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缺出来的宗正一职,由潘延年接任。

    右丞相尉缭,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基本上已不再处理政事,没有来参加朝会。

    陈烈出列道:“陛下,今年秋收,关中庄稼收成比往年增加两成。目前,关中各仓库粮草储备充足,可支撑五十万大军两年所需。”

    韩信出列道:“陛下,大秦府库充盈、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东出函谷,平定中原,扫平叛贼。臣愿率军出战。”

    五国攻秦之战结束后,他就期盼着这天到来,期盼再立大军功。

    赵佗道:“陛下,关东叛贼已造反十年,铲除叛贼的时机到了。”

    赵衍道:“大秦年满十七岁兵役人口已有六十七万,降兵大部分归顺,人丁、粮草、武器充足。”

    王元道:“陛下,将士们盼望已久,希望朝廷早日出兵收复失地。”

    众臣纷纷进言,表达了重新一统天下的愿望。

    原本巨鹿之战后的联军攻秦,秦国承认东方六国地位,这只是权宜之计。

    后来,五国攻秦,秦国不再承认六国地位,将其视为叛贼。

    秦国臣子们,都盼望着能再次灭六国,一统天下。

    子婴道:“朕跟大家一样,恨不得立即荡平叛贼。半个月后开始,征召二十万兵员,准备出战。”

    目前,秦国常备兵力二十余万。

    商讨完事情后,尉羽出列道:“陛下,家父年事已高,长时间在床,无法再处理政事。家父让臣转告陛下,辞去丞相一职。”

    在月初,子婴还亲自去探望尉缭。

    尉缭虽然没明显疾病,但身体已很虚弱了,无法再工作。

    子婴道:“尉丞相为了大秦,勤勤勉勉,劳苦功高!不宜再劳累了!朕希望老丞相好好休养,长命百岁!”

    随即,子婴对陈平说道:“陈卿家,右丞相一职,由你接任!秩俸升为比六千石。”

    秩俸最高为万石,由比六千石升到万石还有四级。陈平职位已达到了最高,以后还能缓慢提升秩俸。

    在许多情况下,秦国丞相会被封侯,子婴还没对陈平封侯,也并不急于对陈平封侯,以后日子还长着,确保有足够晋升和封赏空间。

    陈平跪下谢恩。

    谁来担任左丞相呢?其他人要么是资历不够,要么是才能不足。

    思忖一小会后,子婴目光投向钟平,说道:“左丞相一职,由御史大夫钟平接任,秩俸升为四千石。”

    钟平虽然才能不算出众,也算尽职尽责。

    子婴再看向腾其,说道:“御史大夫一职,由腾其接任。”

    兴奋中的腾其,跪下谢恩。

    空缺出来的太仆一职,最好是由懂得管理养马的人接任,在这些年来,在四个苑令中,曾匀政绩最好,子婴决定由曾匀接任。

    曾匀目前在陇山,会派人前去通知。

    朝会结束后,陈平、钟平、邹离、王元、韩信、赵佗六人留下,子婴要跟他们商讨如何出兵。

    陈平首先道:“陛下,既然决定出兵,可给战马按上马镫,让骑兵训练马背上用钢刀作战之法。”

    其他五人一惊,对于马镫、钢刀,他们首次听到。

    这些是高度机密,五人事先不知。

    赵佗问道:“陛下,我秦军战马,已配备了高桥马鞍、马掌,不知马镫有何用处?”

    子婴向陈平示意,陈平向五人详细解释,把马镫、钢刀、三弓床弩、寒鸦箭的特点全部讲述一遍。

    五人听后,又惊又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韩信道:“就算没有马镫、钢刀,臣也有信心统兵荡平六国。有了马镫、钢刀,更会所向披靡。”

    赵佗道:“跟始皇帝灭六国时比起来,六国更团结,更不易被离间,又还有统一北方的匈奴掺杂进来。我军虽然有马镫、钢刀,大秦第二次一统天下,难度还是会更大。”

    王元道:“马镫一事,还需保密,骑兵训练必须秘密进行,让敌军不知我军骑兵威力,等到作战时,再突然出击,杀敌人措手不及。”

    韩信道:“马镫一旦问世,匈奴数十万控弦之士,战力将会大增。马镫让秦骑兵更强大,也让匈奴兵更强大。幸好,我大秦有钢刀,让马镫问世,利大于弊。”

    邹离道:“王将军说得没错,敌军不知我军虚实,对我们有利。”

    随后,子婴带着六人来到书房,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

    子婴道:“出兵时间定在春季。到底如何打?先灭哪一国?诸位有何高见?”

    他觉得,不可能先灭赵国或者楚国,而是韩国或魏国。

    钟平道:“要么先灭韩、要么先灭魏,到底先灭哪一国,要看诸位将军们,灭哪一国更有把握。”

    赵佗道:“臣认为,先灭魏。虽然韩国国土最小、人丁最少,但韩国有张良,还有三国联盟,若攻韩,赵、齐必定全力救援;魏国国君平庸,无人才,虽称臣于项羽,但如若遭到攻击,项羽虽会派兵驰援,但未必会全力驰援,就算项羽全力驰援,以楚国战力,未必会强于齐、赵联军战力,项羽善于用兵,李左车同样善于用兵。”

    “不过,如若灭韩,项羽有可能会出兵搅局;如若灭魏,齐、赵同样有可能出兵。综合来看,先灭魏国把握更大。”

    邹离道:“臣赞同赵将军之言。”

    子婴有自身的看法,他是倾向于先灭韩国。

    他不是独断专行之人,这等重大事情,还得先跟重臣仔细商讨,反复斟酌,才能下决定。

    子婴再看向陈平、王元、韩信三人,说道:“是否先灭魏国?三位卿家觉得如何?”

 第160章 韩信统兵 多多益善

    陈平道:“陛下,这还得要看是否采用臣建议,册封敌国手握重兵者为王。采用和不采用,情况又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陈平把封王之策向其他人说出。

    大家都觉得,这个计策还真够毒辣,赞叹陈平足智多谋。

    现场六个臣子,是子婴最核心人员,知道机密亦无妨。

    赵佗道:“陛下,臣认为,是否封王,并非单纯兵事问题,还涉及到统一天下后采用的制度。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采用郡县制?若采用分封制,封敌国重要之人,使其起兵造反,在大秦灭六国后,让其继续做王亦无不可。如果采用郡县制,若还封王,等灭六国后,还得再收拾各王。”

    子婴点头道:“赵卿家说得没错。还有一个问题,若朕采用封王之策,等灭六国后,若朕不封战功卓著的臣子为王,那就是赏赐不公。”

    这种话,除非是极个别臣子向皇帝进言,其他人特别是统帅不适宜说出来。

    王元、韩信、赵佗都有可能战功卓著。

    子婴道:“昔日,尉缭丞相已说过,封王和不封王,各有利弊。若封王,固然可让我秦军灭六国更快,但灭六国后会有些麻烦。朕可以告诉六位卿家,统一后的大秦,绝不会有分封制。”

    陈平道:“陛下,臣认为,不必急于决定是否封王。臣认为,应先灭韩。张良此人,誓死要与大秦为敌,若他不死,会给大秦带来很多麻烦,应先灭韩,除张良。”

    王元道:“臣赞同丞相所言,应当先灭韩。若出兵攻韩,齐、赵必有大军救援,项羽也会派兵前来。”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上党地区,继续道:“洛阳以北的上党与赵国接壤,如若我军出兵攻韩,需派兵掐断从上党南下道路,另外,还需派兵阻挡楚军。洛阳以东虎牢关,易守难攻,我们有震天雷,破关应当不成问题,问题在于速度,如若速度够快,可在他国军队赶到前攻下新郑。”

    “不过,新郑以东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灭韩攻下新郑后,楚军必会来攻,我军除非坚守城池,否则只能野战。我军军力鼎盛,就算项羽亲临,也占不到便宜。”

    说了许多话,王元略作停顿,本想再说,韩信抢先道:“陛下,若赵、齐联军无法从上党南下,有可能会从上党以东的魏国借道南下。我军破虎牢关东出后,要面对诸国军队。臣有一计,我军破虎牢关后,离虎牢关不足两百里的新郑,就是随时可吃下的肥肉。

    “洛阳东有虎牢关,南边有许多险要之地可据险而守。齐、赵联军和楚军赶到后,我们也不立即出战,而是与之长期对峙。敌军从远处赶来新郑,需要粮草补给。我军夺取虎牢关西边后,可重新恢复三川郡,让当地近百万人成为大秦子民。”

    “这样一来,我军是在家门口作战,粮草补给容易,敌军是千里迢迢赶来,粮草补给麻烦得多,况且外出作战,若长久不得而战,必会锐气耗尽。双方对峙,我军占有主动,进可攻退可守,对峙一些时日后,再择机出击。”

    子婴连连点头,认同韩信的办法。

    他看对众人道:“朕觉得可行,诸位觉得如何?”

    王元道:“臣也觉得韩将军所言可行。”

    陈平道:“陛下,昔日始皇帝灭六国,然六国人心不服。虎牢关以西韩地,人口约有八十万,夺取这片地域后,可派训导部之人前往,教化百姓。若再跟敌军对峙一两年,我军原本青铜、铁制兵器,全部改为钢制武器后,更会所向披靡。”

    目前,韩国人口约一百五十万,约四十万在虎牢关以东,三十万在黄河以北的地域,约八十万在函谷关以东、虎牢关以西。

    子婴道:“按此计灭韩,诸位觉得,需多少兵马?”

    王元道:“禀陛下,前期只是攻取虎牢关以西地区,二十万绰绰有余,后期需面对齐、赵、楚军队,不知对手会出多少兵,视情况而定,最少还需十五万。”

    子婴道:“好,就这么定了,先灭韩,依韩将军所言实施。把马镫、钢刀、三弓床弩、寒鸦箭装备军队。骑兵在陇山秘密训练。”

    皇帝命令下达后,库存的兵器被运送出去,分发给相应部队。

    十二月,隆冬季节,秦国年满十五岁的男丁,如无特殊事情,都要接受冬训。

    陇山地区,这里寒风凛冽。

    陇山东边某地,骑兵们在这里秘密训练。

    这是比较大的草地,方圆一带都有未配备马镫的骑兵巡逻,闲杂人等不得接近。

    五百主秦勇,亲率部下们训练。

    这些骑兵的战马,都安装了马镫。

    “好!有马镫就是好啊!”

    “痛快!有马镫就是痛快!”

    “有这马镫,骑兵可像车兵那般,向敌军发起冲锋了!”

    五百名骑兵,五百匹战马,在草地上驰骋着。

    骑兵们双腿脚底踏着马镫,勿须用双腿夹紧马身了,可以让马儿跑得更快都不用担心会摔下来。

    这种方式骑马,骑兵们无比畅快。

    马匹不用被士兵夹住身体,也舒服很多,更有利于奔跑。

    奔跑出一段路程后,骑兵重新返回营地,秦勇道:“弟兄们,训练好在马背上用刀杀敌。”

    营地外有训练场地,这里有许多草料扎成的人形。

    士兵们右手紧握环首刀,骑马冲近稻草人后,挥刀劈砍。

    “这刀真好用!一刀就能把脖子砍下来!”

    “钢做的刀就是不一样,比青铜和铁做的都要好!”

    “就是啊!很锋利,不易崩口,又不卷刃。”

    “骑着马,用这钢刀杀敌,大秦骑兵天下无敌!”

    “这刀真不知如何做成的?”

    “只有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