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清雅轻声问:“他离开剧组是违约吧,需要赔偿吧。”

    “他主动离开的话,是要负违约责任。但他可以消极怠工,那样的话,还不如协商解约,”杜采歌向她解释,“而且,如果事情闹到那一步,肯定不会是因为他想离开,而是我对他的执导不满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让他离开。他不让我们赔付赔偿金就不错了。”

    “为什么会闹到这一步呢?”许清雅不太理解,“我看舒导也是在很认真地拍摄。”

    “他……他的动机,可能不太纯吧。”杜采歌叹息说。

    “我不太懂。你和刘导说的话,我都不是很明白。”

    “那我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你,我觉得舒导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用我们的资金,去拍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去验证他的某些想法,或者去满足他的某些情怀,或者尝试开创一个新的流派。至于电影票房什么的,我们这些投资人能不能赚钱、甚至能不能收回成本,他根本不考虑。”

    许清雅愕然地张着小嘴,半晌才幽幽地说:“原来是这样。”

    顿了顿,她又问:“大叔,那剧组其他人觉察到了没有?只有你发现了么?”

    “我不清楚,或许有些人知道吧,毕竟这里有不少人精,见多识广,什么场面没见过。只是,舒导拍实验性质电影又怎么样,对他们来说,该赚的钱一分不少,甚至还能多赚,他们何乐而不为?”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许清雅认真地说,“大不了让舒导靠边站,原先他拍的素材全部作废,大叔你重新写剧本,利用现有的人员,拍一部全新的电影。”

    之所以说,重新写剧本,利用现有人员,那是因为演员片酬的问题。

    如果是重开一部新戏,那就要和演员重新谈合同,多支付一部电影的片酬。

    如果还是挂着这个名字,只是调整剧本,调整拍摄计划,那虽然要加钱,但损失不会这么大。

    杜采歌只是苦笑。

    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就好办了。

    但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杜采歌有发言权,但这个发言权很有限。

    为什么?因为他虽然是逐梦互娱的股东之一,但公司的事并不全是他说了算。

    这是其一。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武当”这部电影的投资方,并不是只有逐梦互娱。

    柔止投资、九天传媒和大华紫天也是投了钱的。这叫雨露均沾。

    因为当时舒宜欢并没有暴露出他是想拍一部不管票房的实验性电影。

    那么以他过去的成绩,投资他的电影就相当于捡钱,大家当然都想分一杯羹。

    虽然逐梦互娱的投资比例是最高的,但并不能忽略其余几家公司的意见!

    那么这件事,会是怎样一种发展趋势呢。

    杜采歌在地球上,也见识过不少电影圈里的事情。

    这件事很可能会这样发展:他打电话告诉逐梦互娱的高层,和九天传媒、大华紫天的领导层,告诉他们,自己对于舒宜欢的导演的一些担忧。

    那么这几家公司会派人和舒宜欢沟通,然后派出监制来监督影片的拍摄。

    而不会马上就换导演。这是不现实的。

    就算更换导演,也不见得会选择他杜采歌,反而更可能会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救场。

    当然,大概率是不换导演。

    不是他们相信舒宜欢,而是更换舒宜欢的代价会更大。

    资本都是看投资和收益说话,而不会感情用事。

    哪怕明知道被舒宜欢给耍了,吃了个大亏,损失可能会很惨重,让他们心里很不痛快,恨得咬牙启齿。

    可为了让舒宜欢把电影完成,替他们尽量挽回一点损失,甚至小赚一点,他们还是会笑脸相迎,把舒宜欢奉为上宾。

    另外,因为拍摄经费已经捉襟见肘,舒宜欢会不断地伸手要追加投资。

    这些公司当然会谨慎地追加投资,因为如果不追加,那么先期投入的钱就打了水漂,沉没成本太高。

    所以只能继续投资,试图挽救一下。

    但这样一来,这些投资方也会学聪明了,不会舒宜欢要多少就给多少。

    而是会酌情给一点,并且加强账目审核。

    舒宜欢索要8000万的追加投资?先给4000万看看效果。

    还要追加5000万?挤一挤,再给2000万试试。

    经过讨价还价,可能会对舒宜欢越来越不放心,最后通过谈判把终剪权给要回来,作为交换会追加一些投资。

    最终,还是让舒宜欢把电影拍完了。

    虽然投入的比预期要高,花的时间也更长,投资方们都心里凉凉,但还是抱着希望吧,期待能够多少赚一点。

    然后一看成片,麻蛋,这什么玩意!

    别以为投资方就不懂电影,他们至少能分析哪些电影能赚钱。

    看到成片之后,投资方就会马上挽救,找高手来重新剪辑,送到各大电影节去评奖,看看能不能拿点奖项。

    如果混到一两个重量级奖项,说不定这部电影就不会亏了。

 第549章 你行你上啊

    就算没有混到重量级奖项,也可以自我吹捧一下,说是进入了什么竞赛单元,被某某评委盛赞,被电影节观众喜爱……反正吹牛不需要交税。

    然后找些自媒体、找些影评人尬吹,把热度炒起来,让潜在的观众觉得,如果不看这部电影,简直就是错过了一年的影坛盛事。

    再世界各地去卖版权。

    在正式上映之前,先卖掉一些地区的版权回点血。

    然后等到正式上映,票房果如其料地惨淡。

    但舒宜欢不会受什么影响。

    人家舒宜欢也有话说啊。

    我要的武当建筑群,你们给了我一个半成品,不合格。

    我要2个亿的资金来拍摄,你们只给了15个亿,太抠。

    终剪权还不给我,这票房不好,能怪我么!

    我以前拍电影,都是什么条件啊!

    你们给的条件不充分,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等到电影放映结束,因为票房太惨淡,而媒体对舒宜欢口诛笔伐的时候。

    然后这时舒宜欢再剪一版“导演剪辑版”,制作dvd发售或者在网上付费点播。

    投资方也不会阻拦,因为这样多少也可以回一点血。

    而此举说不定还真会让舒宜欢把口碑给扭转。

    毕竟,实验性质的电影,或许会因为太过硬核,或者太过文艺、太过隐晦等等原因,劝退很多普通的观众。

    但对一些资深影迷,硬核影迷,看电影很细的人,或者在懂电影的人眼里,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投资方请人来剪辑,尝试把电影剪的更商业化一点,往往会既弄丢这部实验电影的精髓,又没法变魔术一样把这样一部实验性的电影给弄成商业大片。往往会弄得两头不讨好。

    而舒宜欢重新剪辑的导演剪辑版,至少讨好了资深影迷,硬核影迷。

    然后舆论就逆转了。

    大家会开始声讨几个作为投资方的公司。

    而舒宜欢呢,练了手,获得了经验,满足了情怀,该赚的钱都赚到了,口碑也没受影响。

    人生赢家啊。

    投资方也无所谓。只要能少亏一点钱,挨几句骂算什么呢。

    挨骂不会掉肉,亏钱了股东心里会滴血。

    他们不但不会辩解,反而会说:是是是,舒导牛逼,是我们做错了,舒导的“导演剪辑版”才是影片的完全形态,简直太好看了,大家快来买dvd收藏啊!

    杜采歌觉得,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事情很可能就会这么发展。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

    在许清雅离开后,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终他也只是拿起手机,找几个人沟通了一下。

    包括颜颖臻,段晓晨,古译南等,他都把情况做了很细致的说明。

    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他真的是一点谱都没有。

    这种对事态完全失控的感觉,让他有些抓狂。

    但接下来几天,他还是努力控制脾气,把事情做细。

    一个人的修养,不是看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

    而是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

    杜采歌不是那种大心脏。

    但他越是在逆境中,越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推动下做出会后悔的事来。

    天气越来越热,剧组每一天的开销也都在增加。

    转眼就是7月过去了一半。

    杜采歌被古译南请回去了一趟,开了一场小型的碰头会。

    与会的不仅仅有逐梦互娱的人,还有九天传媒和大华紫天在“武当”项目上的负责人。

    大家想面对面地听杜采歌的意见。

    杜采歌没有添油加醋,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说出了他的判断:舒宜欢导演应该是在拍摄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并非他传统的风格;这部电影很可能会受到电影人的喜欢,但对观众或许会不够友好,票房很难得到保证;电影的拍摄周期会增加好几倍,耗资也会增加好几倍。

    听完杜采歌的讲述,大家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他们追问了一些细节后,没有当场给出结论。

    杜采歌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场会议上自己说的话,肯定会传到舒宜欢耳朵里。

    而这肯定会导致舒宜欢和自己的私人关系急转直下。

    但杜采歌也没有别的选择。

    作为电影人,他觉得舒宜欢的电影很有意思,敢于去拍实验性质的电影也很有勇气。

    但作为投资人,金主爸爸,他只能无情地对舒宜欢出示黄牌警告。

    回到剧组后,似乎一切如常。

    但很快,杜采歌就发现,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标题:“震惊,海明威竟然如此对待舒宜欢”“两位名导终于决裂”“海明威:舒宜欢你不懂电影”之类的标题。

    点开一看,里面大多数是胡编乱造的话,也会夹杂着一些他在会议上说过的话,但却是对这些话的断章取义的引用,或者用了移花接木。

    比如“海明威说,舒宜欢的这部电影肯定会票房失利,大家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海明威认为,舒宜欢不适合再继续执导这部电影。”

    “舒宜欢对于这部电影太过精益求精,导致实际开支超出了预算,需要追加投资。而海明威对此大发雷霆,认为这样下去这部电影的成本会太高,很难收回投资,他提出要对舒宜欢进行撤换,另找一名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救场。”

    这就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这些文章后,大多数都会对杜采歌产生反感,觉得杜采歌做得过分了。

    杜采歌明显能感觉到,剧组工作人员看他的目光都不对劲了。

    至于舒宜欢,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和他说过话了,也没有让他去拍一些片段。

    导演和副导演本应该是剧组里沟通最多的人,但他们现在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

    这时几个投资方要求舒宜欢回去一趟,面对面地交流,讨论追加投资的事。

    这种重要的事务,视频会议还是差了点意思。

    舒宜欢便让另一个副导演接着拍摄,他自己则赶回魔都市参加会议。

    其实杜采歌也要回魔都,这场会他也要参加。

    但舒宜欢就是不与杜采歌同行。

    明明两人订的都是同一趟高铁的车票。

    还在同一节车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