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片区设置有苑令一名,下辖苑丞四名(秩俸六百石),负责片区内的养马。

    除了中央朝廷派驻的官员外,当地郡县要全力协助。

    要是所在片区养马养得好,苑令、苑丞有功,对地方郡县相应官员政绩考核有巨大作用。

    子婴向曾匀道:“这是在干什么?”

    曾匀道:“禀大王,在这个月,本厩苑有615匹马成年,有413匹身高达到要求,再集中起来检验。”

    子婴道:“你们继续。”

    现场人员继续着原本工作。

    一匹匹马进行测试,由吏员做着记录。

    根据要求,马匹探前蹶后必须达到一丈六才算是及格。

    马匹前蹄子往前一拔就是探前,后蹄子再往后一蹬,就是蹶后,就是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一纵距离要达到一丈六。

    这是马匹奔跑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时期一丈相当于231米,一丈六相当于37米。

    秦军对战马的挑选,有着统一标准。

    除了探前蹶后一丈六外,身高必须达标。

    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相当于现代的133米。

    身高达标的马匹才会进行能力测试,测试通过后交付给军队使用。

    对于身高或能力不达标的马匹,会有其它用途。

    首先考虑的是用做牵引战车的马匹,每辆战车需要四匹马牵引,车兵对战马的需求量也不小。

    对于车兵的战马,同样有一定要求,要是还不达标的马匹,仍然有使用价值,一般会用于运输物资。

    子婴来到其中一边,这里还有一半匹马尚未检测,每匹马的身高都不矮,目测不会有低于133米的。

    这里有十数名吏员,这两百余匹马就是由这些吏员牧养成年。

    子婴又观察到,每匹马的大腿上都写着字。

    这些字,有马匹编号,也有负责养马的吏员名字。

    每个养马场有许多名吏员,每名吏员负责牧养若干马匹,马匹从出生后到成年这个时间段,需要专人牧养。

    如果一个吏员能够养出更多的马成为合格战马,那是有奖励的,也有可能升为小官。

    子婴又再观看马匹检测,每检测完一匹,吏员都会做好记录,达标的牵到一边,不达标的牵到另外一边。

    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测试完毕,在413匹马中,有322匹达到要求。

    大秦五百年

 第91章 时机还没到

    子婴翻看着吏员的记录本,合格的马匹专门在一个本子上记录,记录着编号和养马的吏员名字。

    不合格的马匹记录在另外一个本子。

    最后,曾匀根据记录本当众宣布。

    “合格战马共322匹。其中,赵七所养为十三匹,王五所养十二匹……”

    赵七和王五都站出来,高高兴兴的,被其他养马吏员羡慕着。

    养出更多合格的战马,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还有实质性的作用。

    商鞅变法后,要获得爵位,最直接办法是从军立军功。

    但要封爵并不仅限于从军杀敌这个办法。

    比如,如果擒获官府认定的盗贼,可以获得爵位。

    比如,农户勤于农耕,上缴粮食多,可以获得爵位。

    子婴要打造十万骑兵,需要大规模养马。

    为了鼓励养马,子婴和尉缭商量后出台措施,如果吏员养出合格战马累计达到若干匹,可获得一级“公士”爵位,累计数量达到公士标准的三倍后,可获得二级“上造”爵位。

    对于爵位授予标准,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就算是养马非常好的人,最少要努力工作七八年才能获得公士,要二三十年才能获得上造。

    要靠养马获得爵位不容易,但又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让养马人看到希望,既能达到激励作用,又不至于增加太多朝廷负担。

    上缴粮食和养马,都有可能封爵,但顶多是低级爵位,要想获得高级爵位,还得要从军。

    随后,养马场和军队办理交接手续。

    苑令下辖的吏员在纸张上书写公文,公文上写明日期、部门名称、马匹数量、移交给军队的部门名称,公文一式两份。

    写好之后,苑令曾匀签名、盖章,前来接收的军候签名、盖章,双方各一份。

    办好手续后,该军候向子婴告别,带着部下和马匹离去。

    这天晚上,子婴同样是在营帐中过夜。

    第二天,子婴在腾其、曾匀带路下,来到了一处马棚。

    这处马棚,是专门畜养公马、母马和小马的。

    马棚里有许多马舍,每间马舍都有相应编号,由相应吏员负责。

    每名吏员负责若干马舍。

    每间马舍有一匹母马。

    有些母马肚子大还未生育。

    有些是刚育种肚子还未大。

    有些是生出马崽后不久,小马正在吃婴询问养马的相关情况。

    每个马棚负责人,官职名称为“马啬夫”。

    啬夫是基层小官通称,秩俸为五十石到二百石不等。

    农业方面的基层小官,称为“田啬夫”或“乡啬夫”。

    负责一个驿站的官为“置啬夫”。

    此外,还有仓啬夫、库啬夫、苑啬夫、皂啬夫等等。

    马啬夫向子婴讲述详细情况。

    首先是马种,公马和母马都必须是良种马。

    这处马棚,畜养有550匹母马、22匹公马。

    当小马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将会离开母马移送到其它马棚。

    每个马棚都有专门的屋子作为“办公室”用途。

    子婴在马棚参观一遍后,来到办公室。

    这里有本子记录着工作情况。

    公马母马育种,生育小马,小马长大移交其它马棚,乃是马匹死亡等等,都会有相应记录。

    记录本记录得很详细,包括日期、马舍编号、相应负责的吏员。

    另外还有本子,详细写着养马之法,包括马匹繁殖、疾病预防等到。

    律法规定得很详细,对各项工作要求十分细致,细致到各行各业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这是秦国的一大特点。

    正因为细致、要求严格,秦国的各项工作都十分高效率,这是东方六国难以比拟的。

    在四大养马区中,每个养马区都有苑令所在的办公区。

    一天后,子婴来到曾匀的办公区,这是在草原上搭建的多座房屋。

    在这里,有若干吏员在工作,还有士兵驻守负责安全。

    子婴全面了解这个养马区。

    根据曾匀介绍,他下辖的区域,目前有官吏上千名,正在畜养的马匹有三万九千匹,有马棚数十座。

    随后,子婴来到档案区,在书架上,有许多用竹简书写的资料,也有许多是纸张本子。

    四十余岁的曾匀,从事养马官多年,根据他所说,在这片区域内,以前马匹只有一万八千,自从子婴决定打造十万骑兵后,新增了大批母马,加上母马生育的小马,新增了两万一千。

    子婴挑选一些资料阅览着。

    首先是官员工作记录,里面记录着各啬夫工作情况。

    曾匀按要求对下属严格考核,做得好获得奖励的、做得不好被惩罚的官员皆有。

    就在上个月,在数十名啬夫中,做得最差的两名啬夫被撤职,降为普通吏员,由表现好的吏员升上去顶替其位置。

    苑令“办公室”,有子婴、陈平、韩谈、腾其、曾匀五人。

    子婴在这里开个会议。

    子婴向腾其道:“再加上其他三个养马区,目前有多少马匹?”

    腾其道:“禀大王,四个养马区,以本区最大。整个陇山共有马十五万匹。”

    子婴再问:“要养二十万匹战马,需要多久?”

    十万骑兵,最少需要配备二十万匹战马。

    如果进行长途奔袭,一个骑兵需要配备三匹马。

    腾其答道:“禀大王,养出来的马,不一定能成为骑兵战马。经过筛选后,有三到四成能成为战马。按照此推算,至少需要养六十万匹马,方能满足十万骑兵所需。现有母马共有一万二千匹,日后母马会越来越多,每年生下更多小马。只要人手充足,要养出六十万成年马,六年到八年可办成。”

    六十万匹马,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养马计划。

    子婴问道:“六十万匹,在陇山能养出来吗?”

    腾其道:“禀大王,在以前,尚有百姓在陇山草原放羊。如今,全部用作养马。臣对陇山能养马草地做过估计,最多能养七八十万匹。”

    子婴点点头,说道:“好,无论要多少人、需多少钱粮,寡人都满足你。”

    会议结束后,陈平私底下问子婴:“大王,要操练出十万骑兵,可是另有妙用?”

    他投奔秦国已有一段时间了,按照他对子婴的印象,子婴绝对不是昏君,不至于无端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养这么多马,或许是大王另有想法,陈平很是好奇。

    子婴一副高深莫测模样,答道:“那是自然。到底有何妙用?等时机到了,自然会让大家知晓。”

    时机要什么时候才到?陈平能猜测出来,操练出骑兵是用来作战的,等到骑兵大规模作战时,时机就到了。

    尽管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妙用,陈平能够感受出大王对再次一统天下的坚强决心。

    考察骑兵和养马之后,子婴还要去往更西边,去一趟秦国的发源地。

    在商朝的时候,秦人的祖先在东方。

    周灭商之后,秦人祖先迁徙到陇西的犬丘,以畜牧业为生。

    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7年―前886年),周孝王得知在犬丘的非子极会养马,召见非子,询问养马之法,非子对答如流,周孝王非常高兴,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

    非子尽职尽责,养出大批良马,周天子非常高兴,赏赐非子一块封地,并赐予赢姓。

    秦非子的封地称为“秦邑”,位于犬丘北部一百多公里处。

    后来,秦国将秦非子作为首位国君。

    但严格来说,秦非子时期,秦国不能算作一国,尚未立国,只是作为秦国国号的最初来源。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出兵营救西周,跟犬戎交战,立下战功,后来护送周平王东迁,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这是秦国正式立国。

    后来,秦国跟西北部游牧民族长期作战,先夺得岐山,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巩固再陇山、陇西一带。再后来,秦国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平原。

    这是经过许多代国君努力,才得以完成,实现了逐步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转变。

    再到后来实行商鞅变法,最后一统天下。

    秦国从立国到一统天下,总共经历了五百多年时间。

    如果溯源到秦非子时期,从获得封邑,到立国,再到崛起,到最后一统天下,时间更是达到六百多年。

    秦人的创业过程是一部荡气回肠、激励人心的历史。

    对于创造出这样历史的秦人,子婴有着深深的钦佩之心。

    两天后,子婴启程向西,数天之后抵达秦邑。

    秦邑的位置,在现代属于天水市清水县。

    秦邑并非一座城,这时期居住的人口不多,相当于一个镇的规模。

    按照行政区划,秦国在这里设一亭,因其是秦国发祥地,称为“秦亭”。

    秦非子的亩地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