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张玉洁愤愤不平中,孙大海和曹大厨走进了厨房,俩人分头开始准备。

    “我要草鱼的鱼鳞,黑鱼我来剥皮。”孙大海对拿起草鱼准备收拾的曹大厨说。

    孙大海抓着大黑鱼,刮鳞取鳃,开膛清除内脏后,将鱼洗干净,他先剁下鱼头和鱼尾,然后用刀沿着开膛时的刀口,一点一点的把鱼皮和鱼肉分离。

    很快,鱼皮被完整地剥了下来。孙大海对自己的手艺表示满意。他烧上一锅水,将鱼皮切成5厘米左右长的丝。水开了,孙大海将鱼皮丝放进笊篱里,下锅焯了半分钟,然后立刻出水,用凉水冲洗,最后放在盆里沥干。

    曹大厨已经收拾好草鱼,并把鱼鳞洗干净装在碗里。孙大海用料酒和盐将鱼鳞腌上,然后对曹大厨说:“曹爷爷,我这两菜准备好了,一会您做完菜叫我,我再最后处理。”

    孙大海回到饭堂,被张玉洁和孙圆圆拉去玩跳棋。曹月这时候正带着张国政和李家四人打扑克“争上游”。

    小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第18章 1981年的“光盘运动”

    孙大海陪她俩玩了一会,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进了厨房。

    曹大厨正在做菜,煤气灶上两个火眼被占满了。曹大厨手上正翻炒着土豆,另一个火上,炖的鱼在大火收汤。煤气灶旁边,辅助做饭的煤炉,也在工作着。一大锅汤,正在上面熬着。

    厨房中水汽蒸腾,浓香扑鼻。

    孙大海抽了抽鼻子,努力咽下了口中因嗅觉细胞受到刺激,而分泌出的过多的唾液。他先拿出碗,在里面打了一个鸡蛋,加入两勺面粉和水,洒进盐、五香粉、胡椒粉,想了想,他又点上几滴耗油,然后就用筷子使劲搅拌。最后,孙大海把腌制好的鱼鳞放入盆中,倒入刚刚勾好的芡,使鱼鳞均匀挂上薄芡。

    曹大厨正在收尾,锅还没有腾出来。孙大海就去洗了几根香菜,切成段。他拿出装鱼皮的盆,先分出了一碗放在一旁,然后在盆里放入盐、糖、花椒油、米醋、蚝油和香菜,搅拌均匀。

    曹大厨一边刷锅,一边问孙大海:“你怎么想到做鱼皮了?我以前吃过,但自己从来没有做过。”

    “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个同学,家里有亲戚是赫哲族,他对我说过,赫哲族非常喜欢鱼皮,小的鱼皮吃,大的鱼皮可以做鱼皮衣。他的亲戚答应了,以后给他做件鱼皮衣。今天的黑鱼不小,所以我想到拿鱼皮做菜。”孙大海对这样的问题是轻车熟路,随手便送出一只背锅侠,还是龙套级别的,连名字都不用编。

    “鱼皮还能做衣服?”进来帮忙端菜的曹月问。

    “那是老手艺了,做好的鱼皮衣,防水耐磨,还很漂亮。可惜做起来太繁琐了,现在野生大鱼又少,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再这样下去,搞不好要失传了。”曹大厨不无叹息。

    “真想见见鱼皮衣什么样呀。”曹月惋惜地叹了口气,端着菜出去了。

    张国政和李建他们几个也来帮忙。厨房一下子人满为患。

    曹大厨赶紧撵人:“你们女孩去饭堂收拾桌子,摆碗筷。小建你和小亮去我屋,还有你姑的屋,把煤炉上的蒸锅送饭堂去,小心别烫着。国政你在大海这盯着。”

    厨房门口有冒出两个小脑袋,张玉洁拉着孙圆圆也来凑热闹。

    “让一让,让一让。”李亮端着热气腾腾的蒸锅,往厨房走,后面是同样端着锅的李建。

    张玉洁看了一下,连忙帮他们开打饭堂的门。等两人进去后,张玉洁关上饭堂的门,拉着孙圆圆走到厨房门口,问:“曹爷爷,厨房这么大,干嘛还要在屋里做饭呀,屋里做了饭菜,味道好长时间都散不出去。”看来,她是有切身体会的。

    曹大厨笑着说:“咱们今天主食吃米饭,这么多人吃,同时还要做菜,所以只能做水捞饭。我把米饭用大锅煮到半熟,然后分成两锅,拿到房间里的炉子上蒸。这样就不用占火了。”

    曹大厨边说边脱下围裙,带她们俩走回饭堂。

    孙大海不管他们,自己专心地忙着自己手里的活。

    孙大海点火做锅,等锅热以后,倒油,开始炸鱼鳞。

    裹着白色薄芡的鱼鳞,被孙大海分批下到锅里。出锅时已经变成金黄色,而且卷曲起来,很吸引人。

    张国政羡慕地说:“大海呀,你这么小就会做饭了,比我可强多了。”

    “我嘴馋,外加曹爷爷又是大厨师,自然就学会做饭了。国政哥,你喜欢什么呢?”

    “我我也不知道。”张国政迷茫地挠了挠头:“我学习成绩一般,自己也不是很愿意学。我想等初中毕业了,学点技术,找个活干。我早点工作,可以让玉洁好好念书,如果她能考上大学就好了。”

    “等过完年以后,国政哥你每天早上早起一个小时,跟我一起锻炼身体吧。不管你以后干什么,身体都是最重要的。我来教你打拳,我会太极拳,还会长拳。”孙大海本想说军体拳的,后来想到,军体拳89年才被军委列入训练大纲,他会的第三套军体拳,出现得更晚。所以改称为长拳。

    “好呀,那到时候我跟你学。”张国政心动了。

    对于张国政这样的好朋友,孙大海无论如何,也是要努力改变他命运的。不过,现在不能急,要慢慢来。

    菜做好了,孙大海将炸好的鱼鳞,与拌好的鱼皮,每个菜都分装成两个盘了,和张国政一起端到了饭堂。

    饭堂里的几张桌子,被拼凑成一条长桌,长辈们坐在一端,小辈们坐在另一端。小月姑姑不算,她历来是要扎在孩子堆里的。

    孙大海摆好盘,拉着张国政坐了下来。饭桌上所有的菜都分装了两份,在长桌两头各自摆放,这样大家都吃着方便。

    今天的午饭,很是丰盛。水煮鱼、大蒜烧黑鱼、酸辣土豆丝,蒜薹炒肉,醋溜白菜、炝拌萝卜皮,再加上孙大海做的凉拌鱼皮和酥炸鱼鳞,最后还有鱼头豆腐汤。

    色味俱佳的菜品摆在桌上,浓香四溢,大家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姜秀萍简单说了几句,大家便齐刷刷地开始下筷子。

    孙大海帮张国政布菜,他多少还有点腼腆,不如他妹妹放得开。张玉洁可是不管不顾,吃得那叫一个凶猛。其他人都是常来常往的亲戚,吃饭时不会客气。孙圆圆则被妈妈安排在身边,照顾她吃饭。

    “大海,你这两菜做得不错。”曹大厨做出了权威鉴定。

    “好吃,而且有点粤菜的味道。”郑子芸也在夸奖他。

    “郑奶奶,我这俩菜里,都加了一点点您最喜欢的蚝油。我觉得做鱼、羊这样腥气比较大的菜时,加点蚝油,用蚝油自身的腥味,去中和肉里的腥味,这样能去腥提鲜。”

    其他长辈也都点了头。就连孙圆圆,也是吃得兴高采烈。看来,凉拌鱼皮的清爽,与酥炸鱼鳞的酥脆,已经征服了他们的味蕾。

    李家四人和张家兄妹,平时吃肉不多,所以就着米饭大口的吃鱼,李建爱吃辣的,还从水煮鱼盆中,捞出做菜码的豆芽拌在米饭中。

    张玉洁左一口烧黑鱼,右一口水煮鱼,吃得那叫香甜。孙大海赶紧告诉她,水煮鱼用的是草鱼,里面刺多,小心别吃下去扎着。

    不一会,轮流再次添饭的他们,就快吃饱了。一个个的放慢了速度,开始品尝别的菜肴。

    结果,孙大海做的两道菜,肉眼可见的减少了。曹月甚至要求孙大海,每次她回家时,都要做这两道菜。

    除了孙大海的两道菜受到追捧,曹大厨做的黑鱼头豆腐汤,也不知不觉的被喝光了。就连饭量不太的两个奶奶与孙圆圆,每人也都喝了好几碗。孙圆圆的小肚子,被撑得鼓鼓的。

    饭桌上,除了开始被争抢得很厉害的两种鱼,略微有一点剩余,其它的菜和汤,全部光盘了。

    今天的午餐。宣告圆满结束。

    人多力量大,洗碗刷锅,收拾饭堂,大家很快就做完了全部工作。休息了一会后,李翠凤和孙卫国,带着李家兄妹,去百货大楼购物。孙卫国在和他们约好,春节去姥爷家继续玩之后,送走了表哥表姐们。

    张玉洁还不想回家,就央求哥哥继续陪她。张国政觉得在这玩得很久了,怕影响孙家人午休,有点犹豫。

    孙大海对张国政说:“国政哥,你会骑自行车吗?”

    “会,我用我爸爸的车练了好多次了。”

    “那太好了。下午,我要出去办点事,不远,就在我们学校边上。我家里有车,你骑车带我去吧。”

    孙圆圆这时已经睡眼朦胧了,奶奶叫曹月带着孙圆圆和张玉洁,去她屋里睡午觉。然后让孙大海和张国政在自己屋里休息。

    房间里暖暖的,吃饱喝足的两人,躺在软乎乎的床上,身上搭着被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就进入了梦乡。

 第19章 筒子楼之行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午睡醒来的孙大海,觉得浑身爽利。

    孙大海伸了个懒腰,见身边的张国政还在熟睡,便悄悄下了床,穿好外衣和鞋,走出门去。

    院子中,两位奶奶坐在阳光下正在小声地说话。孙大海走过去一听,原来她们在商量,准备为孙卫红和曹月这两个老姑娘介绍对象的事。

    孙大海听明白了以后,立刻闪人。这种事他可不搀和。

    孙大海进了厨房,从柜子中找出上午曹大厨煎过的黑鱼,从中拿出几块,大概有两斤,还有自己特意留出来的鱼皮、鱼鳞,开始忙乎起来。

    过了一会,凉拌鱼皮、酥炸鱼鳞和红烧黑鱼块就新鲜出锅了。和中午略有区别,孙大海没做大蒜烧黑鱼,这个菜口味重,他怕李老师家吃不惯,所以就做了家常的红烧黑鱼块。孙大海把菜装进了四个饭盒中红烧黑鱼块连汤带肉,装了两盒。

    张国政走了进来:“怎么又做上菜了?咱们什么时候走?”

    “这就走,等我把饭盒装好。”

    孙大海跟奶奶说了一声,要奶奶等张玉洁睡醒后告诉她一声,就让张国政骑着孙卫国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自己抱着饭盒坐在后车架上,俩人出发了。

    很快,他俩到了学校斜对面的区教育局宿舍楼下。

    “国政哥,你等我一会。我很快就出来。”

    “你有事就去办,我不急的。”

    孙大海拿着饭盒,走进了宿舍楼。

    这是去教育局为优秀教师提供的宿舍楼。楼高两层,楼道在中间,两侧是房间。每户都是一个小开间,有暖气,厕所和水房公用。在长长的楼道两端,采光、通风的窗户。楼道中堆满了各家的杂物,显得黑漆漆的。

    这,就是七、八十年代有名的建筑赫鲁晓夫楼,又称“筒子楼”。

    孙大海上到二楼,小心地避开的楼道中的障碍物,走到了李老师家门口。

    笃笃笃!

    “哪位?”屋里传来了李老师的声音

    “李老师,我是孙大海呀。”

    “大海?”李老师打开了房门。

    “李老师,下午好。”孙大海很有礼貌地献上了微笑。

    “来,快进来。”李老师让进了孙大海。

    孙大海走进房间。

    房间很是方正,有十多平方,门对面就是窗户。房间里左右摆着一大一小两张床,一侧是煤气灶和煤气罐。,另一侧则是一张堆满书的书桌,两个人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