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等无庄开口,赤松子立刻打断她的话:“我看到你想要开口说话,我就知道你的修行根本没有精进多少。”
无庄:“啊这”
赤松子俨然把自己当成半个赤方氏的人,此时邀请他们前去族内观看,并且给他们讲解了一下,如今这里的聚集地分布情况。
但是话没说完,被崇伯打断。
崇伯,祝融,以及中原的那些随行战士们,林林总总有三十来号人,个个身手不凡,当然其实不派这么多人也行,就靠着祝融一人,基本上也能从黄河一路砍到长江。
不过毕竟是押送车队,人手肯定是要齐全的。
崇伯对赤松子问道:“如今大江南岸已经被放弃,设施也都被摧毁,大量的部族迁聚到这里来,虽然放弃了大片的南岸耕地,但是却对中南部地区进行了开垦,加上人口聚集,劳动的人手反而比以前更多,分配也更加的合适”
“所以,为什么不筑城呢?”
崇伯询问:“我之前看到远方,有一片正在修筑的高大建筑,那是什么东西呢?”
赤松子:“哦,那是大气象台。”
“气象台?咦,,莫不是效法陶唐”
赤松子算是给了肯定,表示确实是有借鉴了陶唐地的古天文祭祀台。
崇伯若有所思:“伏羲氏之末,太昊氏立大风雨表,使得百姓可以按时令出山捕猎,寻觅野谷野果,知道百草生长的时间,果实何时成熟,在天灾来临的时候,所畜养的果树与牲口可以及时迁移,夏取而冬藏,不必被风雨侵袭,白白丧命,所以他被人称为青帝。”
“后来,太昊在伏羲的历法中,重新修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天帝手中,帝放勋再次修订历法天文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陶唐之地的祭祀观象台。”
“台立之后,帝乃命羲和四人,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崇伯无比感慨,当初陶唐观象台,可是耗费了很大的劲,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保证基本准确之后才开始动工建设的,这个时间耗费了很久,主要是观测的时间过长,毕竟日月星辰的移位,天地四时的气候变动,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给予确认的。
也是当年羲和氏四人分赴四方,观察天象,至第一个八年结束之后,回到陶唐述职时,这个天文台才开始建设。
“没想到南方居然有能力建设这个东西,但只怕,三四年的观测,不足以支撑起天象的变动啊”
崇伯对此又感到一些担忧,气象台是好东西不假,但不能脑子一拍就开始建设,如果最后结果不准确,却还让各个部族,依靠气象台发布的时令去耕作,那到最后如果出了事情,整个南方都要饿死很多人。
崇伯谨慎的提了这个意见,而妘载也是虚心的接受了,倒是赤松子露出一丝丝不屑的神色。
诶,崇伯到底是见识太少。
而敏锐的察觉到赤松子的不以为然,崇伯也有些好奇了,想要说些什么,但又想到自己刚刚治水失败,正是误判了这次天象的变化,他倒是也没有太多资格在这里评头论足了。
于是崇伯又叹了一声。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赤松子对崇伯开口了:“你觉得,不经过一定程度的验证,又怎么会想办法去建设大气象台呢,不管大的方向上是否准确,至少我们的观测,能在敷浅原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可是可以提前十几天,预测到风暴的来临呢!”
“什么?”
和当初九黎氏一样,几位炼气士都很诧异,崇伯和祝融,乃至于中原的战士们听见赤松子的话,都有些不能相信。
预测十几天之后的风暴?
您就是带预言家?
“这不可能吧,气象来的是很快的,五天之内,看不出什么,要从细微处才能判断,三天之内,如果有大风雨来临,蚂蚁会搬家,堵住自己的洞口,喜欢潮湿的小动物会向石头地下钻去,虫子们飞的很低,鸟儿不愿意展翅翱翔”
“而一天之内,甚至可以同时出现放晴和大风雨两种气象。”
这时候,面对崇伯的质疑,妘载开口了,毕竟这个方面,赤松子并不算太专业。
“是可以预测的,只是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大的灾害要避开,是没有问题的。”
“人能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是天和地能看到的东西是无限的,天地在变化之前,天地自己就会告诉我们,它,要动了。”
听着这些话,炼气士们忽然目光皆动。
正如曾经九黎氏火正说过,有些炼气士,是能够知晓天理运转的,万物自然之间都有悬浮虚动之气,只要能准确把握气的流动,就能预见一些天象。
对于几位炼气士来说,一说到气的方面,他们就都很感兴趣。
妘载则是言道:“请各位随我来吧。”
第四百零一章 哆啦载梦
识天时,知地利,通浑天之象,察五行之移。
天气预报这种行为并不是近代产生的,古代的钦天监就是专门干这个活计的,里面还有分职,譬如监正就是掌管记录册录与文卷迁移,管理“四季”的是五官正,春夏中秋冬,一共五个人,他们推断历法,掌管四时,在上古年间,黄帝有大挠和容成两个人做这件事情,尧帝的时候,是彭祖在搞。
而到了舜帝的时候,彭祖就不干这活,变成人事部主任了。
除此之外,钦天监里面,还有管天文的,观星的,占卜吉凶的,喝西北风的,还有掌握时间的膜法师,敲钟的,兼职公鸡打鸣的
妘载虽然不是天文专业,但是天象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地质勘探专业,如果只识地利而不认天时,那在很多地方,都是很危险的。
青海无人区的天气,可不像是大都市和沿海地区,华北平原那样温和。
来到日晷的附近,赤方氏有两个日晷,公田的日晷在公田当中,来的时候没谈到这件事情,崇伯他们也没看到,毕竟没向公田内部移动,远远看到正在建设的大气象台之后,就直接去的农贸市场。
而赤方氏的日晷,即祖地附近,在一个土台上放着,附近已经被立起了很多的风向杆。
小鸡造型的风向标,这些铜牌子,缓缓而又懒散的,随风摇晃着。
下面还有一些大缸,里面存放着水,上面被挂上了木牌子,都是各个时期的降雨标示。
妘载要给他们介绍的,就是在风向杆侧方的,在水缸群边缘的一个奇怪的“器具”。
这个器具放在一个宽台子上,写着“测雨台”。
“这个铜器叫做雨量器,上面那一圈叫做承水口,而这个铜筒器身,则用的是地犹氏附近的神铜矿”
义均打造了一段时间,神铜的炼铸比较消耗岁月,要靠着不断磨的功夫才能铸造好,而其中有一些具有“不会磨损”特性的神铜,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之,直接用炉窑中的风火,将其从内部崩裂。
不会磨损不代表你不会融化,不会胀裂。
原始铜矿之中的气是分散的,打铸成兵器之后,才会按照铸造的状态流转自己的力量,所以原生铜,即使神铜,敲打起来,也比已经成型的神铜兵器来的脆弱。
铸造的本意,就是驱逐矿物之中杂质,按照铸造者的经验,打造成不同特性特征的兵器。
像是古代之所以要反复捶打铁条,就是因为反复敲打的时候,可以排除杂质,均匀它的元素成分与致密组织,有时更可细化它的晶粒,从而极大地提高材料质量,提高铸造品的韧性,让氧化层脱落,大大增加其强度和硬度。
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这个意思。
雨量器是南宋时期的产物,那时候叫“天池盆”,相比后世的雨量器,天池盆当然要简陋很多。
“自雨降时,从上面的入水漏斗处,雨水不会外溅而是全部流到底下,在储水的琉璃罐中,慢慢积累,至雨停时”
“以其中积累水量,取出称重。”
古中国最早的,称重的单位,以及使用的时代,是以彝器上和锊和匀开始的,但是这两个单位到战国之后,被秦始皇同志大手一挥,直接抹杀,只有一部分的文字记录存在
度量衡太乱了,统一蛤!
对于当时时代来说,这两玩意就是历史糟粕啊
妘载现在没有办法找那个“一千克的砝码”,这个玩意是国际公约之中,罩在一个罩子里面的东西,一千克的定义就是从它这来的,这个砝码是经过一系列看都看不懂的公式计算之后才打磨制定的,要让妘载云计算一下
抱歉,这真是草率了,我选择死亡。
所以,按照后世,现代社会,一斤等于五百克,秦是二,西汉是二五六,那么
请问三十克水等于多少斤?
答案是零点零六。
妘载让人拿来一个东西,那是一个世间从没有人见过的东西。
一根直的杆子,两头悬挂着两个盘子,用铜链连接,而整个器具也都是铜制的。
不知为何,当妘载拿起这个东西的时候,这里的访客们,都感觉到一股天地间的“神圣感”。
“这是什么东西?”
崇伯好奇的发问,却没有注意到几个炼气士那震惊的目光!
妘载回答道:“这是世间最公平的东西,也是判定世间之正的东西。”
“黄帝时期,曾有过这个东西。”
作为黑科技小能手的黄帝再度登场,不错!又是这位箭垛果实能力者!衡器的代表产物天秤,传说在黄帝的时期出现过,那时叫做“权衡”。
当时黄帝让隶首设置五量“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即创造了度量衡和地积亩数,然后在黄帝死后,这东西坏了,于是就他阿母的失传了。
而中国有文字记述,以及真正传颂过的,出现的整套衡器
没错,改进者(真正的制造者)以及第一次的原始度量衡统一者,就是舜帝。
《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之语。”
主要原因,应该是姚重华同志在寿丘做生意的时候,被人缺斤短两过
综上所述,骗子才是历史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而现在,妘载提前一步,把这个天秤,或者说“权衡”,再次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北门成,这个是!”
无庄这次没说脏话,而是真的花容失色,看着北门成,据梁也震惊,手中的蜗牛伸出两个触角,触碰据梁的手指,它并不明白自家主人为什么会这么惊讶。
而北门成则是道:“此乃权衡!”
妘载笑了:“比权衡更加完善,传说黄帝时,有此物生,但效果不好,而现在,我重新做了一个权衡”
北门成道:“黄帝时,隶首制此物,但那时候,因为一些问题,最后弃置不用,因为无法准确的测对物体之重你这个权衡,与黄帝时权衡,有甚么不同?”
是的,衡器最重要的,就是标准物。
这和长短不一样,尺寸可以用手指手掌来测定,当时季厘国测水位,就是用几指几指。
妘载摸了摸口袋
请称妘载为哆啦载梦。
十粒不大不小的稻米,被放置在天秤的一端,而原本平稳的天秤,便开始微微向一侧倾斜下去。
第四百零二章 关注重点
早在作为一千克的砝码被制造出来之前,世界各个国家,对于自家度量衡的计算,都有自己的一套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