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恕

 第84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衣服的款式是中性的,不分男女。根据这个年代人的平均身高,细分成了五个尺码,

    由于衣服是宽松型的,为了尽可能的覆盖所有可能的购买者,每个尺码跨度很大。一米七对应的是号,一米八对应号,一米九以上是x号。同理,一米六是s号,一米五以下则是号。

    曹月给自己买了一件白色长袖号,还给方林买了一件黑色号。方颖选择了黑色号。

    剩下的人,只有十三岁的张国政,身高到了一米五五了,选了件s号,其余的人全都是最小号。梁莹莹和他年龄相仿,但身高还不足撑起s号的衣服,只能也穿最小码。

    重生后的孙大海,虽然在这一年里,坚持锻炼,并且摄入的营养也非常充分合理,但他的实际生理年龄还不到九岁,即便已经开始蹿个头,可一米四多一点的身高,使他拿衣服在身上比划了半天,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最小码。

    大家都买完了,便一起走出电影院,顺着西单大街,一路溜达着,往孙家走去。因为今天的集体活动,还有最后一项要进行,那就是,吃饭!

    这时家里没有人,大人都去上班了,两小早上起来,也被李翠凤送去了幼儿园。

    孙大海用钥匙打开大门上的挂锁,在黄飞鸿和黑格尔的叫声中,带大家走进了院子。

    曹月身为主人,自然是当仁不让,率领大家一起玩了起来。

    常来常往的张玉洁、王欢、吴言等小伙伴,也主动招呼新加入的朋友,一起玩扑克牌、打羽毛球、还有喜欢逗狗的。新来的人,很快丢掉了陌生感,融入到集体中来。

    通过小伙伴们,引入新成员,增大队伍,这是前些天,孙大海在盘点完可用人手后,做出的决定。

    趁着现在大家年纪小,多交些朋友,大家一起成长,以后说不定谁,就能够发展起来。就当这是一个广撒网的长线养成游戏吧!万一运气好,能有那么一两个,在以后顶用呢?孙大海如是想。

    也就是现在搬了家,要不然,在和平门那个院子里,这么多人一起吃饭是不大可能的,估计需要排队,等翻台。孙大海很庆幸能够搬回了西皇城根十八号。

    胡思乱想中,孙大海手里可并没有闲着,他麻利的开始准备午饭。张国政和方颖,在一边协助他。

    准备十多个孩子的饭,比起准备十多个大人的饭菜,要简单的多。

    不到一小时,午饭就准备做好了。

    中午吃红烧牛肉盖浇饭和咖喱牛肉盖浇饭。

    这两种盖浇饭做法很简单。

    孙大海把事先炖好的牛肉,分别放入两个锅里,都加入土豆、胡萝卜,再倒入牛肉汤。

    一锅放酱油调出酱味,外加芥蓝。另一锅则加入咖喱粉,额外加入些切好的洋葱、青椒。

    等做熟后,孙大海将两锅菜,连汤分别倒入两个大盆,端上餐桌。

    小伙伴们已经摆好桌椅,他们把两张大桌拼在一起,都挤在一起,就等着开饭了。

    吃的时候,每人拿一个盘子,里面盛着半盘米饭。想吃哪一种口味的,自己用大马勺盛一勺,连菜带汤,直接浇在米饭上。这两种盖饭,都是色香味俱佳,叫人食欲大开。

    桌上还配有蔬菜色拉、炸薯条、酱鸡爪子和盐水猪肝。每个菜都是分装两盘,分别放在桌子的两端,便于小朋友们就近取食。

    现在市面上,基本只有可口可乐和北冰洋汽水这两种饮料,但这两种都是碳酸饮料,并不适合小学生在冬天饮用。

    于是,孙大海就冲了两大桶热菓珍,给大家喝。

    当然了,像色拉酱、番茄酱、咖喱块还有菓珍粉,都是曹勇从友谊商店买来的。

    桌上这些菜,要是去除两个凉菜中的荤菜,再添上汉堡包、三明治和咖啡的话,更像是西式快餐了。

    这顿午饭,孙大海就是按照西式快餐这个套路做的。

    几天前,妈妈李翠凤把孙大海订好的电影票,交给了孙大海。

    孙大海看着电影票,突然想起了首都电影院附近的义利快餐厅。它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营业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厅。

    义利快餐厅是1984年4月30日开业的,位于首都西单附近的西绒线胡同,距离首都电影院很近,之后几百米的距离。

    前世的孙大海,是从出席义利快餐厅开业仪式的妈妈口中,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的。

    孙大海的生日,就在五月初。

    到了生日那天,不差钱的孙大海,便在放学后,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组团来刷新店。在这一天,他第一次吃到了所谓的西式快餐,并对义利快餐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义利快餐厅主推的食品,真是很照顾国人的口味。像汉堡包、三明治、番茄肉酱味道的意大利空心面,咖喱牛肉盖浇饭,饮料是速溶咖啡和热果珍,夏天是冰果珍。

    小配菜也是类似于蘸番茄酱吃的炸薯条、炸鸡翅、蔬菜沙拉、水果色拉等这样的东西,十分贴近国人的口味。

    要是换成了奶油蘑菇汤,土豆抹黄油,或是一颗比拳头还大的西蓝花,用清水一焯,就摆盘送上来,让人蘸盐或酱料吃等这样的西餐,估计没有多少国人,会喜欢的。

    对于那时孙大海来说,打小生活在曹大厨身边,这里吃的东西,对他倒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孙大海喜欢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温馨清爽的用餐环境,快捷周到的服务。

    这对经常在饭馆吃饭,受够了脏乱嘈杂的环境,以及服务大妈们的冷言冷语和“爱吃不吃,我还不伺候呢”这样的服务态度。

    对比之下,才使得孙大海一下子就彻底喜欢上这里。

    从1984年5月起,孙大海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定点餐厅。他有事时在这里请客,没事时或独自一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在此聚会。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随着孙大海工作的原因,义利快餐厅受档次所限,很难再成为他正式宴请客户或同事的用餐地点。

    即便这样,他还是几乎每月都要来一次,重温旧日的时光。直到2002年,因西单路口道路扩建,义利快餐厅被拆除。

    这时的孙大海,也已经年近三十,自然不会为此痛哭流涕。他只是在心里默默感慨世事无常,便将这段伴随自己成长的记忆,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尘封已久的回忆,被几张小小的电影票所打开。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孙大海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感觉。

    所以,孙大海在当时就决定,今天中午,就用义利快餐厅中,孙大海最喜欢点的盖浇饭和热果珍,来祭奠自己前世,那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

 第85章 婚房

    1982年6月6日,星期日,农历闰四月十五日,宜:嫁娶、开光、祈福、祭祀、出行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西皇城根十八号就热闹起来。

    院子里里外外到处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两扇大门上,贴着硕大的两个“囍”字。

    今天,是曹月出嫁的日子。

    曹大厨和郑子芸,提前半个月就从香江回到了首都,帮忙操持。

    原来定的是五月结婚,后来郑子芸的哥哥郑子微不放心,拿着两人的生辰八字,在香江特意找了位大师,请他帮忙给算了算,结果婚礼就改在了今天。

    曹勇因为手头上有案子没有结清,还需要出庭,所以没有和他们一起回来。而是在两天前,和他妻子丽萨一起来到首都。

    半个月前,曹家小公主曹珊珊刚刚断奶,丽萨被解放了出来。因为曹珊珊还太小,所以这次就留在家中,由外公外婆在家照顾。

    孙卫红三天前也回来了,而且是坐飞机回来的,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

    没有办法,在电话里,曹月哭着喊着,要她早点回来,不然就不嫁了。方林在傍边尴尬的站着,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孙卫红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导师请了假,并请导师帮忙,从学校开出介绍信,然后就买了机票。

    这时的机票很便宜,沪城飞首都,机票才要一百多元钱。这对于得到去年分红的小富婆孙卫红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然,等她坐三十多小时的火车赶回来,以曹月的脾气,估计非得要跟她闹绝交不可。

    孙卫红现在读研究生,课程安排得很紧张,她是星期四上午上完课,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跑到校门口,坐上前一天就约好的出租车,直接赶到机场的。

    由于孙卫红是真的忙,并且认罪态度良好,收到批评后,直接飞回来参加婚礼。于是,曹月就原谅了她。没有办法,这个时候,谁让新娘子最大呢!

    曹月和方林的新房,在魏公村,离农科院很近。这是农业部新建的住宅区,一共有八棟六层高的楼。每栋楼有六个单元,每单元两户。

    其中有一栋楼,是农业部专门用于奖励和表彰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的。

    当然了,方林和曹月他们俩,还没有资格受到农业部的奖励。这是部里奖励赢在起跑线种猪场,用以表彰种猪场去年的工作。

    种猪场的副厂长是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派来的,合同签的是三年,剩下两年工作时间过去后,他还是会回农科院的。

    而且,人家本身就是高级职称,早就有了农科院分配的房子。

    所以这套房子的房本上,最先登记的名字是姜秀萍。注:房屋产权是农业部,房本上的名字,只是使用权所有人,需要每月交房租给农业部,但非常便宜。

    方林和曹月要结婚了。

    前些日子,姜秀萍一直发动群众,大家一起在找房子,想帮他们买一套小院住。

    结果,李小龙找自己的战友唐天一打听,才知道现在政府管得严,不许私人购买房产。

    唐天现在进了市公安局工作,他说可能明后年会放开政策。那买院子的事,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那就先用这套房子当新房吧。

    可这房子虽然挂在姜秀萍名下,但应该算赢在起跑线种猪场集体所有。姜秀萍这样的老干部,节操还是满满的。她不可能把房子当作私人的财产,随便就自己处理了。

    姜秀萍找来方大同,俩人代表各自单位,签了份住房交换协议。

    协议上说明,姜秀萍把房子先转给“妆点生活”使用,按照公司办事处已经升级为公司了的计划,明年盖宿舍时,“妆点生活”从自己分配到的宿舍里,还一套房子给种猪场,面积不得小于现在这套房子的面积。

    种猪场的副厂长,乐呵呵地签了字。那边更省事,“妆点生活”是外商独资单位,这种小事,方大同一个人说了算。

    于是,这套房子,就成了“妆点生活”分配给新进公司的植物研究员方林的新房,房本上登记的名字,也合理合法地改成了“方林”两个字。

    房子在四层,楼层还算不错。房本面积有68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这样的户型在82年,是相当不错的。

    农业部也很大气,房子的门窗洁具,水电管路都已经到位,而且房子还是简单装修好的,几乎可以直接入住。当然,现在的装修还很原始,无非就是四白落地,水泥铺地,厨卫贴白瓷砖。

    房子到手后,几家人一合计,大家分头行动。

    方家负责置办家具,灯具和各种生活用具;曹家负责电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