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秦军军中,朝廷负责军衣铠甲粮食供应,被子、盛水容器等各类生活工具,由士卒们自行解决。

    在征兵制的制度下,最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俸禄可拿,朝廷只是负责伙食,只有军官和有爵位的人,才会有俸禄可领取。

    在秦军普通士兵中,甚至有可能出现写信向家里要钱的现象,毕竟除了确保你不饿肚子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了。

    天黑后,在外训练的新兵们,皆回到军营。

    骊山离咸阳距离不到一百里。第二天早上,子婴继续出发,当天下午抵达咸阳。

    秦王返回都城,早已有人向咸阳通传。

    咸阳东城门外,尉缭率领文武百官迎接王驾。

    大王坐镇函谷关,敌军连续攻城,皆徒劳无功,给予敌军巨大杀伤,起到了振奋军心、民心的作用。

    咸阳官员们,心情比子婴刚即位时轻松多了。

    王驾队伍抵达咸阳东门外,子婴对主要官员已有了初步认识,官员还是那些官员,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依然跟原来一样。

    跟上次出发前往函谷关时送别的队伍相比,多了一批身穿不同军服的士卒,在这批士卒中,为首的正是韩谈。

    “拜见我王!”

    官员和士兵们齐齐行礼。

    随后,郎中丞韩谈向前两步,向子婴道:“大王,朗卫已组建好,一千人皆是从军中精心挑选。”

    由郎中令统领的侍卫,称为朗卫,是皇帝的随身侍卫。

    跟卫尉不同的是,卫尉负责宫廷警卫,包括在宫廷内所有人的安全,通常驻守在宫中。

    朗卫则是专门跟随着君主,当君主在宫内住宿生活时,负责君主所在殿内殿外安全,当君主外出时,朗卫亦会跟随护卫。

    前任郎中令赵成乃是赵高的人,参与弑君,他下辖的朗卫自然不能再用,重新组建一千人的朗卫军。

    子婴打量朗卫们,他们皆是二十多岁,精气神十足,他们手执长戟,每人腰间还有一把铜剑。

    原本跟随子婴出行的三千骑兵,属于都尉军,驻扎在咸阳附近,子婴回来后,不再跟随入城,返回原本驻扎地。

    子婴在朗卫军的拱卫下入城,王元和王威跟随在侧。

    回到咸阳后,子婴首先想到的是,要好好享受一番。

    在军中时,日子过得比在宫中差得远,子婴要好好享受作为君王的福利和乐趣,明天再跟尉缭详谈政事,后天上朝。

    队伍来到咸阳宫外,王元、王威拜别子婴,回自己的家。

    子婴进得咸阳宫后,随即叫来相应官员,发出一系列命令。

    “从今日起,寡人在宫中饮食,皆食用稻米。”

    子婴首先叫来太官令,发出命令。

    太官令、太官丞负责烹调宫中饮食,也就是所谓的御厨。

    子婴实在不喜欢小米饭,喜欢大米饭,宫中大米存储虽然不多,只供应少数人员食用绰绰有余。

    “诺!”

    太官令接令。

    大王回来了,他立即去准备膳食。

    接着,子婴把宦者令周侗唤来。

    宦者令乃宦官内侍的头目,秩俸六百石。

    子婴在一张布帛上,画了一张椅子的图,颇似皇帝的龙椅。

    在这时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龙椅,子婴也不知道到底从哪个朝代、什么时候开始,皇帝上朝不再跪坐在席子上,改为坐在龙椅上。

    “此乃椅子,寡人日后上朝时所坐,做好后放置在麒麟殿席子上,撤掉席子。”

    子婴又再具体讲解着龙椅的规格大小、材料。他实在不想再跪坐了,以后无论是上朝还是日常生活,都尽量坐在椅子上,作为君王,他有这个自由和便利。

    椅子?周侗还是首次听说过这种东西,大王有令,遵命照办。

    饭菜做好了,子婴吃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还有御厨精心烹饪的菜,吃得津津有味,大饱口福。

    宫中的伙食,比军中实在好太多了。

    最大遗憾是,只有他孤零零一人吃晚饭,实在太冷清了,子婴觉得少了点什么。

    身为一国之君,却没有自己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皆没有,老婆也还没有娶。

 第40章 薄弱环节

    浴室里,蒸汽弥漫。

    内侍在给浴池倒热水,子婴张开双手,由宫女给他宽衣解带。

    提水这种粗重点的活由男人内侍来做,服侍沐浴的活由宫女来干。

    连沐浴都有人伺候,这是古代才有的福利,他已经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种享受。

    ————————

    咸阳城东南,一处显眼的豪华宅院,这里乃是王元的家。

    王氏兄弟回到家中,王夫人和王梦思都很是高兴。

    王夫人亲自下厨,王梦思从旁协助,做了精美的晚饭。

    离别两个多月,从晚饭开始,一家人在畅谈着。

    王氏兄弟把在函谷关的经历,扼要地讲述出来,主要还是由王威来说。

    “函谷关前,楚军来势汹汹,大王亲自上到城墙,鼓励士气……”

    王威说得眉飞色舞,时常还加油添醋,做着相应的肢体动作。

    王夫人和王梦思都倾听着,尤其是王梦思,听得津津有味,还时而询问着具体情况,尤其是有关于大王的情况。

    “妹妹,大王真乃明君也,敌军的箭矢和石头射向函谷关城墙,大王面不改色,还大声说激励士气之言语;在函谷关时,大王时常跟将士们一同进食,还关心体恤士兵……”

    妹妹想听关于大王的事情,王威就把子婴种种圣明之处,加油添醋地说出来。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

    “大王如此圣明,还长得如此之俊!”

    在大家回卧室睡觉前,王梦思冒出这样的话。

    ————————

    第二天,子婴睡懒觉了,到了快吃早饭时间才起床。

    他告诫自己,只能偶尔偷懒给自己放假,平常可不行,作为君王必须勤政,有很多政事要处理。

    像以前的秦始皇,每天批阅奏章,竹简堆积如山,就算是出巡时,都坚持批阅奏章。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不是懒惰之人,对工作还是比较勤奋的。

    秦王书房,这里是秦国迁都咸阳以来,历代国君藏书和处理政事之地。

    书房左右两边,放置着大量的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放满了竹简。

    书房正中前方墙壁上,挂着一幅大地图,在这时期称之为“舆图”。

    在地图前方三米处,摆放着一张椅子、一章案桌。

    椅子是子婴早就命人制作,案桌同样是重新制作,加高了高度,跟现代的办公桌、电脑桌高度相当。

    桌面上,放着若干简牍,子婴坐在椅子上,批阅着奏章。

    原本的席子放在椅子上,用来做坐垫,坐起来软绵绵的舒服。

    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摆放在案桌的左上方,方便子婴随时盖章。

    案桌前地面上,有两个木框,木框上放着一卷卷简牍,这是要由秦王批阅的奏章。

    如果简牍改为用纸张,所占空间会大为缩小,在没有造纸术前,的确是十分麻烦。

    昨天在城外时,子婴吩咐尉缭,今天用过早膳后入宫到书房议事。

    在书房外,由朗卫守卫着。

    作为郎中丞的韩谈同样在门外,有事随时入内。

    “丞相到……”

    大约两刻钟后,门外内侍的声音传来。

    子婴宣尉缭觐见。

    尉缭行礼后,在左侧最上方的席子上跪坐。

    他见子婴屁股坐在一个“木架”上,案桌高度也高了不少。

    尉缭大感奇怪,这是何物?大王为何要这样?

    看着尉缭惊讶的神情,子婴解释道:“丞相有所不知,数年前,我的膝盖就有些酸软,尤其是坐下时更明显。只好想出这种可用屁股坐着之物,取名为‘椅子’。”

    华夏乃礼仪之邦,席地而坐是就坐方式,在正式场合,还得讲究坐姿,要是突然间坐在椅子上,或许会让人觉得秦王没礼貌,对人不尊重。

    子婴实在讨厌席地而坐,想出这个借口。

    果然,尉缭关心道:“望我王保重身子,可让太医瞧瞧可否治好。”

    随即,他欣赏起那椅子来,夸赞道:“大王想法真妙啊!这椅子不错。”

    古代正常人可席地而坐,要是腿部残疾或遭受膑刑的人,那就没办法这样坐下来了,一般是用屁股直接坐在席子上。

    有了椅子,可让腿部不便的人坐在椅子上。

    接下来,君臣二人谈到政事。

    在子婴坐镇函谷关的两个多月里,在函谷关书房阅览和批阅许多奏章,那只是对事情知晓个大概,他要找尉缭了解更详细情况。

    就算他不找尉缭,尉缭亦要找他详谈政事。

    尉缭把这段时间来处理的政事、发生的事情,比公文中更为详细地叙述出来。

    今年秋收顺利进行,粮草储备充足,支撑到下次粮食收成完全不成问题。

    黄河防线得到加固,敌军几乎没有可能从三个渡口渡河。

    秦地各个兵器作坊,都在全力生产,库存充足。

    秦地目前的民心,比三四个月前稳定很多了。

    子婴亦把在函谷关的主要事情,扼要地说一遍。

    君臣两人深入交流,不知不觉间,到了晚膳时间。

    内侍把饭菜端上,两人一起吃饭。

    除了精美的菜,主食都是大米饭。

    在以前,尉缭只是偶尔吃大米饭,还算吃得惯。

    晚饭后,尉缭起来走到大地图前。

    “大王,项羽无法攻入函谷关,不会轻易罢休,定会想尽一切办法!”

    尉缭目光,随即移向地图的北面,那是关中的正北方。

    在咸阳以北三四百里处,那是原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了抵御北方匈奴而建造。

    原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临兆,起始点名为杀王坡,向东一直延伸至黄河边,在龙门渡以北作为结束点。

    战国时期秦长城以北,黄河以南地域,这时期被称为河南地。

    河南地便是现代所说的黄土高原区,到处皆是光秃秃的黄土地。

    在这时期,可不是这样的。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  公众号【】  现金/点币等你拿!

    这时期的河南地,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地,野生动物成群、猛兽众多。

    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黄土高原?

    子婴在现代时,曾经看过相关纪录片,是因为后来人类开垦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土区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黄土高原绿地面积仍然还有50,之后再持续恶化,逐渐变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在黄河“几”字型的最北部,黄河两岸水草丰茂,有塞上江南之称,也就是河套地区。

    秦国一统天下后,派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之地,设立云中郡、九原郡,在黄河以北修筑长城,把燕长城、赵长城连接起来。

    子婴见尉缭目光盯着河套地区,开口道:“云中、九原二郡,正是目前守备最薄弱环节,敌军有可能趁虚而入。”

 第41章 战略收缩

    河套地区,是优良的养马场,地理位置重要,是匈奴和中原王朝都要争夺的地区之一。

    在秦末,长城防线兵力空虚,匈奴趁机重夺河套地区,直至汉武帝时期,中原政权才重新收复河套。

    子婴再道:“河套地区水草丰茂,是绝佳的放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