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华良丘普洱茶业公司对茶厂共投资人民币一百万元,取得49的股份,并拥有茶厂的经营权。政府以完成三通一平的土地投资入股,占茶厂51的股份,但只享有监督权和分红权。

    嘉华良丘普洱茶业公司和良丘普洱茶厂的经理是高国庆,陶老出任公司的顾问。

    经过持续几年对良丘山上的野茶树和古茶树进行精心优化后,茶业公司从1991年起,开始采摘新叶,进行加工制作。

    根据茶叶的出处和品质,制成的茶饼被孙大海分别命名为“良丘古韵”、“良丘古树”、“良丘野韵”以及“良丘野树”四个品牌。

    其中古韵茶产量最低,但品质最佳。古树茶和野韵茶的品质和口感稍逊一筹。

    野树茶的产量相对最大,它的口感和品质虽然在四种茶饼中最差,但比起市面上的所谓高端普洱来,还是要强了很多。

    只不过在九十年代,普洱茶的价值还没有被开发起来,卖不出价钱来。

    孙大海正好借机做出囤货的决定。

    他要求茶业公司,今后每年将制成的野树茶饼的三分之二,以及其它三种茶饼全部都封存起来。直到十年后,也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才开始陆续对外销售。

    古韵茶靠得是那十几株洼地古茶树出产的特品茶叶,每年产量不会超过五桶。

    古树茶选用的茶叶质量要求稍微宽松一些,但为了保护古茶树,每年产量控制在二三十桶。

    山顶上的野茶古树数量较多,虽然经过大范围的优化,但其茶叶的年产量还是有不少。精挑细选出来的野韵茶,每年产量可以达到三五十桶。

    至于野树茶产量就比较高了,根据陶老和高国庆的研究,将每年的采摘量,控制在可制成一百五十桶茶饼左右。

    1991年以后,每年孙大海可以从茶业公司拿到新鲜出厂的“良丘野树”茶饼五十桶左右。

    这些茶饼没有经过存储,除了分给各公司作为接待贵宾之用以外,大部分都成了送礼佳品。孙大海自家每年只有两桶的份额,其中一桶还要分给那些长辈的。

    黄老是嘉华投资公司的总顾问,他自己每年有一桶的配额,不用孙大海孝敬。

    即使每年流通量极少,孙大海仍然坚持每年最少拆开一桶普洱茶一桶也叫一提,由七个茶饼组成,以单饼的形式参加小范围慈善拍卖,为自家产品打出名气。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在二千年以后,良丘系列茶饼经过十年储藏之后,一经上市,就体会到了市场的热情。

    这时,市场对普洱的炒作已经开始了。经过十年口碑的发酵,良丘普洱的名气已经在小圈子里广为流转。虽然圈内人极少能看到实货,但品尝过的人却都赞不绝口。

    就连品质相对最差的野树茶,都受到买家热烈地追捧,存储十年后的古树茶和野韵茶就更不用提了。

    孙大海和高国庆商量后,决定将拿出这两种茶十年到期后的一半存货,分别进行拍卖,剩下一半用于送礼或继续储藏。

    至于古韵茶,那是非卖品,整个公司只有孙大海有权利决定古韵茶的去处。

    圈子中最顶级的那些人,才有机会品尝过这个品种。“良丘古韵”茶也成了顶级普洱中最神秘的品牌之一。

    因为“良丘古韵”茶只在孙大海身边亲友或极为特殊的人群中出现,所以市面上只有这种茶的传说。

    直到若干年后,不知道从哪里流出一饼“良丘古韵”,并上了佳士得的东京拍卖会。经过激烈竞争,最终这饼茶被一东南亚豪客以18万美元的天价拍走,折合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以上。

    这是“良丘古韵”茶唯一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同时这个价格也成了“良丘古韵”茶对外唯一有据可查的价格,个人在私底下达成的交易不算。

    良丘普洱茶厂也受益匪浅。茶厂一贯只收购顶级茶叶,然后采用古法制作茶饼。

    所产茶饼虽然不如良丘系列那么高大上,但挂着良丘普洱茶厂牌子的相关产品,却是出奇的好卖。

    茶厂因茶而兴,在普洱茶中高端买家和同业人士中,具有极强的知名力。一间只有二三十几人的小茶厂,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行业龙头。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天,高国庆正式和镇长进行租赁良丘山的谈判。在省招商办洪科长以及思茅地区领导的见证下,仅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全部手续。

    原来孙大海他们考察茶山的这几天,洪科长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嘉华投资公司的底细。

    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着实惊着了众人。原来他们觉得没有多大名气的嘉华投资公司,竟然是一只真正的巨鳄。

    已经在建的龙省大青山项目,投资额就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此外嘉华投资公司正联手香江霍氏集团,在和首都市政府就新建一座五星级酒店暨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进行谈判。据说谈判已经进入尾声,项目标的约一亿美元。

    此外,嘉华投资公司一周前已经和岛城市政府签约,将与香江一家国际体育公司霍家合作,在岛城建设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十八洞高尔夫海滨球场。

    同时,嘉华投资公司将在球场旁边独立建设一座海滨豪华度假庄园。这两个项目加起来,又是小一亿美元的投资。

 第510章 滇池

    关于嘉华投资公司各种动向的这些消息传回来之后,据说连高官都被惊动了。

    要不是现在他们谈的茶山、茶厂项目太小,嘉华投资公司也没有高层亲临滇省,只怕高官都会亲自来到思茅地区,与嘉华投资公司的人会面。

    真是可惜了,高官也有些郁闷。这种情况,高官还真不好直接来见嘉华投资公司的人。合资茶厂总共才三十万美元的投资,折合一百万人民币。

    嘉华良丘普洱茶业公司也才二百万美元的注册资金。连租茶山外带修一条山间小路,总共也花不了一百万美元。

    堂堂一个大高官,眼皮子没有那么浅,实在不好意思为这么小的项目就亲自出面,关键是这也不符合对等接待的原则呀。

    不过,虽然高官不会出面,但该给出的善意也要让嘉华投资公司收到。

    高官对相关几个部门的领导打了招呼,要求他们尽力配合招商办的工作,争取让嘉华投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顺利落地。

    这也正是高国庆租赁良丘山如此快捷的原因。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现在政府事务还没有一站式办公,各种章要想都盖全,怎么也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

    至于与政府合资办茶厂,那手续就更繁琐了。孙大海是不管了,他和陶老、胡诚在张科长的陪同下,飞回了春城。高国庆以及嘉华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留在思茅,继续完成后续的工作。

    陶老带了不少样品,他准备回到首都的实验室,对这些样品进行仔细地研究,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提高这些古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陶老回到春城,马上就订了第二天回首都的机票。他是位真正的科学家,看着箱子里的样品早就心痒难耐,根本没有在春城多玩几天的心思。

    高屹她们还在丽江,要到明天中午才回春城,孙大海准备晚上请陶老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算是慰劳陶老这些天的辛苦。

    要知道这几天全是山路,连孙大海和胡诚的身体都有些吃不消了。陶老六十多岁的人了,居然一直跟了下来。每天他和年轻人一起同吃同睡,运动量基本相当,着实让孙大海感到敬佩。

    说是孙大海请陶老吃饭,最后却是招商办买的单。招商办的刀主任,在洪科长的陪同下,亲自到酒店登门拜访,并邀请大家共进晚餐。这样直接表达出来的善意,孙大海也无法驳了人家。

    晚宴定在了离翠湖酒店不太远的“嘉宴”。餐厅位于是一座传统风格的老宅子里,这里曾是清代国学大师袁嘉谷的故居,极具文化气息。

    嘉宴主打的是传统滇菜,今天上了捞拌鲍鱼、醉虾、吊烧鸡、粉蒸小排、包浆豆腐、干巴菌饵丝炒树菇、酸辣抄手,都是这里的拿手菜。

    刀主任是傣族人,巨能喝酒。孙大海原来还以为只有北方人能喝。这次孙大海来到滇省,才发现这里的人喝起酒来,一点也不比北方人逊色。

    大家闲聊中,孙大海无意中说到这几天的辛苦。刀主任一拍胸脯,说道:“没问题,许多客人来我们这里,山路走多了,腰腿都会觉得不舒服。一会吃完饭我带你们去泡药浴,做个按摩,就会舒服许多的。”

    刀主任还真没有说大话,饭后他带着孙大海几个来到一家中医馆,后面就有专门的药浴室。

    孙大海他们每人一个大浴桶,里面放了特别配置的药液。闻起来药味并不刺鼻,人泡在里面还挺舒服。半小时后,大家起身冲干净身上的药液,然后又做了一次按摩。

    刀主任介绍说,这里为大家做按摩的人,都是有中医底子的。他们从学徒开始干,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允许他们上手的。

    还别说,药浴加按摩的效果还真不错。虽然在按摩的时候,大家滋哇乱叫,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但起身之后,浑身上下轻松了许多。

    尤其是第二天早上起床,孙大海前些天走山路积累的乳酸,好像一夜间被吸收了不少,不需要他像前几天一样,要在床上活动开身体,才能下地了。

    时间过得真快,孙大海这次寒假旅游已经十天了,可惜真正玩的时候并不多。下午高屹带队回到了宾馆,他们才是货真价实的旅行团,一个个玩得心满意足的。

    大理古城、点苍山蝴蝶泉、洱海、双廊、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束河古镇,他们用了八天的时间,把这条集中了滇省经典旅游景点的线路玩了个遍。

    这一趟好是好,不过把他们也都累坏了。孙大海定好了后天回首都的机票,明天大家放松一天,在春城随意逛逛好了。

    第二天,大家懒懒地睡到自然醒。已经过了早餐饭点,大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在酒店外面的小店中随意吃了些过桥米线之类的地方小吃,然后买了面包和饼干,就出发前往滇池大坝,准备去喂海鸥。

    海埂大坝每年到了冬季,会出现成千上万只红嘴鸥。这些候鸟据说来自于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年冬季,气候温暖的春城吸引住来自远方的客人,滇池就成了它们越冬地。

    孙氏旅行团中一众女性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她们来春城的第一天,就听张干事介绍说可以喂海鸥,她们早已经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中午时分,大家来到了海埂大坝。这里已经有不少的游客,大群的红嘴鸥遮天蔽日,在欢快的叫声中自由地飞翔。

    孙圆圆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她迈动小短腿,第一个冲到了大坝上。她手中拿着掰开的饼干,伸向了天空。

    这里的红嘴鸥早就适应了游客们的投喂,它们在空中轻巧地飞了过来,一低头,就把孙圆圆手中的饼干叼走了。

    孙圆圆开心坏了,她大喊大叫,让大家都来投喂。王晓娲还有些发憷,不过高智慧已经拉着她,冲了过去。

    过了一会,就连一贯矜持的高屹,也拉着孙大海一起上去喂海鸥了。

    咦,这么热闹的时候,怎么没看到郑佩佩过来呀,她可也是个爱玩爱闹的主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