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秦五百年-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正跟一起扎桑交谈。

    扎桑抱怨道:“你们的军队真慢,在陇西打了十个月,都还没打到关中。我等着到关中抢财物抢女人,等了很久都没等到。”

    冯旗道:“秦军非常难缠,他们又熟悉地形,三国的军队出发前,已经预料到了。幸好,前线大军离关中已经不远了。”

    两人各自说自己的语言,有懂匈奴话的赵兵随时翻译。

    扎桑道:“这次护送你们到陇西,我就不用再回来了,在陇西等着去关中。”

    想到关中女人,扎桑就目露精光。

    冯旗道:“或许我也不用再回来运送粮草了,跟着主力入关中。苦日子应该快到头了!”

    这时候,只见东南边一匹马疾驰而来,这是匈奴兵。

    匈奴兵跑到扎桑面前禀报,说发现有大量秦军骑兵从萧关出来,正向这边而来。

    士兵把这话翻译给冯旗。

    秦军骑兵战斗力不弱,要是赵军单独面对,冯旗还颇为忌惮。有一万强悍的匈奴兵护送,他十分放心。

    这时,扎桑目露精光,对于他来说,秦军就是送上门来的开胃菜。

    匈奴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要是正面作战,匈奴兵根本没有碰到过真正对手。

    在赵国的那次失败,并不是正面交锋,而是中了赵军奸计被伏击而已。

    扎桑对于战胜秦军骑兵,那是百分百信心。

    “呜呜……”

    号角声响起,一万匈奴兵集结起来。

    冯旗则下令让士兵们把马车集中起来。

    匈奴兵在前,赵军和粮草在后。

    不久后,传来像闷雷一样低沉的马蹄声,东边的天际尘土飞扬。

    匈奴兵和赵兵都看到,秦军骑兵像潮水般涌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甚至淹没了马蹄声。

    匈奴兵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箭,搭着弓,随时准备射箭。

    秦军每个骑兵右腰间,都挂着已装好箭矢的小连弩,左边挂着弓和铜剑,背部是装满箭矢的箭囊。

    因为小连弩箭矢比弓箭箭矢小,箭囊能装下许多箭矢,满足连弩射击所需。

    现在的作战,不是陇西作战中的游击战,而是硬碰硬的正面交锋,要用凌厉的攻势击败敌军。

    一支军队能打巧仗,那只能是凭借主将用兵能力巧妙地战胜敌人。

    只能打巧仗的军队,不能显示出真正实力,要有能打硬仗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

    硬碰硬,我比你更硬,才更让敌人害怕。

    实力才是硬道理,实力弱的军队,或许能因为主将善于用兵,在某一阶段占得一些便宜,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实力仍然是关键因素。

    在嬴政统一六国战争中,并不是仅仅依靠有王翦这样的统帅,还跟秦军充足的粮草保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功爵激励等因素分不开。

    如今,秦国要用铁拳击败匈奴兵。

    在三万秦军骑兵中,冲在最前面的,是由军候王翳所率领的部队。

    他自告奋勇,要求担任前锋,李必答应了他的要求。

    离匈奴兵越来越近,秦兵们手中拿着小连弩,做好射击准备。

    匈奴兵张弓搭箭,同样做好射击准备。

    让他们奇怪的是,秦军骑兵并没有弓箭,而是拿着木制之物,是他们从未见过之物。

    不管秦军用什么武器,对于匈奴兵来说,一律射杀。

    匈奴兵在原地等待着秦军到来,没多久,秦军已进入射程范围了,他们并没有射箭。

    相较于步卒弓箭手,骑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距离三十至五十米时,是弓骑兵最佳射箭距离,要是超出这个距离,准确度差很多,杀伤力也有所不足。

    即将进入小连弩有效射程了,敌军还未射箭,王翳心中稍宽,只要能冲入小连弩射程内,已方就占据了很大优势。

    很快,双方最前锋,相聚只有约五十米了。

    匈奴兵射箭了。

    秦军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操作手中连弩射击。

    双方各有士兵中箭倒下。

    但是,在匈奴兵射出箭后,右手正要往后要取箭支时,秦军已射出第二支箭。

    匈奴兵纷纷中箭,快速倒下。

    冲在最前面的秦兵中,有军职为屯长的秦勇。

    他非常兴奋,手中的连弩,已经射中多名匈奴兵,部下的损伤不大。

    秦军那个木制之物,居然能射箭,并且射得这么快。

    扎桑和冯旗都惊骇了。

    秦军突然间使出神兵利器,措手不及的匈奴兵短时间内倒下一大批,不免胆战心惊。

    王翳率军冲上前去后,后面的秦兵源源不断冲来。

    李必要以最凌厉攻势击垮匈奴兵。

    “嗖嗖嗖嗖嗖……”

    战场上,密集的射箭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

    秦军连弩射速实在太快了,匈奴兵很快被压制。

    李必在后方观察着战况,指挥着部队。

    正面进攻部队已冲上去了,连弩展现出强大威力,让匈奴兵措手不及。

    “秦由!”

    “末将在!”

    “你率本部兵马,从左翼向敌军发起攻击!”

    “诺!”

    秦由是一名都尉,率领本部五千骑兵,向敌军左翼疾驰而去。

    “田追!”

    “末将在!”

    “你率本部从右翼向敌军发起攻击!”

    “诺!”

    田追同样是都尉,率领五千部下向敌军右翼而去。

    再加上投入正面进攻的士兵一万,累计已投入两万人作战。

    正面进攻的秦军分为五个批次,每个批次两千人,各有一个军候。

    秦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兴奋过,他连弩的箭支已射完,跟随王翳一起从左边绕开,另外一个军候率军从右边绕开,后续部队冲上来,继续用连弩收割匈奴兵。

    王翳率部绕开一段距离后停下,兵士们迅速从箭囊取出箭矢,熟练地装入箭匣中。

    士兵们装好箭支后,王翳再率领部下们绕到进攻部队的后方,等到前方部队射完箭矢绕开后,才会再次投入作战。

    这是王元根据小连弩的特点创造出来的战法,把进攻部队分为好几个批次,轮番进攻,始终保持有大量箭矢射出,始终压制着敌军,以强有力的攻击压垮敌军。

    这个原理,灵感来源于弩兵分三批射击,确保射击不间断,将这个原理运用到骑兵身上。

    当然,如果敌军了解清楚了连弩特点,得知连弩有效射程只有二十余丈,肯定会在这个距离外先射箭,真要是这样,只能改变战术。

    目前,敌军已被打得措手不及,被强大的武器所震骇了,连有组织的应战都无法保持。

    眼看着士兵快速倒下,攻势狂猛的秦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箭射得这么快,还怎么打?

    扎桑开始恐惧起来,没多久,又看见左右两翼,分别有秦军冲来。

    要不及时撤退,全部都要死在这里了。

    随即,扎桑发出撤退的命令。

    此时,已有四千余匈奴兵中箭倒下,剩余匈奴兵调转马头,他们本身就备受打击,心生恐惧,接到撤退命令后,变成溃退、逃跑。

    有组织的撤退和溃逃,相差十万八千里。

    慌忙逃跑的匈奴兵,只顾着策马奔逃,哪顾得及射箭反击。

    秦军正面进攻部队、左右两翼部队,向匈奴兵冲去,尽全力追杀。

    留下那五千赵兵和大批粮草。

    目睹如此凶悍的秦兵,如此厉害的武器,赵兵皆胆战心惊,冯旗已经被下破了胆。

    李必再发出命令,派出八千骑兵,向赵兵冲去。

    这五千运送粮草的赵兵,因为有匈奴兵护送,再加上以前多次运送粮草,从未遇到过敌军劫粮现象。

    这些赵兵们,觉得不可能有敌军前来偷袭劫粮,就算有,有强悍的匈奴兵护送,还有啥担心!

    正因为如此,赵兵并未携带盾牌,连弩兵都很少。

 第135章 添一把火

    秦兵越来越近了,这些惊慌失措的赵兵们,似乎忘记了抵抗。

    冯旗惊恐万分,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命,坐上坐骑逃跑了。

    主将先逃跑,士兵们更加无心念战,士气崩溃,赵兵们慌忙向后狂奔,只求能逃命。

    但是,除了少数有坐骑的军官外,两条腿的赵兵焉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嗖嗖嗖艘……”

    密集的箭矢快速射出。

    赵兵纷纷中箭,现场哀声、惨叫声一片。

    此时的李必,已派人向在萧关的王元报告。

    王元接到报告后带人出关,要慰劳作战队伍,核定军功。

    对于秦兵来说,收拾这批赵兵,如同割韭菜那般容易。

    杀敌武将,杀敌“甲士”军功大得多,冯旗可是大肥肉,专门有士兵紧追着他,士兵们都想攒这个军功。

    一阵子后,有士兵追上了。

    “嗖”一箭射出,冯旗没有被射中,箭矢擦身而过,冯旗被吓出一身冷汗。

    “嗖”又一箭射出,射中了他的肩膀,只是距离有点远,箭矢杀伤力不足,冯旗无大碍。

    怕死的冯旗被吓出尿来,马背马鞍都湿了。

    “嗖嗖嗖”箭矢连续射出。

    冯旗没有那么好运气了,连续中了两箭。

    又有秦兵追上来了,连续射出箭支,把冯旗射成刺猬。

    略费一番功夫,秦兵完全将这批赵兵歼灭。

    李必眺望更远方,关注着对匈奴兵的追击战。

    秦骑兵坐骑是良马,匈奴骑兵同样是良马,有不少是在河套地区牧养的,双方在草原上追逐着,陆续有匈奴兵中箭倒下。

    一路上,有受伤倒地还未死的士兵惨叫,有失去主人狂奔的战马。

    李必给出的命令是,追击匈奴兵,最多只能追出五十里。

    大半个时辰后,前锋部队停止追击。

    王翳把部下集结起来。

    秦勇来到王翳跟前,兴奋道:“哈哈!今日真杀得真痛快!我最少射中十人。”

    在军功核定中,非近身作战的弓弩兵,同样有军功计算方法。

    每个士兵在发放给自身的箭矢上,事先划上独特的标记,战斗结束后根据射在敌兵身上的箭矢标记,来核定是被谁的箭矢射中。

    如果出现一个敌兵被多名士兵的箭射中的情况,则由多名士兵平分军功。

    王翳让部下统计自身伤亡情况。

    经过统计,在本曲一千士兵中,有一百三十五人战死。

    这些大多是在冲锋时中箭的。

    在转为追歼战后,一路上很少有秦兵尸体。

    随后,校尉派人来传令,各部就地巡逻,如发现已方阵亡士兵,把连弩捡起来上交。

    这是在出战前王元的严令,尽可能不让敌兵拾得连弩。

    午时,王元来到这里。

    李必下得小山丘,迎接主将。

    “末将幸不辱命,首战告捷!”

    “出兵萧关,立下首功,李将军打得好!”

    策马来到粮草队这边,这里有大批马车,每辆马车上都着一袋袋粮食,不仅杀敌立功,缴获有价值的战利品也算立功。

    王元叫人打开查验,袋子里装的都是谷物。

    清点粮草数量后,他命冯勉把粮食运送回去。

    王元策马向北,一路上都能看到敌兵尸体,偶尔能看到秦兵尸体。

    敌兵倒下后,有些战马四处狂奔,有些战马则是在原地吃草。

    这些都是匈奴良马,王元又再命人把战马带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