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姓妘的是谁啊?

    不是在说我家邻居阿石吗?

    重华一路瞪着眼睛回家,并且到了晚上也没有睡好。

    敤首安慰重华:“兄,不要灰心,天下有好多好厉害的人,兄的犁,虽然被人早就制作出来,但是兄一定能够制作出更好的东西!”

    重华把瓦釜放到火炭坑上,摇了摇头。

    敤首的小脸有些脏兮兮的,在陶罐里洗手。

    重华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副设计图上的犁,是直辕犁,也就是最普通和古老的犁具,这玩意在赤方氏是试作品之一,羲叔没有把曲辕犁以及更高级的那些农业工具画出来,其实也是想看看,放齐他们吹得这么厉害的重华,看到这玩意可能会抢自己生意之后,又会做出什么表示。

    而重华的犁具,是y字形三个横杆,木柄把手下面插一个三角形三角孔的尖头石板,是标准的原始犁具,这种犁具在埃及也有,基本上原始犁具的发明模样,都是大差不多的。

    “这犁要是卖过来生意不好做了啊不成,我得搞个更好的。”

    犁之所以卖的比其他农具好,就是因为这玩意属于“高新科技”,但现在突然出来一个更厉害的犁,自己这个产品那是一点优势都没了啊!

    这才发明出来几天就成了过气技术啊!这天下的人才还是太多了!

    这年头,搞个发明创造,做个生意可真是太难了!

    重华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发财的希望,这下又感觉要凉了。

    “我只是想打点口碑,卖点货过好日子啊这生活也太艰难了,这个姓妘的是谁啊,也太厉害了吧”

    产品没有优势的话,就要努力研发。

    大门被打开,象走进来,拿了犁具就要出去,突然看到重华手中的那块木板,于是凑近瞥了两眼,随后再看看手里的犁具,顿时一脸嫌弃。

    “兄,你这个”

    你看的这玩意是啥啊,一对比,你自己这个一点产品优势都没有啊!

    “这是新的设计图案啊?”

    象随口问了一句,他前两天在集市上和小伙伴玩耍,看到有人买重华的犁具,这东西家里也已经用上了,还卖了不少钱,倒是让母亲继曼对重华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家里生活艰难,一切向钱看。

    重华摇摇头:“不,这是另外一个人的”

    象顿时心中一震:“剽窃?”

    重华:“不人家比我要先搞这个”

    象挑了挑眉头,若有所思,然后出去了。

    看来大兄的生意恐怕要黄。

    重华看着那个设计图,就这样看了一夜,敤首在小床上呼呼大睡,外面另外一个房间,象的呼噜声也打的震天响。

    重华熬了一宿,灵感爆炸,想到了怎么改进这个东西。

    人的潜力和新的产品都是逼出来的!

    他拿起凿子,开始开工!

    ————

    羲叔没有去陶唐之城,因为帝居然过来了。

    对重华的考察没有结束,而这一年以来,帝对于重华的表现其实很满意,认为这个小子是一个可塑之才,并且德行无亏,而且出身卑微,所以会知道民间疾苦,不像是大部族的那些混账东西

    至于东夷人的身份,反而不是特别重要的,只要你想,是可以来诸夏的啊!

    而且东夷以前的老大,少昊也不是没有当过天下共主,同样也是黄帝一系的人,这个问题真的一点都不大的好吧。

    但是,帝没想到,会在这看到述职的羲叔,而更没想到的是,第三天的摆摊,重华居然就把一种新的犁具拿出来了。

    羲叔看到帝带着一个小姑娘,摇头晃脑,对寿丘的商业繁荣似乎感到很不屑一顾。

    那是女英,被帝带来,先看看重华这个“少年”,相相眼缘。

    另一方面,从放齐口中,帝知道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顿时勃然大怒!

    “羲叔!”

    帝放勋很生气!

    这是要作天下接班人的人啊,哪怕不接班,也能搞个人事部长,商业部长什么的干干,你这个鸟人居然给他忽悠去搞木工!

    搞木工的魂淡玩意有丹朱一个就够了!别给我添乱了好吗!

    “这是工师的工作,和他没有关系!你给他那个图从哪里来的,这是受到刺激了?”

    “什么,赤方氏?这是哪里的部缙云支脉?”

    帝放勋听完羲叔的解释,顿时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

    “帝,你听我讲,我将把在南方所见到的一切,都如实禀告于您。我前日给重华所看的那副木图,也是因为好奇,这南方的犁具,为何在中原出现”

    “重华制犁,乃是利天下的大好事,但是这功劳,我私认为,却不能为首功,因为南方部族,早在今年仲春时,便已经发明了更好的犁。”

    “而如今,还在南丘的人,还有大羿、赤松子,包括”

    “您的长子。”

    帝放勋顿时一口气憋了半响没喷出来。

    “丹朱在赤方氏,帮助赤方氏之巫,制扇车、手足踊,学石磨、耧车等制器之法”

    羲叔正要再继续讲述一些关于赤方氏的情况时,帝放勋突然非常暴怒的来了一句!

    “什么!我让他去打三苗,他还在给我搞木工”

    “丹!朱!!!”

    ————

    远在南丘正在去耕地的丹朱,忽然打了个冷颤。

    咚!他因为这个冷颤,手上拿着的丹朱犁突然一个晃动,倒了下去。

    “南方的天气不应该这么寒冷啊诶呀我的新犁!”

    丹朱把自己的新犁具扛起来,这是一个双头铁犁,至于技术上当然是用的“丹朱犁”的技术,而铁牛最近拉出来的好铁,都被丹朱用大力气捶打成这种犁铧和犁镜。

    “阿红,那个问一下,上次说的那个舂车搞了没有啊”

    妘载看到丹朱出现在耕地边上,于是过去询问。

    丹朱:“在弄了在弄了,我先试一试这个犁具”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们都是文化人

    羲叔把大部分的事情和帝讲清楚,两人也没有回城或者去哪里的,就在一个草棚子边上席地而坐,梳理完全部事情之后,帝放勋的神色虽然稍有缓和,但依旧对丹朱存在着不满。

    “举荐你们这些人举荐都是说好的吗。我前几年到处找大德之人的时候,不见到你们出来推举,我当年找人家,人家还怪不乐意的骂我有病!”

    “现在怎么了,难道这些优秀的年轻人都一股脑的跳出来了吗?”

    羲叔心想你家大帝还真他阿母的是个天才,可不是这样么,现在正好这批人都成年了啊!

    行吧,你给个准话,到底咋样,能不能纳入考察选项之中吧!

    “纳入考察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

    帝放勋盯着羲叔,掰着手指头数:“大羿一个,行吧,他办事我放心;赤松子一个,行吧,老先生了,我很尊敬他的德行;你一个,行吧,也是老先生了丹朱,嗨!丹朱不算,他懂什么!”

    羲叔:“”

    “制作器具,你说的那些东西都是真的?还有水文地质的判断”

    羲叔连忙拿出来几卷弄好的竹简,虽然大羿说不要带这些东西回去,以免被别人“拿走”,但是羲叔仔细考虑过后,认为带还是要带的,带几个有代表性的就行了,不然空口无凭啊,帝觉得自己在吹牛皮怎么办?

    “拿来我看。”

    帝放勋拿来一卷简牍,伸手翻开,随后陷入了长久的,安静的读报时间。

    这一卷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一些关于治水的理念,并且根据羲叔的记录,已经完成过实践了。

    帝放勋的呼吸声,逐渐变得小了很多,神情也从狐疑,开始变得严肃。

    能不能成帝,再作它说

    但是这个治水的方略

    “这个我要拿回去看看,而且你之前说的,赤方氏是缙云氏的支族有多远?”

    羲叔计较了一下:“远的估计快不认识了。”

    帝放勋模了摸胡子:“炎帝氏系不好安排啊等我仔细琢磨琢磨再说这件事吧,先放着,如果我琢磨完了”

    琢磨完了,就会从中央再派一个人去南方进行调研,但是炎帝氏系,基本上

    羲叔不免叹了口气。

    这身份,可真麻烦啊。

    女英倒是对这个简牍不感兴趣,反而对帝把他带来相亲这个事情,表示十分的反感,此时目光游移,自己离开,少女便径直去往重华的摊位上去了。

    ————

    中原发生的事情,包括舜帝制犁这些,妘载当然不可能知道,也难以仔细记得清楚,如果是自己那个队友考古学家,估计能推断出现在中原在搞什么事情。

    在南方,如今的时间点,妘载除了忙着编写那十二卷工作手册之外,还有重要的两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就是西南调查团的成立,当然不会有啥誓师大会,基本上就是各个部族出两个人,大家凑合凑合去西南转转,能找到大水源头来向自然很好,找不到找不到那整个冬天基本上也结束了,回来吧别找了。

    而第二件事,就是告诉各个部族的巫师,等他们回去之后,在传帮带过程中,希望统一一下“文字”。

    各个部族,巫师们用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是特殊的祭祀文,但是下面战士们,由于各个部族的地区性不同,所谓的甲骨文字,原始文字,图画文字甚至还有结绳记事的,这是南方部族的问题,和中原又有很大不同。

    赤方氏大部分战士都能看得懂文字,是因为赤方氏用的是中原的仓颉字,原始时代的文字说实话,放在后世基本上看不懂。

    具体的可以参考禹王碑上的“夏篆”,包括后来成熟文字的“雏形文字”很早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可以证明。

    之所以到了商朝,文字进步缓慢,其实和商人既游牧也农耕,又频繁打仗,不断迁都,且不重视民间文字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书同文,车同轨,虽然这个说起来好像是政哥的工作,但妘载觉得,为了工作手册顺利在南方推行,必须要效法一下中原,把大部分地区的文字统一统一。

    不能黄帝派一个文字系统,炎帝派一个图文系统,伏羲派又一个结绳系统,然后不知道哪个角落的不知道哪个派,又来个涂鸦系统什么的

    “识字!我们都识字啊!这个没有必要吧,各个部族有各自的‘文字’,自己看得懂就好了啊,我们常丰之野的,和三山四野又不同”

    妘载提出这个要求,那就自然有人大咧咧的表示“不需要在意这种细节”。

    “我们的文字,包括你们的文字太原始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文字来统一一下。文字不同,表述就会出现偏差,一言相悖,其意相去千里,这样的话,如果出了大问题,又要耗费很多时间整改”

    妘载道:“南方的文字,多数与中原的不同,甚至颇为原始,我也不是在这里宣传中原文字啦主要是因为”

    文字属于文化统一与认可,虽然政哥当时搞这个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政治需要,但是同样,政哥小时候估计也见过,赵国的一套文字货币系统,拿到齐国就不好使,齐国的拿到楚国,楚国又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虽然周天子规定了“官方大篆”,但是根本没有人鸟他啊!

    天子是什么玩意,对于战国时代的诸侯们来说,不就是个玩泥巴的老头吗。

    而退一步,即使不出于政治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