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11再造中华-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批量生产的制服自然不可能每个人穿着都合身的,所以接下来整整一天,孟如虎都像个塑料模特一样被一大帮裁缝围着摆弄来摆弄去,根据他的体型对礼服作出修改、调整,可把他给折腾得够呛。

    好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经过多处修改后的礼服穿着不仅舒服,还将他身上那股剽悍锋锐的气质彰显无遗。

    他满意极了!

    第二天一早,北京城便热闹了起来,开往天津的车票变得非常畅销。这两年经济发展得很好,再加上国家搞了很多基建,有把子力气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买一张去天津的火车票对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听说今天元首从美国订购的战列舰要回到大沽口了,他们当然得去看看!一时间,春运的盛况提前上演,火车票变得一票难求。

    当然,李思明身为国家元首,是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的,他没有专列,但有专车。比起坐火车,他更喜欢开汽车————火车太慢,而这年头汽车数量很少,飙一百三十迈都没问题,能坐汽车的话谁想坐火车哦。在火车站被挤得水泄不通之际,他与一众政府高官、军政名流来到了汽车站。

    说是汽车站,其实不过了大家伙寄存汽车的地方。北京城区还没有改造好,还不能开车,就算买了车也只能先放在这里,有空了就到城外开两圈过把瘾,至于在城里,还是坐黄包车或者马车吧。

    孟如虎轻而易举的在人群中认出了傅明月。我们的傅秘书今天换上了一件白色的军礼服,戴着白色大檐帽,俏丽中透着英气,真的是太美了。他快步上前,向李思明敬礼:“元首好!”又向蔡锷、蒋方震等一众大将敬礼……他现在才发现,这么多带将星的里面就他一个是少将!

    瑟瑟发抖,可怜弱小又无助。

    李思明打量这家伙一番,勉为其难的点了一下头:“还行,凑合能看。”

    傅明月却是严重不赞成,在她看来,孟如虎穿上这身少将制服后简直帅呆了。

    李思明说:“你和傅秘书坐后排。”

    此言一出,不知道多少人投来了羡慕妒忌恨的目光。李思明那辆轿车是四座的,不过平时一般都要空着一个座位:如果是他带两个老婆出去兜风,就空着一个,如果是和蔡锷一起出去散心,傅明月在一边安排行程,也是空着一个。不知道多少人做梦都想坐上那个空着的位置,然而却没有一个能够如愿的!这个小小的少将到底走了什么好运,一上来就能碰到这样的好事?

    孟如虎也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好运:“我?”

    李思明眉头一皱:“瞪那么大眼睛干嘛?难不成你想让老子去坐后排?”

    孟如虎猛摇头:“不不不,怎么可能呢?”嗖一下就闪到了一边,给傅明月拉开了车门。

    李思明哼了一声:“还算识相!”也不知道是说孟如虎自动自觉去坐后排识相还是无师自通帮傅明月开车门识相。

    等李思明上车后,蔡锷拍了拍孟如虎的肩膀,压低声音说:“加把劲,不然你真的得去排队了。”说完也上了车。

    孟如虎眉头一拧,排队?这种事情还能排队?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这一幕都被众人看在眼里,大家都意识到那个小小的少将不简单了。李思明没拿他当外人,蔡锷跟他有说有笑,这……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

    傅老爷子眼睁睁看着孟如虎大摇大摆的坐在傅明月身边,那张老脸黑得跟炭一样。拜托,他的孙女可是要成为共和国第三夫人的啊,就算不能成为第三夫人,也可以跟袁家、孙家、陈家甚至宋家这些最有权势的家族联姻,你一个小小的少将大咧咧的坐到她身边,算哪回事!

    气人,真是气人!

    最气人的是那个死丫头不仅不拒绝,还跟那个小小的少将说起悄悄话来,你一句我一句聊得别提多开心了!

    果然是女大不中留。

 第701章 面色不好

    汽车果然比列车快得多,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车队便抵达了天津。

    天津地方官员递上电报,表示舰队要下午才能抵达大沽口。时间还充足,李思明便让地方官员各忙各的去,自己带着一溜人去视察天津当地的春耕情况。

    在明代,天津曾是海防要塞,大明在这里驻有重兵,并且建立了许多卫所屯田垦荒。后来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再加上不断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中获利,天津渐渐繁荣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成了北方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现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虽然日渐衰落了,但是天津尽享渔盐之利,北方大量矿产也要从这里出海,真的是富得流油。

    不过,现在天津的繁荣程度比起以前要逊色了许多,这都是拜李思明所赐。这家伙上台之后挥起屠刀,天津地区的地主、盐商、钱庄老板、大粮商什么的基本上都让他丢进监狱里捡肥皂去了,他们的产业全部收归国有。没了这些有钱人,天津城的酒楼茶馆夜总会这些销金窟顿时就冷清了不少。

    当然,李思明也不是只会重拳出击,锤完人之后给颗甜枣这种基本操作他还是会的。他将收归国有的土地又分给了天津城中那些无业游民……对,把他们全部从城里赶出来,撵到乡下种地去,天津城的治安顿时就好了很多。是时他还动用大量工程机械挖出一条数十公里长的河道,引海河的水去冲涮海滨平原的大片盐碱地,硬生生将上百万亩原本连草都很难长得起来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水田。这些水田自然也是分给了天津人,他们可以在水田里种植水稻,不过一年只能种一季。种完水稻之后再种一些蔬菜,一年也就过去了。

    李思明到来的时候,正处于海河估水期,那些水田自然也就干燥得很。一台台锅驼机正在沉沉低吼,驱动着抽水机将水从河里抽起来,沿着水渠输送至一望无际的麦田……对,现在这里是麦田,而不是稻田。这是李思明上台后在京津地区实施的一项非常大胆的农业改革方案:麦稻轮作。天津地区的水稻得到五月中旬才能开始育秧,而小麦在五月下旬就开始收割了,他主张利用这个时间差,先种冬小麦,留出一些水田来育秧,等到小麦开始收割的时候,秧苗也差不多可以播种了。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到十一月上旬,京津地区将是一片金黄的稻浪,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将翻上一番不止,那是双倍的快乐。

    这项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收割小麦和播种水稻必须紧密衔接,一边割麦子一边插秧,工作量极大,光靠人力是很难吃得消的。李思明拿出的应对措施是大量采用农业机械,收割的时候用收割机,翻地的时候使用拖拉机,小麦脱水使用烘干机,能用到机械的地方就尽量不要用人力。这当然是很费钱的,不过抄家使他快乐,这点钱他还拿得出来。

    去年的时候天津就尝试着搞了一次麦稻轮作,结果大获成功,割完小麦后种下去的二十万亩水稻获得了很好的收成,亩产量超过四百斤。这样的成绩让天津人倍受鼓舞,今年他们准备玩回大的,将轮作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一百万亩!

    李思明走在田边,见田间小麦长势茂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随行官员说:“这小麦长得不错,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随行官员说:“去年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把许多害虫都给冻死了,而且雪水渗进地里,那地肥得很,小麦长势自然就好了。不过还得多亏元首建立的那些化肥厂、沼肥厂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把地力补得足足的,不然庄稼可没法长这么好。”

    在一些浇灌不易的地方还种上了成片的谷子。这玩意儿可谓历史悠久,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成了华夏先民的主粮之一。这玩意儿极端耐旱,在生长期间续一个月不下雨也旱不死它,是旱地非常理想的作物。它的缺点是产量比较低,一亩田只能收个百来斤,如果肥料充足会更高一些,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过小麦和水稻。这些地都是断霜后播种,到**月就能收获了,品种还是从山西引进的呢。

    李思明开着汽车,花了差不多半天时间将老大一片区域给视察了个遍……无数地方官员表示痛恨他那辆破车。如果没有那辆破车,他下乡视察的话大家可以带他去参观几个搞得特别好的乡镇,不用担心那些搞得糟糕的地方被发现。但是有了这辆破车,他几个小时就能把天津转个遍,哪里搞得好哪里搞不好一目了然!想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那绝对是活腻了。

    视察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天津地区的春耕工作做得很好,那帮地方官员没有偷奸耍滑。于是他大方地嘉奖了地方官员,然后开车直奔大沽口而去。

    目送他走了之后,那帮地方官员抹了一把冷汗,嘀嘀咕咕:“幸亏我们没有偷懒,不然以他视察的这个认真程度,咱们通通都得倒大霉!”

    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捶着自己的腿直叫苦:“我都一把年纪了,还得天天往田里跑,一年到头就没个停下来的时候……我的天,在前清当官都没这么辛苦!”

    最要命的是还不能捞钱……李思明发给他们的薪水还是挺可以的,够他们过上小康生活了,但也仅止于此。现在这位国家元首是站在泥腿子那边的,有无数泥腿子替他盯着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地方官员每隔两年申报一次个人财产,敢瞒报的立即就会被发现。要是敢贪污,那就更惨了,一封举报信过去,就等着被调查好了!倒不至于像明初那样被剥皮实草,但到东北开荒是免不了的,那种滋味估计没有人愿意去领教。

    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官员望着汽车远去的尾气咬牙切齿:“要是没有这破玩意儿就好了!”

    好几位比较年轻的一致投来“你是智障”的目光:“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元首会开飞机?”

    上了年纪的官员:“……”

    是哦,那家伙会开飞机,闲着没事登上飞机,两个小时就能围着京津地区的农业区盘旋一大圈,想知道哪里的生产情况怎么样还不是瞅一眼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不想被丢到东北去开荒种地,最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再辛苦也比为劳改营服务强吧?

    孟如虎和傅明月一直伴随他左右,随着他围着天津农业区转了一大圈。孟如虎看到很多原先荒凉的盐碱地都变成了农田,不禁感慨:“这两年天津的变化很大啊。”

    傅明月说:“这两年元首下令多挖水渠,引海河和潮白河的水去涮盐碱,把很多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同时在京津地区大力推广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使得京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最厉害的是他还要推广麦稻轮作,如果成功,京津地区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再也不用从南方运粮食过来了。”

    孟如虎衷心的说:“元首真厉害!”

    傅明月问:“新疆那边呢?听说那边也在大力搞屯垦,有取得成果吗?”

    孟如虎说:“新疆那边暂时种不了水稻,主要种植小麦和谷子,收成还不错。对了,去年还种了不少向日葵和棉花,都获得了丰收,按照这势头,不出五年我们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不必再从西北地区调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