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11再造中华-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舍甫琴科发现,在那帮王公贵族的胡作非为之下,整个库伦已经乱成一团之后,他发自内心的想哭。他让额真汗用最迅猛的手段处理传单事件,可没叫他们以此为契机打家劫舍,将库伦二三十万人全部推向中国军队那边啊!

    这帮混蛋,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气死他了!

    额真汗也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把那些胡作非为的王公贵族召集到夏宫来臭骂了一顿,勒令他们立即停止这种鱼肉百姓的行为。那些王公贵族表面上唯唯诺诺,可转过身之后却该干嘛干嘛,压根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在那些王公贵族眼里,他们是给额真汗面子才让他当了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要是哪天他们不爽了,分分钟就能把额真汗拉下来!额真汗显然是忘记了这一点,居然敢对他们指手划脚?真是过份!

    博格多汗国这个草台班子的短板开始暴露了。

    蔡锷根本就没有给额真汗和舍甫琴科任何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这两位为库伦动乱大伤脑筋的时候,他指挥先遣队带着大量经过教育后自愿加入他们的前博格多汗国将士,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抵达了宗莫德。

    宗莫德,在清朝的时候被称为昭莫多,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背靠着特勒尔济山口,没啥名气。不过在两百多年前,这里曾爆发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血战,大清名将费扬古指挥数万清军在这里与准噶尔军主力展开极为惨烈的厮杀,最终准灌尔惨败,被斩首2000余级,噶尔丹仅数骑得脱,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向大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宗莫德算不上是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然而,对于博格多汗国而言,它的得失却是生死攸关:这里距离库伦仅四十余里!所以,哪怕明知道野战不是蔡锷的对手,博格多汗国还是派出了25000余人,以宗莫德为据点,依托山势构筑防线,准备在此跟先遣队恶战一场,先挫一挫蔡锷的锐气,能赢的话就全军压上,在宗莫德城下一决胜利,不能赢的话,在给予先遣队大量杀伤后也可以主动退往色楞格河防线,在那里作最后的抵抗。

    先遣队在宗莫德东面数里处停下脚步,开始构筑防线。蔡锷则一秒钟都没有浪费,部队停下来扎营之后他便带领一众将领和参谋前去视察战场。根据飞艇侦察的结果,博格多汗国在宗莫德一线布置有重兵,想要从这里过去,必然有一场恶战,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然而,在观看了博格多汗国军队构筑的防线之后,他沉默了。

    挖得笔直的壕沟……

    被一再加高的夯土城墙……

    遍地都是的鹿砦、栅栏……

    数量众多的小型棱堡……

    是的,棱堡。这玩意儿在十六到十八世纪风靡欧洲,它最大特色有两个,一是特别的低矮而且耐操,火炮、投石机啥的想将它的城墙轰塌,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二是它是一种几乎全无死角的工事,处处都充斥着交叉火力,不管敌军往哪个方向发动进攻,最终都是腹背受敌。在热兵器初期,这种工事几乎无解,再加上易于修筑,有钱的可以用火山岩来把棱堡修得坚不可摧,没钱的全村老少一起动手,花上十几天时间用泥土垒也能垒成一座猴版棱堡。这种猴版棱堡的防御能力自然不能跟那些花了大价钱的相比,但胜在造价低廉,而且几乎随处都可以建筑,所以极受欢迎。西荷战争的时候,荷兰几乎每一个村庄都修建有棱堡,在野战中西班牙军队固然非常强悍,但是想要拿下这些棱堡却很困难,每一次都要动用大量兵力进行围攻,消耗海量的炮弹和兵员,而所得到的回报与他们的付出却完全不成正比。最终,西班牙被拖垮了,荷兰赢得了独立,而棱堡,也因此迎来了它最为高光的时刻。

    这种工事在三四百年前确实很好用,可问题是……

    现在都二十世纪了啊!棱堡早就过时了!不说重型榴弹炮,120毫米迫击炮都能将它轰到鸡飞狗跳!

    马成想笑:“叛军指挥官脑子有病吧?都什么时候了,还幻想着靠棱堡抵挡住我们的机枪和重炮?”

    孟如虎说:“这是典型的没有挨过真正的毒打啊!相信我,在见识了我们的重型榴弹炮和抛射炮之后,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再想见到棱堡了的!”

    吴佩孚笑出声来:“这种工事最好打了!用抛射炮发射燃烧弹,只要有一发命中就能迫使棱堡内所有人都逃出来,逃的稍慢一点的就要死路一条!真不知道那位指挥官到底是怎么想的,都这年代了还在迷信棱堡!”

    蔡锷淡淡的说:“他们的战术思想还停留在三个世纪以前,迷信棱堡再正常不过了。”

    马成说:“这帮怂货兵力是我们的好几倍,居然也帮缩头乌龟躲在方向,后面死活都不肯冒头,真丢脸!”

    将领们都笑出声来。其实他们都不觉得博格多汗国叛军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在纸面上,博格多汗国叛军确实拥有数倍于先遣队的兵力优势,可问题是那只是纸面上的实力,真打起来,先遣队不管是武器装备、弹药供应还是战术素养,都具有碾压性的优势,主动出击那跟找死没有任何区别。想活得久一点,就必须老老实实的苟在防线后面,不要轻易冒头,一冒头准得完蛋!

    丢脸总比把小命都给丢掉强吧?

 第663章 困兽之斗6

    从将领到士兵,先遣队全体队员都选的很放松。在他们看来近30万俄军都让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干掉了,区区博格多汗国叛军算得了什么?只要他们发动进攻,对面的叛军必将像雪崩一样溃退……除非他们的战斗力比俄军还强!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他们的战斗力真的比俄军还强,还用得着看沙俄的脸色?搞不好早就跟沙俄兵戎相见,从沙俄手里抢几块地盘过来了!

    蔡锷对部下这种状态很满意。在他看来,这是自信的表现,因为自信可以碾压对手,所以才放松。这是好事,要是像晚清那样一听说洋人要对中国用兵了便举国噤声,人心震骇,士无斗志,那才糟糕了。

    他仔细观察着叛军的防线,看得非常仔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早终,他确定了,这撑死也就是俄法战争时期的防御体系。笔直的战壕有利于指挥官控制那文化水平很低的士兵,指挥他们集火齐射给予敌军更有效的杀伤;那一层层的鹿砦可以阻止敌军逼近,用泥土垒成的棱堡则可以成为火力支撑点,在战壕被攻破之后守军可以依托棱堡继续坚守,迟滞敌军————敌军在没有拔掉这些棱堡之前是无法向前推进的,而只要他们停下来围攻那些棱堡,被击溃的守军便赢得了重新集结、构筑第二道防线甚至发动反击的时间。

    哪怕到了拿破伦战争时期,想要拿下棱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博罗金诺战役中,俄军就大量构筑简易的棱堡,给法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为了拔掉这些棱堡,法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一仗下来,棱堡内全是俄军的尸体,棱堡外则全是法军的尸体。这位俄军将领显然是沿用了俄法战争时期的经验,试图复制博罗金诺战役的辉煌。

    至于为什么不沿用日俄战争的经验……

    你认为就蒙古这教育水平,这么复杂的战术他们玩得来么?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代的堑壕战应该怎么打,俄军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沿用更为成熟的战术吧。

    当然,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在日俄战争中利用旅顺要塞把日军打到吐血的辉煌,所以在宗莫德东西两面的高地上也布置了重兵,如果堑壕加棱堡的体系都抵挡不住先遣队的进攻,就退往山上,跟先遣队来一场旅顺式的山地攻防战,不信耗不死这区区8000来人的先遣队!

    洞察敌情之后,蔡锷心里有数了。他问:“马家军什么时候才能赶到?”

    这个问题可把大家问住了。马成努力回想着,良久才说:“据飞艇侦察的结果,马家军将在三天之内抵达库伦。”

    语气是相当的不确定。

    也没法确定,他们对外蒙的地形根本就不熟悉,要不是有一条大河作为参照物,早就不知道迷路了多少回了。在地面行军尚且如此,空中侦察就更不用说了,很容易就晕菜的。飞艇侦察只能大致看到马家军抵达了哪里,但是对实际距离的估算远远谈不上准确,在北满和东蒙战场,这样的问题就不止一次暴露出来了。这次跑到了漠北,问题就更加严重了,那些搭乘飞艇在天上传悠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他们能找到马家军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他们提供马家军的准确信息,未免有点儿强人所难。

    蔡锷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说:“那我们就先停下来休整三天,等马家军到了再发动进攻。”

    马成眉头一皱:“元首要求我们尽早拿下库伦!”

    蔡锷说:“这是做不到的。集结在库伦地区的敌军是我军的十倍,我军又是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敌军却以逸待劳,贸然进攻不仅难以取得突破,还会让我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欲速则不达,先休整几天再说。”

    两战歼灭近30万俄军之后,蔡锷已然成为共和国的战神,在中**队————尤其是黑衣军将士的心目中,他简直就是孙子再世,白起重生,跟着他打仗,就算是战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李思明怕拖得久了沙俄又想出什么法子来作妖,所以要求先遣队速战速决,尽早拿下库伦,将额真汗那个老王八带回北京去公审,蔡锷要求先休整三天再打,无疑是违背了他的命令,但士兵们却没有什么异议。

    李思明给的只是指导性意见,到底怎么打,还是蔡锷说了算。他呆在近两千里之外的北京,不可能比在前线的蔡锷更了解敌情,蔡锷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作战计划,他不得干扰,也不会干扰————毕竟像宋太宗那样的极品真心不多。

    先遣队在与俄军相距不过一千来米远处开始疯狂挖掘战壕,准备构筑他们那连阎王爷见了都要头大的防御体系,先休整三天,恢复体力了再去收拾叛军。只不过,这么大的动静是瞒不过叛军的,他们马上向库伦报告:

    中**队没有趁机向我军发动进攻,而是停下来挖掘战壕准备休整!

    到了晚上,有几名被先遣队俘虏的、小贵族出身的叛军军官偷偷逃了出来,跑到宗莫德,向叛军告知他们无意中探听到的消息:

    中**队已经很彼惫了,他们不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宗莫德,而是打算先停下业休整三天,等待马家军!

    这些情报被探马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了库伦,舍甫琴科登时两眼放光。在他看来,中**队犯了一个大错: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短短半个月内从呼伦贝尔打到宗莫德,其军心士气正处于颠峰,完全压倒了疲惫,可以说,此时的先遣队,就算是一座山挡在他们面前都能一脚踹翻!如果他们乘势发动进攻,宗莫德根本就守不住!

    但是,那位中**神却谨慎过头了,让部队停下来休整三天!

    这一休整,那股心气儿可就散了,到时候哪怕体力充沛,也打不出那种气势了!

    这就经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连夜进入夏宫,晋见额真汗,向额真汗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此时中**队人困马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