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还有,让章邯设法陷害项羽账下有能力的忠臣,范增是首要目标。

    陈平面带笑容,夸赞道:“这招真是妙啊!楚国恢复分封,对秦有利。将六国分化瓦解,才有可能让大秦重新一统天下。”

    子婴道:“陈卿,我们派出去的人可设法联络上章邯,互通消息。”

    陈平应诺,随即沉思起来,还有没有办法让章邯做得更好?

    有了!陈平想出了更进一步的策略。

    “大王,若楚国有才能忠臣被陷害而死,未免可惜!先陷害楚国能臣,再迫使其投奔大秦,为大王所有,一举两得!”

    “妙!陈卿这招真妙!”

    子婴为之兴奋,大口夸赞着,这招真够毒辣,却是高招。

    有时候,谋士一个计策,效果能顶得上千军万马。

    经过几个月来的接触,对于陈平这个人,尉缭越来越佩服,向陈平作揖道:“陈参乘之谋,尉缭所不及也!”

    陈平向他还礼,说些谦逊的话。

    “用膳了!”

    子婴把两幅图纸收起。

    内侍们端来饭菜,君臣三人一起吃饭。

    除了跟家人外,子婴跟尉缭、陈平一起吃饭次数最多。

    尉缭六十余岁高龄,精神尚好,牙齿却不好,已经掉了三四成,剩余牙齿也不太好使。

    凡是跟尉缭一起吃饭,子婴专门让御厨做尉缭喜欢吃的菜,并且要把菜煮烂一些。

    叫花鸡是尉缭喜欢吃的。

    在尉缭旁边,有个内侍用手指撕着鸡肉。

    尉缭牙齿不好,内侍把鸡肉撕开一块块,变成手撕叫花鸡,方便尉缭食用。

    “丞相慢用!”

    子婴先吃饱了,尉缭牙齿不好,要慢慢咀嚼食物,进食速度慢。

    陈平吃相始终十分斯文,很快也吃饱了。

    等尉缭吃饱后,三人再继续讨论政事。

    目前,陈平公开的官职是参乘,时常跟随子婴,有时也做些主簿的工作。有时陈平要离开,去处理间谍方面事务。

    两天后,子婴、陈平、尉缭、尉羽四人,来到咸阳城郊的兵工厂,这里专门生产弓弩。

    工师名叫朱骏,秩俸三百石,前来迎接王驾。

    子婴首先对兵工厂参观一遍。

    这间兵工厂生产各种弓弩,包括了秦军装备的弓弩所有种类,分别是弓、单兵弩和床弩三大类。

    跟其它兵工厂一样,这里采用质量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工序模式。

    弩所需的零部件,有些是在兵工厂制作,有些则需在外面完成。

    弩所需的木材,专门有人在外面砍伐树木。

    在兵工厂内,专门有做弓的工序。

    这道工序又分为好几道生产线。

    做弓箭的弓臂是一道生产线;

    做单兵弩的弩弓是生产线;

    做床弩的弓、床架又是生产线;

    在箭矢方面,弓箭、弩箭、床弩箭规格不同,又分为若干工序。

    在弩机方面,这里有铸铁区,铸造各种金属零部件。

    最后的工序是组装,把各种零部件组装好,便是成品。

    每道生产线都有相应的工匠、工丞,各司其职。

    “这里技术造诣最高的工匠是谁?”

    “禀大王,是名叫常骆的工丞。”

    随即,常骆被叫进办公室。

    子婴看过常骆资料:陇西郡人,三十七岁,秩俸一百石。

    子婴把画着诸葛连弩纸张打开,给几人过目。

    尉羽、朱俊、常骆看了之后,脸色大变。

    常骆道:“大王,这是可连续发射的弩。”

    “对,这是一种连弩。”子婴欣然点头道:“叫‘秦连弩’。”

    “秦连弩?”朱俊、常骆顿时两眼放光。

    子婴道:“寡人要你们把连弩造出来。”

    接着,由陈平把连弩的原理讲述一遍。

    常骆道:“大王,请给微臣十天时间,定能造出第一具连弩!”

    随即,子婴让人取来一把单兵弩,指着望山跟两人说明,指出专门划出刻度,更有利于瞄准,以后的单兵弩望山都要有刻度。

    这是很好的设想,值得高兴。

    不过,跟连弩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子婴返回咸阳宫时,已经是傍晚。

    家人们皆已吃过饭。

    冯幽兰正在带孩子,嬴梦虽然不是她所生,她对嬴梦的喜爱不亚于于王思。

    冯幽兰肚子更大了,临盆时间预计在四月份。

    子婴抱了抱女儿,问道:“王后呢?”

    冯幽兰道:“大王,王后在织布。”

    子婴把女儿给冯幽兰,走入某房间,只见王思和数名宫女正在操作着织布机,用织布机织布。

    这种原始的织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又叫腰机。腰机没有机架,把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

    “大王!”

    见大王到来,王思和宫女们停下手来,都起身向子婴行礼。

    子婴淡淡一笑道:“王后又来织布了!”

    在未出嫁前,王思在家里既看书识字写字,也做些女红。

    女红包括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

    在秦王后宫,要是没事时,宫女不能无所事事,必须做些女红。

    王思有时会干这些事情打发时间。

    王思道:“妾身想亲手做衣物给大王。”

    子婴笑道:“好啊!寡人等着。”

    他又再拿起织布机打量起来,在子婴看来,这种织布机实在太落后了。

    对于古代的发明创造,只要能大概懂得相关原理,按照这时代技术水平有可能造出来的物品,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子婴都尽量让这些东西问世,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之前让曲辕犁、水车、筒车、纸问世,已经产生了较大作用。

    除了农业外,纺织业也是重要行业。

    对于纺织机械,子婴唯一能知道的是“三锭脚踏纺车”,这是宋末时期黄道婆的发明之一。

    这时期的纺车,是手摇纺车,生产效率低。

    要是三锭脚踏纺车问世,能促进纺织业发展。

    黄道婆是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在纺织机械、纺织技术方面有诸多发明,三锭脚踏纺车只是其中之一。

    只可惜,子婴只记得三锭脚踏纺车这种。

    第二天,子婴把三锭脚踏纺车结构在纸张上画出来,并详细注明工作原理,交给相关工匠去制作。

    ——————————

    魏国都城,大梁。

    项羽派出的武涉来到了这里,面见魏王豹。

    魏豹客气道:“不知楚王遣贵使前来,有何要事?”

    在魏豹面前,武涉一副倨傲之色,他说道:“若没有楚王,魏国早就不复存在,齐国、赵国、韩国、燕国同样不复存在。楚王乃是天下共主,五国应当称臣,须公开称臣。楚王决定登基为皇帝,其余五国,皆是楚国皇帝的诸侯国,楚王举行登基大典,五国国君皆要前往彭城朝拜。”

    他说话的声音很大,生怕别人听不到。

    魏豹大惊,之前楚王登基他要下跪,现在居然要公开称臣。

    不过,他没有底气、更不敢违逆项羽。

    魏豹弱弱地道:“贵使所言甚是,寡人乃楚王臣子,魏国乃楚国诸侯。楚王登基为皇帝,寡人一定前去。”

    随后,魏豹隆重招待武涉,公开宣布这件事。

 第95章 共同进退

    楚国,彭城。

    范增为了对付秦国,殚精竭虑,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某个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叫来。

    那人来了之后,范增把事情说一遍。

    那人吃了一惊,范增要他前往秦国做间谍。

    去到秦国后,说是得知秦国求贤令后,前来投奔秦国,必要时,可以找陈平举荐。

    范增许诺,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

    武涉离开大梁,往西前往韩国新郑。

    项羽给他的任务是,按顺序分别前往魏国、韩国、赵国。

    大梁在现代称为开封,新郑位于现代郑州,两者距离不远。

    数天后,武涉抵达新郑。

    韩成在朝会上公开接见武涉。

    “楚国使臣武涉拜见韩王!”

    “不知楚王遣贵使前来有何要事?”

    接着,武涉当众把在魏豹面前的那套说辞说出来。

    项羽居然如此,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武涉道:“楚王乃天下共主,登基为帝理所当然。魏王明事理,已明确臣服楚国。”

    韩成没有回应,看向张良。

    张良对武涉道:“此事甚大,韩国还需仔细商议才能答复,烦请贵使到偏殿歇息。”

    武涉离开后,张良再让其他大臣离开,只有韩王信留下。

    韩王信一副愤愤不平之色,说道:“项羽欺人太甚,大王不能答应。”

    韩成一副苦瓜脸,说道:“若不答应,惹恼了项羽,如何是好?若项羽派兵来攻,韩军可能抵挡?”

    话说到后面,他看向张良,还得由张良说了算。

    只听项羽道:“若只有韩国独自面对楚国,自然难以抵挡。若赵国、齐国加起来,便不惧项羽。臣认为,得先看看赵国、齐国之意。若两国向项羽称臣,韩国也只能如此;若两国不答应,韩国也勿须答应。三国结为盟国,共同进退。”

    韩成和韩王信都觉得有理,同意这么办。

    张良立即派人分别赶往赵国、齐国,争取比项羽的人早一步赶到,说出项羽意图,再讲明韩国的立场,讲明韩国不希望屈服于项羽,但如果两国皆选择臣服于项羽,韩国只能如此。

    第二天,张良亲自见武涉,对他说韩国一时难以做出决定,贵使可先回去,以免耽误其它事情。讲明韩国会在楚王正式登基前做出答复。

    这是先拖延时间,等得知赵国、齐国决定后定夺。

    武涉无奈,只得明确说明,要是跟楚国对抗,死路一条。

    ——————————

    掌握炼钢技术,提升冶炼水平,需要长期的研究、大量的试验,这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子婴急不来,只能等待。

    而连弩不一样,制造连弩,并不是对现有技术进行重大改进,制作连弩所需要的各个零部件,以现有技术水平是没问题的。

    重点在于设计方面,在于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这天,子婴接到报告,连弩已制作出来了。

    子婴快速来到兵工厂,要检验连弩做得如何。

    距离上次来这里,相隔九天时间。

    兵工厂内某处,这里有块空地,是专门为检验弓弩性能所建造,空地面积较大,以满足对不同弩箭的试验要求

    此时,常骆正在拿着连弩,对着远处的箭靶连续发射。

    朱俊就在他旁边,观察着另外一把连弩。

    见大王前来,两人忙停下来,一齐向君王作揖行礼。

    常骆兴奋道:“大王,微臣忙了九天,终于成功了!”

    这里有一张桌子,桌面上放着两把连弩和许多箭矢。

    连弩的体积比单兵使用的单发弩机要大,子婴双手将其拿起来觉得很沉,幸好本身这副身体体质不差,这两年又坚持体育锻炼,要不然就算能勉强将连弩拿起,亦坚持不了多久。

    首次看着连弩成品,子婴先仔细打量一番。

    连弩的构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