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佗叹息了一声。

    杜真问道:“赵将军,两个营寨内还有敌军,我们该如何做?”

    赵佗道:“两个营寨敌军都要拔掉,先把韩军营寨拿下再说。”

    第二天,秦军统计伤亡人数,核定军功。

    经过统计,秦军战死7615人,重伤2209人,共杀敌38735人。

    赵佗派人向陇山的皇帝报告。

    齐军、韩军营垒,前门和后门都被秦军堵住了,早已是军心涣散。

    秦军大量弩兵部署在韩军营垒大门前,只要发现有冒头的韩兵,立即射箭。

    步卒从容地清理铁蒺藜、填平陷马坑。

    “爆”的一声巨响,营垒大门被震天雷炸开,里面的韩兵没有抵抗就投降了。

    降兵被集中关押起来。

    赵佗进入营寨,里面有兵器库存,还有一批粮食。

    ————————

    齐军营寨内,吕泽如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

    郭亭道:“吕将军,我们还有三万五千兵马,冲出去,未必不能一战。”

    吕泽道:“昨日大战,你已看到了,秦军如狼似虎,我军兵马太少,不是对手。”

    冯无择道:“吕将军,秦军杀出函谷关消息,很快会被韩国得知,齐、赵、韩三国,会再调派兵马前来,到时候,秦军不得不退兵。”

    吕泽道:“营寨粮草只够用一个月。韩军或许或来得快一些,仅仅是韩军,恐怕不是秦军对手。赵军和齐军,一个月内肯定赶不到。困守再这,早晚会被饿死。”

    郭亭道:“不能杀出去,又不能在此等候,到底该如何?”

    冯无择道:“难道要向秦军投降?”

    吕泽没有回应,如果要投降才能活命,他会愿意投降。

    对于他来说,保命才是最重要。

    ————————

    山林东边,韩王信和亲兵们终于走出了这片山林。

    能够成功逃出来,他感到万幸。

    两天内收拢了残兵三千余人,再向东而去。

    东边数十里外的守军,派人来迎接。

    快马快速向都城新郑而去,向皇帝和丞相报告战事。

    这一战如此惨败,韩王信痛心疾首,回去后就算被皇帝处决,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

    函谷关内,赵佗召集众将开会。

    赵佗道:“营寨内齐军,主将是齐国皇后的兄长吕泽,副将是冯无择、郭亭,目前还有三万余人。我们该如何做,本将军想听听诸位意思。”

    在投降的三千韩军中,军职最高的是都尉,名叫朱崇。

    这些情况,赵佗是从朱崇口中得知。

    孟通道:“末将认为,可深入韩地,袭扰韩国各地,让韩军疲于奔命。陇西那边战事不利的消息已传出,我们再这么做,必能大大动摇韩国的军心、民心。”

    杨喜道:“末将认为,可直接进攻齐军营寨。我们有新式床弩,可在箭支上燃火,用火攻。”

    桓斌道:“末将觉得,吕泽已走投入路,可试试派人去劝降。”

    杜真道:“末将觉得可行,如若吕泽是贪生怕死之徒,只要答应饶过他,吕泽应当愿降。”

    赵佗道:“如若吕泽愿降,再好不过。谁愿意去齐营劝降?”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杨喜道:“末将愿往!”

    赵佗道:“劳烦杨都尉了。如若吕泽肯降,事后本将军不会为难吕泽和冯无择、郭亭,放他们回去。至于齐军士卒该如何处置,得由皇帝陛下定夺。”

    要是能让三万余齐兵投降,饶过这三人又何妨。

    ————————

    “将军,秦军派人来见!”

    “速速带他进来。”

    营垒里,最大的帐篷。

    吕泽、冯无择、郭亭都在这里,杨喜被带进来。

    看着杨喜那副面孔,还有那魁梧的身躯,吕泽想起来了,三日前的大战,带领骑兵出战的,就是这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

    杨喜道:“我叫杨喜,是秦军骑兵都尉。你们三个是谁?”

    吕泽自报姓名,又再介绍两个裨将。

    杨喜道:“我杨喜粗人一个,说话不喜欢绕弯弯。赵佗将军派我来转告你们,给你们两条路:第一,死在这里;第二,向我大秦投降,赵佗将军保证,会饶你们三人性命,放你们回去。三日前的大战,你们都看见了,我秦军天下无敌,如若你们不降,会让你们都死在这里。”

    他属于粗狂型的人,然而粗中有细,自然懂得要严守秘密,不会把火攻一事说出来。

    杨喜觉得,来这里劝降,直接向吕泽告之即可。吕泽要么是死,要么是降,不需要太多废话。

    原来投降就可以活命,吕泽心中暗喜,只是神情没有表现出来,又再看看两个副将。

    冯无择和郭亭,一齐看向吕泽。

    冯无择道:“吕将军,我齐军有三万余人,尚有一战之力,不能降啊!”

    话音刚落,杨喜大喝道:“若敢于反抗,你们全部人都要死。”

    他紧握拳头,大声威胁道:“我还想多立军功,若你们不降,我亲手把你们三个首级砍下。”

    冯无择和郭亭,都把佩剑抽出。

    帐篷内的齐兵,已抽出铜剑,对着杨喜。

    冯无择快步冲上,剑尖抵住杨喜咽喉,怒喝道:“暴秦之将,休得猖狂,我先把你脑袋砍下!”

    手无寸铁的杨喜,没有丝毫惧色。

    “住手!”

    吕泽大声喝止,说道:“全部把剑收起来!”

    冯无择瞪着杨喜,“哼”了一声,再把佩剑入鞘。

    其他人也把剑收起来。

    吕泽装着一副无奈的神情,对两人道:“如若不降,不仅我们三个,还有全部士兵,都要死在这了,别无选择。”

    随即,对杨喜道:“杨将军,请转告赵佗将军,我愿降!”

    就这样投降了,冯无择和郭亭,都摇头叹息,碰上这种无能懦弱的主将,算他们倒霉。

 第142章 全线反攻

    接下来,双方商量投降的具体细节,商议完毕后,吕泽亲自把杨喜送到营寨大门。

    两天后,赵佗率领大批士兵来到齐军营垒前。

    手无寸铁的齐兵鱼贯而出,花了一些时间,三万五千齐兵全部出得营寨,在大平地上排队站好,由全副武装的秦兵看守着。

    吕泽、冯无择、郭亭被杨喜带着来到赵佗跟前。

    吕泽心情不算差,因为他安全了,没有性命之忧,回去齐国后,顶多被妹夫责备一下。

    冯无择、郭亭两人,则是垂头丧气。

    吕泽向赵佗恭敬作揖,说道:“败军之将吕泽,见过赵将军!”

    赵佗点头道:“吕将军,你识时务,率军投降,我会按照先前承诺,放你和副将回去。”

    吕泽赶忙说些道谢的话。

    冯无择、郭亭仍然垂头丧气,就这样投降了,在他们眼中是耻辱。

    随后,赵佗进入齐军营垒仔细检查,武器、粮草等物资一应俱全。

    函谷关对面的营寨很大,在数年前项羽联军兵临函谷关时所建造,足以容纳数十万人。

    秦军全面接管营寨,让齐兵集中住在营寨,派兵严加看管。

    赵佗再写好书信,派人去陇山向皇帝报告。

    这天,赵佗再把杨喜叫来。

    “我们出函谷关,将关对面之敌全部肃清,已震慑韩国。这还不够,还得进入韩地袭扰,让韩军疲于奔命,让韩国皇帝和大臣不得安宁,让韩国百姓人心惶惶。这种袭扰战,骑兵最合适,我把全部骑兵交给你指挥,深入韩地一百至两百里。”

    赵佗特别指示,深入韩地是为了袭扰,尽量不要打硬仗,不要攻城池,碰到大股韩军要避开,碰上小股韩军,若有机会就将其消灭。不要太过于深入韩地,确保骑兵有退路。

    在函谷关外一战,秦军五千骑兵,损失两百余人。

    第二天,杨喜带着剩余骑兵,向韩地而去。

    两天后,吕泽、冯无择、郭亭三人三骑,出得营寨,往东而去,吕泽要先去新郑,找张良借点盘缠,或者找张良派少量人马护送,然后再北上赵国,再往东去齐国。

    ————————

    张良和韩成,都是带着郁闷的心情,从赵国返回新郑。

    陇西战事不利,张良心如急焚。

    丞相府家中吃饭时,张夫人见张良心情不好,安慰道:“良人为何愁眉不展?”

    联军粮草被断,消息严格封锁,尤其是实行商君之法的韩国,封锁得更为严密,张夫人还不知晓。

    张良只吃了一点点,就吃不下了,放下碗筷。

    “哎!还不是为了国事、为除暴秦!”

    “良人为韩国、为除暴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论结果如何,都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张家列祖列宗!”

    儿子张不疑道:“孩儿长大后,要为父亲分忧!”

    张良摸摸儿子脑袋,儿子逐渐长大,他这个做父亲的总算有些欣慰。

    这时,管家匆匆走来。

    “丞相,前方派人赶来,说有要事禀报!”

    张良命管家把人带进来。

    他再去到正堂。

    管家带着一名士兵来到正堂。

    士兵道:“丞相,卑职奉新安陈都尉之命,赶来向丞相禀报。函谷关出大事了!数日前,秦军出函谷关,韩信将军列阵迎战,大败,几乎全军覆灭!韩信将军生死未仆!”

    听到这个消息,张良顿觉脑袋晕眩,差点站不稳。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身西边就战事不利,又有函谷关如此惨败,张良心如刀割。

    一天后,张良再接到消息,韩信将军带着三千余残兵,正向新郑赶来。

    又再过了两天,再接到消息,函谷关对面的三万五千齐军,向秦军投降了。

    ————————

    “好啊!赵佗打得好啊!”

    坐镇陇山的嬴子婴,接到赵佗送来的战报后,十分高兴。

    秦军在西边能打胜仗,东南边的武关让项羽损失惨重,东边的函谷关又再有大胜仗,敌人从多个方向攻秦,企图灭秦。

    而秦军全线告捷,是对敌人的最有力反击。

    子婴通知下去,把战报通报全军,激励士气。

    函谷关出击大败敌军,北边的长城军团,足足有十五万军队,未尝不可以主动出击。

    子婴派人向李兆传令,让李兆见机行事,要是有合适的机会,可主动出击。

    两天后,嬴子婴再接到赵佗报告,吕泽率军投降,有三万五千齐兵,以及三千韩兵,该如何处置?

    对于这个,子婴还真的一时拿不定主意。

    按照以往,很多降兵被杀。

    比如长平之战,四十五万赵军一半战死,一半投降,结果降兵全部被杀。

    数年前,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兵,杀俘虏、降兵现象,在这个时期太普遍了。

    子婴觉得杀俘虏、降兵不妥,成年男人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劳动力,本身全天下都是男人不足,要是大规模杀降兵,对社会是极大损失。

    不过,嬴子婴更不愿意把这些成年男人放回去,让这些男人为敌国效力,再与秦国为敌,到底该如何处置呢?

    这可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子婴想想,等这场战役结束后,再跟臣子们商议。

    子婴提笔在纸笺上书写,让赵佗先看管好降兵,等候进一步命令。

    这段时间以来,王元、韩信都有捷报传来,主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