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斩碎诸天-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嘹亮的军号声中,孙铮一身戎装出现在点将台。

    赵元福客串文书,运内力喊话,宣读紫云十八盗昔日恶行,和前日剿匪情况。

    宣判结果是十八盗首和六十余名罪大恶极的从犯,斩首示众。

    随即八十几个山匪被押解到校场,排成百余米宽的一溜,务必让每一段的百姓都能看清楚。

    一声令下,八十几柄长刀同时挥下,八十几颗脑袋落地,鲜血登时将残雪染红,耀眼夺目,惊心动魄。

    全程旁观剿匪过程的岳不群的成不忧对视一眼,回头看华山众弟子,只见这帮小辈个个面如土色,浑身微颤。尤其是华山大弟子令狐冲,吓傻了一样眼神空洞,不知在想些什么。

    另一边,朱秀荣和岳灵珊同样也看到了八十几颗人头落地的场景,肚子里登时翻江倒海,当场就要失态。幸好孙铮早料到这种可能,几个净军出身的勤务兵直接护着两女回营休息。

    不得不说,这场杀鸡儆猴的效果相当明显。

    当天中午,伏牛山一带数支江湖帮派宗门的掌门都带了礼物,在当地官员的引见下,前来劳军。其中有不少人,和岳不群、成不忧都曾打过交道,大小也算是江湖中有几分头脸的人物。

    孙铮来者不拒,勉励几句。告诉他们,宗门帮派之类,在朝廷力所不及的范围,对于维护地区秩序颇有帮助。只要你们不作恶,朝廷就不会打击。反过来,如果你们和紫云盗一样,绑票打劫,视律法如无物,那也别怪朝廷手重。你们也看到了,所谓的江湖好汉,在天兵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岳不群和成不忧很庆幸,搭上国师这条线,华山崛起的良机来了!

    将阵亡士兵灵柩托付四海镖局送回家乡安葬,伤员就地安置。杂事料理停当,大军不日开拔,继续南下。

    拔营前,岳不群主动来找孙铮,请求将华山弟子编入军伍,让他们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做个历练。

    毕竟是习武之人,起点比普通士兵高不少。孙铮将他们安排进侦察部队,也就是明军中的夜不收。

    大军一路南下,孙铮特意挑选了相对比较偏僻的道路。

    这年头,越是偏僻的地方,盗匪越多。四海系统数年经营,这些资料早就汇总到孙铮案头。

    根据这些情报,孙铮借着南下机会,在练兵的同时,顺便就做个大扫除。

    华阴到台州,行程近三千里。从十月初开拔出发,到达台州,已是正德五年三月。

    大军经历了南北气候变迁,因为严格的卫生条件,顺利度过了所谓的水土不服,冬衣也换成了春秋装。

    军营是个集体环境,任何个体都会被快速感染。

    一路走来,不只锻炼了行军调配效率,还借着剿匪的机会,轮番让新兵们体验了战场的残酷。

    不比宗门帮派那种历练,师傅前辈们手把手的护持引导,屁大点事也要反复强调。在这里,杀人、受伤,甚至阵亡,都是司空见惯的。

    当别人对这一切坦然的时候,你自己过分紧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尤其是爱面子的年轻人,往往会主动将自己那点小心思掐掉,努力让自己坚强起来,争取融入到集体当中。

    战场是最有效的教室,数次征战厮杀,新兵们成长迅速。被夹在其中的华山弟子和朱、岳二女,也早已洗掉身上那股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骄娇二气。

    台州城不大,借着沿海各种走私贸易,繁华程度不下二京。

    孙铮选这里,一来是商业条件相对比较好,二来是此地还有水师旧寨,说明水路通畅,不必再费心抢别人地盘。

    水师旧寨距台州城约四十里,永乐后被逐渐放弃荒废。孙铮率军抵达,根本没有任何阻力,直接入驻。随之大肆招募工匠,扩建码头、船坞等建筑。

    这一路走下来,孙铮发现个有意思的情况。

    越往南,四海体系的影响力越小。不是赚钱少,有的分站赚钱甚至比北方多数倍,但就是影响力弱的不行。

    原因很简单,南方有钱人多。在北方,百两纹银就能耍豪横,在南方,百两纹银有时候都不够听花魁一首小曲。

    除了这个,另有一桩奇怪。照说孙铮的势力都在北边,直接受他好处的也都是北方人。可是越往南,国师在民间的声望反而越高。

    大军驻扎在台州小师旧寨,孙铮放出话要招工。

    没两天,整个营地方圆十余里,全是密密麻麻赶来的百姓。草草看一眼,怕不得超过三五万人!

    惊的台州知府徐鹏举唯恐出乱子,连忙点起府兵跑来维持秩序。等赶到地头一看,在国师大军的统一安排下,数万百姓被安置的井井有条。

    换句话说,国师到台州不过三五天,随手就建起了五万人规模的城镇!

    孙铮在民间的传说,越往南,传的越离谱。

    随着国师沿途巢匪那些手段扩散,沿海那些与倭寇有来往的百姓心里乱的像猫挠,掺和不深的早早划清界线,搅和太深的也开始琢磨要怎么洗白上岸。

    如今国师率军亲临,听说是奉旨平倭,人都还没到,已经有好几股倭寇主动散伙,悄悄回到家乡从良。

    前来投奔的百姓太过热情,搞的孙铮有点应对不暇。可是瞧着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人冲自己磕头,摇摇欲坠的身形,眼里却闪着希望的光芒,实在狠不下心让人回头,只能就地安置。

    一边招募工匠扩建码头船坞,一边让徐府尊帮忙调集粮食物资安置百姓。孙铮财大气粗,从来不白要人家东西,愿意送粮来的,全部按价付银。

    台州府的四海系统其实也没攒多少钱,七千大军的供给都还没拉明白呢,突然就冒出五万人口所需,这谁顶得住?

    数年积累的那点银钱,不过三五天就消耗一空。

    没办法,只好向国师求助。

    与此同时,军营迎来一队特殊的劳军队伍。他们解来整整一万石米粮,真正的解了大营的燃眉之急。

    奇怪的是,整整一万石米入营,对方却一文钱都不要,只求见一面国师。

    花几千两银子只为见个面?明朝粉丝这么狂热的吗?

    孙铮对这铁粉也挺好奇。

    一看到队伍那面镖旗,他有些明白了。

 第十一章 你们对国师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草民林镇南,拜见国师!”

    林镇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待人接物也是落落大方,很有一种君子之风。

    “林镖头免礼!”尽管在这破世界生活了这么久,孙铮还是不习惯这些人见面就跪的习惯。可是没办法,习俗如此,你不让他磕头,他还以为你对他不满。

    林镇南是真的很激动:“国师亲临,东南百姓有救了!”

    咦?孙铮意念一动,空间光屏上,闪过一道信息:气运值涨了五千,功德值涨了五百!

    这是什么意思?是林镇南这一趟,解除了福威镖局的灭门惨状,还是解决了此地百姓急需口粮?不管哪一条,这个林镇南都是个福星!

    孙铮替他引见华山诸人,林镇南产业虽广,但自家人知自家事,没有顶级战力,只靠大把洒钱巴结人家,对于华山这种名门正派,那是真的找不到机会跪舔。想不到,搭上国师,还有这好处!

    一万石白米,价值不过五千两上下。林镇南还一再声明,自己这是真心诚意来劳军的,一文钱都不要。毕竟福威镖局和四海镖局这几年也有不少合作,自己也沾国师的光,赚了不少钱云云。

    正是千金买马骨的时候,孙铮哪里肯让这种狂信徒吃亏?

    不要钱?好说!

    大把气运值进帐,孙铮也不必抠索,动用空间之力,改造一辆四轮载重车,装了一百匹亚麻布做谢礼,连车一起送给林镇南。

    这还不算,前来送粮的镖师、趟子手、民夫,有一个算一个,每人领一套劳保服,从内到外,连内衣、袜子都有。还送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着几块肥皂,一只针钱包。每一件都是市面上有银子都买不到的精品,四海商铺里有没有不太清楚,那地方普通人可逛不起。

    要送一万石米,林镇南出动了几个分局的所有人手,一共来了百辆大车,人数将近五百。五百人份的礼物,价值就超过了五千两。更别提那百匹亚麻布,还有一辆堪比侯爵车驾的四车!

    林镇南激动的不行:“本为劳军解急而来,没想到,反而占了国师这么大的便宜。这让人怎么好意思……”

    引见他的四海台州主管宋文英笑道:“林总镖头安心收下!国师从来不让自己人吃亏。既然是自己人了,再计较这个,是不是有些见外呀?”

    “是是是,宋主管说的在理!林某就腆颜收下了,嘿嘿!”

    宋文英摸出个小盒子塞给他:“国师听说林公子正是习武筑基的年纪,亲自手录了这份内功心法,虽不是什么盖世神功,但胜在中正平和,只要日修不缀,便有累进之效!”

    哎呀!林镇南刚才是激动,这回就是震惊了:“国师大恩,林某何以为报!宋主管,你说,林某将镖局产业赠予国师,怎样做才不会显得太过唐突?”

    “你这人!”宋文英笑道:“刚说过别见外,现在又来这一套?你当国师是贪图他人家产的那些豪门世家?你瞧瞧四海客栈、镖局,哪个不是日斗金的存在?国师何时费心多看一眼?要不是为了咱们这些苦哈哈,国师才懒的沾染这些铜臭之物!你呀!这样的心思,以后万万不可再有!”

    林镇南赶紧道歉,钻进四车,摸着那一匹匹柔软舒适的亚麻布。左右看看安全,小心翼翼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手书的小册子。其中的内功心法,是孙铮以《葵花宝典》为核心,削去其中激进取巧部分,同时也避免了需要自宫的弊端。修行起来进步当然没有葵花那么快,但是胜在平稳。

    林镇南越读越是兴奋,这本功法简直就是为他林家人量身定作的。他家传的心法,几代人都是从残缺葵花里摸索,苦于天赋和见识,根本不得其门而入。这份心法,就是他们几代人辛辛苦苦探索的那条道!

    林镇南恭恭敬敬冲着大营方向磕头感谢,发自肺腑的五体投地。

    有福威镖局这个例子在前,整个东南顿时闻风而动。无数商家、豪门,纷纷慷慨解囊,打着劳军的旗号,往大营里送物资。

    搞的孙铮不得不让人加紧扩建仓库,原本捉襟见肘的安置工作,一下富裕起来。

    有钱有粮又有安全保障,东南各地生活艰难的百姓纷纷搭帮结伙,前往台州投奔国师。

    各地官员是真的痛并快乐着,一方面,流民是不安定因素,走了当然好。但另一方面,这些流民又是那些世家大户劳力的主要来源,少了这些人,直接导致用人成本上升,那些狗大户可不太高兴。

    但国师就在台州坐镇,谁要敢借口搞事,下场必然不太好。丐帮全力发动宣传和接引,哪里的官员或者财主敢借机残民害民,国师那边马上就派人来镇压。才不管你是谁家亲戚,哪家故旧,只要查明果有实情,最低也是全家流放!

    华夏的百姓最是勤劳,只要生活有奔头,所迸发出的那种热情往往会超出想像。

    一个月不到,不光码头恢复了旧观,连十座旧船坞都被清理出来。这期间,数千工匠展现才能,被火线提拔,成为第一批享受高等级待遇的幸运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