日军进行了违背人道主义的屠杀,对此,您怎么解释?”

    解释?孙铮冷笑:“我为什么要解释?倒是你,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充斥着恶意,完全站在了侵略者的立场。将那种无耻嘴脸暴露无遗!你应该去向在南京城外用机枪扫射战俘的鬼子军官要解释,应该向下令屠城的畜牲要解释!在我眼里,杀鬼子就是人道主义!不管手里有没有武器,只要他站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取他狗命!”

    那人涨着脸:“你这样做,又和那些鬼子有什么区别?”

    孙铮竖起手指:“区别大啦!鬼子是侵略!我们是在自己家里宰杀畜生!杀畜牲要讲什么人道主义?好啦,你的问题问过了,下一位!”

    另一人豁然起立:“孙先生!我们毕竟是文明礼仪之邦,这样屠杀放下武器的战俘,有违海牙国际法庭和国联的人权宪章!你不觉得这样做,会给抗战大局带来不利影响吗?如果传出去,让国际友人怎么看我们?”

    呵呵……

    孙铮鄙视的扫一圈,见许多人似有赞同他的意思,摇摇头叹息一声:“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世上有那么一些人,不能读书。因为他读的书多了,就把自己的脑袋搞坏掉了,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理想。这样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我看,在座的有许多人,就是中书本里这样的毒!

    退一步来讲,你口口声声说什么海牙国际法庭什么国联宪章,那么请问,鬼子屠城的时候,执行三光政策的时候,这个国际法庭在哪里?所谓的国联宪章为什么没有保护那些死难的百姓?

    还有,我想提醒诸位,日本并不是国联成员!也就是说,你所谓的什么条款,根本约束不了鬼子。而在战争状态下,你向一方提出这样的约束条件,岂不是要捆起手来让人随便下刀?如果你是日本间谍,那么我理解你气愤的立场。可是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我就完全理解不到你的立场了。到底是真的读书读傻了呢,还是心里其实盼着中国早早投降,好找个列强洋爹去投靠?

    至于说什么国际影响?哈!能提出这种问题,可见你的无知与幼稚!我都不屑于回答这种拉低人类智商的问题。还担心国际友人怎么看你?等你被鬼子砍了脑袋,你的国际友人会指着照片说,看,这就是中国人!”

    全场鸦雀无声,太恶毒了!这种评价简直要诛心,让每每把所谓国际影响、抗战大局之类口号挂在嘴边的那帮人彻底闭嘴,再跳出来争辩,当场就要化身鬼子间谍了。这在现在的形势下,可比任何指控都要命。

    下一位记者沉默良久才出声:“请问孙先生,您那个图标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那是光明十字的变体。”

    孙铮哈的笑出声来:“想的太多了!那是一把伞!喏!”说着,从旁边的木架上抽出一把早就准备的伞来,伸手撑开,将伞面呈现给大家,果然,伞面看上去,与图标几乎一模一样。

    “伞在传统文化里,有着保护的意思,有个说法就叫保护伞。我希望能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为更多的人提供一点保护。就是这么个意思,并没有像传说中那么多花样,至于说什么鬼神之力,那更是无稽之谈!”

    台下的记者们互相打起了眼神官司,要是判官一开口就夸自己从阴司归来,身怀鬼神之力,那大家多少都准备了些质疑的问题。可是这位爷完全否认了传言,不但丝毫没有借民间舆论增加自己神秘感的意思,反而口口声声要讲科学,启民智!

    在这个连委员长都笃信神秘力量的年代,居然有人避之唯恐不及?这说明什么?答案很简单,他是真的!

    下一位记者整理了思绪,沉声道:“有许多人亲眼所见,您在战斗前后,身上的衣服和战甲会自动变化,这也是平常人能学来的?”

    孙铮笑道:“如果你看过川剧的变脸,怕是就不会提这种问题了。”

    “变脸不过小把戏而已,能和全身变战甲相提并论吗?”

    “小把戏?那你会变吗?”

    尴尬,沉默,无语。就像之前的另一个问题,变脸也是人家传承,传儿不传女的那种,要是人人都会变,还叫什么绝活?!

    “如果你明白其中道理,就会知道,所谓变装,不过是从脸上覆盖到全身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多练练总能掌握。”

    很快,记者会开始走向一个诡异的风格,一个又一个记者抛出问题,试图证明判官真的有什么法力或者鬼神伟力,但孙铮总是能轻松“辟谣”,让与会众人抓狂不已。

    眼看一轮结束,最后一位女记者起身道:“既然孙先生说自己无不可对人言,那么请问,能不能让我们见一见您的那套装备?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能给您的武器拍个照。就像您说的,这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宣传,以鼓舞抗日士气!”

    孙铮思索一番:“你说的也有道理,既然你们都觉得有必要,那我就给大家看看!”

    退后几步,伸手在山墙那副伞标志上一推,伞面左右分开,原来是一扇门,门后是一个黑黢黢的山洞。

    孙铮伸手从洞中拎出一只黑色人偶,轻飘飘如同拎根鸡毛掸子似的,往场中一放。

    砰!

    看他拎着轻,但从这落地声就能听出来,绝对有点分量!

    众记者激动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判官甲!

 第四十一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黑色的等身人偶,就像商场里的衣服架子那样,全身披挂着判官黑甲,两把刀柄从背后探出肩头,双腿外侧是两只枪袋,各插着一只黑乎乎的手枪,再往下看,小腿外侧,各绑着一支短刀!

    人偶双脚位置与整块底座连在一起,头部只是一个简单的圆柱,顶着一副古里古怪的钢盔。

    整个盔甲以黑色调为主,只在一些特殊位置不知用什么方法烙印着红白两色的伞标。

    借助白天光线,又是静态展示,才能分辨出每件器具的样子和用途,要是换个环境,黑乎乎一大坨,哪里看得出哪个是枪哪里有刀?

    众记者看到盔甲,不由自主想起身凑近,被孙铮阻止,允许他们拍照,也同意他们近距离观察,但必须一个一个来。

    带着相机的记者一个比一个郁闷,这时候九成九都是黑白相机,对上这种纯黑色物件,成片效果简直一言难尽。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先后拍了照,又排着队挨个绕着人偶转了一圈,想伸手摸一把,对上孙铮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只好按回念头。

    大家挨个看过,重新落座。

    那个法国美女举手起立,很严肃的抛出问题:“孙先生,您说自己并没有鬼神伟力。那您平时,是怎么携带这么复杂的盔甲出门?又是如何在众目睽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