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仕途红人-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平读大学期间依然很优秀,他当选班长,又入了党,奖状拿了一大堆。

    等到他大学毕业时,别人找不到工作,他却因选择太多而发愁:要么选择特招参军入伍,要么继续深造读研,还可以去省城知名企业做程序员。

    王平从小就厌恶其父亲王成的“军事化”管教,自然不会去当兵;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得尽快工作挣钱,读研也不太现实。

    当时,许多互联网公司正处于扩张期,王平收到了好几家大公司的招聘邮件,但其父亲王成一心想让王平吃公家饭,不答应。

    父子反复博弈,王成最终指明了一个方向——考公务员。

    其实上,王平对进体制内工作没什么兴趣,但也谈不上抵触,毕竟公务员旱涝保收,还是很有前途的。

    学霸就是学霸,王平只学习了二个多月,就考上了北湖区公务员,还是区委办公室的岗位。

    从此,王平再次成为王通老家人称羡的对象。那时,王通已经读高二,其父亲王刚一直拿王平的经历进行激励。

    王平去单位报到时,区委书记亲自接见了他,因为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在手,王平很快就进了秘书室,被重点培养。

    可惜王平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写作对他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在办公室工作,有没完没了的材料要写,王平在秘书室里干了大半年,还是连一份像样的材料都写不出,这与王通擅长文字工作,简直是天壤之别。

    犯了几次错后,王平便被安排去负责单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别以为这是高大上的工作,别以为是让王平从事了专业工作,其实上,区委办公室的计算机网络工作不同于保密局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其实就是修电脑、搞网线的杂活。

    起初,王平觉得这没什么,按时上下班,工资照拿。但三四年过去,王平觉得不对劲了——与他同批进来的同事,有的升了职,有的涨了工资,再不济也待在一个实权部门,有“福利”可拿。而学历最高的他,依然在原地踏步,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要知道,区委办公室毕竟是培养人的地方。

    大家都说,这是因为王平太老实了,不会交际。

    平时,他跟同事打个招呼都费劲,更别说跟领导套近乎了。其他人下班,都是三五成群去吃饭、唱歌,王平几乎不参与,他下班就直接回宿舍,不再出门。

    王成见状很着急,一直敲打王平,说不能一直做闷葫芦干事,没事得去领导跟前转转。

    王平含糊答应,然后一切如旧,王成没有办法,就找王通的父亲王刚帮忙。

    有一年春节,王通放寒假回家,王刚就借为儿子王通接风的由头在家摆了一桌菜,请王平来吃饭。

    不一会儿,王刚就把王平灌到位了,然后才开始劝,让他在单位不要太老实了。

    王平却一直不接话茬,只是闷头喝酒,最后“啪”的一声把酒杯倒扣在桌上,缓缓地说道:“叔,你以为我真的那么不懂事啊。我也想,只是真的钱包羞涩。”

    王平解释道,交际无非是请客吃饭加送礼,可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钱。

    他只是一名科员,一个月工资加奖金8000多元,除了补贴父母看病买药,还得给二老一些生活费,加上自己租房吃饭等日常支出,北湖区是东华市城区,消费水平高,为此很难攒下钱。他不跟同事出去,是怕回请;不接近领导,是怕送礼。

    王刚知道内情后,理解他,没再说什么,便嘱咐王平好好工作,说工作做好也能出头,王平最后苦笑道:“叔,这话你自己信吗?”

    王刚有些尴尬,沉默不答。

    不过,王平也不是一直没有改变。

    他曾试图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进一些信息化办公软件、设备进单位,写了几份报告,但都石沉大海。有人嘲笑他不懂规矩,“想出头想疯了”。

    后来,随着单位里的事情越来越多,王平就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办公室的领导经常会说:“就让那个管电脑的王平去吧。”

    当然,吃力废时的事情办完了,王平还是那个管电脑的,岗位、级别还是一点也没有改变。

    让王平最终下决心离开的,不仅是事业不顺,还有不顺的婚姻。

    刚进单位的时候,王增有够硬的文凭、稳定的工作、人品和外貌也不差,就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当时很多人为王平介绍对象,他对相亲也不抵触。他自知性格木讷,靠自己去认识异性,几乎不可能。

    只是,很多女生听了王平的家庭条件后,都选择了拒绝。

    当时,王平的父亲王成折腾一门生意好几年了,没赚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根本凑不出房子的首付。

    在东华市区没有房子,任你是啥都没用。

    当然,王平也有两次结婚的机会。

    有一次,王平认识了一个独生女,女方家里是开玩具厂的,父母愿意提供一切物质条件,只要求未来生一个孩子跟女方姓。

    这个要求却被王平的父亲王成坚决拒绝,他说这是倒插门,认为自己的儿子王平好歹是国家干部,那个女生只是一个临时工,找王平是高攀,还敢提这条件?在王成的胡搅蛮缠之下,这门婚事黄了。

    还有一次,某局长的千金看上了王平,局长也说他前途无量,就差贵人提点了。

    当然,局长千金也有缺点,她脾气骄横,不好伺候,这时王成却让王平忍着,说前途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王平对这个女生无感,只是年纪大了,婚事不能再拖。他一直迁就着,直到这位千金对王平的母亲发了一次脾气,王平再也不忍了,果断选择分手。

    早在王平去北湖区委工作之前,王通的父亲王刚就说他不应该考地的公务员,“平儿,你们家特殊的情况,无论如何都要离家里远一些”。

    刚开始,王平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第674章人微便言轻

    王平当时不相信,觉得王通的父亲王刚多虑了,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办事员而已。

    几年下来,老家的亲戚们觉得有个熟人在北湖区委工作,办事方便,大事小事都去找王平。

    比如,原先北湖区委旁边是北湖区民政局,老家那边只要是结婚的都让王平带领,王平觉得很奇怪,符合条件拿着户口本跟身份证就可以领证了,找他工本费也省不了。

    可老家人就是觉得有人带着去有面子。于是,王平每次除了带路,还要买烟买糖当人情,直到北湖区婚姻登记处搬走,他才彻底解放。

    王平的父亲王成是个极好面子的人,王平考上公务员后,他就更爱炫耀了,无论别人聊什么,他都会绕到自己的儿子在区里上班,有啥事要帮忙尽管提。

    这样一来,王成便给王平添了不少事,可王平人微言轻,能决定什么呢?最后事情办好了,对方觉得是应该的,办不好,还会落下埋怨。

    王通的父亲王刚认为,王成在外面主动揽事儿,就是想把自己年轻时丢失的东西捡回来,想把过去丢掉的面子找回来,可是他越这样做,就越让人瞧不起,还让王成王平父子关系日趋紧张。

    王通对张峰感慨道:“张书记,我们老家人情礼节很重,无论大事小事,王成都要喊王平回家露个脸。”

    “王成要王平多跟老家的亲戚亲近,只是王平有公务在身,不能经常请假,王成就数落他忘本、让自己难堪。”

    “张书记,王增之前去帮人办事时,由于自己‘知名度’太低,几次被人像在审查骗子一样询问,这让他心里难以接受。当然也开始明白,自己实力不足,压力很大,后来他干脆不接老家人的电话了,就算别人当面请托他办事,也是推三阻四的。”

    “说实话,我也是从王平的身上吸取了教训,不轻易答应老家人的请托,时间一长,就算我成为了市委书记的秘书,也没有多少人来请我帮忙。”

    “当然,会有人在背后骂我,说我官越当越大,不理普通老百姓了。其实上,我如果离开了市委书记,啥也不是。再说,我又不能轻易抬出市委书记的名头,总不能因为我的事情坏了领导的名声。”

    “有一次,一个本家堂叔想要一块宅基地盖房结婚,王成便主动说能帮忙拿到批文。”

    “谁知王平一听就拒绝了,说现在管控严,自己搞不定,说什么也不肯帮忙打招呼。”

    “王成大骂王平一通,又不好回拒堂叔,就赌气自己去跑门路。他从堂叔那里拿了2万块钱去打点,最后钱花完了,啥进展都没有。”

    张峰脸色凝重地说道:“是啊,许多人还停留在以前托人送礼办事的旧观念上,其实是,关乎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已经非常透明,要么不用送礼没有关系也能办成,要么就算有人脉也不成。”

    “为此,我打算搞一个办事平台,让许多事情可以在网络上经办,同时公开发布办事标准、程序、所需材料等。”

    “我们一直在讲,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个平台就是把许多部门的审批的事项公布在网络上,让大家都知道,能办就办,不能办就是不能办,少了很多暗箱操作的事情。”

    王通说道:“张书记,你听我讲完王平的事情,你就会知道,如果把此事交给他来负责的话,肯定会倍加珍惜,因为他经历过太多的事情。”

    “堂叔婚期临近,房子还无着落,婚事都差点黄了,便带着一帮人堵到王平的家里,王平的父亲王成不敢吭声,最后是我父亲带着王平给人赔礼道歉,承诺还钱才罢了此事。”

    “堂叔他们走后,王成又来了脾气,大骂王平没出息,让他丢了老脸,还大喊大叫地让他滚。”

    “也正是这一次,老家人才终于看清王平确实没什么权力。他工作那么多年,家里还是一贫如洗,于是对王平的‘高看’也逐渐消失了。”

    “王平已不再是老家的骄傲,而是彻底成了一个笑话。王成再跟外人夸起王平时,大家就哄笑着散开。同时,无论王成再怎么揽事儿,老家也没人相信了,王平反而获得了安静。”

    “我参加工作那年,回老家参加了一场婚礼。在桌上,亲眼见到同村人钱军突然向王平发难。几杯酒水下肚后,钱军就开始讽刺王平,说念那么多书没用,还不如他一个卖菜的挣得多。”

    “钱军跟王平同岁,两人从小就是两个极端,钱军初中念完就出去打工,王平考上名牌大学那年,欠了一屁股债的钱军从外地回家务农。那时候的他仿佛是一只老鼠,谁沾着都觉得晦气。”

    “可是几年之后,钱军遇到了好行情,他种的大蒜卖出了高价,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专做蔬菜贩子,钱越赚越多,成了老家第一个在东华市区买房子的人。”

    “被钱军当众羞辱,王平红着脸,鼓着气,嘴里却不知该如何反驳。那番模样,惹得旁人也一直发笑。当然我年轻气盛,直接便对钱军的他儿子说:‘你爸说了,你不用上学了,直接回家玩去吧。’”

    “当时,我在东华市委上班,我爸在村里又有威信,钱军不敢说我,便打他儿子的头,骂道:‘别听你哥的,吃完饭赶紧跟你妈回城里去上英语课,再考不及格我揍你。’”

    “大家哄堂大笑,王平的脸色也舒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