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嬴子婴给将士们论功行赏,韩信军职没有提升,爵位升为大庶长,跟王元爵位相同。

    跟随韩信出征的部将,都有相应的封赏。

    阿旁宫重新建造了,长城城城墙亦动工建造。

    朝廷根据府库收入,确保招募的民夫人数,确保在朝廷财政支撑范围内,因为是招募的方式让民夫建造,没有引起民众不满,工期延长到十年,府库完全可以支撑。

    长安城建造在有序进行着。

    匈奴人被赶到阴山以北,深入大漠草原打击匈奴的准备开始了。

    为了不让以后北征的队伍迷路,嬴子婴把指南针发明出来。

    ————————

    张苍满怀雄心壮志,就任河西总督,他勤勤勉勉,把各地驿站建设齐备,有效处理各种事务。

    随着大秦在西域威名远播,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跟大秦经商,河西走廊渐趋繁荣。

    大业二十二年,公元前186年,焉支山下,张掖郡,张掖城。

    春天,这里举行了一场贸易盛会。

    大秦官府、商人带来的各种特产、西域商人携带来的特产,都在这里展示出来,吸引了秦国和西域大量的商人、采购者前来。

    这是由张苍倡导、亲自主持的贸易盛会。

    在这里,有秦国和西域两方面的商人,亦有两方面的采购者。

    西域商人采购秦国商人的物品,秦国商人采购西域商人的物品,双方有许多人达成了采购协议,促成了许多交易。

    当然,所有买卖交易,官府是要收税的。

    看着贸易盛会的成功,张苍心里感觉到,不辜负陛下厚望,就算再辛苦都值得。

    张苍宣布,每三年在张掖举办一次这样的贸易会。

    从此以后,张掖贸易会在大秦和西域之间传播起来,大秦的盛名传播到西域更远的地方,直达西亚、欧洲。

    河西走廊虽然有些狭窄,但来往人员众多,成为了繁荣、繁忙的大通道,创造了许多经商机会,许多商人为了便于经商,把全家都搬迁到河西走廊的郡县,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加。

    张苍为了让朝廷对西域有更深入了解,注意搜集西域各地资料。

    他接见过许多西域商人,亲口向他们了解西域各国的山川、姓氏、风土人情、服饰、物产等资料,把这些资料记录起来,在收集比较齐备后,将其编辑成书,并绘有地图。

    在成书后,张苍将其命名为《西域通志》,在西域任职许多官员,都有一本《西域通志》。

    对于张苍在河西走廊的种种举措,嬴子婴赞赏有加,张苍不愧是有大才能的人才。每三年一次举办的贸易会,跟现代的广交会有点相似,成为大秦对外的窗口,联络西域各国的门户。

    因为跟西域通商,秦国的休养生息,比历史上西汉休养生息速度更快。

    因为西汉初期没有打通河西走廊,没有跟西域通商带来的收益。

    这时期的秦国有巨大收益,并且生产力比历史上的西汉更高。

    ————————

    大业二十四年,公元前183年。

    经过休养生息七年,北征匈奴开始了。

    三月份,嬴子婴任命王元为统帅,率领十万骑兵北征匈奴,漠南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开展前,张良跟冒顿说,秦军不习惯在茫茫草原大漠行军,难以识别方向,很容易迷路,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打击秦军。

    冒顿是军事天才,就算张良不说,他对此也很明白。

    为此,冒顿制定打击来犯秦军的方法。

    但是,结果让匈奴人很意外,北上进入漠南草原后,匈奴人发现,没有一支秦军迷路,秦军目的性非常明确。

    冒顿和张良惊骇了。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秦军每个武将都配备了指南针。对于拥有指南针,秦军非常保密,只有少数武将才携带指南针,中层军官和士兵根本不知情。

    秦军骑兵跟匈奴兵,在广阔的漠南地区相遇,展开了骑兵大对决。

    结果,秦军更胜一筹,力败匈奴兵。

    九月份秋天时,大军回来了。

    王元的军功非常显著,漠南之战累计斩杀匈奴兵八万余人。

    经过秦军连番打击,退居漠北的匈奴,估计还剩下十万至十五万人。

    皇帝论功行赏,封王元为关内侯,这是军功爵的第十九级。

    并且赏赐了许多金钱、田宅。

    韩信则是酸溜溜的。

    跟随王元作战的部将们,都获得了封赏。

    在封赏的朝会上,嬴子婴道:“诸位,我们北征匈奴,是要一劳永逸地消除隐患,让北方游牧民族,永远不能再对我们产生威胁。”

    皇帝的要求也太高了吧!众臣都这样认为。

    赵佗道:“陛下,从商朝开始,西戎、犬戎、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就不断袭扰诸夏国家。我们就算北征漠南、漠北胜利,但那边始终是苦寒之地,况且我们不可能长期驻扎,我们走了之后,过个数十年,北方游牧民族又会再重新恢复元气,又再威胁南方诸夏礼仪之国。臣觉得,这无法永久解决,若我们能再远征漠北,消灭匈奴主力,可保五十年内北方无威胁。至于数十年后如何,只能留给后代处理。”

    赵佗是有才能的人,他讲述得十分详尽,句句在理,臣子们十分认同。

    韩生道:“陛下,若我们征漠北大胜仗,能确保数十年无威胁,这已是很好结果。凡事没有十全十美。”

    嬴子婴道:“诸位卿家都觉得,没有彻底解决办法了?”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能想出有效办法。

    有人在想,或许时常有奇思妙想的皇帝能想出新办法。

    嬴子婴淡淡一笑,说道:“众卿想不到办法,朕却能想到。”

    “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强的原因,是因为有高度机动性。游牧民族能够在游牧当中按照自身需要聚散离合,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迅速集合形成致命的攻击力。要让他们不具有威胁,就必须将他们彻底分散开来,禁止部落兼并,防止个别部落实力强大,把他们禁锢在固定的土地上,让其再也无法联合机动。”

    皇帝的话,让人茅塞顿开。

    “我们可创立盟旗制度,在漠南和漠北分别设立数十个旗,由朝廷派官员进行管理,对于各个盟旗划定固定的牧场,禁止跨区域放牧。”

    “另外,可实行政治联姻,让漠南漠北各部落首领,让其亲生女儿嫁给大秦宗亲或大臣联姻。”

    “另外,向游牧民族宣扬诸夏文化,实行民族同化,让游牧民族不再是蛮夷。华夏文明何等强大,一定能把他们同化。”

    这是清朝对付漠南、漠北蒙古的办法,是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将他挪用过来,同样可以适用。

    在众臣眼中,皇帝不仅仅是明君,要是担任一国丞相,同样会是有大才的丞相。

    话音落下,陈平出列道:“陛下言之有理,待我们远征漠北后,便可实行此国策。”

    三年之后,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

    长安城建造完成,嬴子婴正式宣布,大秦的皇宫搬迁到阿旁宫。

    阿旁宫很大,无论是用于办公的各中央级别官署,还是皇帝后宫,都用充足的位置。

    大秦都城扩大后,长安城人口快速增加当中,越来越繁荣。

    不久后,陈平病倒了,无法再处理国事。

    嬴子婴让赵佗担任右丞相一职,让项他接任左丞相。

    一年后,陈平病逝,由于功劳很大,嬴子婴追封其为“定国公”。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前178年。

    漠北之战即将开始了。

    为了打赢这场决战,秦国实行全国总动员。

    嬴子婴决定派出十四万骑兵,每名骑兵配备三匹马,确保能够跨越漠南草原,抵达漠北跟匈奴决战。

    朝会上,皇帝要确定人员名单。

    “朕决定,此次漠北之战,分两路进军,任命两位统帅,分别是王元和韩信,各带七万骑兵。”

    不久后,大军出征了。

    针对秦国发动决战,张良向冒顿建议,在秦军有可能途经的地方,所有水源都投毒。

    匈奴已经被逼到退无可退,不能再失败了,冒顿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同意了这个方法。

    秦军北征开始了,因为有指南针,没有任何秦军迷路,大军直扑漠北,要在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结果,在即将抵达漠北的区域,某些士兵、马匹因为喝了被污染的水源而毒死,或者受伤。

    秦军警惕起来,如果有投毒的水源,水里的鱼虾都会死亡,往后小心行事,确保不再中毒。

    历时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秦军十几万大军终于到了漠北。

    结果,韩信先遇上了左贤王率领的五万余人,将之打得惨败,一直追赶着匈奴人打,追到瀚海(今贝加尔湖)才停下来。

    经过初步估算,累计斩杀匈奴兵约五万,秦军折损万余人。

    韩信获胜后不久,王元遇上了由冒顿率领的六万余匈奴兵。

    双方展开大血战,这是冒顿最后的资本,有跟随冒顿的两万亲兵。

    经过艰苦的血战,秦军在付出很大代价后获胜,斩杀了冒顿。

    张良在得知冒顿死亡后,上吊自尽了,他的夫人、儿子同样跟着上吊自尽。

    经过统计,这次漠北战役,王元所部斩杀匈奴兵六万余人,自身战死两万余人。

    初冬,韩信和王元所部分别返回关中。

    嬴子婴册封韩信为关内侯,封王元为彻侯,并且追加封为“护国公”。

    匈奴主力被消灭后,秦国对漠南、漠北实行既定策略,禁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机动性,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

    在往后的时间里,北方各部落,再也无法聚集起来,无法形成威胁。

    伴随着他们的,是游牧民族的人逐渐被同化了,逐渐接受了华夏文化,漠南、漠北彻底成为了大秦国土。

    ————————

    时光匆匆而过,许多事情不可避免发生着。

    大业三十九年,韩信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大业四十六年,公元前158年,王元病逝,享年七十余岁。

    还有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一年后,大业皇帝长子赢文广病逝了,享年只有四十六岁。

    这时候的嬴子婴,已经是六十八岁了,有六个儿子。

    在一众儿子中,他觉得,薄贞所生的儿子嬴宗保最适合作为皇帝,况且年纪为三十二岁,正式册封其为太子。

    嬴子婴感叹,怎么许负的语言那么准确,果然是薄贞的儿子能当上皇帝。

    ————————

    大业四十九年,公元前155年。

    大秦国运昌隆,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科举制度贯彻实行下去,人才济济。

    这时候的秦国,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科技先进,进入了盛世,人口达到了六千余万。

    其中,在长安城,人口就有八十余万。

    东市大街和西市大街,是长安城两大街市。

    在这一年,皇帝宣布,取消徭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只按照实际耕种的土地收税。

    嬴子婴估计着,实行这个制度,人口会更快增加。

    这天,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