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增环顾诸王,这些王还不是靠楚军庇佑,要不是项羽,他们早就被灭了,就算攻函谷关,还不是要靠楚军,顶多是有赵军轮战一下。

    他大声质问道:“若不想退兵,你们有何良策?函谷关近在咫尺,你们大可领兵去攻。”

    作为上将军的亚父,范增说的话具有很大分量,诸王顿时不再嚷嚷了。

    众人只得承认现实,帅帐讨论起来。

    李左车道:“军心不稳,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了!”

    张良道:“定是那老奸巨猾的尉缭,嘱咐使者须毫不想让,看准了我们拿秦国没办法。”

    燕王韩广道:“我们就这样走了,不甘心啊!”

    赵歇道:“六国联合,在暴秦最弱之时还不能灭秦,日后恐怕很难有灭秦机会。””

    范增道:“楚国也不甘心,可到了如此地步,也只能退兵了!”

    六国皆曾经被秦所灭,无不对暴秦恨之入骨,没有人希望退兵,却又拿秦国没办法,现场被压抑、郁闷的气氛笼罩着。

    刘邦始终没有发表意见,他才不关心怎么退兵,对于是否灭秦,关心度亦不高,他在为自身前途而烦恼。

    此时的项羽,郁闷得很,对于未灭秦就退兵,是一万个不甘心。

    范增看着项羽的神情,对众人道:“撤兵一事,事关重大,上将军还需细细思量,诸位先各自回营,两日后再来。”

    他了解项羽秉性,知道项羽一时还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让众人先回去,再好好开导项羽。

    待众人离去后,范增道:“羽儿,既然暂时无法攻入关中,不如就此罢兵。要灭秦,唯有智取,先撤兵,往后再想办法智取。”

    项羽喝下一口闷酒,反问道:“函谷关对峙一年有余,折损十余万人,亚父至今想不出灭秦之法,撤兵后便有办法?”

    范增道:“在战场上难以灭秦,不等于没有其它办法。”

    他指出,秦国能挺住,主要因素是出了嬴子婴这样的君主,还有丞相尉缭,可派人前去刺杀。

    对于动用刺杀手段,项羽可不太看好,以前嬴政有好几次被人刺杀,皆安然无恙。

    范增又再指出,因为大军压境,战时秦国防备极严。等撤兵后,以后秦军或许有防备松懈之时,再寻找机会。

    范增还说,项羽作为盟主,以后只要有需要,可再联合五国共同伐秦。

    本身没有能够有可行性的灭秦之法,只是情势不得不撤兵,耗下去只会浪费更多粮草,数十万男人从军,还会影响不久后的春耕,范增要促使还不太情愿撤兵的项羽,最终下达撤退的命令。

    项羽仍然在喝闷酒。

    范增再道:“羽儿,你与虞姬一别近两年,你思念虞姬,想必虞姬也同样思念你!”

    的确,项羽是非常思念虞姬,只恨迟迟未能灭秦,好回去跟虞姬团聚。

    “亚父所言甚是,既然无法灭秦,也该回去了!”

    提起女人才最终肯回去,范增摇头叹息,颇为无奈。

    第二天,项羽派人通知在函谷关的邹离,同意撤兵。

    两天后,联军数十个最重要人物,再次齐聚楚军帅帐。

    邹离再次来到此地,当众宣读秦王诏书。

    诏书内容,是讲明希望跟六国化干戈为玉帛。

    当然,这只是表面功夫。

    做做这表面功夫,让项羽和联军有个台阶下。

    六国跟秦国的仇恨并未消除,以后随时还有可能联合。

    双方确认之后,邹离返回函谷关,派出快马向咸阳的秦王报告。

    “我们虽然暂时罢兵回去,但联合灭秦的目标不变,不灭暴秦,誓不罢休!”

    范增在大声说着。

    确定好要撤兵后,众人并未散去,讨论在撤兵后对付秦国之法。

    范增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禁止人员向秦国流动、禁止跟秦国通商,如若秦军进攻任何一国,其他国家需出兵援助等等。

    这些建议都得到了诸王的认可。

    最后,范增道:“六国联盟是为了灭暴秦,一日未灭秦,联盟永不解散,上将军项羽永远是诸国盟主。”

    虽然不得不撤兵,范增要确立起项羽长期的领导地位。

    随后,项羽大声道:“撤兵后,五国需遵从我项羽的命令,一旦时机成熟,我会再联合诸国讨伐暴秦。”

    他声若洪钟,唯恐大军听不到。

    自从巨鹿之战后,六国联合,项羽成为盟主后,在诸王面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要不是项羽,诸国已被章邯大军所灭,为了灭秦,诸王能暂时忍气吞声。

    这种忍气吞声只能是暂时的,诸王皆是一国之君,项羽连“王”都还不是,没人希望以后还再听命于项羽,但又不敢当面反驳,只好默不出声,等回去后再说。

    把具体事情确定下来后,诸王和部下们离去,做好撤兵准备。

    最后,只剩下齐王田假和刘邦没有走。

    田假留下来,是有重要事情找项羽商议。

    刘邦没有走,是要找项羽商议,希望项羽能出面,让诸国划出一块地盘给他。

    韩王成离开了帅帐,张良却并未一同离去,而是走近刘邦,低声道:“沛公,请借一步说话。”

    看着两人离去后,田假走近几步,弱弱地说道:“上将军,田荣此贼甚是可恶,恳求上将军派遣一将领讨伐之。田假对上将军感激不尽。”

    田假希望项羽能派兵灭掉田荣,助他重新夺回齐王位。

    对于他这个丧家之犬,其他王根本不鸟他,唯有依靠项羽,田假才有可能重夺齐王位。

    本身被迫退兵,项羽心情就很不好,听到田假让他出兵帮忙,更是让他烦。

    他大吼道:“别来烦我!快滚!”

    见项羽如此,田假只得伤心地离开了。

    刘邦、张良齐齐出得帅帐,走到一个角落。

    对于帅帐内项羽的吼声,两人也听见了。

    随后,见到田假灰溜溜地出来。

    张良问道:“沛公,是否有事烦恼?”

    刘邦叹息一声道:“哎!韩、燕、魏、赵、齐,皆有自己的疆土和百姓,唯独我刘邦没有。”

    张良道:“灭秦之功劳,沛公仅次于上将军,理应称王建国。”

    刘邦道:“正是,我正要找上将军商议此事。”

    张良道:“良有一计,可让沛公称王建国。”

    在张良拥立韩成为韩王后,聚集数千兵马要收复韩地,却遭遇挫折,打不过驻扎在韩地的秦军。

    幸得刘邦率军西征,打败韩地秦军,帮助收复韩地,韩国才得以复国。

    韩王成和张良,都对刘邦甚是感激。

    刘邦听后大喜,带着张良返回大营。

    刘邦军大营,帅帐内只有刘邦、萧何、张良三人。

    刘邦道:“不知子房有何妙计?”

    对此,张良早已有了成熟的方案,他开口道:“齐王田假,被田荣赶走,如同丧家之犬。然项羽承认田假为齐王,对田荣甚为恼怒。沛公可找田假商议,有条件出兵帮助重夺王位。若无人出兵相助,田假休想回齐国,沛公提出割让齐国三成土地为条件,田假必肯答应。”

    “对啊!子房言之有理!”

    刘邦茅塞顿开,对张良甚是佩服,之前怎么就没有部下想到这方面呢。

    他随即想到一个问题:“可我们对齐地不熟悉,要赶走田荣并非易事。”

    张良道:“田假乃齐国贵族,又是齐王,对齐地山川地理、关隘险要肯定熟悉。由他指引沛公,再麻痹田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定成功。沛公去见田假,田假必然高兴。项羽恼怒田荣,沛公跟田假一起向项羽说起此事,项羽必应允。”

    “妙啊!子房之计甚妙!”

    萧何赞不绝口。

    只可惜的是,张良要辅佐韩王成了,不能在刘邦帐下。

    刘邦屁颠屁颠的,说道:“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去见田假。”

    张良神情严肃,问道:“敢问沛公,是否仅满足于齐地三成土地,做个小国之王?”

    刘邦和萧何,当场就听出了弦外之音。

    刘邦问道:“莫非子房还有妙计,能让我夺占更大土地?”

    张良道:“良之计策,十有八九能成,就看沛公手段是否够狠。”

    刘邦急道:“是何计策,还请子房速速道来。”

    张良道:“沛公‘诚心’帮助田假,田假必无防备,待夺取临淄后,沛公一不做二不休,把田假、田市、田间除掉,掌控整个齐国,自立为齐王。”

    “这个……”

    刘邦听后甚感惊讶,张良的计策也太大胆了。

    刘邦道:“如若我篡夺田家齐王之位,恐让天下人耻笑,恐齐地人心不服。”

    张良道:“沛公此言差矣。齐国之国君本姓‘姜’,乃姜子牙后裔,被周武王封为齐地诸侯,可惜后来田家篡齐。既然田家可篡夺姜家齐王位,为何沛公就不能夺田家的齐王位?在此乱世,齐王之位,有能者居之。”

    萧何接口道:“若沛公能掌控齐地,臣有信心治理好齐地,安抚百姓,让齐地百姓归心。”

    “好,就依子房之计办!”

    刘邦当即就拍板了。

    齐国乃富庶之地,掌控整个齐地做齐王,对刘邦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他希望能成大事,之前盼望着杀入关中,结果失败了。

    无法杀入关中,要是能成为齐王亦是很好的结果。

    只要能够成事,什么毒辣手段,刘邦根本不在乎,对于他来说,成大事不拘小节。

 第70章 狮子开大口

    刘邦开心一笑,夸赞道:“子房之智谋,天下少有。此事若能成,子房当属第一大功臣。”

    张良道:“沛公,我只希望,沛公和韩国,永结盟好。”

    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帮助刘邦,既是报答刘邦对韩国之恩,更是为韩国考虑,让韩国有刘邦这个强援。

    张良可以肯定,刘邦必定能做个明君。

    齐地的富庶不亚于关中,有渔盐之利,只是不像关中有山川之险而已。

    如果由刘邦来掌控齐国,齐国必定能强大起来,有强大的齐国作为盟友,韩国的国家安全更有保障。

    至于项羽这人,张良认为根本靠不住,要是秦国被灭,项羽必定会欺负韩国。

    韩国国土实在太小,又是四战之地,除了自身要自强外,还得有信得过的、强有力的盟友,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灭国。

    兴高采烈中的刘邦,欣然答应。

    随后,张良讲述着实施计谋的具体细节。

    商议妥当后,刘邦命人奉上好酒好菜,好好招待张良。

    ————————

    章邯在楚营中的地位不算高,对于帅帐内商议的重大事情,他没有资格参加。

    自从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兵后,章邯就一直活在痛苦中,一直都在自责自己。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章邯经常做噩梦,梦见二十万弟兄被屠杀的悲惨场景,梦见二十万冤枉向他索命。

    当得知六国和秦国和解休兵后,章邯少有的高兴起来,在自己的小帐篷内喝酒。

    章邯刚喝下一爵酒,他厌恶的人出现了。

    “联军就这样走了,未能灭秦,实在可惜。”

    “秦国再想重新一统天下,绝无可能。六国同仇敌忾,又有上将军这个盟主,秦国只能龟缩在函谷关内。”

    帐篷外传来两个人的声音,章邯熟悉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