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11再造中华-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公使苦笑:“沦陷得比十年前还要快十年前我们纠集了八个国家的军队,在大沽口登陆,为了打下天津,也是花费了几个小时的,这次倒好,一个小时不到,他们就开城投降了!”
法国公使说:“据说那位年轻的摄政王在山东战败了,成了他们的俘虏,他们让摄政王劝说守城的军队投降,一下子就摧毁了守城军队最后一点斗志。”他一脸的不可思议:“那位摄政王率军南下的时候我受邀去检阅了他们的军队,那确实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放开了打,哪怕是法国最精锐的师,想要在短时间内歼灭他们都是不可能的,没准还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代价,他们是怎么在短短几天之内全军覆没,连摄政王都成了人家的俘虏的?”
俄国公使喝得醉醺醺的,他耸了耸肩膀,呵着酒气,轻蔑的说:“在这个懦弱的、几乎找不出一名合格的士兵的国家,在战场上发生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嗝你们干嘛一副见了鬼的表情?这个国家的军队的战斗力差到什么地步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不客气的说,只要给我7000哥萨克,我就能在一个月之内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直冲到北京!”
日本公使阴恻恻的说:“看样子我们又高估了清国的实力啊!一帮乌合之众就能在极短时间内歼灭他们2万精锐部队,这个国家压根就没有一支军队称得上是合格的”眼珠子转了转,“早知道这样,我们还忌惮什么?直接扶持一股势力就可以在几个月之内推翻这个政权了!”
英国公使阴沉着脸说:“问题是推翻这个政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唯一可以让我们在华利益最大化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维持现状!”
法国公使连连点头,颇为赞成。
俄国公使和日本公使对视一眼,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一丝不甘。
虽说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削得很惨,一次次被列强摁在地上暴打,一次次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弄得遍地都是租界,列强的军舰在长江水道、在珠江品横冲直撞,整个国家都成了半殖民地了,但是中国终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亡国。能在这么多列强虎视眈眈之下一口气苟上七十多年,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四亿三千万的庞大人口,让任何一个试图一口吞下它的国家都颇为头疼。同时大清打仗的本事不行,装孙子的能耐倒是不错,见打不过立马认怂,割地赔款,然后想方设法引进西方的装备和战术,组建新式军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大清马上就搞洋务运动,经过过三十年的努力硬生生的经营起了一支总吨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舰队,被英法按在地上扁的大清,居然混成了列强虽然这个列强奇水无比。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大清又拼尽全力组建新军,经过十年的努力,拉起了十几万战斗力相当可观的新式陆军这份韧性,是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总结起来就是,大清面对列强,认怂是认得飞快,但每次认怂之后都会很快就拉出一支新军,如果这支新军还是打不过,那咱们就再认怂,再练新军无限套娃。
头疼不?肯定头疼。
不过,这并不是大清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列强的心并不齐。大英帝国和法国已经占领了足够广袤的殖民地,将国旗插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大清这个庞大而软弱,但又没有办法一口吞下的大家伙,他们并不打算像对待其他国家那样直接将它灭了,再说也不是那么好灭的。灭掉大清很容易,但灭掉大清之后他们就得直面四亿三千万中国人风起云涌的反抗了,很容易就会玩脱,还是留着大清这个很容易认怂的货继续统治中国,让他们轻松吸血更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英法在中国的利益就是能确保自己的贸易份额,把自己看得上眼的港口全部据为己有,确保自己在中国的特权就可以了,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赚钱。吞并中国不是他们的目的,赚钱吸血才是。
但日本和沙俄可就不是这样想的。俄罗斯那鬼地方多冷啊,冬天在野外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顶鸡鸡,谁受得了?俄罗斯做梦都想要阳光下的地盘,而中国这块地就很好,他们很喜欢,很想抢过来。至于日本,他们被困在天灾频发的四大岛上,资源贫乏,在明治维新之前平民百姓连吃饭米饭都是奢侈的,而一海之隔的中国却物产丰饶,资源丰富,他们已经垂涎了一千多年了!如果说有哪个国家最希望全面占领中国,日本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沙俄和日本都很希望灭了中国,全面占领这片沃土,但很不巧,这会威胁到英法等国在华的利益,再者,沙俄跟日本都想将这片沃土据为己有,不想跟任何人分享,于是侵华战争还没打响,他们自己就先在东北干了一架。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两个货不管是哪一方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另一个肯定要不遗余力的拖后腿,甚至直接开片,先分出个胜负再来决定由谁来占领中国。
更加不巧的是,这两个货都没有彻底击败对方的能力
蛋疼不?非常蛋疼。
正因为列强内部矛盾重重,对华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中国才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
现在,看到清军又烂出了新境界,英法只觉得可笑,可日本和沙俄却看到了轻而易举地占领这个国家的美妙前景。真心的,都不需要他们自己亲自下场,只要扶持一股势力就能轻松灭了这个烂到家的政权啊!
遗憾的是,他们不能动手。他们不能动手是因为英法没有动手,他们敢动手英法肯定不爽,英法一个不爽就会让他们接下来几年十几年都很不爽;英法不动手是因为德国佬撂下了狠话,谁敢干涉这场内战就是不给他们面子,不给他们面子他们就会很不爽,他们不爽了,英法就别想爽而且现在德国佬憋足了劲要在利比亚搞事,把在摩洛哥危机中丢的面子挣回来,谁还有心情管中国啊?顾着利比亚那边都来不及了!
面对此等良机却不能动手,让日俄如何甘心!
“这个鞑靼人的政权怕是保不住了。”日本公使说,“我们真的要从头到尾袖手旁观,坐视中国人决出胜负来么?这可是天赐良机!”
俄国公使嚷嚷:“对啊,我们只需要出动一万军队就能轻松把这个国家扫平,为什么要束手束脚,白白错失良机?”
英国公使沉吟片刻,说:“先看看洋枪队跟北洋军、黑衣军交手的情况再说吧。”
这位仁兄还是对大清抱有希望。清军的战斗力烂到这种地步,打败清军的黑衣军、北洋军也强不到哪里去,近三千人的洋枪队,要打败他们应该不难。如果洋枪队能够轻易取得胜利,他们再向黑衣军和北洋军施压,逼迫他们停火,承认大清的统治,然后一切照旧,那也是美滋滋的。
英法公使想得倒是挺美,但日俄公使的心情就没这么美妙了。英国公使当然愿意静观其变,因为维持现状符合英国的利益。可是让大清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却不符合日俄的利益,因为大头让英法拿去了,他们能拿到的实在有限!他们希望这个国家乱,越乱越好,只有整个国家乱作一团,他们才能浑水摸鱼,通过种种明的暗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利益,甚至实现吞并中国的企图!
奈何英国是世界老大,老大说了不能动,那就是不能动,再怎么不甘心也没用
算了,再忍忍吧,总能找到机会的。在机会来临之前,他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并且摆出一副大爷的嘴脸,等着那位年轻的军阀主动上门寻求他们的支持,然后他们再狮子大开口,狠狠地吸一回血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李思明连天津城都没进,只是派了少量军队入城维持治安,主力部队在城外搭帐篷,啃着干粉听着寒风的呼啸,凑合着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收起帐篷,直奔京城而去,留给这些高傲的公使的,是一团团充满不屑意味的烟尘。
第464章 袁世凯的麻烦
得知李思明压根就没有进城,只在城外呆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直奔北京而去之后,英、法、日、俄等国公使的面色一下子就变得有些难看了。
在中国,还从来没有哪个势力敢这样轻视他们的,哪怕是当初太平天国那帮疯子也不敢,李思明算是开了纪录了!
日本公使说:“那个军阀还真是够嚣张的,都到天津城外了也不进来拜会一下我们,我很怀疑他眼里到底有没有我们这些强国存在!”
俄国公使说:“我听说前不久在南京,他们跟英国一艘试图救援一名清军将领的驱逐舰发生了冲突,当着英军士兵的面把数十名清军士兵杀的一干二净……”
法国公使的语气有点幸灾乐祸:“可不是嘛,听说那位清军将军已经快要爬上英国的救生艇了,还是被他们一只长矛投过来,在英国士兵的眼皮子底下活活捅死了。”
英国公使的脸顿时就黑了。发生在长江边的那次小规模冲突他自然不会不知道,朱尔典一早就跟他说过了,而且还是添油加醋的。得知这件事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恼怒,恨不得立刻让国内派一支军队过来,狠狠的教训一下那个目中无人的军阀。英国可是世界老大,甭管在哪里都是地位超然,除了德国这个刺头,根本就没有哪个国家敢跟他们对着干,更何况是一个被他们蹂躏了几十年的弱国!可李思明显然不认为大英帝国有什么了不起的,英国刚刚有一点要干涉这场战争的苗头,他立刻就做出了最为猛烈的反击,当着英国士兵的面一矛将张勋给捅死了!
这分明就是在打英国的脸。
当时由于众寡悬殊,而且还有德国这个搅屎棍在一旁盯着,英军选择了咽下这口恶气,并没有借题发挥,这让公使先生引以为耻,他发誓以后碰到李思明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结果现在倒是碰到了,可还没等他发难,李思明就先甩给了他一个冰冷的屁股!
真是岂有此理!
英国公子心中恼怒,可是法国、俄国、日本这些跟他有着利益冲突的国家却很乐意看到他们丢脸谈起那次让英国灰头土脸的冲突,一个个都是幸灾乐祸的。这让英国公使的心里更加恼怒了,他恶狠狠的说:“那个家伙野蛮惯了,谁都不放在眼里,实在是可恶至极!当时要不是不愿意破坏外交上的承诺,给人英国野蛮干涉中国内政的印象,我们的军舰早就将他们的军队集结地轰成一片火海了!”
几位公使都捂着嘴偷笑。英国佬也就是嘴上硬而已,也不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据说在长江两岸,黑衣军部署了上百门大口径火炮,炮火极其猛烈,朱尔典要是真的敢下令军舰开火轰击黑衣军,只怕连他和军舰一起,都会被黑衣军的重炮打回零件状态!扯什么遵守外交原则,不愿意背上干涉中国内政的骂名?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打不赢!
英国公使显然不愿意继续谈这么丢人的事情了,他换了一个话题,脸色阴沉的说:“我们必须给这个年轻的野心家一个教训,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他必须敬畏的!”
谈到这个,那几位公使脸上那幸灾乐祸的笑容便消失了,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大清王朝的覆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除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