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莲花十七巷之长情调-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府
辛贵妃的父亲辛文贤急匆匆回来,将此事告诉叔伯,辛家子嗣除却皇城中当值的,不在长安的,都已经回府了。书房中有十几人,可安静的针掉落在地都能听着响声。以往长辈训诫不敢想,但当真得势,三皇子将登大宝,几名小辈还是忍不住眼底浮现喜色。
十年前,明皇为邕王赐婚,订得就是江家嫡女。胥门之变后,江家侥幸活下来,可朝中举步维艰,忍辱负重,期间邕王一直多有照拂。好在江家男儿争气,尤其三子江玦,军事奇才,天赋过人,战无不胜,圣眷正浓。彻儿与江家二公子自好,偶然得知江家拥护邕王。
依着祖训,本不应干涉皇位继承一事,只忠于陛下。可因小女任性,进宫参选秀女,又诞下皇子,而不得已谋划。
天家膝下幼子,皆是大字不识的奶娃娃们,圣躬抱恙,局势动荡。所以辛家一早就已跟江家言明,拥护邕王,只是如今因这道遗诏,有些左右为难。
就这紧要关头,娘娘能带着三皇子离宫,竟然去求陆太后,这不是与虎谋皮,焉有其利!指不定人家欢喜不已。知女莫若父,他姑娘,这脾气呦,到底是随了谁?有彻儿一半的沉稳理智就好了。还要做太后的人,是真没有那份稳重城府啊!
辛家老太爷已经辞官颐养天年,听遗诏大惊,暗道不好。东都别宫路途遥远,若是有心之人做些什么,还真是难以提防,恐有性命之忧。彻儿跟随邕王在外地,他舅舅左威卫将军能帮着照拂,但依旧无法放心。孙女这性子,真是无人能管了。看着娇柔顺从,实则性情偏执。当年进宫,此番离宫,皆不计后果。
辛文贤愁容满面心中想着,进宫,就是因爱而不得的冲动之举,他家娘娘眼中别说天下,连那后宫都放不下!这些话,哪好意思跟叔侄们明说。百官道谢,他愁啊!真是古往今来寻不着这么个任性的主了,他趟上了。
天家以为有辛家支持,三皇子的皇位便可坐得安稳,可是这太后没有识大体、顾大局的贤德,也是徒劳。邕王帮着操心国事,总不能将后宫也一并照料了吧!陆太后,王皇后,哪个是省油的灯?以为坐上皇位就放心了,错,大错特错,这才是刚刚开始。
辛文贤同辈堂兄弟们看出他的担忧,以为是因娘娘、三皇子没回宫的原因而忧,带着宽慰之意说道:“彻儿如今在十二卫所任职,好事,辛家有了武将,娘娘、皇子,不对,是新皇”说到最后唇角掩不住笑意,毕竟是天大的喜事。拱手继续说:“也有底气了。”
另一叔父言:“天家英明,邕王睿智勇武,堪托付重任。”邕王为摄政王,宏国定国泰民安。
以往,邕王风花雪月的情事时常传入帝都,但传言不可信,皆是为掩盖锋芒。再者,人不风流枉少年。
“邕王殿下不在宫中,无人主持大局。”也有冷静的,比如靖安侯——辛彻的大伯。年轻时亦领兵打仗,战功无数,后来受了重伤,但好在捡回一条命,长居府中,不再处理军务。
娘娘与皇子还在行宫,安危令人担忧。即使十六卫去了人,但以陆太后与王皇后为首的两大家族派别,对皇权可是虎视眈眈,怎么可能不做些什么。
“你先莫担忧这些,有徐太尉,有汾阳老王爷,虽不敢说稳住局势,可也不能叫那群野心家乱了朝纲。但娘娘那边,可派人同行,好有个照应。”辛家老太爷急道。
“一早给彻儿去了书信,可是再快也不及从长安直接到东都啊。”不怕是假的,辛文贤说完又坐回去,长叹一口气。
天子驾崩,国丧期间,亦不敢出京。可还是放心不下,找了些习武的家丁,侄子带着这些人连夜离开,赶往东都洛阳。
朱明门门口
风尘仆仆赶进宫的淮王世子李行臻,一脸憔悴疲惫,连夜兼程,累的给床被子,能直接倒地睡在这儿。还未来得及换素服,好在一身深灰瞧着也不扎眼,走到甘露殿正冲着的后宫门——朱明门门口。一宫女也不管礼数了,抱着膝盖蹲在角落,黑灯瞎火的没人注意。
“何人?”行臻觉得可疑,上前出声问。
小宫女泪眼婆娑的抬头看此人,先瞧令牌又瞧穿戴,还是认不出是谁。行臻无奈的报了家门:“淮王世子。”
第三百六十八章 救人要紧
行臻马不停蹄赶回来,却遇着二叔宾天这天塌了的大事,他才进皇城的门,直奔后宫。真是连去甘露殿跪拜的功夫都没有,打算先找着葳璟那娃,瞧安好再来祭拜哭丧。命下人去取丧服,这身便衣不合适。
宫里乱成一团,七叔不再,外戚家族指不定心中策划着阴谋诡计,总之心怀鬼胎。行臻不愿去掺和也不愿去看那些嘴脸,还是瞧瞧小娃娃是正经。他虽是李家男子,可是深夜入后宫终究不妥,还是陆贵妃寝宫。皇帝大行,宫门口有些松懈,毕竟后妃宫女进进出出,挨个问也是耽搁时辰,索性就这么开着了。
走到甘露殿后门朱明门门口,他有些犹豫,脚步踌躇间瞥见墙根一宫女抱膝哭的情真意切,惊了一跳。感情绝对比那些偷偷往眼角抹辣油的主子们到位,觉得奇怪,遂上前问道。
许是行臻长得憨厚面善,又许是小宫女内心煎熬终于有人主动问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奴婢叩见世子,求世子救救奴婢,不,不是,是救五皇子。”
她等不起了,乳娘抱着小主子急的不行,一刻不敢放下,心焦如焚。人心肉长得,不到两岁的娃娃烧成这样,谁看了不心生怜惜。但皇后寝宫能管事的内侍、嬷嬷都跟着皇后守在甘露殿,她好不容易买通看门侍卫跑出来。可是前殿,她第一次来,嫔妃、皇亲、大臣。。。都是贵胄,找谁没了主意。毕竟在后宫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小皇子被抱到中宫,这才几日,就病了,给娘娘惹上麻烦,她恐怕就得直接随大行皇帝去了。先前两个内侍从身边走过,说殉葬嫔妃正要凑个吉利数呢!
三皇子继承大统,没五皇子什么事了,谁还能记的他。
“怎么不早说!等着!”五皇子他虽没见过,但听说百天就没了娘,多大的孩子,高烧不退,可是能要了命的。行臻转身去找太医,别耽误病情。
行臻热心肠,也向来傻人有傻福,才一进甘露殿的门,一名身着女医服饰的年轻女子托着空托盘走过来,是给后妃送提神的汤药。这宫女高瘦长相平平,但胜在舒服,瞧着得医术不错来着。也不知淮王世子如何看出来的,总之瞎猫碰上死耗子,找对人了。
行臻在她面上扫了几个来回,问:“你是——女医?”
女医,专门给后妃、公主瞧病调养身子的女性医官,懂医术。与太医院宫女不同,宫女就是打杂,熬煮汤药,晾晒药草,差别大了。
“。。。”女子看着他,眨动了两下眼,轻点了下头。
“说话!”都什么时候了,急得要命,还在这跟他扮含羞。
“回主子的话,她说不了话。”小六老远瞧见,跟老鼠似得呲溜闪过来,替这宫女回答。
不会说话?怎么偏偏遇着这么个文静的,算了进里面再瞧瞧。哎——,那边好几名医员,可是女子心细。他又收回迈出去的脚,转回头,舔着脸问了声:“会治病不?”
宫女点点头,小六替她回道:“她会,手艺老好了。”
“跟我来。”会就好!行臻懒得多说,上前一把拽着这女医手中的托盘,将人拖了出去。
屋中人多,各怀心事,有看到的,也没上心,低头该抹泪的抹泪,该算计的算计。小六一瞧急了,把手中的活丢给旁边的礼部管事跟着出来,三人急忙往朱明门走去。
最近礼部与司宫台的人算是被扒了层皮,累的呦,人人顶着乌青的眼,憔悴的脸,忙的爹娘都快认不得了。
给小皇子治病,好事,但闯中宫可就不太像那么回事了。小六贼精,看着这人就是个主子,但一时想不起哪位,皇家亲戚多着呢!还是问明白,也好想着退路。就善玉实心肠,不问清楚,跟着来诊治,万一皇后娘娘怪罪起来,如何是好。
到了皇后立政殿门口,侍卫不让进。行臻拿出忒爷们的气势,喝诉一通,质问若是皇子出事,谁能担责,成功将侍卫唬住,带着女医进中宫。
“呜——”微弱的声,听着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个带把的男娃娃,怎么跟猫儿叫似得。”行臻听着孩子的哭声,叹口气说道。
说完正好与小六对上了眼,瞧着掖手静静望着他的年轻公公,话说这是谁呀?看腰间挂着的令牌还是有阶品的,又猛然想起刚刚自个这句话,咂摸出来有些不大合适。摸了摸鼻子,站起身岔开话题:“可要紧。”语气听着稳重又上心。
这女医手脚麻利,又写了药材命内侍去太医院取,看着靠谱。
那娃娃烧的小脸通红,小嘴撅着,很难受的模样。让他这么一个大男人都觉得怪心疼可怜的,打开身上的小薄被,一岁多了,瘦的皮包骨头。小胳膊小腿细的不敢碰,可没有这个年岁该有的奶胖。他虽未做人父,可是抱过外甥女,胖的跟个白面小馒头,小嘴留着口水,两颗黑圆的眼睛望着他,心都要萌化了。
这孩子生母听说是个肚皮争气的,侍了一次寝,这就怀上了。可是个没福的,生完了皇子几个月撒手人寰。宫里的皇嗣没了母妃的庇佑,想活命,全看老天的眷顾吧!
如今父皇也走了,这孩子还这么瘦小,哎,咋这么令人心疼呢!话说二叔这身子垮得太快,不过一年走了三位皇子,搁谁身上,受得了。想想太子,多好的孩子,说没就没了,能不痛嘛!他想想都受不了,更别说二叔了。
丧子之痛、外戚争权夺势,又国事操劳,朝中一杆权臣都不是省油的灯,怎能不劳神费力。
王皇后虽将五皇子抱到自个宫中抚养,可又不是亲娘,就是为了皇权争夺,目的决定态度,岂会真上心教养。况且二皇子又才夭折,心情还悲着呢!如今三皇子登基,这娃娃没了用处,谁还会管他的死活。
第三百六十九章 命运堪忧
“淮王世子好威风!”一道女声门口传来,带着恼怒与不悦。
王皇后本也打算回宫稍休息几个时辰,等大殓,有数不尽的事需她忙活。她能不能垂帘,五皇子能不能登帝位,都不会影响她成为母后皇太后的。
听侍卫禀报,急忙回来。进了这偏殿,果然有外人,对着行臻背影冷声深意的说了句,而后坐在首座上。怒气在面上微微显露出来,定要训斥一番的,但累了,是真累,除了生孩子,一辈子真没像这几日这么疲惫过。一想到孩子,又想起她的皇儿,更是心痛气愤。
她的依靠没了,王家到底是输了,如今只期盼三皇子回不来,她也不必看着那贱人。
眼下不是悲伤的时候,强忍着眼泪想,忙成这样,还能整出事。病了?怎么病了?就不能给她安生些嘛!这么个庶出贱种也敢给她找不快!
行臻忙出来上前请安:“行臻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世子回京,不在前面祭奠,跑到本宫宫里来,也”不怕旁人说闲话。还不等她说完这句,淮王世子伏地磕头解释。
“回娘娘,五皇子高烧不退,宫女入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