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仕途红人-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此同时,正林集团还以签订的意向协议向星华机械厂的广大职工许诺以近2的月息筹集他们的资金,优先安排职工在产业园就业,许多原先抱有抵触情绪的老职工,便开始转为支持正林集团收购星华机械厂。

    只是后来市委书记张峰发话了,东华市国资委便以协议细节不完善为由进行驳回,让正林集团的董事长夫妇措手不及,毕竟原先这样的收购行为,只要达成了意向协议,国资委的审批同意只是最后的一道程序而已。

    同时跟进的查处社会集资行动,在东华市形成了挤兑风潮,正林集团当然再也筹集不到任何资金,相反地,还要开始进行偿付。

    根据警方的调查,张峰发现光鲜亮丽的正林集团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

    董事长李正然和妻子沈林二年前就离婚了,只是为了维护企业形象,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夫妻离婚后,集团股权重新进行了分配,沈林拿下了效益最好的油脂公司,在省城准备另起炉灶,成立新的油脂厂,以便今后和李正然彻底断裂,不过此次的挤兑风潮,已经影响到油脂公司生产,目前全面停产。

    李正然已经和另外一个女人正式结婚了,这个女人是个90后,董事长为其在省城购买了别墅豪车。

    李凌凌去了国外,原本就不是去求学,而是为沈总今后转移财产做准备。

    星华机械厂的部分员工,把原先积攒的钱全部投进去,从此老无所依,此时欲哭无泪。

    愤怒的维权者骂完李正然和沈林后,继而咒骂东华市领导,说是“市府搭台、骗子演戏”,市长施东城把正林集团吹上了天,事情发生后,又不进行处理,还忙着推卸责任。

    在最初张峰以强硬手段叫停星华机械厂收购和查处社会集资时,市长施东城还是有些埋怨的,现在发现正林集团如此乱来,也是后怕不已。

    既然张峰和施东城达成了一致意见,便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经过一系列程序,东华市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捕李正然和沈林,查封正林集团所有的资产进行拍卖,以偿还向社会民众集资的本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市委书记张峰赴北湖区接访走访。

    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企业、基层“急难愁盼”的问题。

    “您好,我是市委书记张峰,请问您有什么诉求?”在海山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接待室里,张峰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为了促进当地旅游开发,海山县王宅村决定修建一条环湖路。

    王宅村是库区村,全村300多人,人均耕地只有03亩。王宅村在王宅水库南侧的河沿有70亩耕地,这几乎是村里20多户、近百人的全部耕地。

    “依靠种地为生根本没法活。大部分村民以外出打工、做生意来维持生计。”村民代表史巧泽一直在外打临时工,有活儿了出去干上几个月,没活儿了再回村里照顾下农活。

    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在河的南沿种上了农作物,而在外经商或者打工农户的耕地则空闲了下来。

    “这些耕地离村庄太远,很多人不想种地。后来,村支书刘培坚提议,还不如把这些地承包给别人耕种,让他们给点承包费用,比这样闲着强……”章叶轩接话道。

    章叶轩曾经是王宅村的村主任,时任村主任的他和时任村支书刘培坚在得到村民的许可后,在五石镇法律服务所的见证下,在镇法律服务所和外村的八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

    承包费用平均每年也就百十元,村民本来也并不太在意。而王宅村委会也没有其他收入,当初外包耕地就是为了能有一些收入来供村委会一些开支。

    70亩耕地,以甲方为王宅村村委会的名义承包给了乙方外村的6户农民,承包期限为9年。

    当时的土地承包合同中还明确了承包土地不得毁坏、出租或者转让。如需转包或者转让时,要经村委会许可,承包费由时任村支书刘培坚保管。后来,这些钱一直到事发,村民都没有再见过。

    后来,因为耕地的偏远和土地贫瘠,外村的6户农民也很少有人来种地了。“种地不挣钱,还赔钱呢。”没多久,河沿的耕地又长满了荒草。

    后来,章叶轩在担任了三年村主任之后辞去了村主任一职,外出经商,主要是在村委会干不挣钱,没法养家糊口。

    接着,村支书刘培坚也去了沪海市,想找生意做。没多久,就带着妻子,还有本村村民胡志刚夫妇一起过去了。

    最终的矛盾爆发,原由是第一份和外村村民的合同还没有到期,刘培坚就又把这些土地承包给了叶胜华。

    半年前,史巧泽偶尔看到有人在河沿耕种,上去问了一句,才知道这片地早就属于叶胜华了。

    在五石镇办公室里,叶胜华给史巧泽出示了当年的合同和刘培坚写的收条。原来,刘培坚再次把耕地承包给了当时在镇里工作的叶胜华,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更没有经过村民的同意。只是在那个时候,刘培坚已经不再担任村支书的职务了。

    这次的承包期限居然是30年。

    章叶轩回忆道:“这个事谁也不知道,他当时已经放弃了村支书的职务,如果不是现在补偿款被其他人领取,大伙儿还蒙在鼓里。”

    刘培坚三年前就离开了村子,后来大家才知道,半年多前,他从沪海市回来,悄悄和叶胜华签了土地承包合同。

    对于这份土地承包合同,叶胜华拒绝和村民调解,他认为刘培坚是代表村委会和他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村民有异议,可以向海山县人民法院起诉,结果由人民法院判决。

    原先村民对这些承包款并不在意,为什么现在要进行追讨了呢???

 第756章接待信访工作

    当年,刘培坚和叶胜华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是一份手写的合同。

    合同中刘培坚写道: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增加集体和个人经济收入,根据有关规定和有关土地政策,并经过王宅村两委研究、村民同意,决定将村河沿的所有土地承包给叶胜华。

    承包期限为三十年。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清,三十年承包费为5万元整。

    村民史巧泽说道:“卖完地拿了钱,刘培坚就跑了,当时村里就没有村两委班子。”

    从时间上来进行推断,刘培坚当时就拿着这些承包款去了沪海市做生意。

    村民之间本身走动也不多,大多数村民直到这里的环湖路建设开工,才知道这片地早就易了主。

    史巧泽多次找五石镇领导出面协调,要求叶胜华归还这些土地,叶胜华不仅没有同意,还拿出了一张4万元的收条给村民看。

    叶胜华解释道:“承包款是5万元,刘培坚又借走了4万元,他总共拿走了9万元。”

    当然,不管叶胜华如何说,村民都不承认。

    村民们找到刘培坚的妻子,她一脸怨恨地说道,刘培坚走了七八年没有任何消息,我就当没有他这个人。这些年刘培坚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更没有给过她和孩子一分钱。

    刘培坚在上海的时候对陈霞特别好,也很大方。陈霞家里有啥事都是刘培坚跑前跑后,时间一长俩人就凑合到一起了。

    陈霞,就是当年一起和刘培坚夫妇去沪海的胡志刚的妻子。

    王宅水库环湖路全长20公里,工程总投资2亿元。其他路段修路占地的赔偿款已经赔偿到各个农民手中,根据合同,王宅村河沿这块地的补偿款全部被叶胜华领取,被占地的农民没有拿到一分钱。

    这才是矛盾真正的开端。

    叶胜华的解释是:“这份合同,是盖了村委会的公章,这说明刘培坚是一种职务行为,也就是说刘培坚是代表了村委会这个单位与我签订的合同。现在土地没有了,我当然要收回这些承包款和借款。”

    对他来说,他承包土地与村委会有关,和这些村民无关。村民应该追究村委会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而不是直接与自己产生纠纷。

    而村民则认为,不论是谁的责任,现在的耕地的确是叶胜华在耕种,要让叶胜华共同来参与调解,这是合理合法的。

    另外,不管怎样,叶胜华也不该领取他们的土地补偿款,现场一片吵杂。

    张峰听明白了,于是问道:“你们自己的地,村委会没有经过你们同意就承包给了别人?你们当初怎么不找村委会的刘培坚?”

    村民史巧泽解释道:一是村民也不知道刘培坚私下把地包给了叶胜华;二是很多村民也不敢去找刘培坚,怕得罪了村干部。

    张峰对此解释也可以理解,于是说道:“第一,你们要保证,承包耕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在村民的手里;其二,是村委会和刘培坚在承包给叶胜华的时候没有经过村民同意;其三村委会和刘培坚没有把承包费给村民。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落实了,这事就能解决。”

    村民对于张峰说的三点,愿意写下保证书,于是张峰便单独找叶胜华了解情况。

    在张峰的印象中,作为镇干部,叶胜华不应该进行如此操作。只是他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让他大吃一惊。

    叶胜华说道,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乡镇干部无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

    只是由于海山县和五石镇财政困难,而各方面的民生开支必须得到保证,乡镇干部本应享受的正常待遇不能正常兑现,工资滞发、奖金被扣,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由于是私下聊天,叶胜华吐槽道:“工资不高、事情不少”“挣不到钱、升不了职”。

    说是近年来工作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而收入却不见涨,可谓是辛苦之外心更苦,一些人甚至自嘲:“以前天天扶贫,如今自己倒快成了贫困户。”

    张峰原先担任过乡长,知道乡镇干部人员虽然不多,但身份结构较为复杂。除了公务员、全额拨款事业编和差额拨款事业编等编内人员,还有劳务派遣、临时工等多种身份的编外人员。身份不同,对应着待遇差异较大。

    叶胜华说道,他已经工作八年了,因为镇里工作人员较少,所以除本职工作外,一般还兼着一两个其他岗位。

    目前事业编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公务用车补贴,时间长了出行就是一笔大开销,而买车每月车贷就占工资近半。

    工资少、干活多的境况本就使得乡镇干部压力较大,如今待遇难以保障更是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叶胜华说道:“张书记,一些干部不想干事、不愿干事,各镇乡、部门物色办公室主任、科长、站长人选都不好找,没人愿意干。”

    “平时吃饭在食堂、住在宿舍,倒是省了不少钱,但一想到买房装修、结婚成家,还有各种人情往来,就觉得头疼。”

    “为此乡镇干部存在逃离乡镇的趋势,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一心想着考试或借调,甚至辞职走人。”

    “大家想往城里调动主要是看中晋升空间和相关配套,毕竟在乡镇工作晋升职位有限,同时成家有小孩后更多是要考虑孩子就学以及老人看病问题,往城里走是必然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