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当家不好了-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前提是家人不能太多,又或者是家庭里有多人工作。

    这就是为啥大恒帝国的官方统计里,中等收入家庭超过低等收入家庭的缘故,因为大恒帝国里定义的中等收入家庭,其家庭年收入要比克鲁尔王国那边要低,而且低得多。

    不得不说,大恒广阔的国土,庞大的可耕地面积,只要不是战乱或者剥削的太厉害,那么大恒人的吃饭问题变得比其他国家要简单的多!

    而食物支出乃是当代蓝星各国人民最重要的支出,当食物成本降低下来后,其他方面也就容易了。

    毕竟对于蓝星当代而言,所谓的中等收入群体,基本上就是指吃饱饭之余还能进行额外消费的群体。

    因为只有在解决基本吃饭问题之后,人们才会去追求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更好的房子,让子女接受基本教育,自己偶尔能够喝口小酒,和朋友们聚个餐,偶尔出行的时候舍得花几个恒分坐公共马车,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带着家人出城踏个青,彰显一下自己也是属于体面人。

    这样的家庭,基本上已经可以称之为中等收入家庭了。

    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的话,大恒帝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家庭都能达到这个水准,尽管其中绝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吃饱饭和让子女接受基本教育的水准,很难享受更高层次的生活

    但是仅仅是这样,那也是全蓝星上独此一份,别无分号!

    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吃饱饭之后,把剩余资金用于其他消费的时候,也就创造了庞大无比的内需市场!

    一个足以让大恒帝国工商业经济全面腾飞的内需市场!

    马春林兄弟联合创办的马氏纺织公司,就是在这个经济腾飞的广大市场里!

    依靠着优质的布匹以及更低的价格打开了市场后,马氏兄弟的纺织工厂的员工,很快就是从数十人的规模扩张到了三百多人的规模。

    当马春林领取了分红,并用分红还清了大哥的欠债后,回到家中抱着妻子大哭了一场!

    不过马春林虽然赚钱了而且赚的不少,但是他大哥马春凯赚的更多!

    毕竟马春凯其实才是这家纺织工厂的实际控制人,也是他搞起来了,他自己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股份。

    这工厂办起来不过半年时间,他就发现这工厂的收入已经是超过了家中数千亩土地每年的利润了。

    而且现在外界对布匹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对高质量的布匹需求量非常庞大,那些合作的布匹贸易商一天到晚都是求购高质量的布匹口。

    时间进入到乾圣九年的时候,马春凯扔下了罗海城的纺织厂,直回了清源郡一趟,回去干嘛?拜访联系清源郡内的众多农场主们。

    以前的时候,马春凯只是用自家的土地出产的棉花以及临近熟悉农场主出产的棉花,但是现在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棉花供应已经是不够了。

    而且随着纺织行业市场的升温,这棉花已经是不太好收购了,所以这一次是他准备亲自跑一趟回家乡,拜访联系各农场主,除了想要和这些农场主直接建立合作关系外,也是想要劝说他们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毕竟纺织产业嘛,是需要棉花作为原料的,现在大恒帝国的不仅仅是国内工厂需要,而且也大量出口,这棉花已经是开始供不应求了。

    他自然是需要提前一步布局,稳定原料供应的。

    马家在家乡,那也是生活居住了几百年的了,最近十年发展的也不错,所以和周边的农场主关系也不错,当然了最关键的是马春凯给出的收购价不错。

    因此马春凯顺利的和家乡附近的数十家农场主签订了供货协议,此外又是找了临近镇子的众多棉花供货商以满足棉花供应来源。

    初步解决了原料供应后,马春凯回到罗海城和弟弟马春林商量了一番,觉得除了扩大规模外,还是需要提升技术,现在的纺织市场虽然红火,哪怕是质量很一般的低端布匹也能卖得出去,但是赚的钱却是始终没有高价布匹多。

    再加上过去半年里的确是赚了不少,就连马春林这个搭顺风车的小股东,住宅都已经是从多层小公寓换成了城郊的独栋小楼,从偶尔承租公共马车已经是变成了乘坐私人马车,都还有车夫呢。

    赚了钱的马氏兄弟冲劲很足,再加上大市场环境的确是好,这一咬牙就是准备也工厂现有资产为抵押,向皇室银行贷了一笔款子,用于订购最先进的纺织设备。

    这一次马氏兄弟是准备把工厂的技术水准,直接提升到一流水准。

    不仅仅是大恒内的一流水准,而且是蓝星上的一流水准,这机械设备都是直接从克鲁尔王国里进口的。

    马氏兄弟为了提升技术,从克鲁尔王国进口先进设备,这其实也是当代大恒很多企业的普遍行为,甚至也是大恒帝国和几个强国之间的主要贸易行为。

    大恒帝国这些年来,从克鲁尔王国、瓦利亚帝国等强国进口了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以实现自己的工业产业升级,技术提升。

    这固然是每年需要花费无数的资金用来采购这些先进机械设备,但是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马氏兄弟的纺织工业获得了这些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后,就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来高等级的布匹,继而竞争中高端布匹市场,而这些市场,原先可都是几个强国纺织业的市场。

    在纺织业里兴许还看不出来太明显的效果,但是在重工行业里,尤其是机械行业里效果极其明显。

    帝国最大的机械公司,京州机械公司下属所生产的众多机械产品,尤其是他们的主打的一些大型设备,已经是占据了国内大量的市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继而把产品赶出了大恒市场。

    大恒刚统一的时候,连个百吨级的自由锻造水压机都需要进口,但是现在,大恒都已经是能够自产千吨级水压机,同时帝国已经是开始研发更大吨位的水压机了,甚至都还开始了五千吨级这种当代最顶级的水压机研发。

    在钢铁领域,帝国统一之前的炼钢水准还停留在坩埚炼钢的水准上,因此钢材产能并不高,价格也贵。

    帝国统一之后花费巨资引进了一批平炉炼钢设备,开始了平炉炼钢,这种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流行的炼钢发能够灵活的使用生铁炼钢、废钢为原料,冶炼过程也更容易操控不仅仅是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引入这一炼钢法的大量设备后,帝国的钢材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能提炼出来性能更优良的钢材。

    同时帝国的机械研究企业,根据进口的这些平炉炼钢设备进行仿制生产,最后成功研发生产出来了自己的平炉炼钢设备。

    现在一些普通的平炉炼钢设备已经不用进口了,因为帝国的多家机械公司已经能够生产。

    不仅仅是机床、炼钢设备等,其实很多行业所需要用到的设备,一开始几乎都是只能进口,但是到现在,很多行业所需要用到的中低端设备,帝国基本都已经能够自产,而一旦能自产,帝国往往就会对国外同类产品实施高关税

    无耻的很!

    因此现在帝国除了一些高端产品以及顶级的设备依旧需要进口外,很多中低端设备已经是很少进口了,不是国产的质量好,而是进口帝国能自产的各类中低端设备关税太高,价格更昂贵。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恒帝国在统一之前,其实也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工业体系,只不过技术太落后而已。

    大恒帝国这些年干的事也不是说重头开始建立一个工业体系,而是对现有的工业体系进行技术升级。

    这种办法花费是巨大的,但是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大恒帝国最近这些年来的国防建设的水平逐步提高以及武器出口数额的提升,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以前的时候,大恒帝国虽然是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后装火炮的国家,但是质量说实话真不咋地,这也是为什么克鲁尔王国等国家也开始生产后装枪炮后,大恒帝国的后装枪炮只能依靠低价策略出口的缘故,因为质量根本比不过,很多国家哪怕是大恒的枪炮武器价格更低也不要,因为质量太差

    大恒帝国的罗安四型步枪,虽然是世界上第一款十一毫米步枪,并且是第一款采用管式弹仓的连发步枪,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和克鲁尔王国等国家的同类步枪比起李,罗安四型步枪的精度较差、枪管寿命较低,可靠性也不咋地。

    基本上除了价格便宜也就没啥好处了,非要说有的话,那么就是很容易仿制,很多二流国家买一批回去,再从大恒帝国这里要上一套生产设备,他们自己就可以仿制生产。

    就连奥尔王国这个除了黄金啥也没有的国家,都能建立一个兵工厂仿制生产罗安四型步枪,可见该枪对技术要求之低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开始批量服役步枪的八毫米步枪福元五型步枪,其加工工艺已经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第六百九十六章 工业的代价

    可靠性、身管寿命、精度等能够体现工业水准的性能,已经是处于国际一流水准,就算是让克鲁尔人来生产福元五型步枪,也不可能说把性能再提升多少了。

    而这就是大恒帝国持续多年的工业升级建设的效果。

    这一点在火炮领域其实体现的更加明显。

    老早的时候帝国就有七十五毫米三十倍口径野战炮的设计了,但是那个时候根本无法量产服役,因为生产工艺太渣,导致成品价格高昂,同时炮管质量也不咋地,根本无法批量生产

    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提升,帝国的南州机器局生产七十五毫米三十倍口径的的炮管,已经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性能更加优秀。

    帝国的火炮研发部门,已经是准备用这一规格的炮管,研发速射管退炮,并配属无烟火药发射药。

    不管是陆军速射炮也好,海军速射炮也好,这都是建立在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得到了升级之后的基础上的。

    而从帝国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就能够反推出来帝国的工业体系发展的有多么的迅速,而这一切,其实还得感谢克鲁尔王国、瓦利亚帝国、可凯尔帝国这三个工业强国的商人们。

    没有他们把大量先进设备卖给大恒人,没有他们把技术授权转让给大恒人,大恒帝国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里完成工业技术大升级的。

    当然了,帝国为此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年超过数以亿计的各类设备采购就是代价!

    为了采购这些先进设备,大恒帝国不得不每年持续大量出口农产品、矿产品、基础半加工产品以及石油产品。

    要知道,大量出口的粮食,某种程度上就是从大恒人的嘴里抠出来的。

    可别以为大恒人粮食产量高,大恒人自己就吃不完了,如果是敞开了吃,粮食产量再翻一倍两亿多的大恒人自己也能消化。

    毕竟大恒帝国固然是有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但是依旧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低等收入人口呢,这些人,日子过的可不咋地!

    帝国每年数以亿计的设备进口额,每年生产这么多粮食,却是依旧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处于无法温饱的状态,这就是帝国最近这些年进行工业升级所付出的代价!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