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古代当团宠-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齐王虽然拿到了禅位诏书,各地藩王却是极不服气的,他们要兵有兵,要财有财,何必臣服于跟他们本就平起平坐的一个人?所以,齐王手里的那道诏书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除了自我安慰之外,也就是震慑无知的百姓了。

    当然了,齐王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不能以德服人,那就以武服人了。

    不服打到服为止,这条理念是对的,但首先得有那个实力才行。

    齐王原本养精蓄锐,的确是积攒了不少的实力,但眼下是什么行事?他这一称帝,可就成了众矢之的。

    各个藩王就算不抱团,他要想各个击破也并非容易之事。

    如此,混战了三年,原本的大历朝一分为二。

    以横贯东西的最大的江河亘江为界,分成南吴和大齐。

    南吴原本是大历朝实力最雄厚的藩王,却因为齐王和魏国公的联手跟那个位子失之交臂。既是如此,他又如何能甘心?干脆退守江南,也自称为帝,便建立了吴朝。

    两相对峙,但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不说两国时不时的摩擦了,就是各辖区内,也是极不太平。

    连年征战,最大的后果就是民不聊生。

    人一旦饿得狠了,那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所谓的易子而食那还是有理智的,危害的毕竟还是自己;真正的不管不顾的是要占山为王烧杀抢掠的,那就是草菅别的人命了。

    因此,无论是南吴还是大齐,内部都少不了土匪横行。而且规模大的都下不了五六千人。

    剿匪就成了一个避不开的难题。

    除此之外,俗称的大历朝的余孽更是层出不穷无孔不入,哪怕是两国都采取了高压政策,也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比较吴王偏居于东南的单纯,齐帝的忧患还要多一重。

    这几年因为中原忙于内乱,北方的蛮族便蠢蠢欲动,频频南下挑衅。原就镇守西北的岳家以及威震侯府为了抵御北蛮的侵略,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两家的功劳却是基于强大的后援之上的。

    粮草是一个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在战场上能否打胜仗的保障。

    而朝廷更替前后,都是断了北地的粮草的。这种情况之下,却有一个人将北地的军队供养了起来,那就是原大历朝的第一皇商周鑫。

    也正因如此,齐帝为了安抚人心,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封了周鑫为周国公,总管北线的防御。说白了就是画了一张大饼,却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周鑫都一跃成为了整个北地的掌权者。不止是西北,就是东边之地也有了很大的渗透。

    等齐帝终于稳定了自己的局势,想要关心一下北地的事务的时候,却发现他非但一点儿都插不上手了,而且还一点儿话语权都没了。这个时候,他就有些心慌了,他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封周国公为镇北王。

    齐帝自以为是给予了无尚的荣耀,殊不知周鑫根本就不稀罕,倒是对于迟迟而来的赏赐多看了两眼。

    齐帝此次为了收买人心,彰显自己的帝王风范,也算是大手笔了,居然抬出了一千两黄金。

    只是在这个有金银也买不到粮食的年代,其实千两黄金真的是好看不中用的。

    说到粮食,这几年北边战事吃紧,朝廷又放手不管,北地的粮食供应的确就成了大问题。

    北地苦寒,水稻是种植不了的,小麦也并不高产,原本是以种植高粱和稻谷为主的,后来莒州那边种植红薯的成功也影响到了这边。

    红薯的高产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却又远远不够。

    好在北地因其刀枪对外的大义,吸引了大量的爱国志士前来,群策群力,才会愈发的繁荣稳定。

    说到有大能之人,那就不能不提“鼠大王”了。

    鼠大王当然是一个代号,之所以以“鼠”命名,完全在于其偷运粮食的技能。而且其偷运的粮食几乎全都来自中原腹地。

    都说鼠辈胆小,偏偏这一只有着天大的胆子,中原的战事往哪里烧,她就往哪里钻,当然不是为了打扫战场,而是去劫粮草。

    军队行走间,粮草都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的,所以,哪里有战争,哪里必然有粮草。

    而鼠大王总是会无孔不入的适时出现,将粮食劫走。

    所以,与其说中原的暂时安定是打累了,倒不如说是空着肚子没力气打了。

    老鼠这种生物,虽然令人生厌到人见人打的地步,但也得承认,其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就算是人人喊打,也一直跟人类共存着。

    北地不光是出了个鼠大王,还出了个战神,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北蛮被打的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了荒漠之地。元气大伤,估计,五十年都恢复不了。

    西北算是稳定了,但东北之地还有真族来犯,战场便往东推进……

    寂静!

    整个蓟州府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被困十天,伤亡惨重,粮草用尽,援军迟迟不到。

    浓浓的血腥气幽幽的四散,悄然渗透……

    “铮——”的一声,划破长空,响彻云霄。

    一身如血的红衣,女子端坐高高的城墙之上,面前一架古琴,双手翻动,衣袂飘飘。

    演奏的却非金戈铁马,而是乡间小调,与远方千军万马踏尘而来竟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琴边站一十岁左右的女童,一身黄色的衣袍,手握一杆红缨枪,肃然站立。

    “姑……姑姑娘,你这空城计当真好使吗?”声音微颤,泄露了心中的紧张。

    我在古代当团宠

 第二百九十二章 空城计不是好唱的

    “必须好使!如此危急时刻,别说话!”明昭咬牙道。再多说一个字,她都怕自己好容易聚拢起来的那口舍身取义的气就此散了,然后落荒而逃。

    她就不明白了,诸葛亮当时用此计的时候,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就一点都不害怕吗?

    “姑……姑娘,退了!真的退了……”

    “新梅,沉住气!淡定!防止敌人卷土重来。”眼看着马蹄卷起的漫天黄沙远去,明昭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一城百姓的命可都被她给押上了啊,太沉重了。犹如泰山压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半个时辰后。

    新梅动了动腿脚,“姑娘,敌人应该已经退出去很远了。能换一下姿势吗?”

    “平时让你扎马步不都能坚持一个时辰的吗?”

    “我是说姑娘你,已经弹错好几个音了。”

    “你怎么知道的?”

    “反反复复就这一首曲子……”要是敌人不退,估计耳朵也已经起茧子了。她都有些怀疑敌人退兵是被空城计给吓得,还是被琴音给劝退的了。

    “呃……”明昭这才收手,翻了个白眼,“我的手冻僵了。”别的曲子她也不会啊!

    她抬眼远眺,一望无际的枯黄之色,寂静无波。

    敌人是真的退了。

    入冬的天气,她却觉得浑身都已经汗湿了。

    不禁苦笑,不管外表表现的多么强大,骨子里她还是适合做一个小女人。

    “姑娘,是不是可以回家了?”新梅无比期待的问。她毕竟只有十岁,虽然跟着姑娘走南闯北经历的够多了,但这样大的阵仗还是第一次。

    “再等等!”明昭维持着姿势不动。不是她不想动,而是压根儿动不了。

    浑身已然虚脱,但为了在下属面前维持自己顶天立地的形象,只得实行拖字战术。

    “姑娘累了吗?”

    “不累……呃,好像有一点累。虽说不是上阵杀敌,但弹琴也耗费元气,是不是?”明昭抬手揉了揉脑门,“再者说了,这高高的城楼上就咱俩,太难得了,这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那我为姑娘捶捶背吧!”

    眼见着小姑娘放了红缨枪,绕到自己身后,力道轻柔的捶在肩上,不急不缓。

    明昭端着腔调点点头,“咱们的新梅果然是最最贴心不过。”

    “姑娘是如何让知府大人和总兵大人都听命于你的?”新梅终于问出了一直憋在心里的话。

    明晰全身放松了下来,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温馨,“我把他们的夫人跟儿女给绑了。”

    “可是,姑娘不是说过拿人家妻子儿女做要挟是最令人不齿的吗?”

    “呃……”明昭一噎,搜肠刮肚才蹦出一句话,“两害相权取其轻。大义面前,没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

    “那姑娘为何下令把城中所有的小米都熬成米汤倒入城外的排水道?”

    说到这个,明昭就洋洋自得了,“那我来问你,马尿什么颜色?”

    “黄色的。”

    “小米汤什么颜色?”

    “黄色的。”

    “那既然都是黄色,又是在排水沟中,匆忙之中能分出那是马尿还是小米汤吗?”

    “好像不能!”新梅若有所思,“敢情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儿啊!”

    “你以为咱这空城计为何能成功?”说到得意处,明昭咧了嘴巴,“敌人又不是傻瓜!他们当然是要探查一下的,然后就发现城里的马尿居然已经多的都流到城外去了,那得有多少战马啊!所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以为蓟州城的援兵到了,就等着他们进来后瓮中捉鳖了。他们哪里还敢靠近?哼哼!姑娘我厉害吧?”

    “厉害!那姑娘又是如何让全城百姓听话闭门不出的?”

    明晰清了清嗓子,端正神色,道:“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新梅,你可知是什么意思?”

    “就是撒谎骗人呗!”

    “差不多,所谓的兵不厌诈。”明昭嘿嘿笑两声,“我就昭告全城百姓说我是战神的夫人。”

    “这样也行?”新梅张大了嘴巴。

    “噗——”笑喷的声音突兀的响在身后,与周边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昭大惊之下,就从凳子上出溜到了地上,反倒是新梅麻溜的去捡红缨枪,“姑娘别怕,我来保护你!”一个转身就朝着身后刺了过去。“你们是谁?”

    只是这一枪刺出去,就被人握在了手中,别说收回来了,连身子都动弹不了了,除非器械投降。

    明昭手脚并用的往上起,挣扎了两次都没能成功。然后就听到一个戏谑的声音响起,“周大战神,你可真能藏啊!我们这帮跟着你出生入死的弟兄连你的喜酒都没喝,你就连夫人都有了,闹不好连女儿都有了呢!”

    明昭终于站了起来,看向身后,不觉倒吸了口凉气。

    一行五六个人,俱都穿着银色的铠甲,竟像是从天而降般,突兀的出现在了城墙之上。

    这样的铠甲加身,不该发出声响的吗?可她居然连他们什么时候到的,都一无所觉。

    刚刚说话那人一脸的坏笑,手里还握着新梅刺过去的银枪头。即便如此,没有把明昭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皆因为她在看到当中那人之后,就已经开始瑟缩的发抖了。

    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眸光,仿佛利箭一般要把她给射穿了。

    浑身散发出来的肃冷,是一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带着阴气的冷。

    被这样的目光注视着,她就有种自己是待宰的羔羊的感觉。

    面对刚刚的千军万马,她都没有这么抖过。

    “哎呀!周承颐,这小丫头就是你夫人啊!是不是也太小了点儿?你这都什么癖好?”戏谑的声音再次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