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韶光艳-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池毒害皇上,尔等还不入内诛杀叛贼!”

    一路冲过来,太子拔出长剑,朝守在门卫的几个御前侍卫喝道。

    御前侍卫们面面相觑。

    太子等不及了,让一队东宫侍卫先冲进去,他紧随其后,防的是宋池武功高强,反抓到他。

    结果太子才冲进去,一直守在两侧的御前侍卫突然从外面关上了门,紧接着,外面也传来了大批侍卫奔跑过来的脚步声。刀光剑影,利箭呼啸,被关在门外的东宫侍卫猝不及防,一个个倒下,鲜血飞溅,噗噗地落到御书房的窗纸上,浓郁的血腥气顺着缝隙传了进来。

    太子傻了,前面十几个侍卫也都傻了,不敢再往内殿里冲,一个个将太子围在中间,警惕地看向内殿前纹丝不动的绣龙门帘。

    太子终于反应过来,高声朝里面喊道:“父皇!儿臣收到密报,宋池意图谋害父皇,儿臣特来救驾!”

    “嗯,朕知道,宋池已经伏诛,你且让侍卫退下,朕有话与你说。”

    正德帝的声音平平静静,又清清楚楚地传到了太子耳中。

    人果然还活着!

    太子如坠冰窟,宋池今日不可能造反,要毒害正德帝的只有他,正德帝提前安排好的侍卫也只能是为了提防他,此时此刻,宋池、沈琢可能都在里面,他若单独进去,必死无疑!

    进不能进,出不能出,太子看看身边的十几个侍卫,咬咬牙,低声道:“成败在此一举,此时投降,尔等只能与孤同死,你们若能进去杀死皇上,待孤登基,必厚待尔等家族血亲!”

    侍卫们也很清楚眼前的形势,其中一人大吼一声护驾,率先朝内冲了进去!

    门帘被人扯下,太子躲在最后面,透过侍卫们中间的缝隙,看到宋池、沈琢将正德帝紧紧护在身后,三人面前,站着一队持弓的锦衣卫。

    嗖嗖嗖的声响不绝,东宫侍卫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很快,外殿便只剩太子一人,一人面对着数张朝他张开的弓箭。

    咣当一声,太子手中的长剑坠落在地,他扑通跪下,看着正德帝涕泪俱下:“父皇,儿臣……”

    他没说完,正德帝被那声“父皇”刺激,突然夺过一个侍卫手中的弓箭,对着太子狠狠射去!

    那一箭正好射中太子的心口,太子重重朝后倒去。

    正德帝犹不解恨,拔出身上的佩剑走到太子面前,看着太子那张酷似自己的脸,想到韩皇后与晋王手中的野男人不定私会了多少次才生出了太子,而他竟然把太子当自己的种宠溺了快三十年,正德帝便目眦欲裂,双手攥紧剑柄高高刺下。

    太子全身一缩,在极致的痛苦中,在正德帝嗜血的目光中,抽搐几下,毙了命。

    正德帝气血翻滚,人也不受控制地朝后倒去。

    宋池、沈琢连忙冲上来扶住他。

    正德帝恨啊,一手抚养大的两个儿子都是野种,韩皇后,韩氏!

    “朕没事!子渊,你即刻带锦衣卫前往行宫,将韩氏一党全部处死,一个活口也不能留!”

    “臣领旨!”

    “沈琢,你速速调遣禁军,抓捕太子妃及太子其他党羽,宁可错杀,一个都不能放过!”

    “臣遵旨!”

    确定正德帝无碍,宋池、沈琢双双告退,疾步朝宫外走去。

    寒冬即将来临,今日阳光惨淡,大片的阴云布满天空,随时可能将那惨白的明日也遮蔽。

    沈琢看向前方,寒风吹得宋池墨色的锦衣卫官服猎猎作响,才刚刚协助正德帝诛杀太子的宋池,侧脸俊美如玉,仿佛只是一个玉面书生遇到了急事,竟看不出一丝杀气。

    可沈琢不明白,太子是正德帝唯一的儿子,只要耐心再等几年便可登基,为何要造反?正德帝又是如何提前得知太子的计划,安排他带人暗中埋伏?

    他不知道,宋池一定知道,自从韩国舅死了,宋池便是正德帝身边最受器重的红人。

    “子渊,太子谋害皇上,这事是你先察觉的?”宫门就在眼前,那里停着两匹骏马,再不问就来不及了,沈琢突然拽住宋池的手腕,肃容问道。

    宋池转身,看着沈琢郑重无比的冷峻脸庞,笑了:“大哥莫非忘了我的官职?我身在锦衣卫,理当替皇上掌握官民的一切动向。”

    沈琢:“那你可知,太子为何要反?”

    宋池看眼东宫,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笑脸:“关乎皇家机密,没有皇上允许,恕我不能奉告。”

    沈琢无奈地松开手,以前宋池住在侯府,他都看不透这位表弟,等宋池迁入郡王府,彻底融入锦衣卫,沈琢就更看不透他了。

    “对了大哥,我这次去行宫,可能要十日左右才回,京城若有变故,还劳大哥替我照拂阿湘一二。”

    并肩走出宫门,宋池突然低声嘱咐道。

    沈琢诧异他为何这么说,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宋池便朝他笑笑,翻身上马,朝锦衣卫的方向去了。

    四井胡同,虞宁初对宫里的大事一无所知,她坐在后院的小花园里,悠哉地晃着秋千。方才遮住日头的乌云又散了,落下一片阳光,虞宁初舒服地闭上眼睛。

    忽然,旁边的巷子里传来两道急促的马蹄声。

    虞宁初不禁偏头。

    高高的院墙阻隔了她的视线。

    墙外,宋池瞥眼虞宅的几幢屋舍,催马离去。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

 81(晋王入京)

    距离韩国舅谋逆案才过去半年;  京城又出了一桩造反案,主谋竟然是太子。

    相同的几张告示被贴到了京城的各大城门前,上书太子谋逆大罪;  太子已经伏诛;  太子余党包括太子的一双儿女也即将斩首。

    在正德帝这一朝;  大臣们被斩首太频繁了;  只是以前被斩的都是一些忠臣良将;  今年轮到的竟然全是正德帝昔日器重的左膀右臂。

    安王好色,太子弑杀,他们死了;  百姓心里只会高兴,不过高兴之余,他们更好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过多久;  京城的大街小巷忽然传出一些风声;  说韩皇后给正德帝戴了绿帽子;  太子与安王都不是皇上的骨肉。

    百姓们恍然大悟,正德帝后宫佳丽三千,只在韩皇后这里生了两个儿子;  一直都是京城的一件稀罕事;  现在谜团一下子就解开了,敢情韩皇后背着正德帝养了一个野男人!

    百姓们不敢公然嘲笑皇上;  私底下都对此津津乐道。

    宋池在行宫亲眼看着锦衣卫处决了韩皇后等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城,风尘仆仆地来到正德帝面前;  却挨了正德帝迎头一顿痛骂:“韩氏之事;  朕千叮咛万嘱咐,不许传出去半个字;  怎么如今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

    越怕什么,越在意什么,太子一死,正德帝就让锦衣卫留意京城的风声了,没想到真有实情流传了出去。

    宋池跪在地上,先发誓此事绝不是从他这里透露出去的:“皇上,当日韩氏安排死士来京,臣将其抓到锦衣卫,一直都是臣单独审问他,再来与皇上密谋,中间不曾让任何人知晓。”

    正德帝还在气头上:“那死士已经死了,只剩朕知你知,朕自不会外传,除了你还有谁?”

    宋池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什么般看向正德帝:“皇上忘了晋王吗?他虽然远在太原,定有眼线留在京城,皇上巧计提前诛杀太子,打乱了晋王的谋划,晋王岂肯罢休,索性趁此机会指使眼线散布谣言诋毁您的威名!皇上,晋王阴险歹毒,您可千万保重龙体,若因此大动肝火伤了元气,反倒另晋王痛快!”

    正德帝一听,顿时觉得很有道理,外传此事对宋池没有任何好处,倒是晋王那个小乌龟,见缝插针地给他添堵!

    一想到晋王此时正在太原笑他,正德帝便气得胸口发闷,靠到椅背上喘了会儿,见宋池还跪着,正德帝摆摆手,神色疲惫地道:“起来吧,行宫那边如何了?”

    宋池起身,将韩氏等人受刑的细节讲述了一遍。

    正德帝听完就将此事抛到了脑后,这辈子都不想再提韩氏,吩咐宋池道:“你回来的正好,赶紧想办法止住外面的流言蜚语。”

    宋池:“此事简单,臣多抓几个人斩了,便能杀鸡儆猴。”

    正德帝点点头,对于宋池的办事能力,他还是很信任的。百姓们好对付,唯有晋王这个心腹大患,正德帝越想越气。

    宋池就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一样,忽然喜形于色,笑着对正德帝道:“皇上,臣忽生一计,或许可将晋王骗至京城。”

    正德帝急切道:“说来听听!”

    宋池走到正德帝身边,低声道:“晋王故意在京城散播谣言,就是为了让您动怒,皇上不如将计就计,称病罢朝,再以膝下无子恐动摇国本为由,宣晋王进京,商议封晋王为皇储之事。那晋王心心念念想要继承大统,必然禁不住这等诱惑,一旦他进宫,还不是任凭皇上处置?即便他不来,于皇上也没有损失。”

    正德帝眼睛一亮!

    好办法啊,太子没了,婉妃柔妃明年才能生,他再装做病入膏肓,就算他不提,大臣们也会着急催他立个新太子,正好让他设计。如宋池所说,晋王不来则已,来了就别指望再活着回去!

    “子渊,此事若成,朕封你做亲王!”得了妙计,正德帝宛如吃了灵丹妙药,神清气爽。

    宋池并没有笑,只冷声道:“荣华富贵不过过眼烟云,臣之所愿,惟替母报仇而已。”

    正德帝在那张年轻俊美的脸上,看到了一个儿子失去母亲后的痛苦与迟迟不能报仇的愤怒。

    他叹口气,拍拍宋池的肩膀,继续商量起如何装病之事来。

    按照计划,正德帝先上了几天。/朝,乔装打扮之下,他的神色越来越憔悴,然后在十月中旬,宋池安排一个官员恳请正德帝速立新储君,正德帝既怒且悲,连咳数声,猛地吐出一口血来,当场昏迷了过去。

    这昏迷自然是正德帝装的,目的是通过百官之口传消息出去,让晋王一党相信他是真的快要不行了。

    卧病三日后,正德帝仿佛想开了一样,颓废地下旨,宣晋王入京,商议立其为太子之事。

    诏书通过八百里加急,快速送到了太原。

    晋王府,年仅四十岁的晋王宋玦,率领王妃、一双儿女前来接旨。

    宣旨完毕,王府管事引着宫里来的公公去休息了。

    晋王一家回了厅堂,要封太子了,这该是喜事,但一家四口没有一个高兴的,毕竟正德帝每隔两三年就要找借口宣晋王进京,连太原城的百姓都知道正德帝暗藏杀机。

    “父王不要去,宫里有妃嫔怀孕,皇上怎么可能将皇位传给您?”

    女儿宋沁最先反对道,她今年十五岁了,已经晓得很多事。

    晋王妃、世子宋澈也都是同样的意思。

    晋王看眼三人,脑海里却浮现出侄子宋池的身影,当年侄子离开时才九岁,恨他怨他,酷似他们兄弟的凤眼里浮了泪,只倔强地不肯在他面前哭。可再怎么怨,他们骨子里流着同样的血,侄子十五岁那年,他的人暗中联系上侄子,如他所料,侄子同意了他的计划。

    相隔千里,京城的形势又瞬息万变,晋王只能给侄子提供可靠的死士与一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