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脸谱下的大明-第6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渊呈目瞪口呆状,我只是随口威胁一句,大哥你先来个熟练三连,然后就这么承认了?

    头痛这样的大哥能成为下一个汪五峰吗?

    钱渊觉得需要慎重考虑!

    钱鸿也发现自己说漏了嘴,看妻子脸色阴沉,赶紧嘴上解释,脚下狠狠踩了钱渊一脚。

    钱渊强忍着笑意上前,“嫂嫂,嫂嫂别走,大哥漂泊海上近十年,就算未与嫂嫂重聚也有数年之久,从无另娶之意,如此品行,嫂嫂不可相疑!”

    看黄氏脸色略微好点,钱渊才接着说:“当然了,大哥在外近十年,逢场作戏、露水情缘也是难免哈哈哈”

    看小叔子狂笑不已,丈夫跳脚,黄氏倒是冷静下来了和钱渊相处久了的士子总有些特别的地方,这一套在小七身上也适用。

    “逢场作戏的确难免。”黄氏平静的说:“就此次南下途中,夫君收留三户人家,这才记起,这三户人家均有未出嫁的闺女,虽非国色天香,但也小家碧玉。”

    看钱渊偷偷竖起的大拇指,钱鸿无奈的说:“那三户人家不是娘子说收留的吗?”

    黄氏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柳眉倒竖扭头就走。

    拉不下脸去追的钱鸿抓着钱渊一阵撕闹,半响后才苦恼道:“山东这地界真是邪门了,一年大旱,两年大涝,南下途中改换马车三次,结果三次都碰到不少流民,这才收了三户人家”

    “嗯?”钱渊眯着眼问:“山东局势如此不堪?”

    “黄河泛滥,据说闹得挺大,从清江浦往上,船只多不敢行。”

    “那就是说漕运?”

    “有可能。”钱鸿点头道:“漕运的运粮船其实比普通商船更破,商船都不敢走,漕船更不敢走了。”

    钱渊微微蹙眉,两个月前自己南下途中也下船换马,但主要是考虑到部分河段航速较慢的缘故,没想到今年黄河闹得这么大。

    “新修河道对对,听说了。”钱鸿随口说:“喏,门房那老头的儿子就是被征去修河道的,结果一场大水就没了。”

    钱渊面无表情的在心里盘算,潘季驯是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也不知道这一世会不会声名尽丧,但朝廷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黄河泛滥,以至于漕运断绝眼看着要递交税银账册了,这次就多递交点好了。

    不过,这未必是坏事。

    正盘算着,突然一旁的钱鸿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喝道:“狼烟!”

    钱渊也跳了起来,而且是直接跳到了桌子上,不知道何时手中多了个望远镜。

    “一,二三!”

    “三道狼烟”

    “都是粉色的。”

    钱渊看清楚后将望远镜丢给钱鸿,从容不迫的爬下桌子,如若是敌袭,是一道粉色狼烟,如若是汪直那边出了乱子,是一道普通狼烟毕竟,这是传递军情的方式。

    而三道狼烟,而且还都是粉色的,这是钱渊特定设下的信号。

    半个时辰后,舟山西侧的码头处,钱渊听闻往南洋贩货的船队在回程途中遭海盗侵袭,两艘船毁人亡,十余艘船抛货损失。

    呈悲痛状的钱渊指天发誓,必要剿灭海盗复仇,但等转过身去,他右手攥拳,击在左手掌心处,大喝一声,“干得漂亮!”

 第一千七十章 保险

    一个月前,六十二艘海船满载货物在舟山集结,两浙水师一部护送南下至闽粤一带沿海补充淡水、食物。

    六十二艘海船,以各个商行的名义组建,本应该是同进同退,但事实上在南洋贩货、采买时间、地点都略有不同,以至于分批次返航。

    最后一批返航的船队只有八艘船,被海盗抓住了机会,一战下来,丢了两艘船,其余六艘为加快航速逃离也抛弃了大量货物。

    “瞧清楚了,的确是海盗?”

    “的确是海盗。”此次跟着一起出海的刘洪肯定的说:“如若提前一天返航,船队共三十多艘海船,海盗必不敢来袭,可惜太过贪心,采买货物太多,拖延一天……”

    “是哪家的……这么蠢!”钱渊随口问:“记得这一批全都缴过?”

    “是……”刘洪咳嗽两声,“八艘海船是同一家的,恒通商号。”

    “恒通商号?”钱渊想了会儿不太记得这商号是哪家的。

    刘洪又咳嗽了两声,“慈溪袁家。”

    屋内沉默下来了,钱渊脸上的神色有点诡异。

    慈溪袁家早年就依海贸而富,后又出了位以青词见宠嘉靖帝的袁炜,以至于在浙江势大。

    嘉靖三十五年设市通商,慈溪袁家是第一批欲出海贩货的东南大户,可惜有点蠢……不缴纳税银强行出海,被杨文、戚继美拦截一把火烧了。

    一直到钱渊回京,袁家才大肆参与海贸中,不过也乖巧多了,特别是这两年……因为原时空中入阁的袁炜,这一世在吏部侍郎任上病逝。

    这些年,随园和袁炜,钱渊和慈溪袁家之间都相当的不融洽,袁炜被徐渭怼了很多次,钱渊也曾将袁家的赠礼丢出门外。

    “未必是坏事。”钱渊想了想,忍俊不禁道:“这一个月来,四通商行没什么进展吧?”

    站在一旁的四通商行副掌柜郭远苦笑道:“少爷,同行明面不言,背地里……还有人问是不是随园缺银子花了。”

    钱渊无所谓的笑道:“说不定背后还在骂我横征暴敛呢!”

    一个多月前,四通商行掌柜刘洪、副掌柜郭中,并唯一留在钱渊身边的钱家护卫头领梁生大摆筵席,请来了大量同行……那些名下有海船的商行、商号的掌柜。

    刘洪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买卖,海船出海前,以货物、海船本身估值,缴半成入四通商行。

    若商船出海,遇风暴、海盗侵袭有损,四通商行按比例赔偿,最高可全额赔偿。

    林林总总一大堆条例,总而言之,一句话,拿钱来……这是那些海商、掌柜的一致观点。

    虽然钱渊没有出面,但刘洪、郭中、梁生都是钱家护卫出身,显然这是钱渊的主意。

    不少人都或直面或婉转劝诫钱渊,前者如海瑞,后者如郑若曾,正德年间,倭患尚不烈,东南大户走私出海极为猖獗,一方面在于朝廷禁海,另一方面在于市舶司索要太过。

    在他们看来,钱渊这是变相的实际加税,从一成增到一成半,不说其他的,这一变化会让钱渊在东南海商中的名望迅速下跌。

    前世公司主要就是做进出口贸易的钱渊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一成半的关税,跟白捡有什么区别?

    还是出口纳税,进口不纳税,海市交易也不纳税……钱渊是真想把增值税弄出来。

    而且也不是一成半的关税,关税依旧只有一成,只是多了半成的保险而已。

    钱渊不太清楚后世所谓的保险行业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但他敏锐的发现,保险,能够深层次的参与到海贸体系中,并让自己的影响力更深更广的蔓延的海贸的每一个角落。

    原时空中,保险业大致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前后出现,出现的契机也正是因为海贸……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航海总是各种行业中风险比较高的,一旦船毁人亡,说不定就得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应运而生,分摊风险来减少损失。

    保险业在西方出现后,得到了很快的推广,但在东方有点难。

    呃,不是有点难,而是难度很大。

    毕竟这个时代,海船抗风暴能力不强,海盗频繁侵袭商船,甚至即使让出身钱家护卫的四海商行的伙计驻在船上,也难免会出现骗保险赔偿的事,而且有的时候还不好去查证。

    但如果能推广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财力,保险这个行业……有的时候和集资没太大区别,推广开后,钱渊能凭借四海商行聚拢大量银两。

    打制战船、兵械是需要银子的,更别说钱渊在括苍山中的作坊研发各式火器更需要大量经费。

    有了银子,四通商行能在各地开设分号,能开设铺子,能开设酒楼、客栈,将手伸到能伸到的任何地方去。

    其次是影响力,推广保险,必定对海商是有不小的约束能力的,航线选择、何时出海、货物种类等等,只需要四海商行在保险条例中有所变化,对整个海贸体系都会产生影响。

    最简单的,如果保险业在东南推广开,四海商行在保险条例中加上,运铁出海船只不受理……

    但是即使钱渊让梁生出面,即使从京中调来大批银两充入四海商行,保险依旧很难推广开。

    无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钱渊这是要加税!

    最终,钱渊只能让自己政治、商业上的同盟来试一试,所谓的同盟,基本上都是随园一党。

    新昌潘家、杭州周家、山阴诸家、余姚陈家、钱塘高家、松江陆家,一个月前不情不愿的缴纳了半成保险费用后出海,钱渊没想到,其中还混入了慈溪袁家。

    偏偏那么巧,倒霉的是慈溪袁家……不过这对钱渊来说不是坏事,还有比这更好的施恩对象吗?

    刘洪突然开口说:“还好船只是在南洋被劫,若在近海……只怕要坏事……特别这次倒霉的是袁家。”

    钱渊也点头同意,这是还真是运气,说不定有人猜测是自己为了加税,指使两浙水师或汪直下手的呢。

 第一千七十一章 熟悉的味道(上)

    抬头看着“徽州会馆”四个字,汪直感慨万分,两个多月前自己从这儿逃窜出城,数十年聚拢的实力损失大半,沦落至此,而当日陪在自己身边的徐碧溪、刘蛟等亲信十不存一。

    在两个多月内经历了那么多变故后的自己回到这儿,身边只有一位老人,汪直转头看向钱锐,“犹记得当年先生喜松萝茶,徽州会馆必有上品。”

    钱锐微微一笑没有说话,自从弟弟钱锐嘉靖三十年起复徽州府通判后,钱家人就习惯了喝松萝茶……连钱渊在明前龙井之前也是以松萝茶为主。

    迈步进了徽州会馆,汪直受到无数同乡的欢迎……事实上,在徽州府,汪直已经成了传奇。

    纵使这一次汪直实力大损,但也不妨碍汪直在这儿得到热烈的欢迎。

    天下各省各府经商者数不胜数,但以地名称呼的只有两地,一是晋商,一是徽商,如浙商闽商粤商等都是后来者,虽然抱团但也规模、凝聚力远不如晋商徽商。

    徽商最早以贩卖竹、木材、瓷土、生漆、墨砚为主,以新安江为途,足迹遍布东南各处,后又侵入扬州,掌控了过半盐业,在东南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但徽商出现这么多年,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六七岁,门外一丢”之说,外出经商者数不胜数,阶层已经渐渐有固化的迹象,从一个小伙计做到富甲一方,太难太难了……而汪直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汪直这个偶像级人物的表率下,无数徽州人前仆后继沿着新安江来到浙东沿海讨生活……事实上,这个轨迹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汪直也不是唯一的偶像,他曾经的老板许家兄弟,曾经的敌人徐惟学、徐海,刚刚或叛或死的义子王一枝、徐碧溪、刘蛟也都是徽州人。

    一番热闹的寒暄后,主持会馆的许尚将汪直请入后院小厅,“重启通商月余,五峰兄这才来……可是嫌弃小弟那日未去舟山?”

    “说哪里话。”汪直叹了口气,“舟山大乱你又不是不知晓,真去了说不定……”

    许尚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