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重视北安州是好事。也不知道这一次咱们北安州能出多少优秀的才子。咱们这里地方小,人口也少,不知道能不能分配到五十人的名额?”

    柳承恩摇头,“难呀!像是京城或者南京等一些大府城,最多可录取一百人。而咱们这样的小地方,往年都是四十人,我查过,上一位知州初来任上时,那一年的乡试只给了三十五个人的名额。咱们这一次还能保住四十人就不错了。”

    乡试能录取多少人,这个还真不是他们知州能做得了主的。

    便是上头的礼部和各地的学政也都没有资格评定。

    一切都是按规矩来。

    “这给名额的事,也并非全都是看地方大小,我看过了,咱们北安州今年共有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大比,这人数是早就报上去的,比以往几年报考的人数都要多,我想,若是礼部那里看到了,按规矩,应该会多给两三个名额吧。”

    苏锦绣的嘴角微抽了一下,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结果只能有四十二三个录取的?

    这也太难了!

    这个录取比例也太低了。

    委实是不及江宁府。

    当然没有可比性了。

    江宁府有多少人呀?就一个高县的人口,都能抵得上一个半平县了。

    所以,江宁府录取的人数多,这也是正常的。

    “如今已经开始有人陆续地往州城赶了,东南那边的几个巷子的宅子早就没有了。就连客栈也都是早早地被订了出去。我现在只盼着朝廷给的名额给多几个呀。”

    当初身为学子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

    现在自己要成为主考官之一了,这种为难、纠结的情绪,也算是深切地体会了一把。

    如果可以,柳承恩是真不想当主考官呀。

    苏锦绣想着柳承恩还得操心着大比的事,那有关重阳节的事情,她还是自己和苏孝商量着办吧。

    实在有不懂的,就只能是让苏孝在外头多打听,也希望许氏那里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吧。

    在赏花会之前,苏锦绣先去了一趟王府。

    周阮见她是自己来的,便抱怨了她几句。

    “怎地不知道将两个娃娃带过来?我听说他们都会走了,可是聪明的紧,你倒是把孩子们看地严实,是怕我抢了你家的小姑娘来订娃娃亲吗?”

    苏锦绣扑哧一乐,“我家四郎还真地是防着你这一手呢。”

    周阮一脸嫌弃地撇撇嘴,“得了,找我什么事?”

    苏锦绣将自己的想法了,便想着能让周阮给出几个好主意。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咱们的祖先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所以一直便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苏锦绣频频点头,“所以咱们不光要热闹,还要能弄一个什么名头,能让这个节日固定下来,以后能长远地延续下去。”

    “北安州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应该是源于祖先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要不,咱们就重点放在登高上?”

 第386章 准备(十九更)

    苏锦绣倒是认真地想了想,也无不可。

    今年在山林中发现了不少的珍稀药材,这原本就是在大山的馈赠。

    若是重点放在登高上,还能表达他们对于山林的敬仰和感激。

    这个用意倒是可以一试。

    只是这登高定然是要有限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登的。

    可是这种事情,又不能强硬地下命令,否则就失了过节的味道和初衷。

    所以,苏锦绣这会儿在想着,北安州的哪几座山上有道观或者是寺庙吗?

    最好是历史悠久一些的,或者是当地百姓们以为特别灵验的。

    如此,才能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

    “九月初九,这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许多百姓的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倒是可以提倡一些敬老这方面的活动。”

    周阮一听,也觉得可行。

    “苏妹妹果然是脑子活络,你这想法是极好的。咱们当今圣上一直以孝治国,听闻他对太后娘娘十分敬重,不管得了什么好东西,头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太后娘娘。咱们这里离京城远,若是想要在皇上跟前露脸,这个尊老敬老,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皇上以孝治国且是出了名的孝子,苏锦绣自然是知道的。

    要不然,也不会一再地嘱咐大哥要对老宅那边做足了表面功夫,不然,是真有可能会影响到二哥的。

    当初柳承恩愿意每月给老宅一些供养,又给他们请了一个仆妇,主要也是因为考虑到了孝道。

    若是他不孝的名声传出去了,那他的前途就全都毁了。

    当初他们一家子被老宅那样对待,可是柳承恩在人前也未曾说过爷奶半个不好的字,就是因为有此顾虑。

    柳承恩当初在皇上面前坦诚时,也未敢说爷奶偏心等话,只说了是堂兄故意害他,未曾提到爷奶的不是,足见柳承恩对于这件事的看重。

    尊老敬老,这的确是可以利用的一个点。

    只是具体要如何做,还得再仔细琢磨,然后拿出一个合用的章程来。

    这等大事,苏锦绣可以让几方势力在民间促成,可是正如柳承恩所说,这么大的事,还得向官府报备,至少,得保证了安全问题。

    借着大兴朝的十几家大药商的进入,再加上了有北安州的青年才子们也都汇聚于北安州,这必须得是一大盛事。

    商家联动,官府支持做后备,这才能真正地做好这个传统的盛大的节日庆祝,而且,一定要想法子让尊老敬老这样的观念,深入民心。

    不能办地华而不实,那样反倒像是成了一个笑话。

    她与周阮商量了两次之后,又一起去寻了丁夫人帮忙指点。

    在这种事情上,苏锦绣一向都是先保周全,顾大局。

    至于这功劳算在谁身上,最终的主事人是谁,她并不在意。

    出不出风头,都无所谓。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趋势。在重阳聚会饮菊花酒、赏菊赋诗必然是一大特色。菊是长寿之花,又为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这倒是与你们提出来的尊老敬老的想法又不谋而合了。”

    苏锦绣和周阮二人相视一眼,没想到丁夫人一眼就看穿了。

    “到底是姐姐阅历丰富,只不过是匆匆一瞥,便都看明白了。这菊花酒,我已经调好了方子,而且我还委托了傅公子特意从其它地方又运来不少的菊花以供观赏,到时候的菊花宴,少不得要请姐姐来主持大局呢。”

    苏锦绣将这菊花宴分为了男女两种,分别在不同的地点举办,而且参与人也是有男女之分。

    男宴那边,做主的自然就是柳承恩。

    而女宴这里,苏锦绣觉得还是丁夫人最合适。

    没想到丁夫人却是摇摇头,“不妥。你是知州夫人,你来主持这宴会才是正理。再则,男子品菊花宴赋菊花诗,是由你家夫君来评出优好,女子这边也理当你来做主。”

    周阮对此倒是没有意见,其实她觉得这两人谁来主持都合适。

    “我就说你们两个近来偷偷摸摸地不像话,故意瞒着我做大事呢!”

    丁夫人这话里头是三分怨怪,七分打趣。

    周阮连忙示好道:“夫人这可是错怪我了,这可都是苏妹妹的主意,我这样的榆木脑子,可想不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苏锦绣扑哧一乐,“姐姐就莫要谦虚了。是谁说让绣坊先做一些菊花的绣帕,以及一些关于寿星的绣品的?”

    丁夫人眼睛一亮,那绣坊她也是有份子的,听到这里,倒是觉得苏锦绣她们两个也不是白折腾的。

    到时候赚了银子,不还是大家一起分?

    如此一想,丁夫人也就更上心了。

    三人又议了议之后,苏锦绣回府将所有的计划都重新抄录了一遍,然后拿给柳承恩过目。

    柳承恩近来虽然是忙于大比做准备,可是看看计划书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错,这样,我明日拿这个与华兄好好商议一番,你先别急,我明晚一定给你一个准确的消息。”

    “好。”

    柳承恩顺势在苏锦绣的脸上亲了一口,“这是好事,我觉得华兄应该也不会有意见,只是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再细化一些,我明日与他商议好之后,再拨些得用的人给你,免得你们跟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这话苏锦绣可不爱听了,“你这意思,没有你和李同知的允准,我们还办不成这事了?”

    柳承恩一看妻子这是有些动气了,连忙小声哄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这里提到的道观和寺庙,总得需要一些德高望得之人出面去说才好。难不成,你们几个女子一起去游说道长和大师?”

    苏锦绣一噎,那个场面只要是想想,就觉得不太顺利。

 第387章 菊花酒(二十更)

    柳承恩和李信仔细地分析过这个计划之后,又给出了不少的补充和建议。

    柳承恩从苏锦绣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大概有五六张纸,等到他拿回去再还给苏锦绣的时候,已经有了十几张的厚度。

    “这里面有我和华兄给出的一些补充和需要你们注意的地方。另外,关于登高,倒也不必非得是山,咱们北安州这么多百姓,都去爬一两座山了,那不得堵在半山腰了?”

    苏锦绣撇嘴,“那你的意思呢?”

    “咱们北安州也是有一些高楼,或者是山下不也有一座有名的寺庙嘛,那里可是有一座七层宝塔,效果是一样的。”

    “嗯,我明白了。反正这个不是都由你的人去安排好吗?我们就不操心这个了,只把菊花宴办妥了,另外,还有其它各大商家的联动也都弄齐备就成。”

    “好,如果还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

    所谓的商家联动,最早还是柳承恩跟苏锦绣提过的。

    那个时候,是说到了药材行的事,柳承恩的本意是让北安州的药材行们能团结一心,不可恶性竞争。

    北安州的药材不少,不代表了他们就不需要再从其它的药商那里采购药材了。

    北安州又不是盛产所有的药材!

    所以,当时柳承恩才提到了商家联动,当初订下了九月初在北安州公开药材采购的分配问题,也是为了能让他们北安州的药行享受到一定的优待,只要他们进的药比不比别人贵,甚至是能便宜一些,那么,北安州老百姓们看病就能轻松一些。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个互惠互利的事。

    柳承恩身为北安州的知州,他在意的永远只有两件事,一是税收,二是百姓。

    苏锦绣不得不承认,柳承恩给出的很多补充和建议是她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