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大海去奶奶屋里取了钱和粮票,出来和奶奶与曹大厨说了声,叫他们煮上小米粥,自己就去胡同里的粮店买早点。在他的身后,自然跟着洗漱完毕的孙圆圆这个小尾巴。
1981年,城市里的人要想吃早点,除了自己家做,只有粮店和几家经营早点的国营饭馆有的卖,或者去各单位的食堂吃。这个年代,有执照的私人饭馆极少,像后世那样满大街的私人早点摊位,是不存在的。
粮店的早点生意很好,每天早上从6点多开始卖,一直卖到9点,随时都在排队。
孙大海和妹妹站在队伍中,不断地和周围的人打招呼,排队买早点的人,路过粮店去上班的人,基本上都是邻居,只有关系远近不同而已。
孙大海抽出空,问孙圆圆:“滚滚,你今天早上怎么起的早了呀?”
孙圆圆小嘴一撅,委屈地说:“小月姑姑早上说渴,姑姑起来帮她倒水,把我吵醒,怎么也睡不着了,我就跟着姑姑一起起床了。”
“可怜的滚滚,”孙大海随口安慰妹妹:“再坚持几个月,你就会有自己的房间了。”
“是我一个人的房间吗?”妹妹高兴地问。
坏了,孙大海一捂嘴,又说漏了。
第31章 房子和钱
在孙大海前世的记忆里,1981年家里发生了三件大事:小勇叔叔从香江回家;西皇城根的老宅子,被政府还了回来;二叔孙卫民离开战场,全家回首都探亲。
是的,被征用了十多年的老宅子,在孙家连续申请了三年以后,终于在1981年春节前,被发还了回来。
其实,孙家在十年特殊时期,被非法征用的房子,事实很清晰,一切手续、证明都很齐全。提交到公安局和房管局的申请,理论上有一个月左右的调查取证时间,就可以批下来,其实就是在走一个标准的审批程序。但是事情就怕“但是”两个字,问题出现了。
前文说过,当时革委会征用了孙家宅子后,又把隔壁的院子也一起征用了。这套院子和孙家的院子,原本是一个完整的宅基地,后来分别卖给了两家。革委会把这里当成了据点,拆除了两院之间的院墙,并对房屋进行了大的改动,拆掉了几间房,同时又新建了几间。后来又把院子向外扩了,占了一部分公共用地,而且还在当时的公安局和房管局,重新登记了新的门牌号,把私自改建、扩建后的院子,合法化了。
十年特殊时期过去了,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孙家就向“解决十年特殊时期遗留问题工作组”申请,要求归还被非法征用的私产房。工作组的经办人员仔细研究了实际情况,发现麻烦了,这可怎么处理呀?两套私人产权的院子合二为一了,不但被改动,还多了些面积,和房契、地契都对不上。可这个锅,国家还必须要背。
孙家的申请提交后,迟迟没有得到回应。孙、曹两家本身就有好几个国家干部,外加通过关系,从各个渠道,不断给工作组施压,要求尽快解决。
这是正当的要求,可怎么解决呢?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人,在那段时间,每天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真是愁呀!最后他请示了领导,决定约谈两户房主,由他们之间协商解决,工作组居中协调。
孙家很好说话,让协商就协商呗,只要把老宅子还回来就成。问题出在了另一家身上。
这处房子,原本是辫子国一官员,在辫子国灭亡,全家要往国外跑路时,为其怀孕的外室所买。他的外室在不久后生下一女,因为她和女儿的身份,所以一直深出简居,不和周围的邻居交往。
时过境迁,昔日幼女如今已然年过半百,在嫁人生子后,此院已经空置多年。十年特殊时期,因为她的出身,全家受到迫害,老两口相继离世,只余下一子,被下放改造。
由于那个时期,政府各项工作混乱不堪,各种错记、漏记,甚至没有记录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联系不便,仅仅是寻找其子的下落,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经努力,工作组好不容易联系上了现已经返城的户主本人,并约好本周五下午,三方在老宅现场协商。
那户房主正在准备自费出国留学,他家另有房产,对他母亲的这处遗产,并不是很在意政府也准备付出一些赔偿,尽快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所以,短短一个下午,三方的协商就有了结果:西皇城根18号院新的门牌号,既原宅基地上的两所院子,外加侵占的公用面积,所形成的新院子,包括涉及到被占用的,大约一百多平方米的公共面积革委会利用非法所得,在院中新建、改建的房屋,以及安装的小型锅炉供暖系统,作为国家对两户房主补偿的一部分,由孙家和那户房主共同拥有。另外,国家将分别补偿两户房主现金2000元及4500元。
两所院子面积差不多,现金补偿差距大,是因为在征用时一所院子是空房,而另一所院子,里面住着孙、曹两家多人。所以孙家拿到了更多的补偿。
两户房东都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且还商量好了院子的划分,并约好几天后,到房管局变更房契、地契。就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那户房东匆匆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把房产转让给了别人。在周一做变更手续时,直接换了人,钻了个政策空子。
前世的孙大海,当时就是个只知道傻吃傻玩的孩子。而现在,哼哼
“曹爷爷和郑奶奶,不是要走了吗?他们的房间空出来,就让你住,我不要。”
孙大海随口忽悠妹妹,把自己说漏的话,弥补了回来。
轮到孙大海了,他买了一斤大白火烧,一斤油条,一斤油饼,4份豆浆,还给馋嘴的曹月与孙圆圆两人,各买了一张糖油饼。
孙大海的早饭,就是火烧夹油饼,把二两一个的大火烧从中掰开,油饼对折后夹在火烧里。孙大海口重,还在里面加了几根咸菜,他就着小米粥,吃起来香香的,很管饱。
吃完早饭的孙大海,把妹妹送到幼儿园后,就跑去医院,找黄老去了。孙大海向黄老说明了情况,并请黄老帮忙打电话,询问了一下关于港资投资大陆的政策。一来是孙大海对这些政策,只是前世的一些记忆,并不很明确;二来也是在黄老那里留个印象,使黄老能够在以后,接受孙大海的投资行为。
他下午回到家,爸爸孙卫国已经请假回来了。果不其然,孙卫国上午接到工作组的电话,约他明天下午,去老宅协商。
孙卫国随口对大家说起这事,孙大海赶紧表示,自己放假没事,也想跟着去看看,并且开玩笑,邀请香江著名律师曹勇,作为自己的法律顾问,一起前往。
大家都被逗乐了。
曹勇想了想,笑着说:“我陪你们去,当然可以。但要注意,说我是律师,是香江人都可以,但我只有香江和布瑞腾的律师执照,并没有大陆的律师执照的。”
孙大海赶紧敲定:“没问题,我就是拉大旗、扯虎皮,用小勇叔叔您的身份,镇住他们。”
大家笑了一会,曹勇问孙大海:“大海,你问过黄老了吗?他怎么说?”
“黄爷爷说,首先,这钱是咱们两家正常的资金往来,完全是合法的,国家不会干涉。姑姑,你是学财务的,这方面的事情,你了解吗?”
“去年暑假期间,我没有回来,是因为学校组织我们,到华夏银行沪市分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次,处理国外往国内个人账户汇款的业务,从外汇流入的角度上说,国家和银行是非常支持的。”
姑姑想了一下,接着说:“不过,从个人角度上说,就不划算了。因为国家对外汇的管理政策,国内个人是不能使用外汇的,要把外汇按照当时的牌价,兑换成人民币。我回来前,官方牌价是1美元兑换17人民币,可黑市价格,已经超过的1比4。”
第32章 目标…投资华夏
孙卫国想了一会,说道:“这钱反正一时半会也用不了,不如就先存在香江,等用的时候再说,成不成?”
“可以,以这笔钱的金额,完全可以在香江各大银行,包括外国银行,开设资金账户。不过,既然现在决定不要股份,全换成现金,那就要随着房产出售的情况,分批到账了,估计可能要一到两年。”香江的情况,曹勇还是了解的。
“黄爷爷有些话没有说,但我能感觉得出来,他是希望我们家能把这笔闲钱,用于投资,支持国家建设。”孙大海越来越觉得,黄老这块牌子,真的是好用。
“支援国家建设,我们义不容辞。咱们好好想想,看怎么投资。”孙卫国斩钉截铁地说,并把这笔钱的用途确定下来。
曹勇说:“这钱要是准备投资,那就更简单了,可以直接在香江注册公司,开设企业账户。这样,投资到大陆,还能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李翠凤也同意了。作为媒体人,她对政策的敏感度是最高的。她细心地问:“那黄老有没有说投资到哪个方面呢?咱们家没有做企业的人,不懂行呀。”
“黄爷爷没有直接说。但我想,他是农业部的,咱们投资到农业方面,是不是好一点?”
“农业方面?能做什么?国家会同意吗?”姜秀萍问。
“好呀,好呀!卫国哥,搞个动物研究所吧,我毕业就可以去了。”
“可别呀,那点钱哪儿够呀!”孙大海差点被吓尿了,这可是个大坑,家里那点钱扔进去,估计连泡都不会冒一个。
曹勇也不同意:“小妹,别胡闹。研究所是科研单位,不说能不能获利,单说这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那是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怎么能允许外资企业轻易介入呢?”
曹大厨说:“大海,别理你小月姑姑,你接着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前天曹爷爷你不是拉回来半扇猪吗?我就在想,咱们家不缺钱,可想吃点好吃的,还得偷偷摸摸的去买。好多时候,咱们拿着钱都买不到肉。家里要投资,就投资个养殖场吧,先养猪,挣不挣钱都无所谓,咱家先能随便吃到肉,才是真的。等到以后,像什么鸡鸭牛羊的,看能养什么咱就养什么。小月姑姑不是一直在说,要把肉变得更好吃吗?那就去自家的养殖场捣鼓呗。”
孙大海的建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犹如石破天惊一般。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冷了场。
只有曹月,高兴地蹦了过来。她一把抱住孙大海,“啵啵”地亲个不停,嘴里还叫着:“我侄子最好了,想到我心里去了!”
曹大厨有些不可思议地问了句:“大海呀,看到我拉回来的猪肉,你居然想到了养猪场?难道不是应该联想到红烧排骨,蒜泥白肉之类的吗?”
郑子芸啐骂了一声:“死老头子,你以为咱家大海会像你一样没出息,就知道做菜呀。”
孙大海弱弱地说:“我和黄爷爷聊天时,说过小月姑姑的专业和志向。黄爷爷当时就说,她毕业后可以进研究所,但真想出这方面的成果,最好下到基层,到种猪场,种牛场这样的单位去。之前,我只想到了养猪场,刚才听小月姑姑说研究所,我想,研究所太高大上了,咱们钱少干不了,但可以开个种猪场呀。”
李翠凤问:“小月去了也是搞技术,咱家没有懂管理人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