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又是个律师-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要是死了,复苏集团怎么样,也就无所谓了。
“哎对了爸,雨琦呢?怎么没看见她?”林烨回过神来,问道。
一直没看见宋雨琦的身影,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在她房间收拾东西吧,明天就要回韩国了,应该是在收拾东西。”
宋雨琦明天就要和李知恩一起回韩国了。
“我去看看。”林烨说着,起身走向宋雨琦的房间。
咚咚咚。
站在宋雨琦房间的门口,林烨抬手敲了敲门。
“请进。”宋雨琦的声音传了出来。
这声音不太……对劲?
林烨皱了皱眉,推门走了进去。
宋雨琦坐在床边,地上摆满了打开的行李箱,显然是在收拾东西。
“你不收拾东西,坐在这里干”林烨话说到一半,对面的宋雨琦抬起了头。
通红的双眼让林烨后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林烨目光下移,注意到了宋雨琦手里的那张照片。
是林烨和宋雨琦的合影,也是她一直放在钱包里的一张照片。
“你……”林烨张了张嘴。
宋雨琦的眼泪无声的划过脸颊。
林烨绕过这些行李箱,来到宋雨琦的身前,心里叹了一口气。
“别哭了,再哭妆都花了。”林烨揉了揉宋雨琦的小脑袋,安慰道。
“我压根没化妆!”宋雨琦抹了抹眼泪,梗着脖子说道。
“我知道,你是专家,这个时候你去是应该的。但你要记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宋雨琦一只手拿着照片,一只手抓着林烨衣服,抬头睁着通红的眼睛对林烨说道。
“知道。”林烨笑了笑,伸手揉着宋雨琦的小脑袋,“我记住你的话了。”
“好了,别哭了,我们出去吧。”
“嗯。”宋雨琦轻轻的应了一声。
晚饭。
林烨和李知恩坐在一起,林父和林母坐在对面,宋雨琦坐在李知恩的右手边。
林父将一瓶五粮液放到了桌子上,倒进了喝酒用的瓷瓶里。
“你明天什么时候走?”林父看着桌子上的菜品,拿起筷子去夹。
“今晚。”
林烨的话让林父夹菜的动作一顿。
不由得抬起头看向林烨,其他人也是看向了他。
林父移开了目光,拿起瓷瓶在旁边的酒杯里倒着白酒。
“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为国为民,是为大孝。”
林父说着,将酒杯递给了林烨,林烨连忙伸出双手接了过来。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医生身份赶赴一线,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在我的心中,你都做到了。”林父看着面前林烨俊朗的面容,无不感慨的说道。
片刻后,面容严肃了起来,林父拿着酒杯从餐桌前站了起来。
“我林宸此生不以自身成就为最大荣耀,而以能有你这样的儿子”
“为最大荣耀!”
“无论结局如何,我,以你为荣!”
林父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餐厅内响彻。
林烨没有言语,只是从餐桌前站了起来,笔直的朝着自己的父亲敬了一个军礼。
林父举起手中的酒杯。
林烨也是拿起了自己手中的酒杯。
“践行!”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一个城市的送行
第三百五十一章一个城市的送行(夺冠flag加更44/100)
是夜。
林父开着车,这辆载着全家人的车子向着协和医院的方向驶去。
车里有说有笑,像是一家人自驾游出门旅行。
没过多久,一家人便抵达了协和医院。
北京援鄂医疗队的集合地点就是在这里,在林烨一家人来到时,这里已经挤满媒体和医疗队成员的家属们。
记者们都是官方媒体,很有分寸,只是默默地记录着这一时刻,没有过多的采访环节。
林烨下了车,将自己的行李箱从后备箱取了下来,一家人来到了医疗队集合的地点。
援鄂医护人员都是好奇的看着林烨,一旁的记者们也是纷纷将镜头给到了他。
来之前就接到了上面的消息,这一次北京援鄂医疗队有一个很特殊的人。
复苏集团的董事长,世界冠军林烨。
这是一个大新闻,也是上面要树立的典型人物,是此次拍摄的重要一环。
“林董事长。”院长笑着上前,和林烨握了握手。
“今天只有林医生,没有林董事长。”林烨笑着说道。
“感谢林医生的选择。”
“我的职责。”
简单的交流了两句,林烨便提着行李箱加入到了援鄂医疗队的行列之中。
院长发表了出行前的最后演讲。
林烨站在队伍的左侧,安静的听着。
“我代表北京全体医护人员,愿诸君,凯旋!”
伴随着院长铿锵有力的声音,身后的人们齐声喊道。
“愿诸君,凯旋!”
记者们用镜头忠实的记录着这一刻。
“北京医疗队,出发!”林烨朝着院长的方向敬礼,朗声道。
他是此次医疗队的队长,虽然很年轻,但林烨明面上就有三星医院和协和医院的临床履历,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由他担任此次医疗队队长一职是经过北京医学界全体会议商议通过的决议。
医疗队的成员陆续登上带有北京援鄂医疗队标识的大巴车,林烨站在最后,目送着一位又一位的医护人员登车。
“林烨!”
林烨扭头看向李知恩的方向,四目相对。
李知恩快步跑了过来,紧紧的拥抱了一下林烨。
“安全回来!”
林烨嗅着怀里这属于李知恩的气息,轻声应道。
拍了拍李知恩的后背。
“走了。”
毅然转身登车。
李知恩站在车门口,愣愣的看着林烨的背影。
大巴车启动,向着远方驶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高铁站,这么远的距离,时间就是金钱,用大巴车时间太长,而且舟车劳顿,远不如高铁来的迅速。
街道两旁的安安静静的,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做出了贡献。一直所调侃的躺在家里赚钱,在现在也似乎成为了现实。
行李箱都放到了大巴车的下面,林烨就一个行李箱,倒是很轻松。
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
刚一坐下,身后一个年轻的护士便上前搭话。
“林医生,能给我签个名吗?”
“欸?”林烨惊讶的看向她,紧接着,一个个医护人员都坐不住了,纷纷围了过来。
“我也要签名!”
“给我一个!”
“我也要!”
看着围堵过来要签名的队员们,林烨笑了起来,大家的心态看样子都很不错。
“好好好,别急,一个个来。”林烨也理解她们。
平日里也只是普通的护士,没多少机会见到明星,林烨这样的世界冠军也是很少见到,更别说是和她们一起参加援鄂医疗队了。
“陈琳……”
“刘涵……”
林烨挨个签名,都是to签,签名的同时也在认认真真的记着这一十七名援鄂医疗队的成员名字。
算是林烨,一共六名医生,十一名护士。
希望,来时十七人,回去的时候还是十七人。
签好了名,这时,司机将车速放慢了下来。
一行人疑惑的看向了窗外,不明白为什么车速放慢。
只是,当他们将目光放到了窗外时……
道路的两侧,停满了摩托和警车。警察们站在车子的两侧,笔直的站立着,向着他们这辆大巴车敬礼。
没有言语,只有黑暗中闪烁着的灯光与警察同志笔挺的身躯与坚定的敬礼手势。
城市的灯光通明着。
街道上空无一人,却又仿佛人山人海。
恍惚中,林烨似乎看到了灯光下那一道道人的身影。
这是送行。
这座城市为他们准备的送行。
手掌按在胸口,心跳速度很快。
这一幕,很有冲击力。
林烨不由得笑了笑。
他们不是十七个人,而是一整个城市。
……
随着北京援鄂医疗队的出发,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也是陆陆续续的先后出发。
北京援鄂医疗队并不是第一支队伍,也不会是最后一支。
中华民族本就是这样一个族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新华社连夜赶制了视频,集合了全国各地的出发拍摄,集合成了一部短视频。
其中,林烨这个名字进入到了全国千家万户的居民视线中。
现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不是救世主,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正面形象与影响力。
林烨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在新华社一篇《临行的拥抱》专项报道中,人们了解到了,国内有一家公司叫做复苏集团,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免费提供大量的医护用品,为一线的医护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果没有复苏集团的无偿捐赠,一线的医护人员可能到现在还维持在一天只能用一套防护服的情况。
而作为复苏集团的掌门人,林烨本人还是呼吸内科的医学博士,不但调动整个集团为之努力,他本人也是北京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亲自来到了一线,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行列当中。
有人看着报道里的唯一的林烨与女友拥抱的照片,注意到了李知恩,但只当是很像李知恩的人,没有在意。
毕竟,这种时候很少会有人能将二者联系起来,人们的关注度大都在林烨的身上。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线
第二百五十二章一线(夺冠flag加更45/100)
医院会议室。
“各位专家,我想问一个问题。”医院的院长坐在会议桌的首位上扫视着下方坐着的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呼吸科专家。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医学界有着属于自己的声誉,都是非常有名的呼吸科专家。
在现在,汇聚在这么一个会议室当中。
“为什么这么多专家,这些个病人却是救不活。死亡率还在接连不断的上升?”
“为什么……”一名医生深吸一口气,开口了。
“我们对这个病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哪出了问题就治哪,尽最大能力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争取机会。”
“可是这个病毒就像是疯子一样,东跑西窜,我们根本没办法提前防御,只能等病人出问题才能针对性的治疗。但是,这样一来,免疫力本就不强的病人很容易出现……唉。”
这名医生说到一半,也说不下去了。
他是见惯了生与死,但不代表他就麻木了。
这些天来,死去的患者太多了,多到让他的心里有着一层浓浓的负罪感。
“我认为要尽快插管,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坐在院长身边,一直没说话的林烨忽然开口。
“林董,你那天的那个病人插管插的也不晚,但还是死亡了,这你怎么解释?”一名医生提出了异议。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