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这糟心的重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嫂子这屋子收拾的也好,格局跟刘家是一样的,一进门就是客厅,但人家客厅清一水的时髦家俱,沙发都是真皮的。长沙发正对电视柜,电视机上头的墙中间挂着赵嫂子跟儿女、侄子侄女们的大照片,左右两边分别是儿子一家子的合照闺女一家子合照,侄子一家合照侄女一家合照。

    饮水机刘爱国瞧着稀罕,人赵嫂子家早就有了。

    林晚照端着水坐沙发里,别说这真皮沙发就是舒服。赵嫂子把丸子倒自家家伙什里,空碗给林晚照腾了出来。林晚照说,“我看老太太挺馋丸子的,要不给她送点儿,她一个老太太,能吃多少。”

    “她吃多少吃什么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怎么遍地发善心,你跟她发的着么!”

    “都这把年纪了。”

    “有句话说的好,老而不死谓之贼!”

    这有文化的人,说话都不一样。

    林晚照都有些听不懂,但也听得出不是什么好话。

    赵嫂子是正经读过书的,说来赵嫂子娘家也姓林,跟林晚照家是本家,但林家跟赵嫂子娘家可没的比。以前方圆十里八乡,都是赵嫂子娘家的土地,大地主。赵嫂子小时候读书都有奶妈子服侍的,建国后就不行了,成分不好。

    后来赵嫂子嫁了老赵家,年轻时挨揍挨欺负。

    因为两家是邻居,这些事林晚照是很清楚的。

    这人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谁知道以后呢。

    当年赵老太太欺负赵嫂子的时候,想必是没料到有今日的。

    林晚照管不到赵家事。她坐着赵嫂子家的真皮沙发,想着等以后有钱也弄俩这玩意儿享受享受。跟赵嫂子说会儿话,两人交换了手机号码,将中午,林晚照就拿着碗回家做饭去了。

    年节将近,刘爱国如今犯病,就跟馒头较上劲儿了,老催着林晚照订馒头,生怕孩子们回来馒头不够吃。

    林晚照给他烦的不轻,“你打电话问问,他们过年什么时候回来!”

    “等晚上再打,这会儿孩子们都上班呢。”

    晚上刘爱国过电话,自己就从柜子里把新蚕丝被抱出来,旧被子扔沙发上,一路骂骂咧咧、嘟嘟囔囔,“爱回不回!老子缺他们回?一个不回才清静!还省钱呢!”

    林晚照强着没笑,刘爱国骂一回,跟林晚照说,“一个个的,都不回来!”

    不用林晚照问,刘爱国就全说了,“老大说,他丈母娘的妈,姥岳母今年过九十,年下那边儿聚聚,他媳妇带着朵朵都往那边儿过年。老二说他岳父家也聚,媳妇带着飞飞在那边儿过年。老三的大姨子请客,请老三媳妇带着阳阳去三亚过春节,那边暖和。”

    林晚照看新被子一眼,“这回是不用给孙子省着了。”

    “省什么省!我自己用!我谁都不省!我跟你说,以后谁再开口要钱,一分没有!咱全自己吃了喝了!一个个的,爱回不回!”

    刘爱国骂一顿解气,就接到电话,一看号码就笑了,跟林晚照说,“闺女来的电话。”按下接听键。

    “嗯,明天过来啊!行,在家!来吧……嗯,你们什么回来的……嗯,好!跟你妈说两句吧!”

    刘爱国把手机递给林晚照,林晚照都没反应过来,刘爱国拍她一下,“闺女要跟你说话。”

    林晚照抬起眼睛,她想起来了,她忘了什么。

    是秦特。

 【营养液破万加更】闺女啊,你是怎么变心的啊(刚醒来时,林晚照满心都是。。。)

    刚醒来时,林晚照满心都是对孝子贤孙们的不平,为着买衣裳的事又跟刘爱国吵了一场。忙忙叨叨的,就把秦特给忘了。

    这一年。

    就是这一年。

    儿媳妇孙子们都没回家过年的这一年,大年夜发生了一件事,秦特从秦家逃了出来,深更半夜的坐车找到刘家。

    哎,说到秦特。

    这孩子真是命苦。

    林晚照三儿一女,就这个闺女在婚事上让人操心。当初读大专时自由恋爱嫁了姓秦的,没两年就闹起离婚,离就离吧,就是可怜了秦特。那会儿秦特还小,才两岁。

    当初闺女担心带着孩子不好再找人家,没要这孩子的监护权。

    当时,林晚照也是赞成的。

    只是可怜这孩子,最初由奶奶带还好,后来姓秦的再婚,后妈刻薄,又生了个儿子。老秦家祖上是S省人,儿子就是命。等这孩子大些回到父亲家,就过的很不好,挨了打没处去才找到外家来了。

    这孩子后来跟着林晚照,没半年中专毕业就工作了。后来嫁了人,日子过的紧巴巴。

    林晚照病的那些年,这孩子倒时常过去,可她工作一般,工资也拿的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后来婆婆也不行了,这孩子想帮忙也分身乏术,但一个星期总能过去一趟,帮着洗洗涮涮。

    去时也从不空着手。

    苦命人都这样,别人给过一分好总能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能忘。

    其实老刘家对秦特有什么恩呢,从小没养过。林晚照这辈子,自觉对得起儿孙,就是觉着亏欠秦特。

    林晚照在电话里胡乱跟闺女说了几句,很想问问,这些年有没有联系过秦特。可一想,外孙子现在都14了。闺女要是有心,上辈子秦特来刘家后也不能一直跟着她。

    刘爱国又跟闺女说了两句,满脸是笑的挂了通话,把手机放床头柜,“明儿我再去买点粘面,你多蒸点粘窝窝,咱们凤女也爱吃这口儿。到时给她拿些回去。”

    “你还记得秦特不?”林晚照说。

    “谁?”

    “外孙女。”

    刘爱国愣了愣,叹口气,“你要不说,我都不记得那孩子叫什么名儿了。”

    “也不知道秦家拆迁到哪儿去了。”当初秦特监护权的事,林晚照存了私心,心里过意不去,就时常给秦特寄些东西。寄了有个七八年吧,再寄邮包就被退回来了,说是那一片拆迁,地址都变了。

    林晚照也没去找,就断了联系。

    “你怎么想起那孩子了?”

    “不知道,突然想起来了。”林晚照随口搪塞,“等明儿凤女来问问她。”

    第二天一大早,刘凤女就开车大包小包的回娘家了。这也是当地风俗,闺女年前都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的。

    “回就回呗,还买这些东西做什么,现在家里什么都有。”刘爱国要接闺女手里提的水果,这袋子一看就沉。

    刘凤女往后一呶嘴,“爸,你去后备箱,把酒抱出来。”

    “行!”

    刘爱国高高兴兴的去抱酒,要搁以往林晚照也早迎出来了,如今她见孩子就心烦,在屋儿里没出去,炸鱼来着。

    死老头子一大早上坐公交车去远处大菜市场买回来的小白条儿,这鱼约摸两寸大小,不能煮不能炖,就是得裹面糊炸着吃才香。

    “妈!”刘凤女还没进屋就喊妈,一辈子都是这习惯。

    胳膊肘儿把棉帘子撞开,刘凤女进屋又喊一声,林晚照在厨房懒洋洋的答应一声,“这儿哪!”

    刘凤女把东西往沙发上一撂,掀开厨房帘子就进去了,见是炸鱼就笑了,“我一进门儿就闻着这味儿了。”她最爱这个。

    蒸锅里腾腾冒着热气,刘凤女吸吸鼻子,“粘窝窝!”

    “你爸跟魔怔似的,早就买了十斤粘面,一大早上又买了十斤回来。”

    “我爸这是知道我爱吃这个!”

    刘凤女长相性格都像姑姑,说话堂音足,性格也爽快。刘爱国也拍打着有些发酸的胳膊进来,笑着抱怨闺女,“买一箱酒就行了,怎么还弄两箱,这得多少钱!”

    “爸你总是打那散酒,我说了别喝散酒,多给爸您买两箱。我先说下,你不许送人啊,以后喝这瓶装酒!”

    刘爱国呵呵笑,“不送不送!”

    “爸,我给您买了件棉衣,您试试去!”

    “买什么衣服啊,我有哪!”

    “刚没仔细看,爸您身上这羽绒服了不得啊,大牌子啊!”

    “哎,你妈给我买的。非给我买这贵东西,我说在家不实穿。”

    林晚照好悬没翻个白眼出来,人父女俩有说有笑出去试衣裳了。

    油锅里的沉沉浮浮的炸小鱼发出一阵阵鲜香,林晚照也有些恍惚了,他们老两口对几个孩子都不薄,几个孩子,儿子先不说,人家都跟儿媳妇一条心,闺女现在这么好,为什么后来就离了心呢?

    咕嘟咕嘟——

    油锅里冒着青烟,油沸腾的更厉害了。

    林晚照回过神,把火关掉,捞出炸小鱼沥油。

    有炸丸子、炸小鱼,林晚照拍个黄瓜,拌个青菜,热了个肘子,电锅里的小米粥早就好了的。蒸锅里的粘窝窝揭出来,人父女俩吃粘窝窝,林晚照不爱吃这个,她吃馒头。

    刘凤女帮着端菜,刘爱国跟闺女屁股后头问,“怎么就你一个人来?齐佳还没放假?”

    “明年不是升高中么,一中可难考了,给他报了补习班,得上到大年二十九。我跟老齐商量着,我先回来置办过年的东西。我婆婆那人你们也知道,出名儿的大撒手,什么都不管。昨儿刚到家,您不知道,冷锅冷灶的。头一个星期就跟她说我回去,被子都没拿出来给我晒晒。等齐佳那边上完补习班,他们父子俩再回。”刘凤女抱怨着婆婆,捏个炸小鱼搁嘴里,咸香的滋味儿让刘凤女由衷说了句,“要是我婆婆跟得上我妈一半,我就省大事了。”

    刘爱国心疼闺女,“可惜你公公那么个人,去的忒早。”

    “谁说不是呢。”刘凤女深以为然。她夫妻二人情分好,在外头做些装修材料的生意,日子也过的富足。家里公婆原本不用操心,公公什么都会做,人也有文化,结果前几年生病过逝。婆婆成天出门跟一群老太太跳舞,真是什么都不管,年货都不准备。可也不是那种刁钻人,这位婆婆不单是对刘凤女,对儿子孙子都这样。

    一家三口吃饭,听刘凤女抱怨婆家的事,说到做生意的事,“近来建材生意好做,到处都是装修的。我们县有拆迁的消息了,爸,咱们村儿有拆迁的信儿没?”

    “早传二三年了,没用,都是假消息。你姑她们村儿传十来年也没拆啊!”

    “我们县可不假,户口都冻结了。”

    “这可是好事。听说市里拆迁给的补偿不少,给房又给钱,你家有小硕,到时多要房,给孩子以后结婚使。”

    “我跟老齐也这么商量的。”刘凤女嘎吱嘎吱咬着炸鱼,“可惜咱们这地儿偏僻,房子不值钱。A市房可贵了,二环现在一万一平。”

    “那是金子做的吧!一辈子也买不起。”

    “谁说不是呢,贵的离了谱儿。”

    林晚照终于忍不住,问闺女,“凤女啊,你跟秦特有联系没?”

    刘凤女皱了皱眉,“每月抚养费按时给秦耀祖打卡里,妈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你妈昨儿就念叨哪,那孩子不小了吧,得十七八了。”

    “过年十八。”刘凤女说。

    “这几年,你见没见过秦特?”林晚照问。

    “我得有空啊。每天生意还忙不过来,早上六点就得起来给齐佳做早饭,傍晚齐佳五点钟放学,我就得回家做晚饭。星期六星期天是休息日吧,还得送他去补习班。全年无休。”细长的眉毛挑得高高的,刘凤女说,“我就是想看,秦家也不让我看啊!”

    这也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