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11再造中华-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大一座城市,哪怕守城的军队是一帮渣渣,也不能轻视,必须作好周密的部署才能发动进攻。在他的指挥下,第15、第16团以营为单位展开,包围京城。
包围……那是说着好听的。这么大一座城市,区区两个步兵团几千号人想将它包围起来,未免也太天真了。所以这两个步兵团也只是将几个城门给封锁了起来,不让里面的人出来而已。可即便是这样,也在京城里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内阁仓促中断了脑力风暴式的争论,一众王公大臣以庆亲王为首,两脚带风的来到城墙上,看着黑衣黑盔的黑衣军在城下迅速展开,挖掘工事,架起机枪,把一个个城门给封锁起来,他们的面色越来越苍白。
庆亲王低声说:“衣甲鲜明,进退有度,千军万马浑如一人,好一支铁血雄师啊!”
载振问:“禁卫军与他们相比,如何?”
载涛帮庆亲王回答:“差远了……”
这样的回答固然让人泄气,但却是不争的事情。禁卫军也算得上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顶多也只能做到队列整齐、同进同退而已,想要做到像黑衣军这么流畅地调试展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说,这压根就不是靠训练就能办到的。至于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也不知道。
英法日俄等国驻北京的公使馆公使也来到了城墙上,居高临下看着黑衣军,这支在廊坊毫不客气地屠了他们拼凑起来的洋枪队的陌生军队。他们看到,这支军队每一名士兵都戴着一顶黑色头盔,身穿黑色军装,大多数人手里拿着一支带着长长的、形状跟香蕉有几分相似的弹匣的步枪,也有不少人扛着一种带着个圆形弹鼓的机枪,看上去很轻巧。当然,11式通用机枪他们没看到,这个属于绝密武器,一个步兵连配备三挺,每个连都藏得严严实实,明知道洋鬼子盯着自己,自然不会把这一杀手锏摆出来。
迫击炮也盖着厚厚的炮衣,李思明可不打算让英法留意到这种简陋却非常好用的火炮。等到一战开打,他们被德军手中那数量众多的迫击炮狠狠削过,炸得血流成河之后,自然会自己摸索着去研制迫击炮,这个探索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他可不忍心将英法等国的军工专家的乐趣给扼杀了。
我们的李大将军就是这样的贴心。
可即便是这样,黑衣军的军容还有装备都把这些眼高于顶的公使给惊到了,他们议论纷纷:
“他们装备的是半自动步枪吧?”
“是半自动步枪,据说是抄蒙德拉贡的。”
“蒙德拉贡半自动步枪性能虽然先进,但是价格太过昂贵,而且可靠性也不高,他们居然敢给全军装备?先不说可靠性如何吧,他们哪来这么多钱?”
“听说那个军阀在前年的橡胶股灾中狠狠的赚了一大笔,获利多达2000余万两,同时还从法国一位银行家那里得到了1亿法郎的无息贷款,再加上苏北又有大量农产品输出,每年都可以为他赚取大量财富,可谓肥得流油。有如此强大的财力作支撑,再加上他的军队规模一直不怎么大,想给全军配备半自动步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种轻机枪是什么型号?看上去很轻巧的样子,比麦德森还要轻巧。”
“没见过……这怕是德国佬的杰作吧?”
“不像,没有情报可以证明德军正在大量换装轻机枪!”
这年头轻机枪还是个稀罕物,研究的国家少,装备的国家更少,目前放眼全世界,研制成功并且大量向全世界出口的轻机枪也就丹麦的麦德森这一款,至于法国的M1909哈奇开斯轻机枪、绍沙轻机枪,美国的刘易斯和勃朗宁,都是在一战爆发前夕,甚至一战爆之后才研制出来的。至于德国佬的MG…08/15轻机枪……你见过二十公斤重的轻机枪吗?现在是1912年1月,可供全世界选择的轻机枪就麦德森这一款,这一点各国公使都是知道的,他们压根就没有获得过德国正在研制新型轻机枪,并且大量列装军队的信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非常的困惑:
黑衣军扛的这款轻机枪,到底是哪来的?
黑衣军的军容和士气也让他们大吃一惊。这支部队跟欧洲精锐陆军相比都不显得逊色啊!由此看来,那支洋枪队被他们全歼并非意外,完全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洋枪队撞上如此精锐的部队,不死才是怪事。
现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像这样的军队,那个年轻的军阀手中到底有多少?
这个念头刚刚在脑海中冒出来,他们便看到数十辆满载着士兵的卡车从远处开了过来,从车上跳下一千多名士兵,同样是黑盔黑衣,同样是扛着半自动步枪……
列国公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的震惊:用卡车运送部队?那个军阀的想法倒是挺超前的!
庆亲王等人则是骇然失色,那隆隆驶来的车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面对一个压根就不是一个次元的敌人,这个敌人正在不动声色地对他们实施降维打击,就算列强真的出动大军前来报复,他们也绝对会死在他前面!
前来会合的是蔡锷亲自率领的那支先头部队,一共1200人,装了整整六十辆卡车。
虽然来的人并不多,但对于正在为手头上的兵太少,北京城太大,围都围不过来而大伤脑筋的李思明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他亲自前去迎接,打老远就冲蔡锷挥手:“嗨,老蔡,好久不见了!”
老蔡?
蔡锷那英武的脸庞不禁抽搐了一下……李思明喜欢给人起外号,这个他知道,只是没想到几个月不见,这家伙给人起的外号是越来越鬼畜了!老蔡,这是什么见鬼的称呼!
他无可奈何的说:“其实你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或者我的职位的……”
李思明嘿嘿笑着:“那也太见外了,咱们什么交情啊,不兴这个的!”用力给了他一个拥抱,“从徐州一路冲到北京来,辛苦你了,我最出色的将军!”
蔡锷用力在他后背捶了几拳:“打完毅军打江防军,打完江防军打洋枪队,一路从南京砍到北京来,你也辛苦了,我们最能惹事的少帅!”
第474章 手太臭了
从那句“最能惹事的少帅”就可以听出,蔡锷对李思明屠了洋枪队的举动是有意见的。
那支狗娘养的洋枪队当然不能惯着,这场战争关他们屁事,非要跳出来横插一杠子给黑衣军添乱……本来黑衣军在北洋军的主场作战就已经够吃力的了,他们还跳出来张牙舞爪,不揍他们才怪了。
但是在蔡锷看来,现在绝对不是跟洋枪队大打出手,甚至把人家杀了一个不剩的时机。
打从武昌起义爆发以来,洋鬼子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着插手这场战争的机会,只不过李思明和袁世凯的外交工作都做得不错,再加上利比亚危机越来越严重,欧洲列强的注意力都让意大利和土耳其这两个即将在利比亚大打出手的货给吸引过去了,所以这到现在都还没有人下场。现在李思明跟洋枪队大打出手,一举歼灭了人家近3000人马,这就给了那帮狗东西最好的借口,他们不借题发挥才叫怪事了!
按蔡锷的想法,就算要跟洋枪队大战一场,李思明也不应该亲自下场,把指挥权交给两个团长就可以了。如果列强要追究甚至报复,就把责任推到这两个团长身上。虽然这样做有点不厚道,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把责任推给两个团长,黑衣军还可以借口说是下面的人太冲动了,瞒着统帅跟列强开战,把人处理就好了。而李思明是黑衣军的统帅,如果他亲自下场指挥军队跟洋枪队大打出手,就等于是黑衣军跟列强全面开战,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大不了暗地里给那两个团长多点补偿,等危机过去了再重新提拔他们。部下嘛,不就是拿来给上级顶缸的吗?
可是我们的李少帅连最起码的权术都不知道,列强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他二话不说指挥两个步兵团就把人家近3000人杀的一个不剩,还动员民夫在潍坊那边挖了一个大坑,将那3000具尸体丢进去,立了一块碑,上面赫赫然写着三个大字:
万人坑!
这已经不叫挑衅了,这简直是用脚把列强的脸踩在地上使劲的摩擦!以列强那暴脾气,不报复才叫怪事了。
廊坊一战固然打出了黑衣军的威风,但是也给这场本来已经大局已定的战争增添了无穷的变数。谁不知道英国、法国这些列强最擅长的就是借题发挥,暗地里搞风搞雨啊。他们在中国吃了这么大的亏,一定会报的,让他们这么一插手,这场本来已经可以划上休止符的战争又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一想到列强很有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出动几万甚至十几万大军跨海远征打到中国来,将黑衣军连根拔起,蔡锷头都大了。
他叹了一口气:“你不应该亲自下场去跟洋枪队大打出手的。”
李思明扬了扬眉毛:“他们敢跑到我面前来耀武扬威,我不揍他们,他们还以为自己活在庚子年呢!”
蔡锷苦笑:“揍那肯定是要揍的,但你不应该亲自下场。你应该把指挥权交给那两位团长,让他们来指挥这场战役。这样一来,就算列强要秋后算账,你也可以先把这两位团长推出去顶一阵子,装傻充愣,把事情给糊弄过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思明说:“我从来没有让手下给我顶缸的习惯。”
蔡锷说:“你必须养成这样的习惯!你是黑衣军的统帅,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黑衣军的意志!你亲自下场去跟洋枪队大打出手,等于是整个黑衣军跟列强全面开战,这样一来事情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那两位团长原本只觉得今天这一战打的很痛快,可听蔡锷这么一说,顿时就觉得不对劲了。是啊,如果他们下场跟那两只洋枪队大打出手,还可以推说是他们看洋枪队不顺眼,是个人的行为,可李思明亲自下场,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边防军连队越过边境袭击了敌国一个村庄,跟一国元首带着一个边防军连队越过边境去袭击敌国一个村庄,那完全就是两码事所造成的,后果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有些歉意的说:“蔡师长,是我们不对,我们不应该让少帅亲自下场的!”
第16步兵团团长拍着胸口说:“没事,洋鬼子想借题发挥的话,我就站出来告诉他们这次战役是我指挥的,是我看他们不顺眼想削他们,跟黑衣军跟少帅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要杀要剐冲我来好了!”
第15步兵团团长说:“这个锅你一个人扛不起,得我们两个人一起扛!”
他可不觉得替李思明背这口黑锅是什么不公平的事情,相反,如果能背这口黑锅,他会一辈子都自豪不已。中国人被那些洋鬼子欺负的太久、太狠了,面对列强的挑衅,一向只能忍气吞声装孙子,连大点声跟人家说话都不敢。换作任何一只军队发现这么一只洋枪队挡在自己前面,估计都是一筹莫展,最后只能老老实实掏钱甚至牺牲国家利益去收买洋枪队,让他们不要跟自己作对,北洋军就是这样干的。可李思明不一样啊,洋枪队向他挑衅,他二话不说就指挥两个团重炮机枪一起上,几个小时就把他们杀的片甲不留,多痛快呀!说得不客气一点,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到八国联军,在长达半个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