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凤归锦-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知南到时,两人正以鱼为诗,她不会作诗,听了两耳后,便走至孙无寒身侧,见他画板上画着满片荷花,与一个穿着绿衣坐在池塘边上玩水的小姑娘。

    方才未走近时,她还当他在画柳轻舟与李青莲。

    在孙无寒给画润色时,楚知南认真的盯着画上那人瞧了许久,“你画上这姑娘,为何我瞧着甚是眼熟?”

    着实眼熟。

    孙无寒本用心在作画,待楚知南出声,这才发觉她已到身侧,当下将笔放落,作揖行了礼。

    “殿下!”

    一听孙无寒声音,面对池塘的柳轻舟与李青莲也随之而回身,各自行了礼。

    楚知南抬手,“在这南苑里,我不是公主殿下,你们同我也没身份上的尊卑,莫要客气。”

    尽管此话她已说过无数回,但该行之礼自是不能免。

    三人轻应了声是,楚知南便叫他们自行去忙,她将眸光落在了孙无寒的画上。

    孙无寒倒也不含蓄,见楚知南眸光如此赤果,直言道,“在下当初答应送景如姑娘一副画作,今日有此心思,便恰巧画了!”

    话罢,又往画中小姑娘的头上添置了两笔。

    闻言,楚知南下意识的看向景如,而景如则上前两步,认真的去盯着那副画瞧了片刻。

    随即,眼眸生辉。

    “哇!”忍不住赞叹出声,“孙先生的笔法当真美妙绝伦呢!”

    话罢,又看着楚知南道,“那时荷花还未开呢,我当下想着,若是满池荷花盛开该多美,殿下殿下,孙先生简直能闻得我心意!”

    瞧她这欢呼跳跃的模样,像极了一只单纯活泼的小白兔。

    孙无寒完成最后一笔,吹了吹纸上的墨,与景如勾唇道,“景如姑娘欢喜便好!”

    “欢喜,欢喜!”她已是欢呼跳跃,“此生还是头一回有人为我作画呢,自是欢喜的!殿下,您瞧,可像我?”

    那眉眼,那身形,当真是极像的。

    楚知南忍俊不禁,“像,我家婢女生的玲珑可爱,待再过一两年,我必给你寻个好夫婿,让你快快乐乐嫁人!”

    “我不嫁!”

    一听嫁人,景如当下紧张了起来,“景如这一辈子都不离开殿下,要侍奉殿下一辈子!”

    “傻丫头!”哪有一辈子不嫁人的。

    楚知南眼里皆是笑意,轻轻捏了捏景如的脸,却未再多说。

    李青莲与柳轻舟因楚知南忽然的到来而显得有了几分拘束,方才对诗本还对的甚是忘我,眼下却不肯再提一个字。

    如此,眼瞧着已到了午膳时辰,她便将人带去了花厅中,再唤厨娘备午膳。

    景如得了孙无寒的画后,嘴便一直未合拢过,眼中皆是笑意。

    这一幕瞧得楚知南心思一动。

    李青莲算是大病初愈,身子还未好全,本就羸弱的身子因此番一折腾,更是显得瘦弱不堪。

    心里生出了几分愧疚感。

    回花厅路上,她牵了李青莲的手,心中五味陈杂,“我从宫中带了些药膳来,晚些十分我吩咐厨娘每日给你熬着,一天三次,好好养养身子!”

    “我不碍事!”李青莲原本是个冷美人,眼下却连语气间都布满了温柔,“苑里的大夫医术精湛,我服了药后,已好了许多,身上这疤痕约莫过不得些时日便自会消除了!你莫挂忧!”

    “委屈你了!”楚知南轻吸了口气,“你待我之情,我记下了!”

    日后所还之恩,定只多不少。

    李青莲闻言吃吃笑了,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我唤你殿下时,你说称呼太过生分,眼下我不过是尽一己之力帮蜜友罢了,你倒是要记这情,难道殿下只是嘴上将我当成蜜友么?”

 第171章 他同意了

    楚知南一时间不知如何回她的话,便笑了笑,应了声好!

    她在南苑待了一日,确认李青莲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后,这才放心地回了宫中。

    眼看快要到了李青莲与张岐山成婚日子,她眼下要紧的,是将此事解决才是。

    她目前将此事放在重中之重,回宫之时,便顺带见了见张岐山。

    张岐山许久未曾见得楚知南,一见便很是谄媚,连问她身子可好,又说了一大堆吉祥话。

    此人惯会谄媚,楚知南见怪不怪,直言了当开了口,“本宫想与你商讨桩事!”

    张岐山有自己的小九九。

    张家依附着陆家而生,但眼下护国公唐家一回,朝堂舆论两边倒,天子似有崛起之相,难免不会掌揽大权。

    张衡飞作为尚书,自是不能对着天子一脉太过热忱,但朝堂纷争之事,谁又能保证陆吟宵永盛不衰?

    倘若陆家若万一倒台,他们张家自是首当其冲的成为替罪羔羊。

    再加之,张岐山与楚知南打了不少回交道,总觉这长公主比陆公子更好相处,他在心里上便偏向于了巴结楚知南。

    如此一来,张家人便有了个计策。

    眼下朝堂只为两派,张衡飞自是要为陆党,而张岐山却可与楚知南拉近干系。

    日后若陆家上台,张家自会水涨船高,成为开朝功臣。

    倘若楚家坐稳江山,有张岐山去拉近楚知南的干系,到时张家可依照局势而变,多少也能保留性命。

    正因有此考虑,张衡飞便怂恿着自家儿子与楚知南相交。

    眼下张岐山听得楚知南之话,心中下意识衡量楚知南所欲讲之事,面上却一副谄媚恭维赴汤蹈火的样子。

    “殿下且说,但凡是张某能做的,您尽管吩咐便是。”

    话不可说死,事件也必须在他能力之内。

    楚知南看了他须臾,直到瞧得张岐山有些戚戚,摸了摸自己的脸,“殿、殿下这是、何事?”

    她一直盯着他的脸,下意识让他觉着自己脸上有东西。

    闻言,楚知南将眸子移开,“本宫想要你与李家退婚!”

    “什么??!”张岐山闻言,下意识退开了几步,一副不可置信模样,“与李家退婚?为何?”

    “你觉着青莲跟你在一起,日后会有好日子?”楚知南凤眸微眯,“她如今与我关系甚好,婚姻乃一辈子之事,我不希望她被毁了!”

    “……”张岐山咽了咽口水,“在殿下眼里,张某、张某便如此差劲么?”

    “你觉得呢?”楚知南眼帘微抬,“你若肯主动退婚,本宫愿承诺你一桩事,日后无论何时,保下你张家一命!”

    一桩婚事,换一家性命!

    怎么说起来都是划算之事。

    张岐山挠了挠头,“可若我去退婚,那青莲姑娘的声誉定会受影响罢?倒是她说不定会叫其余人……不敢上门娶亲!”

    “此事不是你需考虑之事!”楚知南认真看他,想从他眼中看出些许端倪来。

    “可……”那双眸子似能洞悉一切,将张岐山不敢直视,“可婚事便在下月了,该通知的亲朋好友也都通知了,此时退婚,岂不是……岂不是叫两家人面上不好看么?”

    “呵!”楚知南轻笑出声,“莫非你还需顾虑面上之事?”

    她早便将此事记挂在心上的,但因手中之事耽搁!

    原本她想谋划一场,叫张岐山身败名裂,到时她再做主为李家退婚,从此两家各不相干!

    但她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觉着张岐山为人虽不如何,但办事甚得她心,便是留在身边也无妨。

    不如直言说了,干脆直当。

    张岐山还欲再说声什么,但一见楚知南那不愿多听理由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鼓鼓腮帮子,他唔声道,“毕竟是婚姻大事,此事不如容我回去同我爹说说?”

    楚知南秀眉一挑,不咸不淡道,“你自己看着办!这婚事必然是要退的,至于怎么退,过程如何,本宫尚不关心!”

    话落,直接挥退张岐山,摆驾回了宫。

    瞧着那远去的马车,张岐山沉思了许久。

    他着实猜不透楚知南为何要毁了这桩婚,这其中又有何企图!

    但她方才说,以一桩婚事换张家人一命,多少有些诱惑力。

    李青莲那一款,他并不欢喜,先前订婚仅仅是两家人的决定罢了,若是娶夫人,必是要娶那叫他对胃口的。

    又思至眼下局势……

    长公主与陆家的婚事已取消,表明上瞧着乃是陆公子做了有愧于殿下之事,但暗地里不代表,这是天家表明的态度。

    也许,楚知南是做了要与陆家决裂之心。

    他接触楚知南事迹甚浅,并不知晓她心计城府如何,但若是能得到她所保障的东西,这条件似乎也甚是不错。

    他同意了!

    而且要做的叫楚知南十分满意。

    当了二十来年的纨绔子,二十年来无所事事,眼下乍然有了事儿做,忽觉充满了热血。

    既是有生之年来第一回如此正经行事,那便做得轰动一些。

    且要偷偷完成此事,让他爹也可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第二日,楚知南便听到了一则关于张岐山的消息。

    他竟是在一夜之间,让整个京城闻名。

    楚知南得到消息时,正在用早膳。

    口里含着的一口汤,险些卡在了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自昨日与楚知南分别后,张岐山便直接去了一家青楼,点名要了六个青楼女子。

    因喝了些许酒,便在青楼里放了话,说那李家姑娘清淡如颗白菜,甚是寡淡无味,成婚之后怕是会暗无天日。

    是以,他要在成婚之前先跟青楼的姐姐们玩儿够本。

    于是一口气,便要了六个姑娘服侍。

    也不知怎么个回事儿,回了房间后,无论那几位姑娘如何挑逗,他就是举不起来……

    于是,这张尚书家的公子以不举之由,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因他在青楼内对李青莲言辞之上有诸多侮辱,落在李家人我耳中后,李尚书带着护卫立马上门去讨要说法。

    刹时间,张家竟是鸡飞狗跳,在京城成功出圈。

    楚知南用力咽下嘴里的汤汁,拿帕子擦了擦嘴。

    这张岐山,当真是叫她刮目相看啊!

 第172章 他们是谁

    用完早膳,楚知南便出了宫。

    大街之上早已有说书人编纂起此事,大致说那张公子大放厥词,一口气要了六位姑娘,不想最后举不起枪,成为一柄笑话。

    那说书人说得绘声绘色,旁人听得则捧腹大笑,夹带着颜色的段子,迎来许多人的兴趣。

    景如听了两耳,羞红了脸,“殿下,那说书人就不怕被张家抓么?张公子好歹也是位官宦子弟,他们如此大张旗鼓,若是张家人杀鸡儆猴,他岂不是遭殃了?”

    “此事已传得沸沸扬扬,京城之中无人不知!”楚知南迈步于大街上,偶见几个孩童玩耍,便是他们嘴中童谣都是张岐山不举之事。

    凤眸微深,她继续道,“此事并不触犯我南燕法律,倘若张家以此来借题发挥,只怕会被百姓告官!此事发生于民间,一旦张家有所举动,便会触动民怨,民怨一旦有人引领爆发,张家的局面便会越来越失控,说不定会因此而知晓许多不为人知得秘事!

    这种事儿,张家若要对说书人下手,便是小题大做!等过些时日大家忘了,张家还是张家,张岐山还是张岐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