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指挥使倒是想地多了,事后一再地叮嘱夫人,要让她多跟柳夫人来往,这人心思细腻,而且思虑周到,若是能与她做好友,将来兴许回京城的机率也就更大了。

    丁指挥使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了,况且这里的条件也不行,远不及京城。

    若是能调回京城,那自己面临的可选性就多了。

    兵部、御林军以及驻扎在城外的龙卫军等等,哪一个不比在这北安州威风?

    再说了,自己的孩子也都慢慢大了,若是能回京城,机会总比这里多。

    越想,越觉得得把握好他跟柳承恩的关系。

    “勇儿呢?让他亲自去一趟知州府拜年,好歹也是被柳大人指点过的,让他恭恭敬敬地过去拜个年。”

    “是,老爷。”

    年过地还算是热闹,虽然因为大雪不能出去,可是知州府里还是专门打扫出来了后花园和一处小院子专门给几个孩子玩闹。

    苏锦绣为了热闹,还让人弄了几个耙子,让孩子们比箭术,赢了的有彩头,输了的就要做蛙跳。

    冬天做这个,倒还有暖身的效果了。

    丁勇过来拜年的时候,他们一家子都在后花园的暖房里头一起玩儿击鼓传花呢。

    这个暖房的搭建采用了地窑式的采暖,主要是里面种了不少的花卉,还有几棵野草莓。只是这东西太酸,苏锦绣都是用来做果酱的,生吃不行,酸地掉牙。

    “晚辈丁勇给柳大人柳夫人拜年了!”

    苏锦绣赶忙叫了起,然后招呼着他过来。

    “快来快来,正好又添了一个,大家一起玩儿,若是谁中了,可是得表演节目的。”

    丁勇莫名其妙地就被拉了进来,然后在看到苏幕手上的花没送出去,然后开始背诗的时候,就知道这是怎么个玩法了。

    丁勇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到了后来,那也是越玩越起劲了。

    正月十三这天,苏锦绣派出去的人也终于抵达了京城,而宝桂也顺利地见到了皇后娘娘,并且将东西和信都一并呈上了。

    果然,正如苏锦绣所预料的那样,皇后娘娘很是高兴,不止赏了宝桂,而且还当着他的面儿夸赞了苏锦绣。

    这也正是苏锦绣想要看到的。

    年前,苏锦绣还让人给京城送了一大堆的年货过去。

    十一月初的时候,柳七郎一家子再加上了苏二郎便都到京城了。

    柳小莲和林涛一起回了林家,目前在林府倒也过地不错。

    苏锦绣担心林家门户高,林夫人再瞧不上柳小莲,所以年前给林府准备的年货也更为丰富一些。

    其实,苏锦绣也是多虑了。

    林夫人自打那次被老爷敲打了一回之后,便知道自己不能小看了柳家。

    这不,柳小莲的二哥又中了举人,春闱就算是不中,再过几年,也一定是要会榜上有名的。

    林夫人看到了苏锦绣让人特意从北安州送来的年货,自然是既高兴,又有几分的羡慕。

    柳小莲能有这样的娘家人撑着,可见她在家里也是受宠的。

    “将这些山货送到膳房那边,其余的,都给二少夫人送去。”

    “是,夫人。”

    林涛是林家的嫡次子,自小又得老爷看重,在林家的地位自然不低,这各方面的用度也都是极好的。

    原本府里头的下人们还以为二公子娶了一位寒门女为妻,这将来怕也是要过寒酸日子的。

    哪成想,人家从江宁府带回来的这么多的东西,听说都是少夫人的陪嫁呢。

    除了金银饰物,还有古董字画,样样都不差呢。

    如此一来,院子里服侍的丫头婆子们便再不敢轻谩了。

    听说这位新少夫人在江宁府还有陪嫁的宅院和田地,这绝对是不差钱的主儿呀。

    除了柳小莲的陪嫁以及从江宁府过来的旧仆,他们院子里头又添了八个下人,其中一个跟前伺候的嬷嬷,两个粗使婆子,还有四个丫环,外加一个厨娘。

    柳夫人对几个儿媳妇都不差,也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厨房,只不过,公中不给出相应的银子,只负责出一个婆子的月钱罢了。

    柳小莲觉得用不了这么多人伺候,可是又怕自己拒了之后婆婆那里再觉得她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所以到了晚上便跟林涛商量了一下。

    林涛这次可以说是很给林家争光,乡试中了亚元,也就是第二名,很让林正高兴了一阵子。

    林正的几个儿子都是读书人,虽然嘴上说着不给几个孩子太大压力,可是做父亲的,谁不盼着儿孙们有出息?

    长子中了举人之后,便一直没有继续科考的打算了,如今外派到了外地做官,等有了一定的政绩,再想法子把人调回来就是。

    举人虽然也可以做官,可是这一辈子能做到四品,也就算是到头了。

    这也行,总好过当一介布衣了。

    况且林正也知道大儿子不是读书的料,若非是自己和先生一起逼了这么多年,怕是连个举人也是考不中的。

    当初大儿子中举,排名可不怎么样。

    能中,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儿子得中了江宁府的亚元,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这又娶的是上一届殿试的探花郎,看来,这就是沾了福气呀。

    再说柳家一家人都搬到了京城的房子里,再加上一个苏二郎,住地倒也不错。

    不过苏二郎只在京城停留了两天之后,便去了城外住着,也就是田村那边的宅子。

    主要还是想着避个嫌。

    而七郎和关疏影夫妻恩爱,倒也不用长辈操心,方氏这次是将杨婶也带过来了,心里头踏实不少了。

    “阿娘,刚刚收到了江府派人送来的消息,说是三月大哥会奉命回京述职,到时候,咱们就能跟大哥一家团聚了。”

 第419章 不容乐观

    只是,好消息他们虽然收到了,可是此地的北安州是真说不上好呀。

    正月十五元宵节,北安州又降了一场大雪。

    如今北安州内外包括下辖的县里,总共有八处善堂,全都住满了人。

    这其中,还有三处善堂是有钱人家自己出钱盖的。

    大雪这么一下,有些物资也不好往外送了。

    马车往外一走,半个轮子看不见了,怎么送?

    好在年前苏锦绣派人送过一次,所以,倒是不担心地方上是否缺粮。

    可是看这地上的雪,没有十天半个月的,估计是不可能化了。

    北安州城内,倒是还可以活动一下子,几条主街,都由官府出面雇人清了雪,一车接一车的雪往城外运,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产盐的地儿呢。

    一些巷子小街,则是由官府发动了百姓们自行清扫,要不然这大雪一直积压着,也委实不是个事儿。

    城内还好说,可是城外,这么厚的雪,如何才能清理出一条路来?

    还是许氏那边听到了知州大人要给下面送御寒之物特意赶过来了,“大人,这是我们许家的雪橇,可以帮着一起往外送东西。”

    柳承恩眼睛一亮,州衙里头也有雪橇,只是不多。

    毕竟,一般来说,北安州的百姓们冬天都是很少出门的。

    像是需要用到雪橇的也就更少了。

    一般村子里,总共也就这么两三个雪橇,都是大家列个单子,然后找人一起买齐了再拉回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柳承恩才有些急。

    因为州衙能用的雪橇就只有两个,这显然是不够用。

    许家是粮商,所以他们家有这种工具,倒是很正常的。

    “多谢这位夫人了。”柳承恩双手抱拳道了谢,扭头道:“阿锦,你来招待一下,我先去前面安排了。”

    “好,夫君安心,若是缺了什么,也可以直接去咱们的私库里取。”

    “多谢夫人了。”

    有了许氏做表率,很快又有几家人连雪橇车带马带马夫都给带过来了。

    大家也都知道,虽然是过完年了,可是他们北安州离着春天还得有一多月呢。

    这个时候,若是再出现有人冻死或者是饿死,那实在是也太惨了些。

    毕竟冬天就要过去了。

    再坚持坚持,很快就不会这么冷了,这场大雪,估计也就是最后的一场大雪了,后面应该不会再下了。

    总共集结了四十多匹雪橇车,正月二十二这天,开始分别往三个县里下放御寒物资。

    至于各县都设了粥棚,用的就是各县衙去年存下来的粮食,目前除了平县之外,其它两个县的粮仓还能再坚持两个月。

    过了寒冬,可能大多数的百姓会以为春天就来了,就会欢呼,就会庆幸自己捱过了这个冬天。

    可是只有柳承恩知道,过了寒冬,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是需要大量的粮食的。

    北安州大部分的地方没有冬小麦,只有极少数的田地因为靠南一些,土地不是那么地冷硬,勉强能种一些。

    跟庞大的北安州相比,那点儿冬小麦,简直就是不够看的。

    目前暖棚里虽然种出来了一部分的冬小麦,可是暖棚的数量毕竟有限,加在一起,也不过才十几亩,连一个村子的百姓都养不活。

    好在去岁他们在暖棚里种了不少的苞米和黍子,这些都是可以裹腹的。

    另外,还有他们之前在地窑里储存了不少的番薯,再过一阵子,应该也就可以开窑,然后把番薯都拿出来吃了。

    番薯基本上各家各户都有。

    如今因为是官府有安排了施粥,所以很多百姓们也都是想着省下自己的粮食,然后去蹭官府的。

    不吃白不吃呀!

    倒不是官府在这里充傻子,实在是等到天气暖和了,官府就会撤掉粥棚,到时候,百姓们就得依靠自己家里的储粮过日子。

    可问题是,去年的一场冰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给一些药农和果农都造成了损失,而且因为是突然降温,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百姓们没有来得及储备粮食。

    民间的百姓们日子不好过,一般都是在地里种小麦或者是稻米,然后去掉税收之后,全部卖掉,自己家吃的都是种的一些豆类或者是苞米、番薯等。

    将细粮换成银钱,然后再买一些粗粮回来度日,有些日子稍微好过一些的,还会多备一些糙米,而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以苞米粥或者是窝窝头度日的。

    柳承恩在城里转了一圈,一直在州衙里待了一整天,那雪橇车都跑了两趟之后,总算是都暂时地消停了。

    户曹是跟着一起去了一趟平县,如今人回来,脸都冻得红红的,一双手都快成冰碴子了。

    “快过来烤烤火。”

    户曹一边吸着气,一边搓着手,“大人,平县的粮仓里的粮食大概还能撑半个月,咱们这回送去了几车,估计能撑到下个月的中旬了。”

    柳承恩脸色不太好,“这个冬天太冷了,而且,我总觉得,这气温一直这么低,哪怕是到了二月,咱们这里的雪估计也化不完。”

    李信皱眉,“不能吧?一般来说,北边儿大部分地方出了正月就已经开始回暖了,咱们北安州就算是冷,难怪到了二月还不能回暖?”

    李承恩摇头,没说话。

    他现在心里也没谱,实在是不敢再往下想了。

    他当然是盼着天气能尽快地暖和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始种地,才能有收成。

    可是,他既然是知州,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