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都希望,他以后能够更进一步,走上更重要的位置,成为孙大海身边得力的帮手。

    既然他不想再去上学了,孙大海也不会勉强他。不会现在需要给他找个位置,让他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从机场回到家,孙大海还在考虑这件事。不过,很快他接到一个电话,帮他解决了整个问题。

    “大海,我是吴大伟。从德意志运送酒厂设备的船已经到港口了,等安装调试完成后,酒厂就准备开业。另外,服装厂的新两条生产线也马上运抵。

    顺便跟你说一下,德意志的厂家向我推销他们新投产的餐厅自酿鲜啤设备,说咱们是他们公司的长期客户,可以先免费试用三个月,我订了两套,这次跟着服装生产线一起运到了塘沽港。等到了首都,你安排一下,看是安装到哪个店合适。”

    “自酿鲜啤设备?我怎么不知道?”孙大海有些迷糊。

    “原本是想给岁月静好的,那边的经营你不是不管嘛,都是让我直接和欧阳慧慧联系。

    昨天遇到老威廉,说起这件事,他说九号火锅店也有必要上一套,所以我今天才告诉你。那你想怎么安排吧。”

    哦,原来是这样,孙大海明白了。

    “啤酒配方呢,他们提供不提供?”孙大海问。

    “他们给出了鲜黑啤酒和鲜大麦啤酒的配方,不过他们选用的原料是欧洲的麦种,到了国内还要重新调整,总不能再进口他们的麦子吧。”

    “这一套机器从开始到出酒要多长时间?能出多少酒?”

    “这是餐厅专用型自酿鲜啤设备,八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酿造。我问过老威廉和欧阳慧慧,各分店出售啤酒的平均销量。这一套设备出的酒,不够一家店的啤酒销量,但两套设备同时上,又有点多了。”

    “这样吧,这两套设备主要用来找到适合国内原料的鲜啤配方,等调整好,换成更大的型号,以地市为单位,统一生产,统一配送。”

    “可以,他们正在研发适合小型啤酒厂的自酿设备,等咱们搞好配方,估计那边也能投产了。”吴大伟回答。

    “按照目前来看,估计首都、沪城和香江三地都要准备生产鲜啤,黑啤、大麦啤各一套,咱最少要六套。”

    “我已经对韩承毅和李小龙说了,让他们找岛城政府,请岛城啤酒厂派技术人员来支援。调整配方的事,交给他们好了。”吴大伟已经做好了准备。

    “韩承毅?就是你找来当酒厂厂长的那位?”孙大海问道。

    “是的,他是西北人,在当地一家国营酒厂当生产副厂长。他还是我通过五星酒厂的人才联系上的,费了不少心思,总算是挖来了。”吴大伟不无邀功的说。

    “吴叔叔您说,要是让巴特尔去给他当助手,去学点东西,好不好?”孙大海忽然问道。

 第304章 广场协议

    “巴特尔要去?没有问题呀,他和韩厂长都是直爽的脾气,俩人应该能对路。”

    吴大伟两个人都认识,他的看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哦,好吧,原来我想安排他去服装厂的,那儿不是离得很近嘛。现在想想,还是让他去岛城的酒厂更合适。”

    “对呀,服装厂肯定不成,巴特尔不太会和女人打交道,而那厂子里面八成都是女工,你让巴特尔去服装厂,不是让他受罪去了吗!”吴大伟开起了玩笑。

    孙大海叹了口气,真不舍得让巴特尔走呀!

    新学期开学两周了。

    巴特尔和高屹离开已经一个月了,直到现在,孙大海还是有些不适应。不过,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

    孙大海暗自鼓气,等熬过这个学年,自己就不再是小学生了。家里也就能放松对他的管理了。

    远在美利坚的小笔友安德鲁,多次邀请他假期去美利坚,孙大海一直没有跟家里开口。等到毕业以后,孙大海要想出去看看,八十年代的美利坚,到底是什么样子。

    远的先不去想,现在最重要的,是盯好手中的日元合约。广场协议的签订,是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风向标。但具体在哪一天,孙大海不太清楚,他只知道是在1985年九月份发生的。

    孙大海安排操盘小组,从三月就开始悄悄地入场,分批建仓。这半年来,美元兑日元的行情,一直波澜不惊,没有大的行情。

    孙大海在几个市场分别下的单子,也都没有大的盈亏。只是到期换月的操作,累计下来,也交了不少手续费,增加了一些成本。

    广场协议的起因,是由于这几年美利坚政府为了治理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连续调高官方利率。导致外资大量涌入,汇率上升。

    汇率上升的结果,就是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贸易逆差扩大,美利坚1984年的经常项目财政赤字,创了历史记录

    1985年,倭国取代美利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由于倭国一直对日元采用人为贬值的方式,世界各地到处都是倭国制造的产品,倭国对外的资本投资也在急速扩张。

    为了转嫁债务危机,刺激国内制造业增加出口。美利坚政府决定将美元贬值,同时瞄准日元和马克,强迫它们升值,准备薅羊毛。

    现在,西方五国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正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准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国内公开的经济新闻中,现在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孙大海也不用通过李翠凤或孙卫红,查找相关内部资料。操盘小组早就在香江一直盯着呢。

    自打开始做多日元,乔婉婷每天都要观看美、倭两国的财经新闻。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汇总,现在基本已经清晰地证明,孙大海这次的投资,马上就会结出硕果。

    有他们在随时关注,孙大海倒是不太费心了,反正他在国内也可以及时收到香江的信息,他顶多会留点心,每天正常上学即可。

    1985年9月23日,星期一。

    一大早,乔婉婷就打来了电话。她在电话里兴奋地说:“小老板,协议签订了。大致内容就是你预测的,几国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出售美元使其贬值,同时拉升日元和马克。”

    孙大海用力一挥拳头,心说:这下就稳了。

    他抬头看了看挂钟,问乔婉婷:“协议什么时候签的?”

    “一个多小时前。”乔婉婷兴奋不已,虽然熬了一夜,但还是精神抖擞的样子。

    “我去。他们真够狠的,这是一点不让别人进场喝汤呀。”孙大海嘀咕着。

    孙大海这话是有原因的。协议签订在星期日的凌晨五点,这个时间欧美市场正处于休息日,亚洲盘还没有开市。

    谁都明白,今天一开盘就会出现巨量美元抛盘,可现在场外云集的巨量投机资金,干着急也无法入场。

    那些已经入场但方向做错的资金,只能盼着仓位不重了。仓位重的,甚至采用财务杠杆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只怕连开盘第一秒都坚持不住,就会被击穿仓位。

    这就是期货,以一搏十的保证金交易,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步地狱。

    这些失败者都与孙大海没有关系了。做到一定程度,想在金融市场东山再起,那可真是太罕见了。

    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心态。心态一旦乱了,行情变化带来的压力,会把操盘者逼疯的。

    孙大海让乔婉婷组织好大家轮流值班,剩下的人都去睡觉。行情方向已经选择对了,剩下的事就是找合适的时机出货。

    这个项目孙大海投入不少,将近七亿美元的单子在手里,仓位挺重的。所以他交代乔婉婷,离场前只是正常换月操作即可,不需要用盈利继续加仓了。

    一大早就收到好消息,孙大海也很开心,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他虽然是重生者,但现在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心里总担心引发蝴蝶效应,进而影响到历史进程。

    现在他知道协议签署了,进程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那么这单投资没有问题了,他也轻松下来。

    这时候,孙圆圆和孙大河也洗漱完毕,到客厅吃早饭来了。他俩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身着英才小学的校服,显得朝气蓬勃的。

    今年开学季,英才小学和英才幼儿园开始招生。因为是新学校的第一年,各方面都需要磨合,所以包括幼儿园在内,各年级都只招收一个班,小学六年级今年不招生。

    招生工作从七月就开始了,招生人员除了要对员工子女登记外,还要到市属几家福利院面试适龄儿童。

    姜秀萍还通过教育局,联系到几家学生超编的小学,进行了宣传,在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基础上,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从中选出了优秀学生,弥补学校生源的不足。

    至于六年级,因为期末就要参加全市统考,到了出成绩,为学校争光的时候,所以各校都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放优秀学生出来。

    姜秀萍他们非常能够理解这些学校的想法,所以他们决定,今年六年级不开班。明年英才中学招生时,也不直接招收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二胖准时到了,他是来接姜秀萍,顺便捎孙圆圆和孙大河去学校的。学校是寄宿制,可怜的二小,上了小学,也没有摆脱住校的命运。

 第305章 设计师海伦娜

    二小坐上汽车,开开心心地上学去了。苦命的孙大海,也背上书包,骑车去往学校。

    按照现行交通法规的规定,年满12岁才能骑自行车上路。孙大海是五月的生日,所以从今年六月开始,他都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了。

    自从全家搬回老宅,孙大海上学的距离要远了很多,多少是跨区了。原来他走路十分钟就到学校,搬家后坐公交车要半小时,快步走需要四十分钟。

    不过现在好了,孙大海在暑假特意给自己买了一辆崭新的26吋“永久”自行车,他现在也正式成为了自行车大军中的一员。

    至于说山地自行车或是公路赛自行车,孙大海根本想都没有想。

    这样的高档自行车,现在就连友谊商店都没有卖的。让孙大海专程从香江弄一个辆回来,然后自动成为目标供大家欣赏?孙大海可没有这样的爱好。

    服装厂的意大利籍设计师,还是很有一把刷子的。看孙圆圆他们的校服,感觉要比前世那些校服要强出很多。

    不知道明年英才中学的校服会是什么样子?可惜前世自己对服装是一窍不通,不然还可以给设计师出点主意。

    孙大海已经跟家人说好,他的中学就到英才去上了。家人知道他的成绩,也知道他的情况,所以很快就同意了。

    骑自行车就是快捷,四公里的路程,孙大海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到了。孙大海锁好车,走进了教室,开始他学生的一天。

    晚上,家里吃晚饭的人多了几个,黄菲菲带着上午刚被孙大海念叨的设计师海伦娜,一起来到了孙大海家。

    海伦娜是个意大利姑娘,今年才26岁,一头棕黑色的头发,五官还算清秀。可惜她具有欧洲人通常的缺点,皮肤稍显粗糙,骨架宽,身材比较魁梧。

    她毕业后就一边打零工,一边到处旅行。因为喜欢东方文化,所以留在香江,已经工作生活了两年。

    这次猎头公司挖人,找到了她,她正好想到大陆玩玩,所以就签了合同,成为兰达服装厂的首席设计师。

    兰达服装厂就是公司帮程副区长的忙,合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