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数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椿树上那只夜枭摆动了几下脑袋,扑棱了几下翅膀,直接飞回到树顶巢窝,不再理会夏晓数。

    夏晓数转身回屋,查看了一下炉火,还好,几乎闻不到半点儿煤气味儿,就手添了几块煤球,将炉火封好,夏晓数走进卧室倒头便睡。

    就这样,夏晓数算是度过了此生第一个乡野村居之夜。

    第二天一大早,穆经理打来电话,通知夏晓数张贴广告,开始验收干焙好的“灯芯红”,如果成色还不错,其它的药材也会照单全收。

    “你这才上岗,还是让骆大叔先帮着你验收一下,你这边只要把账目记清楚就行。”

    “好的,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那地方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你先忍耐一下,明年一开春,方方面面就会改善一些。”

    “没关系,这地方我还算适应。”

    “那就好。”说完,穆经理那边挂断了电话。

 第11章 这人什么脑子呀

    天刚蒙蒙亮,骆承乡早早地就来到仓库帮着夏晓数验收中草药。

    穆经理事先早就跟骆承乡商量好了,各家各户的药材到底定在什么等级,基本上由他说了算,不过,形式上,得夏晓数点头才行。

    见夏晓数第一面的时候,骆承乡就感觉这个年轻人跟前几任采购员不大一样,具体哪儿不一样,骆承乡自己也说不好。不过,看他为自己加护“草墙”,在院中立木测影,安居陋室而不现忧色……这人八成简单不到哪儿去。

    因此,虽说小伙子表面看上去非常随和,骆承乡感觉凡事还是多跟他商量比较妥当。

    考虑到夏晓数的面子,骆承乡建议,验收药材的时候,他会于暗中挑起左手大拇指,夏晓数就以优级的等级标准收购药农手上的药材,出食指,即按照次优等级标准收购,其余等级依照手势的自然顺序类推。

    夏晓数感觉真没这个必要,大大方方由骆大叔确定药材等级好了,反正穆经理那边非常信任骆承乡。

    骆承乡坚持要这么做,说这是为夏晓数好。

    按照骆承乡的指点,夏晓数打开了3号仓库大门,验收药材的所有事宜都在仓库门口进行。

    仓库的大门只能朝外打开,小夏猜测如此设计是为了方便货车出入。

    库门左侧砌了半堵水泥墙,墙上开了一扇小窗,四周还刷了些蓝色油漆,靠近窗口位置的油漆都磨损得差不多了,露在外面的水泥面已经磨得泛起轻微的红色,看样子,这间仓库可有些年头了。

    小窗口的正对面摆放着两大一小三部磅秤,磅秤上的油漆已经变得斑斑驳驳,秤砣也被磨得可以照得见人影。

    小夏发现,三部磅秤下面居然还有一部地磅,那是一种机械式的老式地磅,磅沿缝隙里积存了不少的尘沙,如果不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它的边界。

    “看来,这座药材仓库还真有些年头了,想当年,此处药仓应该也曾兴盛过。”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看到夏晓数张贴的收购药材通知,药农们奔走相告,大家伙早早地就聚集在庭院里等着新来的采购员验收各家的药材。

    寂静的小院突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小夏还真有些不大适应,在他看来,药农们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就像过节一样兴奋,由此可见,中草药收入是这些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开始,一切还算顺利,夏晓数坐那儿高声唱出“灯芯红”的等级,如果药农没有异议的话,骆承乡就和小夏一起过过秤,双方最后再核对一次药材的品级和斤两,一切无误之后,小夏会安排药农在事先打印好的表格后面签字。

    依照“歧宝堂”的惯例,药农们当时拿不到现金,得等夏晓数给穆经理打过电话之后,她会安排公司会计再将药农们的收入一一打到他们的账号里。

    据骆大叔说,穆经理一般会在24小时之内将药材款打给药农们,在这方面,“歧宝堂”的口碑一直维持得不错。

    忙忙碌碌的,一个多小时过后,过完秤的“灯芯红”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通知上写得非常清楚,第一天只收购干焙好的“灯芯红”,其它中草药采购事宜会另行通知。

    夏晓数在心底反复比对了多次,发现骆大叔给药农们所定的等级与自己在心底模拟拟定的等级差别不是很大,总体来说,骆大叔掌握的等级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

    有几次,小夏发现自己在心底拟定的等级都比骆大叔打手势暗示的等级高了一级。

    “怪不得穆经理如此信任骆大叔,此人做事的确比较公道。”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小夏兄弟,能不能先把我家的收了呀?你看,我这边都捆扎得整整齐齐的,你们一过秤往那儿一堆就可以了,大家都省事儿,再说了,我家的量大,堆在上面怕是会把下面的药材再给压着了。”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想插队。

    “这不是昨天那位女邻居吗?”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这……不好吧,排队的顺序怎么好跟量大量小、是否整齐挂钩呢?”说是那么说,小夏在心底也承认,眼前这位大姐拿过来的样品的确是一等一的“灯芯红”。

    药草茎条如筷子般粗细,上下均匀,黄白底色微微泛起一丝绯红,看着象是宽宽的米粉,捆扎得更是一丝不苟,一看就是那种身手极其利索之人干的活儿。

    “那我跟他们商量商量,如果他们同意,那我就先过秤了?”说罢,不等夏晓数回话儿,那女的已经转过身同后面的药农商议插队之事了。

    说来也是奇怪,后面那位憨实的大娘还真同意了。

    就见那女的一招手,后面上来几位男子抬着药材包,就往仓库门口这边走了过来。

    “列位,且慢!咱们这儿之前怎么验收草药,我不清楚,现如今,受公司委派,由我来负责此事,那就得按照规矩来,先到的人先秤,来得晚的人,麻烦你们稍候,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插队。”这几句话,夏晓数说得是崭钉截铁,毫不含糊。

    俗话说得好,但凡做点事儿,头三脚最为难踢。夏晓数心里早就盘算过了,这第一脚的头要是踢不好,鱼鼓村虽小,恐怕也难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那女的本是村子里有名的精明人,有意无意间,村民们都让她三分。

    由于她家所产“灯芯红”也是上品,之前的那些采购员对她也是十分的客气。

    现如今,夏晓数完全不认这个账。

    “小夏兄弟,你可能误会了,其实,我也是好意,你瞧见没有,我家的药草的量大,你们先收了,不是大家都省事些嘛!”那女的讪讪地喃喃了几句。

    当着同村人的面,她感觉自己有些下不来台。

    “你家的药材量大?我怎么没看出来?请问,你家的药材都在这儿了?”夏晓数笑着问道。

    那女的点点头。

    “我估计了一下,你家的药材最多也就有个220斤上下,倒是那位大娘他们搬来的药草至少在310斤,如果按照你的理论,那也该人家先秤呀!”夏晓数突然来了这么几句。

    “我不信!”那女的有点儿不服气。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女的带过来的“灯芯红”明显要比前面正常排队的那位大娘家的量大。

    “要不,我们打个赌?”

    “怎么赌?”

    “如果这位大娘家的药材比你们家的量大,从今往后,只要在这儿,你都得规规矩矩地排队;如果秤量结果相反,从今往后,你啥时候来,我立马给你过秤,如何?”

    “这可是你说的!”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夏晓数笑着回应道。

    “好!那咱就先过五婶家的药草。”那女的这是跟小夏杠上了。

    结果,骆大叔那边一过秤,大娘那边的药草总重310斤半,夏晓数的误差不过半斤而已。

    那女的脸上顿时显得有些变颜变色,她可是精明人,来之前,早就私下里过过秤了。

    不多不少,正好220斤。

    过完秤,骆大叔告诉大伙儿,那女的家的”灯芯红“总重220斤。

    这下子,包括骆承乡在内的所有药农心下无不骇然:“这人什么脑子呀?!”

 第12章 一掌斤

    拿人薪酬,自当尽心竭力把穆经理托付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

    通过分析多年的进出账目等数据,夏晓数可以大体绘制出鱼鼓村药农们的群像特征: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少变通多务实……

    一般人没这本事。

    不过,当他们的细小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表现出一种憨厚的豁达,没错,这是他们的优点。

    不过,这种习惯一旦形成风气,久而久之,除了少数偷奸耍滑的人能得些蝇头小利之处,对大家来说,真是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夏晓数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

    药农们必须从学着排队开始,重新定义他们的生活。

    夏晓数是个有心之人,骆承乡在那儿过秤的时候,除了记账之外,每户药农手上的药草上秤之前,小夏都会习惯性地随手选取几捆在手上掂掂分量、瞧瞧干湿程度、闻闻味儿……

    当年,夏晓数无意间习得一种名为“一掌斤”的功夫,会这种功夫的人,就手掂上几掂,基本上就可以知道手中所持之物的份量,功夫越高,误差越小。

    据说,这种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伸脚随便踢踢某物,尤其那种特别沉重的大件,立即就可以报出它的重量,上下误差不会超过一两。

    东歧大学学生食堂有位五十多岁的厨子,姓方,西北人,因为多多少少有点儿口吃,平时话很少,不抽烟不喝酒的,每天里除了踏实工作,再无别的嗜好。

    有一年冬天,方师傅莫名其妙地发起烧来,费教授好象跟方师傅关系处得不错,委托夏晓数时不时地去看看他。

    那一年,夏晓数刚刚毕业并留校任教。

    小夏是个实诚人,一看方师傅年过五十,一直也没能成个家,这突然一发病,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每日早晚必上校医院探望方师傅。

    退烧之后,方师傅不想平白无故地欠人人情,于是就将“一掌斤”的要诀和训练方法传授给了夏晓数。

    今天,这手功夫还真派上了用场。

    排在前面的那位大娘拿来的药材虽说捆扎得比较粗糙,每一捆的份量却也相差无几,夏晓数随手掂了几下就知道老太太手上的那些药材大体有多重。

    久不练习,或许有点儿手生,最后还是差了半斤。

    至于说那位中年女子送来的药材的份量,那就更好猜了,因为她太能干了,每一捆的“灯芯红”的份量都是相同的,小夏甚至不用手掂,随便扫看了几眼,根据它们的干湿程度和尺寸大小,略微加加减减就猜了个七七八八。

    一见新来的采购员露了这手绝活儿,药农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穆经理这回终于派了个厉害角色过来验收。

    原赌服输,那女的也没啥好说的,乖乖地上后面排队去了。

    等排队排到她的时候,小夏发现,此人原来名叫莫扫芸。

    好奇怪的名字!

    莫扫芸带来的“灯芯红”品相出众,全都定为优级。签完字,人都走出好远了,莫扫芸还回头瞧了夏晓数一眼,在她看来,新来的这位采购员还真有些不同寻常。

    眼看已经十二点半了,小夏和骆承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