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餐约好在晚上七点开始,现在还有一点时间。任逹崋和张一谋在门口等着客人,孙大海自己准备先上楼看看。

    店长正在一楼巡视,看到孙大海进来,连忙迎了上来。店长姓靳,是个年岁不大的小伙子。

    他也是香江人,最早分在百旺苑店,是谭勇林的副手,三里屯店成立时,谭勇林推荐他来这里担任店长。

    孙大海在百旺苑店见过他两次,这个小伙子外语非常好,做事很麻利,所以谭勇林才会推荐他来三里屯。

    加布里埃尔和任逹崋在这里请剧组同事来吃饭,事先打电话定好了位置,并且用的是友联影视公司的名义。

    九号火锅店的普通服务员也许不知道,但所有店长和楼层主管都应该清楚,这是自家企业的兄弟单位,需要特殊照顾的。

    所以在接到订餐电话后,靳店长心里便有了草案。因为预订的是来五六十人,所以靳店长把二楼临时用屏风隔开了一头,里面做了重新布置,四张十人大桌,以及一个可以容纳20人用餐的u型吧台区。

    吧台区是单人小火锅,更符合欧美人的用餐习惯,十人大餐桌当然是华夏的传统,也算是中西合璧,两边都照顾到了。

    看时间差不多了,靳店长就下到一楼等候客人,没想到居然等来了自己的大老板孙大海。

    既然是熟人,那就好说了。孙大海在他的陪同下,上到二楼看了看一会的用餐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客人还没有来,孙大海就留在二楼,顺便听取了靳店长的工作汇报。

    九号火锅店三里屯店是在1985年秋季开业的。到现在实际营业十五个月,营收已经超过一千万元。

    由于地处三里屯使馆区,这里客流量极大,并且人均消费接近20元人民币,要远高于其他分店人均10元左右的消费水平。

    要知道,现在刚刚进入了1987年,去骨的牛肉和羊肉,每斤才需要人民币2元出头。去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年人均收入在1300左右,月均不到110元。

    三里屯店服务员最低工资100元,每月奖金还可以额外拿到200元以上。

    此外三里屯店与沪城的外滩店是国内所有分店中红酒销量最大的,每月红酒的销售提成,平均每人都在50元以上,经手的销售员提成更高。

    上个月是三里屯店开业以来业绩最高的月份,虽然非常辛苦,但一线服务员的最低收入都在400元以上。这要比食为天系组长级别的员工月收入还要高。

    九号火锅店的传统是从早10点经营到凌晨2点,每天营业16个小时,全年无休假,三里屯店也是如此。

    去年春节,三里屯店创造出除夕晚餐以及春节三天假期的午餐、晚餐,所有包间和台面全部订满的记录,登上了首都几大报纸生活版面的头条。只预订包间和四人到十人桌,不含吧台和双人桌

    在三里屯店的带动下,今年春节三里屯周边不少餐厅酒吧都开始正常营业了,为节日中的首都人民增加了消费场所。

    说起来有点冤枉,首都第一家春节不休息的独立餐饮企业,应该是九号火锅店和岁月静好咖啡厅在百旺苑的分店。这两家店在1985年春节就保持经营状态,没有放假。

    只不过百旺苑离市区比较远,影响面相对较窄,所以就被新闻媒体选择性地忽略掉了,让三里屯店在1986年春节捡到了便宜。

    而在三里屯,春节期间一样保持营业的岁月静好咖啡厅、菲林慢摇吧和加利福尼亚酒吧,也被新闻媒体忽略了。

    在华夏人眼里,到火锅店吃火锅,那是正经八百的吃饭。咖啡厅是舶来文化,是耍小布尔乔亚的地方。

    许多记者,尤其是女性记者,可能去岁月静好的次数,要比去九号火锅店的次数还多。

    但在春节期间,这种具有一定导向性质的新闻,却不能以岁月静好咖啡厅为主要宣传对象,那叫政治不正确。再小资的记者,也顶多是捎上岁月静好咖啡厅几句。

    同理,一样埋头苦干的两家酒吧,更是连新闻的边都没有沾上。不过酒吧的顾客来源,从来就不会是那些靠看报纸才能了解足迹之外世界的平头百姓。

    真要想增加酒吧的客源,大可派人到首都机场国际出口,或是各大艺术、外语类的大专院校门口,发放酒吧的宣传单,其效果都要比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强。

 第521章 注定要移民的人

    这时,陆续有剧组的人到了。张一谋和任逹崋分别招呼客人,一拨一拨的往楼上带。

    靳店长看到后也赶紧下楼帮忙。他招呼几个领班和领位员,重点关注这些客人。

    这会来的客人,大多是二三个人一起,看得出许多都是到外面玩去了,现在直接过来的。其中还有去庙会的,手里拿着刚买回来的年画、脸谱之类的小玩意。

    陆续来了十几个剧组的人,孙大海是一个都不认识。不过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想近距离接触一下这部注定不凡影片。

    过了一会,任逹崋陪着一个女孩上了楼,孙大海一看,这不是陈小花嘛。

    此时的陈小花,正值人生最美丽动人的时候,26岁的她,脸上薄施淡妆,将女性的青春与妩媚交融在一起。再加上一点沪城女孩那股子优越感,使得陈小花一上楼,就成了周围关注的焦点。

    孙大海对她并不十分感冒,不过见她上楼了,也要热情和她地打个招呼。

    新年孙大海带着二小到紫禁城片场探班任逹崋时,和她照过面了。就算为了任逹崋,孙大海这时也不能不理她。

    陈小花对孙大海印象还很深,任谁看到一个小帅哥带着两个孩子,就大摇大摆地进了片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的。

    尤其是当任逹崋特意把他介绍给了制片人杰瑞米和贝托鲁奇导演时,剧组中的俩大巨头并没有因为孙大海年纪小而忽视他,都主动与他握手交谈。

    仅凭这一点,陈小花那么聪明的女孩,就决不敢轻视孙大海。

    孙大海跟陈小花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陈小花好奇心强了一点,总是有意无意想打听孙大海是谁家的孩子。

    八十年代的人还是比较实诚的,陈小花自认说话挺有技巧的,可她左套右套,孙大海就是装傻充愣不上钩。

    在两世为人的孙大海面前,陈小花那点技巧不提也罢。孙大海倒也没有生气,看着陈小花拙劣的表演,还是挺有意思的。

    没过多久,末代皇帝中另外两名主要演员一起上了楼。他俩分别是文绣和庄士敦的扮演者邬君梅和彼得奥图,可是说是这部电影的男女二号了。

    孙大海上次探班时,任逹崋也给他介绍了这两位,所以在此见面,大家又是一通寒暄。

    正闹哄哄的时候,又来了几名演员。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慈禧太后的扮演者卢燕了。

    这位梅兰芳大师的义女可是不简单,她一生都在从事表演艺术,直到90高龄,仍然参演过电影。

    她也是第一位华人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并获得过联合国总部颁发的华奖终身成就奖。

    大家连忙向老人家问好,孙大海也不例外。老太太很慈祥,和孙大海说了好一会,才被其他人拉去聊天。

    其实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虽然是欧洲导演拍摄的华夏历史片,但剧组选用的扮演华人角色的演员,全部都有在美利坚学习表演的经历。

    陈小花、邬君梅,开拍前都正在美利坚学习,卢燕更是解放前就到了美利坚,从事表演多年了。

    被任逹崋顶替的尊龙,也是名百老汇的演员。任逹崋要不是有那一年在美利坚的进修经历,估计也不容易能够得到男主角的机会。

    主角肯定要最后出场。任逹崋和加布里埃尔陪着导演贝托鲁奇,以及杰瑞米等几位联合制片人,一起上了楼。英老作为中方代表,也和他们在一起。

    互相打过招呼后,杰瑞米给孙大海介绍身边两位他没见多的制片人,并邀请他到主桌去用餐。

    孙大海笑着摇摇头,谢绝了他的邀请,和任逹崋坐在了主要演员的这个餐桌上。

    四张餐桌的位置是事先安排好,主桌是导演、副导演和制片人,剩下三张餐桌,主要演员、剧组人员各占一张,还有一张是混坐的。不喜欢合餐的人可以去吧台,那边是单人小火锅。

    外国人吃饭比较省事,加布里埃尔和导演贝托鲁奇简单说了两句,加起来连五分钟都不到,大家就开始动筷子了。

    当然大部分老外都只是尝试了一下使用筷子,然后就每人抱着漏勺不撒手了。

    火锅,或者说类似火锅的吃法,许多国家都有,但到了华夏人手里,便把这种简单的吃法升华了。

    现在的九号火锅店,仅汤底就分清汤、天府麻辣、菌汤、番茄、寿喜烧、咖喱几种,菜品更是丰富,几乎可以说无物不可涮。

    因为客人中有一半都是欧美人,加布里埃尔订餐时比较小心,没有点他们忌讳的鸭血、河鱼,以及动物的内脏,这样大家吃起来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坐在演员这桌的,除了刚才的那几个人,还有一位老演员陈述,正和旁边的倭国演员说话。

    陈老也是一位老演员了,一生扮演过无数反面角色。他在末代皇帝中的镜头不是很多,在剧组待的时间不长。不过正好现在有他的戏份,也就赶上了加布里埃尔请的这顿饭。

    每桌上都摆着红酒白酒和啤酒,不过好像喝白酒的人并不是很多,个别老外尝试了一下,辣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啤酒是店里自制的,真正的德国鲜啤。鲜啤的配方和工艺流程的本地化进程,在岛城啤酒厂酿造师的帮助下,已经摸索出来了。是可惜国内黑麦种植得较少,所以暂时也没有生产黑啤。

    啤酒的生产目前归九号火锅店后勤部门负责,每个开设分店的城市都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制作啤酒的设备。

    每天制作出来的鲜啤不仅供应九号火锅店,同时也提供给菲林慢摇吧和加利福尼亚酒吧。当天没有销售的鲜啤会进行销毁,以保证鲜啤的质量。

    吃火锅喝啤酒,其实也是很享受的,前提是要有一副好的肠胃。但作为华夏人,孙大海总是觉得,即便不喝白酒,吃火锅时喝啤酒也要比喝红酒顺眼许多。

    看着身边陈小花和邬君梅,每人面前都有一杯红酒,孙大海一声叹息,难怪这两位几年后就入了美利坚籍,人家现在就往欧美的生活习惯上靠呢。

 第522章 结识英老

    孙大海吃了一会,觉得不过瘾,就到了吧台,让服务员给自己拿了一个清汤锅,顺便又要了份毛肚,准备涮点毛肚吃。

    等锅里的水烧开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后面响起:“小朋友也好这一口儿呀。”

    孙大海回头一看,原来是英老。他拉开孙大海旁边的椅子坐下,同时让服务员给他准备一份,他也要吃涮毛肚。

    孙大海差点忘了,英老是旗人,在吃喝玩乐上面,人家比孙大海可是讲究多了。

    “英老您好,我吃火锅时总喜欢吃点涮肚,不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英老呵呵笑了起来,他说:“你也是首都人这习惯,许多老一辈的首都人都爱这么吃。”

    俩人正说着,服务员把清汤锅给英老端了上来。

    英老很熟练的把电源开到最高挡,然后说道:“可惜这是电火锅,火力不够强,涮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